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2节:听大师说儒(2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 作者:胡卫红

第22节:听大师说儒(21)

t,x\t,小,说天,堂

  大师释疑

  外本内末:"外"即表面,"内"即内心。意为表面讲道德,内心重财利。

  争民施夺:"争民",即民争,指百姓相互争利。"施夺"即抢夺。

  悖:逆,意为违背正理。

  学儒一得:最核心的是经济问题

  南怀瑾大师认为,本节选录的这段文字,言浅而意深,如果真懂了就能受用无穷。他说:

  "这一段文章,说得非常白话,本来不须再加讨沦。但是,在座的几位年轻同学,是从现代白话教育起步的。因此,又回想到我自己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还在童年,距离现在已有半个世纪以上,似懂非懂,不敢多问老师。如果太啰嗦多问,老师会说,好好背熟它,将来你就会懂。一辈子也用不完。当然,听来很闷气,不是生气,因年轻,还不懂生大气呢!将来懂得,真是莫名其妙!心想,恐怕老师他自己还没有完全懂吧!可是几十年后,真的反而觉得那个老师真高明,好在没有点破我。如果那个时候,他教我懂得了文字,也许永远只是做个'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而已。这是要有人生多方面的经验,而且还要配合数十年的做人做事,才渐渐地一层一层深入,才算真懂了。"

  从文字上来说,这段话确实不难理解,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就能概括。但是,从古到今的政治家都在研究"得民心"的学问,有的人果然深得民心,有的人却做得很失败。比方说那些亡国之君,难道他们真的傻得不知道需要得到老百姓拥护吗?试想,他们从小就跟全国最有学问的人学习,学到一二十年,两三个博士都能拿。如果让他们到大学讲历史、讲哲学、讲政治学,他们会比绝大多数教授讲得好。所以他们不可能连"得民心"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如果按一般的历史评价,他们亡国是因为荒唐昏庸或者品德败坏。但事实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历史评价毕竟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如果把一个人的优点集中在一起,简直是个圣人;如果把他的缺点集中在一起,简直是个魔鬼。人们都喜欢"以成败论英雄",当然会努力为成功者收集优点而为失败者收集弱点。而事实上,那些亡国之君未必真的那么糟糕。比如明朝的崇祯皇帝,既不贪图享乐,又能勤奋工作,每天阑兴夜寐,一心操劳国事。如果他没有亡国,历史肯定会把他评为一代圣君。但是他失败了,优点也像是缺点了。

  那么这些帝王为什么亡国呢?按《大学》的观点,是因为不修品德,过于重财利。这可以说抓住了要点。比如崇祯皇帝,他的军队发不下薪水,几乎要叛乱了,供他专用的内币银有数千万两,他却舍不得拿出来,宁可用杀戳的办法制止暴乱。最后他仓库银子都成了李闯王的战利品。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一个政权要灭亡,通常都是因为经济问题没有解决好。只要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即使帝王本人的品德差一点都不会有什么问题。老百姓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有钱花,根本不会想到去造反。如果经济问题没有解决好,帝王的个人品德再好,老百姓也不会拥护。

  那么如何解决经济问题呢?《大学》认为应该把财富积存在民间,而不是公家的府库。把财富存在民间有什么好处呢?有一个故事也许能说明问题:

  春秋时,贤士董安于担任赵国宰相,协助赵简主治理国家。后来,赵简主和董安于都去世了,赵襄子成了新的国家。有一年,晋国的智伯联合韩、魏两国,围攻赵国。赵襄子急忙把谋士张孟谈请来商量对策。张孟谈劝不必担心,并且说,当年董安于治理晋阳时,曾苦心经营,使城防坚固,民心归服,足可一战。

  赵襄子稍感放心,便带领随从巡视晋阳。他发现粮库的粮食不多了,府库的钱财不多了,兵库的武器不多了,不禁大吃一惊,顿时害怕起来。张孟谈安慰他说:"我听说圣人治政,财富藏在民间,而不是藏在公家的仓库里;重在教化,而不是充实武装。现在请您下令,让老百姓备足三年的粮食、钱财后,其余的全部上交国库。并请民间的奇才俊士出来协助守城。"


wWw。xiaoshuo 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胡卫红作品集
杰出青少年赢定未来的12种能力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