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5章 2006年(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 作者:高虹

第55章 2006年(1)

  限房令<\/p>

  ●针对地产的一系列限令和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政策的总称。<\/p>

  ●关联词:国六条、国十五条、外资限炒令、二手房税<\/p>

  2006年,对大众民生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莫过于持续上涨的房价。同时,涉及住房供应结构、市场交易秩序、土地供应、税收调整、信贷政策等多个环节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也纷纷出台,且个个掷地有声。这些政策的核心可归纳为一个字--限。比如,90平米占商品房面积70%比例的限制,限制低密度、大户型住宅土地的供应,还有五年内住宅转让必须交纳营业税,还有“外资限炒令”,加强了对外商投资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境外机构与个人购房的管理,等等。所以这一年人们习惯于把这些政策统一称之为“限房令”。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国六条”。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包括住房供应结构、税收、信贷、土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方面。业内人士认为,这六条措施拉开了2006年房地产调控的序幕。“国六条”的颁布,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大报纸的房地产版面无不充斥着关于“国六条”的解读和预期,一时关于“房价是否能降”的讨论也在地产界展开,购房人更加怀揣“房价”马上就要下降的梦想。<\/p>

  此后短短六个月中又陆续出台了13项房地产调控政策,涉及住房结构、土地管理、税收、信贷、市场交易秩序,甚至反腐等各环节。这一年的房市各方势力征战不休,各派观点鼓噪而行,这一切都是围绕房价展开的。在调控政策的重压下,房价却显现出了惊人的抵抗力。面对此种状况,有专家认为,因为抑制房价的政策从出台到市场消化需要一定的周期,政策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则需要在2006年以后才能逐渐体现,因此,2006年房价上涨用“最后的疯狂”来形容并不为过。<\/p>

  青藏铁路<\/p>

  ●2006年7月1日,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拉段通车。<\/p>

  ●关联词:吉祥天路、雪域高原、可可西里、生命禁区、无人区、世界屋脊<\/p>

  2006年,一首名叫《天路》的歌曲在全国唱响:清晨我站在高高的山冈,看到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带来吉祥……歌声为青藏铁路通车而唱。7月,青藏列车的钢铁游龙,史无前例地开进覆盖冰雪、开遍雪莲花的高原深处,穿越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草原,到达圣地拉萨。这条天路展现在遥远的青藏高原,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奇迹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问路世界屋脊,几多慷慨悲壮。我国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铁路建设,始于1958年破土动工的甘青铁路,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于1959年10月竣工通车,全长175公里,这是青藏高原有史以来的第一条铁路。以后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断断续续进行青藏铁路建设。这一次完全建成后,从西宁算起,至拉萨火车站止,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全长814公里,是195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建成通车的,2006年正式通车的是格尔木至拉萨段。<\/p>

  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42公里,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到拉萨。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长达960公里,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无人区”,要克服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截至2006年3月25日,青藏铁路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5亿元,其中用于环保工程投资高达12亿元,这在全世界单项工程用于环保的投资量中是罕见的。这是一次伟大的跨越!从今以后,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宣告结束,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在“世界屋脊”通火车的世纪梦想。<\/p>

  长征纪念<\/p>

  ●200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各种纪念活动纷纷展开。<\/p>

  ●关联词:红军、苏区、革命根据地、重走长征路、重访老红军<\/p>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p>

  --这是毛泽东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一段经典概括。2006年,这一段话重新在人们耳畔响起,庄严而豪迈!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全面回顾了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们所进行的伟大长征,深刻总结了红军长征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高度概括了光照千秋的伟大长征精神,精辟阐述了长征对开辟中国革命新局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的伟大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p>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在全国各地和各界纷纷展开,弘扬长征精神、重走长征路;各种文献、图片和实物展览在各省市举行,出版界出版了大量长征主题的图书画册,围绕长征的重大历史意义、重要历史事件、主要战役、相关历史人物的各种知识竞赛见诸于网络和报刊。很多年轻的网民,是借这次纪念活动才重新认识了长征,知道了长征的重大意义。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4%的人认为“长征精神”是70年前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的最大财富。这一年如此热烈而广泛地纪念长征,原因之一还在于当代社会渴望长征精神的回归。这次纪念活动既是对革命先辈的悼念,也是对革命后代的培养。大量的青少年过去对长征的了解不多,很容易把长征的理解局限化,认为它只属于那个年代,只属于老一辈人。其实,长征所反映出来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英勇无畏等精神已经积淀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虽然长征胜利是70年前的历史,是一段特殊的历史,但红军在长征中体现出来的不畏困难、独立自主、大胆创新的精神,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p>

  百家讲坛<\/p>

  ●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一档带学术性质的节目。<\/p>

  ●关联词:易中天、于丹、阎崇年、刘心武、马瑞芳、马未都、“学术超女”<\/p>

  2001年7月9日,央视科学教育频道正式开播,《百家讲坛》登台亮相。该栏目将观众群定位在受教育程度较高、欣赏品位不俗的知识阶层,主讲人选也瞄准了全国最好的学者、教授。第一个在《百家讲坛》亮相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随后是李政道、丁肇中等学术名流,也有邹静之、张维迎等少壮派学者,都是各学术领域自成一“家”的人物。当时的《百家讲坛》是靠高水准的学术专家来保证其学术性的。虽然学术性要相当的保证水平,但是收视率却没有得到保证,最低时只有0.02%。栏目制作者们在寻求突变。在荧屏上清宫戏最走红的时候,他们看中了这个机会。2003年,百家讲坛选择了清史专家阎崇年主讲《清十二帝疑案》,这个选择让栏目一下子红了起来,后来刘心武、孙立群、王立群、郝万山、纪连海、钱文忠等学者名流纷纷走上讲坛。<\/p>

  2006年百家讲坛迎来了最红火的一年!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上讲坛“品三国”,成为了这一年的“学术明星”,他对三国时代人与事的诙谐解读,迎合现代人的话语口味,符合现代人对快餐式文化的需求,而对三国时期的人情人性、人际关系的偏重,更适应了现代人对复杂的现代社会关系的需要。用现代人的人性善恶观和现代人际关系,来理解和阐释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让年轻人一下明白深奥的历史,并插进一些有趣的家长里短,吸引了更多渴望提高文化素养的百姓大众。接下来的第二年,于丹讲《论语》也同样引起轰动,网上甚至将易、于二人称之为“学术超男”“学术超女”。易中天和于丹等人的“火势”从荧屏延烧到出版。《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雄踞畅销书榜首后,《易中天品三国》书稿又在北京进行无底价竞标,引起出版界剧烈震荡。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销售也同样火爆。一边是草根阶层的热力追捧,一边是精英阶层的竭力批评--在众多文化精英眼中,学术超男、超女有失学术水准,不够专业,有“戏说”历史之嫌。更有批评说,“百家讲坛”培育的是学者型明星,不是学者;提供的是娱乐,不是思想和文化。甚至有十名博士联名抵制于丹,更有好事者收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的错误准备出书,以捍卫纯正的学术文化。<\/p>

  黄健翔<\/p>

  ●电视体育类节目著名主持人。<\/p>

  ●关联词:世界杯、海啸音、激情解说<\/p>www.lzuowen.com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高虹作品集
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