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8章 社会保险(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作者:傅夏仙

第38章 社会保险(1)

  内容提要<\/p>

  在阐述社会保险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原有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和发展趋势。<\/p>

  社会保险概述<\/p>

  一、社会保险的定义<\/p>

  保险是一种补偿风险损失,从而减轻损失程度的经济方法。它根据大数法则和概率论的原理,通过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签订合同,或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收取保险费,建立专门用途的后备基金,用于补偿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给被保人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维护和调节经济,使其正常运行,保证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保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保险指专门的保险公司按商业经营原则开办的商业保险形式,包括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广义的保险包含三个侧面:一是商业保险;二是被保险人集资合办,体现互保互助原则的合作保险;三是国家法定的强制性保险,即社会保险。<\/p>

  所谓社会保险,就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立法对社会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劳动机会,从而失去收入来源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享有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维持社会安定的社会事业。社会保险针对的风险是劳动者的收入损失;保障的程度是劳动者在失去收入来源时的基本生活水平,而不是百分之百的完全收入补偿;实施的主体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实施的手段是强有力的法制手段。一般来说,社会保险的项目主要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p>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作用<\/p>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和成果。其对社会产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

  1.社会保险制度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人的一生,生、老、病、死、伤、残,在所难免。社会保险为在生产中造成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者及其家属提供物质帮助,解决靠个人和家属难以解决的困难,使社会保险待遇享受者得以生息和繁衍。<\/p>

  2.社会保险制度对社会安定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保险制度聚集多数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力量,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加上政府的资助,对丧失劳动能力和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这样有助于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社会保险在国外被称为社会的“安全网”。<\/p>

  3.社会保险制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按照公平、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险制度,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就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为劳动力的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从而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整体上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p>

  三、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p>

  社会保险借用保险的原理,赋予其立法强制性,增加福利社会保障性和更广泛的适应性,使保障范围扩大,功能作用发生了变化。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主要是:<\/p>

  1.社会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单位与工作人员按一定比例分别交纳的保险费(税),国家也以补充保险费的形式介入或直接从财政收入中拨款参与。这样,社会保险便形成了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合理分担资金和责任的格局,国家的介入与参与,既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险的介入,避免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也增加社会保险制度本身的保险系数。筹得的保险费积累为专用基金,称社会保险基金,参与社会保险的受保人遇到社会风险时获得的保险待遇从保险基金中支付。当前无需支付的保险基金,即剩余的基金用于投资以获得保值和增值。<\/p>

  2.社会保险具有立法强制性。参加社会保险的社会成员的资格、缴纳保险费占收入的比例、获得保险待遇的条件和待遇标准等都以立法加以规定并强制执行,立法规定范围内的每一位劳动者、每一个单位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也只有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才能获得社会保险的保护。<\/p>

  3.社会保险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这种对等关系表明社会成员必须“先尽义务,后享权利”。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个人享受保护的权利,根据他个人交纳保险费的记录而得到保证,无须对他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也指机会上的均等,在遭遇到法定范围的各种风险时,参加社会保险的成员可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待遇。劳动者交纳的社会保险费和获得保险金支付的标准,总是同他的身份和收入有关。<\/p>

  4.社会保险具有积极预防意义的积蓄性,对社会风险有未雨绸缪的作用,使参加者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由于社会保险积蓄、掌握着一笔专用的、可观的基金,便可有足够的资源应付社会风险造成的损失。<\/p>

  综上所述,社会保险具有以下特征:①强制性。立法限定,强制参加。②自助性。劳动者参加供款,先尽义务,后享权利。<\/p>

  ③互助性。利用参加保险者的合力,帮助某个遇到风险的人,满足急需。④资金来源的多源性。三方筹资,来源可靠,预防风险,未雨绸缪。⑤储蓄性。积蓄增值,渊远流长。<\/p>

  四、社会保险基金<\/p>

  社会保险基金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为实行各项社会保险项目而预先建立起来的,用以保障受保人在遇到社会风险时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专款专用资金。这种基金一般按不同的保险项目分立,如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等等。<\/p>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多源性社会保险基金来源于国民收入,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的特殊消费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个:<\/p>

  1.单位缴纳的保险费(税)。保险费简称保费,是受保人和法定范围内的单位向社会保险缴纳的费用,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收入之一。缴纳的费率(或税率)由国家法律规定,一般为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p>

  2.工作人员个人缴纳的保险费(税)。缴纳保险费是受保人尽义务的体现,也是享受保险金权利的有形证据。确定个人缴纳的保险费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固定数额法,无论工资收入多少,每个受保人都缴纳同样数额的保险费。另一种为收入关联保险费法,这一方法也可分为三种:(1)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由法律规定比例)征收。(2)将工资收入划分若干等级,每一等级征收不同比率的保险。(3)根据工资收入的等级,每一等级征收固定比例的保险费。保险费率具有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可按年度作适应性的调整。<\/p>

  3.国家财政资助。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险的资助分间接资助和直接资助两种,间接资助是指国家财政不直接向社会保险基金拨款,而是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如税收、利息优惠以及提供强大的金融后盾等。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险基金实行完全的自主式管理,实行资金的自我收支平衡。直接资助是国家财政直接从财政收入中向社会保险基金拨款,通常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单位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税)收不抵支时,由国家财政根据其收支情况给予补贴,这是一种“后介入”的形式。另一种是“先介入”形式,即社会保险计划实行前已先确定国家财政负担的比例和份额,这种情形下,国家财政定期按既定的比例数额向社会保险基金拨款。国家财政资助是社会保险基金得以正常运行的可靠保证,也是社会保险保障性稳定和优越于商业保险的原因。<\/p>

  (二)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强制性凡是社会保险法定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期交纳保险费,并由法律强制施行,无一例外。这样可以使社会保险基金有可靠的来源,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险的效能作用。几乎所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社会保险基金都采取强制性统筹。有些国家甚至开征社会保险税,强制性的意义更能体现出来。<\/p>

  (三)社会保险基金使用的互助调剂性社会保险基金通过统一筹集和分配,受保人实际享受到的保险金往往多于或少于其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这是社会保险基金使用的互助调剂性特点。社会保险费向社会筹集,在全体受保人中调剂使用,体现“有效分散社会风险,共同承担风险后果”的保险原理。互助调剂的原因是:①受保人的年龄结构不同,享受待遇、使用资金有先有后。②不同性别、不同寿命、不同身份和不同身体状况的受保人领取保险金就会有多有少。③单位为个人缴纳保险费的时间有长有短,工资不同,缴纳的保险费的总额也不同。④受保人参加保险的时间有长有短,供款的数额也有差异。⑤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消费支出有差别,保险待遇标准也允许有差异。<\/p>

  (四)社会保险基金的储蓄增值性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有储蓄积累式、混合式、现收现付制三种。三种方式也可分别称为完全基金式、部分基金式和现收现付式。前两种方式,社会保险机构除应付日常支出外,将经常掌握着一笔稳定的基金,即使是现收现付式,在“收”和“支”之间仍存在着时间差。这样,社会保险机构在规定的权限内,可以对掌握着的资金按照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和社会效益性原则实行社会保险开支运营,以保值增值。增值的资金也要用于社会保险开支,谁也没有挪用的权力。<\/p>

  公共部门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p>

  一、我国原有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p>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就分别针对企业和国家公共部门建立两套社会保险体系。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以颁布单项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的。从1949年10月-1957年12月底期间,在国家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中,初步建立包括生、老、病、死、伤、残等项目内容的社会保险制度,其适用范围是全体工作人员及部分家属。此后至改革开放时期,在30多年的时间里,又在内容、管理、标准等各方面多次作出调整修改,逐步形成在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保险制度。这一制度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p>

  1.国家和企业包揽过多,个人的权力与义务相脱节。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险费用全部由国家和企业包下来,没有个人的参与和积累,个人缺乏自我保障的意识和责任,在医疗等保障经费的使用上造成很大的浪费。在国家承担最终责任、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之外,补充性的商业人身保险发展较慢。<\/p>

  2.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社会保险只覆盖全民所有制职工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城镇的其他劳动者,大多数还没有实行社会保险制度。<\/p>

  3.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原有社会保险的管理和服务基本由企业承担,即使是实行社会统筹的保险项目,企业缴纳了保险费,但管理和服务仍没有社会化,劳动者的生、老、病、死、残仍过多地依附于所在企业与单位。<\/p>

  4.社会保险基金收缴困难,使用不够合理。例如最近若干年来,企业养老保险费收缴呈滑坡趋势。<\/p>

  5.社会保险资金的投入与实际需要的矛盾突出。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社会保险资金的投入与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突出,社会救济对象和优抚对象保障标准偏低,生活相对贫困。<\/p>

  6.管理体制不顺。多部门办社会保险,都要增加机构,购置设备,自成体系,造成政策不统一,业务交叉,成本上升,资金分散缺少综合规划。一些地方在资金管理和经营方面政事不分,挪用社会保险金的问题时有发生。<\/p>

  二、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与原则<\/p>

  (一)改革的目标和重点<\/p>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p>

  (二)改革应遵循的原则<\/p>

  1.社会保险水平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要从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低、人口众多而且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基本国情出发,考虑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p>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法定的社会保险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行。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劳动者在履行规定义务的前提下,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要通过改革不断增强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调动个人和企业缴费的积极性。<\/p>

  3.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社会保险作为社会收入的再分配是调节各阶层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但社会保险的不同项目,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程度各不相同,社会救济、优抚和部分社会福利事业主要是体现公平,由政府供给,凡符合条件者可以无偿使用。社会保险为了提高效率,要实行个人、企业、国家三方负担,职工享受社会保险既要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又要与个人缴费多少适当挂钩,以激励职工的劳动积极性。<\/p>

  4.政策要统一。社会保险的基本政策和制度要统一,管理要法制化。要健全社会保险的各项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检查,使社会保险制度的运作有法可依,依法保障。<\/p>

  5.政事要分开。政府行政管理和保险基金营运管理要分开执行。社会管理机构主要是管政策、管制度、管标准,不得直接管理资金收缴和营运。<\/p>

  6.服务社会化。社会化服务是社会保险自身的客观要求。要将目前各部门、各单位分散管理逐步转变为统一的社会化管理,将目前企业承担的养老、医疗等事务性工作转化为社会化事务。<\/p>

  7.城乡有别。现阶段,我国城乡之间在生产力水平、就业结构、收入水平和消费方式等方面差别很大,因此,在保险形式、标准等方面,城乡之间要有区别。广大农村在近期尚不具备建立国家统一立法、强制实行的社会保险的条件。在群众生活温饱有余,基层组织健全的地区,应采取农民自愿和政府组织相结合的办法,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民养老保险。<\/p>

  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公共部门社会保险制度<\/p>

  当前公共部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目标及重点是:<\/p>

  1.充分认识建立公共部门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建立公共部门保险制度的重要性有四个方面:<\/p>

  (1)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社会保险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建设,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家的长治久安。<\/p>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是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国民经济宏伟目标的一项战略性措施。<\/p>

  (3)从人事制度改革的角度看,社会保险制度决定着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和发展。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以及轮换、辞退制度的正常化,都需要解决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问题。<\/p>wWw.xiAoshUotxt.net_T_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傅夏仙作品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