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节:前言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 作者:胡卫红

第1节:前言

^T*xt-。小%说天.堂

  前言

  一枝一叶皆可悟道

  南怀瑾大师贯通佛、道、儒三学,又有所偏重、有所取舍。从思想基础来看,南大师似乎偏于儒学,倾向于以积极的态度融入世界、融入社会生活,并有所贡献,有所影响。虽以80高龄,仍四处奔波,启导后学。这可能跟他早年熟读儒家经典而形成的价值观有关。从学术基础来看,南大师似乎偏于佛学,他对其他学说的体悟和解说多以佛家思想为载体。这可能跟他多年对佛学的侵淫有关。从为人处世的态度来看,他又偏重于道学,随和,恬淡,顺其自然。这可能跟他的先天秉赋及成长经历有关。

  对一般人来说,学问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已,有用则贵,无用则弃。对南怀瑾大师来说,学问是一种素养,得之于心、用之于身、随之于意,到了这种境界,称得上真学问了!

  南大师最令人敬佩的是治学精神。他对佛、道、儒三家学说,以及其他各种学说,既不偏爱也不轻视,能够自由出入诸家学说之门,在取舍之间又能保持理性。他说:"我国自唐、宋以后,以儒、释(佛)、道三家的哲学,作为文化的主流。在这三家中,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虽然佛家的大乘道,也主张入世,普救众生,但出家学道、修道的人,本身还是偏重于出世。而且佛家的学问,从心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儒家的学问,又以孔孟之学为其归趋,则是偏重于入世的,像《大学》、《中庸》。亦有一部分儒家思想,从伦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但是到底是偏重入世;道家的学问,老庄之道就更妙了,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像一个人,跨了门槛站在那里,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让人去猜他将入或将出,而别人也永远没有办法去猜,所以道家的学问,是出世的,亦是入世的,可出可入,能出能入。在个人的养生之道上,亦有如此之妙。"

  南大师对佛、道、儒三学的概述应该不是定评,但可以看出,他能够非常客观地看待这三家学说,并且保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事实上,一个人能持有这种态度,就已经很不简单了。这种无偏无执的治学精神正是我们很多年轻学者所欠缺的。

  在中国学术界,有两股由来已久的浊流,一是立而不破,一是破而不立。

  立而不破者,一旦持有某个观点,建立某种学说,就坚定不移地相信它是真理,不允许打破,否则就会露出獠牙,进行坚决反击。他们真的真理在手吗?不一定。如"天不亡,道亦不亡"、"帽子破了,还要戴在头上,鞋子是新的,还要穿在脚下",凡此等等,各种观点,看似言之成理,其实强辞夺理,根本经不起实践检验和时间锤炼。追求立而不破,就像追求长生不老一样,不过一厢情愿罢了。

  破而不立者,不尊重任何学说,总是寻找各种角度加以攻击之。他们打破一种学说,却没有能力建立一种新学说,以歪理邪说为真知。就像一个恐怖分子,能轻松炸毁一座大厦,却不能建起一座更好的大厦,在废墟上搭起一个茅棚子,还说这是"前卫艺术"、"超前学说"。他们却不知道,这种艺术、这种学说原始人玩得比他们更熟练,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产品。

  理性的治学态度是有破有立,在旧基础上提出更适于社会生活所需的新观点、新学说。这需要创新精神,也需要文化底蕴,只有取诸家之长,对各种学说进行深入探讨,对社会人生进行深刻思考,才可能有所建树。在不能立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打破。房子虽旧,也比露宿街头要好。而且,盲目的打破,还可能把精华变成满地碎片。

  我们想追求有破有立,需要南怀瑾大师这种尊重、欣赏诸家学说的理智态度,以及贴切现实生活,身体力行之的务实精神。不过客观地说,南大师对佛、道、儒三家之门,虽达到了自由出入的境界,但还有所眷恋、有所疑惑、有所执着,离佛家的"非法非非法"、道家的"无为无不为"、儒家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之境界尚有差距。但我们也不能强求他成佛作祖。能达到自由出入境界者,当世者稀,已经很值得敬佩了!


w w w/xiao shu Otx t.Net
返回列表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胡卫红作品集
杰出青少年赢定未来的12种能力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