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0章 1987年(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 作者:高虹

第20章 1987年(2)

  ●关联词:摩托罗拉、掌中宝、移动电话、手机<\/p>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美国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小的无线电话,按了几个键以后成功通话。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泊,当时他是摩托罗拉公司一位工程技术人员,他手里的这款“大哥大”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模拟移动电话。受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还有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所以,这款移动电话四四方方,硕大无比,可移动但说不上便携,也远远未达到小巧玲珑、一机在握的水准,所以当时还不能称为手机。<\/p>

  1987年,摩托罗拉正式进入中国,首先在北京成立办事处,发展中国专业无线通信业务,接着,在天津注册成立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二十年来,摩托罗拉与中国无线通信市场一起成长,与中国的广大用户一起壮大,从最早开始的寻呼机、大哥大、掌中宝,到后来的V998家族、T191家族,一直到大红大紫的RAZR、KRZR、ROKR、明A1200……1987年11月18日,具有当时国际水平的珠江三角洲移动电话网一期工程竣工,在广州开通使用。至于最初人们将移动电话称做“大哥大”,源于香港警匪片,片中黑社会小头头被称为“大哥”,大龙头被称之为“大哥大”。在移动电话昂贵而鲜见的时候,由这些人最先使用,在影片中常见他们手持移动电话呼朋引类,港人相应地就将移动电话也称做“大哥大”。在没有这种背景的地方,如新加坡华人社会,移动电话从未有过这种称呼。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南方城市先富起来,与香港、澳门临近的广州、深圳受其影响十分明显,这种当代最先进的通信工具也慢慢出现了。虽然那时能见到的还是功能单一的集群电话,价格十分昂贵,一万元甚至两三万元一部,只有少数人用得起。故这时的移动电话还有一种功能,那就是身份的标志。港台地区特有的“大哥大”的名称似乎也有相当的理由:第一,机身很大;第二,因为目标大,具有醒目的炫耀效果;第三,拥有的人很少,持有者显得很“老大”。以致于1993年,北京举行的一次“十大流行语”评选,“大哥大”这个词高居排行榜的第四位。此后,随着移动电话越来越普及,其技术越来越发达,机身越来越小巧,手机这一名副其实的称呼自然就代替了“大哥大”的称谓。<\/p>

  肯德基<\/p>

  ●美式快餐店,全称“美国肯德基家乡鸡”。<\/p>

  ●关联词:汉堡、土豆泥、菜丝沙拉、可乐、七喜、美年达、连锁经营<\/p>

  作为美国最富盛名的快餐店,肯德基进入中国的愿望,是从百事前总裁简道尔时代开始的。<\/p>

  1983年百事收购肯德基,1997年百事剥离餐饮业务成立百胜集团之前,肯德基隶属于百事。<\/p>

  而1987年,百事在中国的灌装厂已经获得初步成功。简道尔甚至还结识了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并参与了美中商会的建立。1986年,简道尔率领着百事全体董事到访中国,这在当时的外资企业中前所未有。当时的中国,对外开放还受到很多限制,中外合资往往要求是高新产业或能创外汇,作为第三产业的餐饮业,还没有引进外资的先例。不过,既然有外国人投资,为了服务他们,总要引进一些西式餐饮吧。肯德基的经营者便以此说服中国政府;而另一个理由,则是中国的外汇需求。最初的肯德基被定位为服务外国人,当时外国人来肯德基消费,必须使用外汇券。但其实,聪明的肯德基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在全中国推广的打算,因为经过了反复筛选、多次寻找之后,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北京的前门大街,决定在那里开张第一家餐厅。当年那里是北京客流量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在前门开店,对于整个中国都有一个示范效应。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了。这个规模宏大、宽敞明亮的店面,有1400平方米的三层楼,可容纳500个座位,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肯德基快餐店。一家美式快餐店的开张,在当时的中国显然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美国驻中国大使洛德、北京市政府领导等人物的到来,使肯德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一侧的前门开店成为当日外电报道的重要新闻。由于单店开店成本很高,产品价格偏高,而当时的中国百姓购买力非常有限,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去肯德基只是为了尝一尝新鲜,很难形成日常消费。当时一块原味鸡售价2.5元,而1987年中国普通干部的月工资收入不过一百元左右,所以,当时媒体上关于“洋快餐该不该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争议也不绝于耳。但是,花几十块钱就可领略一下当时人们以为的“西方生活方式”,这样有意无意的商业噱头或者暗示,对于长期与消费主义绝缘的中国人显然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肯德基几乎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的象征。二十年以后,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遍布肯德基快餐店,水乳交融地融入了大众生活,早已没有了文化与身份标签。<\/p>

  《红高粱》<\/p>

  ●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早期电影作品。<\/p>

  ●关联词:《妹妹你大胆往前走》、十八里红、我奶奶、张艺谋、巩俐、姜文<\/p>

  影片《红高粱》具备了很多个第一。首先,它是张艺谋作为导演的处女作,1983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不久的张艺谋作为摄影师,与同学张军钊、何群、肖风拍摄了电影《一个和八个》,宣告中国电影“第五代”的诞生。随后他与陈凯歌合作,推出“第五代”的扛鼎之作《黄土地》,此后二人再度合作《大阅兵》,在中国电影界掀起一股冲击波。<\/p>

  《红高粱》是张艺谋独立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这部影片又是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并于次年在柏林电影节上为中国人捧回第一个金熊奖的影片;这部影片也是张艺谋和巩俐的第一次合作,这对中国影坛的黄金搭档从此开始了他们辉煌的电影道路,《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等,一直到1995年拍摄完成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宣告彼此合作的终止。十余年后才重新携手于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p>

  从1983年到1987年,短短的五年间,张艺谋完成了从摄影、表演到导演的大步跨越,在中国电影界创造了一个近乎神话的现实。影片《红高粱》充满生命力的跃动和浓烈的色彩,以豪放的风格塑造了几个极具个性的人物。它赞美生命,赞美生命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与舒展。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得《红高粱》一炮打响,从此张艺谋开始了他著名导演的光辉历程,片中饰演“我奶奶”的巩俐也由此踏上影视巨星之路,“我爷爷”余占鳌的扮演者姜文也有不俗的表演。这部影片营造的色彩世界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如阳光般炫目、似火焰般燃烧的红色震惊了影坛。影片中“颠轿”、“野合”、“撒尿”、“剥皮”、“日食”都是十分经典的场景。影片《红高粱》的故事梗概:“我奶奶”九儿在出嫁李大头的路上,被轿夫余占鳌所吸引。三天后新娘回门,与余占鳌在红高粱地里激情相爱。李大头被人杀死,九儿挺身而出撑起了烧酒作坊,余占鳌力挺九儿并竭力相帮,终于酿出了喷香的好酒“十八里红”。在他俩的儿子九岁那年,日本鬼子来了,余占鳌和乡亲们一起打鬼子,九儿挑着做好的饭菜送去的时候,却被流弹击中……<\/p>

  霹雳舞<\/p>

  ●起源于美国的一种动感和节奏感非常强烈的街头舞蹈。<\/p>

  ●关联词:太空步、霹雳手套、霹雳鞋、陶金<\/p>

  1987年,美国影片《霹雳舞》引进中国,一时间在全国掀起一阵热潮,这种动感和节奏感非常强烈,可以尽情尽兴的舞蹈成了当时中国最流行、最酷的舞蹈形式。许多年轻人对此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每个人都是“街头舞蹈家”,大街上男孩时不时走个太空步,或者表演一把“擦玻璃”,很有几分帅相。那种露出手指头的手套,被称做霹雳手套,高帮的帆布回力鞋,被称做霹雳鞋,霹雳舞成为了中国最早的街舞。不久,中国有了一个自己的“现代霹雳舞王”陶金,他携自己的新舞蹈节目上了春节联欢晚会,于是,模仿手臂折断、机器人木偶和月球漫步的动作风靡一时,陶金本人也被追捧。影片《霹雳舞》其实情节简单,内容也比较单薄。一个叫Kelly的女孩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爵士舞蹈,并且想通过参加各种选秀活动,获得一些取得更大发展的机会。但是时运不佳,充满理想的女孩感到压抑。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两个街头的小混混“旋风”和“马达”,这是两个“街头舞蹈家”,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只看重自己内心的快乐,随心所欲地每天以跳街舞展示自己的青春和才艺。受过正规舞蹈教育的女孩Kelly被他们真心热爱舞蹈的感情所打动,并且被他们的那种开放自如、不受任何门派技巧所约束的奇特舞蹈动作所感染,她开始学习这种被主流文化排斥的舞蹈,参加他们组成的舞蹈组合,在各种街头PK中屡获胜利。当Kelly想把她的朋友和这种街头舞蹈带到舞台上去的时候,受到正宗却又保守的舞蹈老师阻拦。三个人经过努力获得了经理人的理解和支持,最后终于在一次舞蹈考试中脱颖而出,获得在舞台上正式表演的机会。影片除了尽情展示霹雳舞者们的奔放激情与青春动感外,还让中国观众见识了丰富的美国街头文化,街头少年,街头舞蹈,街头涂鸦等等。当时,人们心目中只有街头混混聚众滋事的观念,而《霹雳舞》却以生动热烈的舞蹈方式,打破了这种观念,给予街头文化积极向上的意义。<\/p>

  西北风<\/p>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歌坛的一个辉煌记录,一场流行音乐风潮。<\/p>

  ●关联词:程琳《信天游》、崔健《一无所有》、胡月《黄土高坡》《走西口》、那英《山沟沟》《黄土地》《老井》《红高粱》<\/p>

  1986年的一场百名歌星联袂演出,可视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兴起,1987年就是流行音乐走向繁荣的一年了。现在回头看,流行音乐在当时并行出现了三条脉络:一是崔健开“中国摇滚”之先河,二是港台歌星进入内地,三是《信天游》则引爆了内地流行歌坛的“西北风”。而尤以“西北风”最为劲爆,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第一次原创高潮,也是中国歌坛的一个辉煌纪录。“西北风”歌坛风暴,“刮”出了一批实力歌手以及他们的代表性作品。顾名思义,既然名之为“西北风”,这些作品风格多以内陆西北地区传统文化为根基,有一种解不开的黄土情结。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加之摇滚节奏的配乐,摇滚或流行歌手的现代唱法等处理演绎,使“西北风”歌曲成为家喻户晓风靡海内外的流行风潮。<\/p>

  这股风潮的发端是由《信天游》开始的。歌手程琳在春节晚会上唱了这首歌以后,歌词中的“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年又一年”催生出剽悍的“西北风”。而“西北风”这个名目的来历,又是出自一首《黄土高坡》的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望无际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四季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都是我的歌。浓厚的黄土风情将中华民族魂演绎得淋漓尽致。“西北风”热潮中,还有《一无所有》《走西口》《山沟沟》《我热恋的故乡》等歌曲,唱“西北风”的歌手就更多了,有程琳,田震、杭天琪、安冬、范琳琳、胡月、姚晔、刘欢、孙国庆、王迪、张伟进等等。说来也巧,与歌坛狂吹“西北风”同时期,影坛也相继有陈凯歌的《黄土地》、吴天明的《老井》和张艺谋的《红高粱》的诞生,一方面是流行音乐催生了电影及电影音乐,反过来,影片插曲如《女儿歌》《颠轿曲》《酒神曲》等又为歌坛“西北风”壮了声威。特别是《红高粱》中姜文嘶吼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一路高歌猛进,让这场乐坛盛事更显轰轰烈烈。<\/p>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高虹作品集
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