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04节:听大师论道(20)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 作者:胡卫红

第104节:听大师论道(20)

[T.xt^小.说.天)堂)

  如何运用"和其光,同其尘"呢?依自己的努力和机缘,随遇而安,能上能下,能进能退,不强求结果。身份显赫时,不得意忘形;身份卑微时,不自轻自贱,把任何境遇都看成一种正常状态。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正常状态。没有谁天生注定应该显赫,也没有谁天生注定应该卑微。为什么显赫的一定是自己呢?为什么卑微的一定是别人呢?没有这个道理。

  总之,老子的道是鲜灵活泼的,。用一些晦涩的概念解释道,就违反了自然之道;用一些僵化的观点限定道,也违反了自己之道;用一些神秘的理论演绎道,更是违反了自然之道。如果做人能做到无滞无碍,无可无不可,无求无不求,也就称得上顺其自然、与道相合了!

  做官莫作怪

  大师语录

  南怀瑾说:只是人有人心,以人心自我的私识,认为天地有好生之德,因此发出天心仁爱的赞誉。如果天地有知,岂不大笑我辈痴儿痴女的痴言痴语吗?明白了这个原理,便可了知真正有道的圣人,心如天地,明比日月,一切的所做所为,自视为理所当为,义所当为的事,便自然而然地做了。并不一定因为我要仁爱于世人,或我要爱护于你,才肯去做。

  经典回放

  选自《道德经》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天地没有仁爱之心,把万物当成刍狗,既不珍惜也不轻视;圣人没有仁爱之心,把百姓当成刍狗,既不亲近也不歧视。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不去拉它,什么事也没有。一拉就有风了,越拉风就越大。世事也是如此,说得越多,麻烦越多。不如顺其自然。

  大师释疑

  刍狗:草扎的狗,用于祭祀,用了就丢弃。用时不是因为珍惜它,丢弃不是因为轻视它,皆无心而作。

  橐龠:风箱,一拉就有风。

  屈:竭尽,穷尽。

  学道一得:把好心收起,按制度办事

  《道德经》和孔子的《论语》一样,都是写给统治者看的,或者说,是培养优秀领导的教材。在古代,统治者一"说话",就是法律、政策,会对国计民生产生影响。所以该怎么"说话",自然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孔子讲仁道,"仁者爱人",巴不得当官的将心掏给百姓才好。老子正好相反,"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建议当权者将好心揣进自己肚子里,不要随便掏出来。老子认为,让百姓自然生活,他们的日子会过得很好;若是有人跟他们讲什么仁啊义啊,他们反而要倒霉了。春秋之间,战乱不绝,伏尸遗野,每一场战争,无不以"仁义"作为旗号,可是最后审视,却是"春秋无义战"。

  "刍狗"是一种比较便宜的东西,祭祀时用真狗比较破费,人们就变通一下,用草扎的狗摆上去,哄祖宗们高兴。"以百姓为刍狗",好像轻视百姓似的,所以老子这句话历来颇引人争议。其实老子的意思是,当权者要公平,对百姓心态放平,既不重视也不轻视,让他们自然生活。

  无论哪朝哪代,无论明主昏君,都高喊"公平公正",做法却大相径庭,有的造福天下,有的欺世盗名。但不管哪种做法,都不是老子提倡的公平。老子所说的公平,有两个要点:

  第一,顺从自然之道,引导"无为"的公平。

  老子对道德意义上的公平不感兴趣,他提倡合乎自然之道的公平。道德意义上的公平是:"非患贫,而患不均"--大家都是爹妈生的,有的人真穷,有的人真富,太不公平了!你手里端着一碗肉汤,我手里端着一碗白菜汤,没饿死我先气死了!所以,有些人的政治理想是"等富贵,均贫贱"。有的人干脆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劫富济贫。其实,强行把富人的钱抢过来分给穷人,并不符合天道。

  政府过于讲仁义,对百姓生活干预过多,也很有问题。即使在一户人口较多的家庭,也很难一碗水端平,国家这么大,所谓讲仁义,肯定会倾向于少部分人--从历史事实看,主要倾向自己亲近的人,这就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人们为了在统治者的"仁义"中分一杯羹,会想方设法向统治者身边靠拢,于是,各种乌烟瘴气的事情就发生了。


w w w/xiao shu Otx 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胡卫红作品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杰出青少年赢定未来的12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