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4章 2000年(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 作者:高虹

第44章 2000年(2)

  1997年春节刚过,宋如华在成都附近的郫县红光镇一片菜花田里竖起一块“西部软件园”的牌子,当时,全国各省市正掀起一个信息化建设的高潮。所以牌子一亮相,关注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就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软件公司的集群、产业化的发展理念、“西部”概念的提升--都在这块招牌中体现了,仅在两个月后,西部软件园就被列入全国四大“首批国家级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托普成为中国西部最响亮的高科技企业,各项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社会荣誉接踵而至。尝到甜头的宋如华决定把软件园模式“复制”到全中国去,接下来,东北、浙江、江苏等一个接一个的“托普软件园”相继开建。到2002年前后,托普在全国数十个省市开建了27个软件园,平均不到两个月新建一个,宋如华靠一个“软件园概念”,竟成为企业界最大的“IT地主”。宋如华兼并重组了四川一家上市不久便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四川自贡市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当做“壳资源”送给了宋如华。1998年,托普以几近零成本重组“川长征A”成为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借壳上市”第一例,在2000年又借壳常州的“金狮股份”,后改名为“炎黄在线”;2001年,成功分拆托普软件下面的托普科技以H股登陆香港创业板。就这样,托普集团拥有内地及香港三家上市公司和近一百亿资产,与当时名声最旺的新疆德隆、三九集团并称“重组王”。及至2002年时,托普已成有名无实的八大集团。次年,宋如华的资本游戏被捅破揭穿,一场金融风暴终于袭来,经过政府回收土地、银行逼债、合作伙伴撤资、股民抱怨等一系列风波之后,托普现出原形,宋如华被证监会给予永久性市场禁入的处罚。<\/p>

  哈利·波特<\/p>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著名魔幻系列小说<\/p>

  《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主人公。<\/p>

  ●关联词:J.K.罗琳、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飞天扫帚<\/p>

  千禧年,全世界诞生的“名人中的名人”是一个脸上长着小雀斑、鼻梁上架一副大眼镜的小男孩,他叫哈利·波特,美国《时代周刊》当年将他选为十大风云人物之第四。创造他的人,是一个离异之后快没有生活来源的英国小学女教师,J.K.罗琳。罗琳因为“生”了这么个贵子,一跃成为英国最有钱的富婆之一。2000年,《哈利·波特》的首部已经卖掉了6600万册--这是一个疯狂的数字--同时被译成全世界近百种文字。<\/p>

  《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前三部分别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火焰环》,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为主要舞台,叙述哈利与邪恶魔法势力作斗争的故事。这个戴着眼镜的男孩,骑着他的飞天扫帚,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魔法旋风,全世界都为之疯狂。在他的世界里,奇迹、神话、魔法……什么都不会过分。小说凭着出奇的想象、层层迭出的悬念和利于儿童阅读的叙述语言,几乎是一夜之间征服了世界各地的少年读者。哈利·波特成为继米老鼠、史努比、加菲猫等卡通形象之后最成功的儿童偶像。赶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了《哈利·波特》中文版权,哈利·波特乘千禧年之风来到了中国,在中国读者中引起了轰动。由这部作品改编成的电影也火遍全世界。哈利的饰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成为英国最富有的少年,同时赢得了众多粉丝。随着《哈利·波特》的不断翻新,电影主角也一个个长大,与此同时,粉丝们也追随着偶像们的脚步慢慢变得成熟,当然,《哈利·波特》的奇迹也在慢慢走向终结。<\/p>

  截至2007年,罗琳写出了七部《哈利·波特》,随着这些作品的陆续问世,世界小说发行史的纪录不断被刷新。2007年,也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问世十周年。十年来,该系列小说已被译成近百种文字,总销量已达到3.25亿册,这不能不说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p>

  美女作家<\/p>

  ●特定时期对年轻的女性写作者的戏称。<\/p>

  ●关联词:棉棉、卫慧、九丹、《糖》《上海宝贝》《乌鸦》<\/p>

  新世纪初始,一个词汇流行起来:只要是个女人,能说会写,又能出书,书还能畅销,人也长得不是太丑,就一律冠之以“美女作家”的头衔,是大众的集体无意识,还是图书市场的商业运作,或者竟是两者的结合?被认为“美女作家”的领军人物是上海女作家卫慧与棉棉,虽然两人互相并不认同,写作路数也确实两码事,但一说起美女作家,人们总习惯将二人相提并论。卫慧在《上海宝贝》中塑造了一个名叫倪可的女人,时尚而追求小资生活情调,同时又张狂听从欲望召唤,她的生活被酒吧、派对、情人……所充斥,在倪可的身上,我们几乎看到了所有的流行和时尚,她差不多就是灯红酒绿的现代城市生活缩影。卫慧不仅以作品闻名于市,她本人也以十分前卫的姿态见诸于各种媒体,自称女权,闹出过露胸事件,有过行为艺术,一本专供都市白领阅读的《时尚》杂志说,她把自己的头像与小说片段印在了七条勇士的内裤上。棉棉的《糖》则是一部叙述问题少年成长的小说,一个社会的边缘人,成长中充满了摇滚、吸毒、卖淫、流浪……没有一件事是主流大众可以认同的,表现出残酷的社会里残酷的青春。很明显,卫慧与棉棉不一样,她们在写不同的人群,表达不同的情感。《上海宝贝》里的倪可是现代化都市化人物,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时尚的生活,时尚的爱好,时尚的名牌,时尚的草地派对,时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而《糖》里面的人物却生活在社会的边缘角落,恶劣的生存环境,无目的的流浪,看不见希望的爱情,梦游般的寻找。一个是商品社会的主要消费者,是奢侈场所的主要服务对象;另一个是社会的边缘人。接着又是一名叫九丹的女人,出了一本《乌鸦》,写中国女生到新加坡留学的经历,在这本书中,这些女人的主业其实并不是到学校里好好学习的,她们真正的角色是“乌鸦”即妓女,以色相和肉体换取新加坡男人的小费和礼物。这本书不仅在国内卖得很火,还波及到内地及东南亚整个华人圈,同时遭到很多留学生的怒斥。<\/p>

  《花样年华》<\/p>

  ●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的一部电影。<\/p>

  ●关联词:王家卫、老上海、怀旧情结、留声机、梁朝伟、张曼玉<\/p>

  从《阿飞正传》到《重庆森林》,从《东邪西毒》到《春光乍泄》,尽管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的电影早在1990年代就已传入大陆,尽管大陆观众早已领略到他独特的电影风格,然而真正认识王家卫,还是从2000年的《花样年华》公映开始。<\/p>

  这是一对在花样年华里的男女的错爱。1962年的香港,两对年轻夫妻成为邻居,但周太太和陈先生竟然早就暗中勾搭,周先生周慕云和陈太太苏丽珍却被蒙在鼓里。终于慕云和丽珍发现了各自配偶的秘密,这两个被配偶背叛的人开始见面,共同商量未来可能出现的事情。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个受伤害的人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最终两人发现自己心底最不愿发现的秘密:他们已互相深爱上对方。于是就有了纠缠不清的情结,有了既躲避又刻骨相思的日子,有了孤独难耐后雨中的重逢……终于,周慕云要离开香港,电话里他问丽珍:“如果我多有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多年后,周慕云再次回旧居,却听说当年的邻舍已换成一个商人的太太带着儿子住着,周慕云带着惆怅离开旧地,却不知道他再次地永远地错过:那个商人的太太正是他心底的那个女人,她手中抱着的儿子又是秘密中的秘密……也许就情节来看这是一部题材老旧、主题也太平常的片子,很多影迷认为王家卫电影根本无情节可言,整部电影的视听元素几乎都是唯美主义的。特别是对于光的运用十分奇特,光和影的变幻都极具个人意象和韵味。电影上映以后,张曼玉在影片中频繁换装的二十多套变幻莫测的旗袍,也是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老上海的旗袍文化和旗袍所烘托出来的怀旧意味,在这部电影中也被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日本作曲家梅林茂的三拍子主题音乐,也是营造整部影片气氛的点睛之笔。<\/p>

  《花样年华》是一部充满着怀旧情结的电影,2000年这部电影本身却成了最热门的时尚,影院座无虚席,影迷热烈讨论,媒体热情宣传。王家卫凭借着这部影片极度地展示着自己的魅力,征服了大陆观众。<\/p>

  《富爸爸,穷爸爸》<\/p>

  ●由日裔美国人罗伯特·T·清崎撰写的一本畅销书。<\/p>

  ●关联词:财商、负债和资产、理财知识、财富法则、富裕的秘密<\/p>

  这是一本转变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金钱观、人生观的书,它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罗伯特·T·清崎通过讲述他的两位长者--穷爸爸,身为大学教授的生父,富爸爸--善于投资理财的朋友的父亲,其人生观、金钱价值观、投资理念的截然不同,以及最终生活方式、财务状况的不同结局,告诉读者要分清资产与负债,从容面对个人财富的变化,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让金钱为我们工作,从而最终达到财务自由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在新千年上市的一本理财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p>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第一次通俗地说明了富人的秘密,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印证了走向财务自由的首要观念,在这一点上穷人和中产阶级与富人有天壤之别:穷人和中产阶级让自己为了钱工作;富人则让钱为自己工作。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阐明了资产与负债的定义和关系。作者认为只有能不断地为自己挣钱的财产才叫资产,而凡是让自己不断花钱的都叫负债,这种定义尽管看上去很简单,但实质上却充满了人生智慧。在如何处理负债和资产的关系方面,作者用财商的观念解释了每一个人在面对金钱游戏规则时都应该知道的理财技巧和知识。罗伯特·T·清崎所揭示出的富人秘密让人大吃一惊。作者所说的“财商”其实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只是许多人被一些传统的金钱观念桎梏着,逃不出思维的牢笼。还有很多人把财务的困惑或缺钱归纳为知识不足,总是想办法去多学知识,取个什么学位或证书,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误区。更多的人虽然可以拥有很高的受教育水平,却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作者在他的叙述中轻松地打破了这种“财商的面纱”。正因为以亲身经历为证据,作者打破了许多关于理财的错误观念,伴随着《富爸爸,穷爸爸》一书的畅销,近十年来在全球形成了对人们理财观念的最大冲击波,他教人们如何成为百万富翁,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称他为“百万富翁学校的教师”的原因,这也是该书为什么创造了中国大陆销售奇迹的根本原因。<\/p>

  五元票价<\/p>

  ●试图引发一场电影市场改革的先期降低电影票价的行为。<\/p>

  ●关联词:赵国庆、五元票价之父、电影票降价、成都峨眉电影院线<\/p>

  十多年来,中国电影院的票价有这么一个比较:1982年,中国内地《少林寺》电影票价1角;2000年,《泰坦尼克号》电影票价在北京、上海是80~90元人民币,在西部城市如宁夏银川为30元,而那里的市民月收入仅千元左右,看一场电影就占了收入的1\/30。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人均月收入的1\/20甚至1\/10。电影是属于大众的通俗娱乐,让人望而生畏的票价却挡住了大众进电影院的脚步。中国电影票价太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数年来,各城市的电影票价,却是不降反升。于是,一边是老百姓抱怨看不起电影;一边是影院方唉声叹气,说进电影院的观众越来越少,电影院越来越留不住人。<\/p>

  2000年11月,峨眉电影发行公司总经理赵国庆在成都率先实行电影票五元价格,从11月3日起,成都市峨眉电影院线的影院以五元的票价上映影片《完美风暴》,掀起了全国电影降价的风暴,被称之为“五元革命”或“五元风暴”。赵国庆本人也被称之为“五元票价之父”,当时有多位国内著名导演对此举措表示欢迎,12月初,中国电影公司和国家电影局负责人相继表示支持电影票降价。赵国庆因此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风云人物。“五元票价”同时也遭到一些电影制作公司、影片发行公司的联名抵制。在成都,不属于峨眉电影院线的影院采取了观望和不参与态度。其中一家影院经理解释说:“影院租房经营的成本很大,票房收入的40%要支付给发行方,40%用来支付房租费、水电费和人工费等,剩下的20%还要减去损耗费。影院的容量有限,即便上座率很高,票房利润也有上限。现在的电影院几乎是微利。而电影市场环环相扣,电影票价不仅和影院有关,还涉及到制片、发行、院线等其他环节,因为他们都要在总票房中获取利益。”降价确实让一部分观众重新走入影院,但是这种观众激增只是短期效应,许多影院面临成本危机,被迫重涨票价。几个月后,五元风暴消逝了。2005年7月13日,赵国庆病逝,终年54岁。从2000年他发起“五元革命”到他逝世,再到现在,中国各大城市的电影票价一直居高不下。<\/p>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高虹作品集
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