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9章 共和不和(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作者:耿立

第19章 共和不和(4)

  次日执政府通缉徐谦(中俄大学校长,俄国退还庚子赔款委员会委员)、李大钊等群众领袖。据说事后徐谦去找冯玉祥,想说服他驱逐段祺瑞,但冯在20日就到外蒙古去了(据冯日记。但国内出版的冯氏日记“一月一日至三月十九日日记原稿缺”)。冯在日记中说获知“三·一八”时是在库伦(乌兰巴托)。20日,执政府发布对死难者的抚恤令,并调查军警“正当防卫”是否超过必要程度。同日贾德耀内阁全体辞职。

  事件的真实经过现在已很难还原。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段祺瑞不在现场,也未下令开枪。但他已成为众矢之的。当时的报纸报道,悼念“三·一八”死难同胞大会上段长跪不起,并立誓终身食素(直皖战争后开始食素,此事后更决然)以赎罪。

  4月9日夜,国民军包围段祺瑞宅。因曾毓隽提前派人送来纸条告知国民军将有行动,段祺瑞事先去了学生崔子良家中。段宏纲则预先以机枪布防。对峙一夜,国民军退去。

  段祺瑞先是在崔子良家中住了两天,11日去了东交民巷,通电政变消息。15日国民军撤出北京。段派人到天津去迎接张学良,张不理会。他知道执政之路到此为止了,在妻弟吴光新陪同下回到了天津。

  据说,火车经过廊坊时,他打开车窗西望,历十分钟之久。这里正是徐树铮被杀之地。

  许多年后段家后人祭祖时也要给徐上香。这是段祺瑞的遗训。

  从事实业,勿问政治

  黎元洪复任时,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为了巴结他,挑选四十名警察组成卫队。黎去北京时就把这支卫队带去了,不再用军队担任警卫。郁闷或者无聊了,他会找几个熟识的卫士聊天,说后悔不应该出山。1923年6月13日凌晨,他亲自把卫士们推醒,说:“收拾东西,咱们马上回天津!”于是这四十名警察又回到了天津。在总统身边他们待了一年零三天。

  黎元洪认为自己受胁迫离开北京,但仍是合法的总统,就想在天津召集国会,组织政府。他以个人名义向银行借了十二万元,设立“国会议员招待所”,凡由北京来的议员,都给五百元“旅费”。钱很快告罄了,议员却来了又去。之后孙、段、张组反直同盟,不少议员南下,渐渐有了两百余人(浙江督军卢永祥拿了一百万元)。一些议员请他前往上海参与新政府的组建。老友章太炎也催促他早日南下。最后卢永祥一道密电(是别人伪造的)使他下定了决心。

  1923年9月,黎元洪来到上海。出乎他意料的是,卢永祥和淞沪护军使何丰林都很冷淡。他在寓所召集各省代表谈话,广东代表汪精卫说,我对黎先生很敬佩,但对在上海组织政府不感兴趣。其他省的代表说要先请示本省长官。何丰林甚至发布告示:倘有破坏秩序,扰乱治安之行为,无论何人,概予拿办……11月初,黎元洪乘船前往日本疗养。半年后回到天津,从此不问政治。第一次息隐天津时他就开始投资实业,此时更专注于此。据相关资料,他先后投资银行、厂矿七十余家,金额不少于三百万元,与此同时还广泛捐资助学。

  1926年10月,他突发脑溢血,生病期间,所养的两只孔雀突然死了一只。两年后蒋介石的北伐军打到山东,要没收黎投资最多的中兴煤矿。他急忙找人向蒋疏通。蒋说:“别人的我没收,黎黄陂的我不能没收。”但他先是向中兴摊派了一百万元的短期债券,之后又是一百万元的军饷。为了凑钱,黎元洪身心俱疲。

  1928年5月25日他在看赛马时突然昏倒。6月1日,让秘书起草遗嘱,告诫子女要从事实业,勿问政治。两天后65岁的黎元洪在寓所病逝。另一只孔雀也在这时死了。次日凌晨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北洋军阀的时代就要过去了。

  黎元洪的遗嘱以通电方式发表,其中包括:从速召集国民大会,解决时局纠纷;实行垦殖政策,化兵为农工,勿使流离失所;振兴实业,以法律保障人民权利;革命为迫不得已之事,但愿一劳永逸,俾国民得以早日休养生息,恢复元气;早定政治方针与教育宗旨;民元以来,凡无抵触国体之创制,均应一律保持,请勿轻议纷更;和平统一,利国富民。

  开祭时,他当年的死敌、晚年的近邻(两人的居所相距不到两公里)段祺瑞也来到灵堂,“三鞠躬毕,喟然而叹,似有无限感慨者”。

  “八勿”的“复兴之道”

  如今,北京和天津之间,每日往返城际列车单程只需三十分钟。而九十年前,往返京津的路途,往往意味着命运的折转。

  民国政客在北京待不下去,一个转身,就住进了天津租界的豪宅。在这里尺寸之地也藏龙卧虎:离任的大总统、前内阁总理、下野军阀……鞍山道38号段祺瑞公馆(又是借住)数年前还挂着“天津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牌子,今天终于成了“段祺瑞旧居”和“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对面的张(此“张”即黎元洪任协统时的上司张彪)园和不远处的静园,都曾是溥仪的“行在”。数百米外段祺瑞老部下靳云鹏的故居则成了天津市文物公司。敲了敲段公馆沉重的红漆大门,几乎听不到声音。不会有人来开门了吧?

  因家中人口众多,平日又无积蓄,老段常要受部下、学生的接济。1928年秋,蒋介石第一次到北平——他在保定陆军学堂求学时,段是他校长,听说此事后,便派人送上两万元钱。此后三四年间又送了数万元。生活问题于是解决。

  1932年,段的另一位学生、直皖战争中的对手吴佩孚来到北平。此时北洋政府被国民政府取代,他和段一样是失意军阀。直皖两系的旧人却还想借机撮合两人,于是决定利用班禅讲经的机会安排见面。

  这一天,吴佩孚到得较早,过一会儿段祺瑞才从天津赶到。吴迎上去用他家乡的蓬莱话说了一声:“老西(师)来了!”恭恭敬敬鞠了个躬。不知是不是故意,段祺瑞用手指着自己的耳朵,说:“我耳背。”

  段刚坐下,张学良就派人送来一张纸条,大意是:接蒋介石来电,法会别有作用,希望赶快离开。段说:“那我就走,叫打电话预备专车吧。”说罢就上车站去了。据说他没认出吴佩孚。送他到车站的人向他说:“那个长袍马褂向你打招呼的就是吴佩孚。”他才恍然:“那就是吴佩孚呀!”

  蒋介石对段祺瑞在津闲住总放心不下。他认为段虽在野却有潜伏的力量。这时候中日关系复杂微妙,他很担心日本人把段推出来组织傀儡政权,就想卑礼厚币把段请到南方,就近监视行动。

  1933年1月19日,蒋派人携亲笔信到天津,请老师南下颐养,以便随时就商国事。段对来人说,我老了,不中用了,介石如认为我南下对国事有益,我随时可以上路。于是1月22日到南京。蒋本人在下关码头等候。次日段乘夜车赴沪,蒋也送至车站。

  在世界学院暂住一个多月后,段祺瑞搬到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居住。1934年农历二月初九他七十大寿,沪上人士想为他庆祝,他拒绝了,只在玉佛寺以素宴招待各界。段祺瑞断荤茹素,多年来营养不良,继之又长期患胃病,医生劝他开荤增加营养。他说,人可死,荤不可开。侄子段宏纲令厨师把去油鸡汁加在菜或汤内。不久被他发觉,说,我自庚申年(1920年)吃素念经差不多二十年了。如今国难日深,我老了,效国无力,但求早日超脱,你们万不可再恶作剧,增加我的罪过。

  1936年秋后,国事更恶化,段祺瑞伤感更甚,竟拒绝诊治和服药,亲拟遗嘱,因无财产,无一字提及家事。在遗嘱中他提出了“八勿”的“复兴之道”:

  勿因我见而轻启政争;勿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宝存国粹;治家者勿忘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

  11月1日晚,段祺瑞陷入昏迷,2日晚逝世。南京政府下令以元首礼国葬。吴佩孚亲撰挽联,并请人赴段宅吊唁。他曾对人说:余对合肥之丧,一度任秘书,一度任帖写(衙门中抄写小吏),此为有生以来第一次,唯对段夫子一人而已。挽联联文为:“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时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另有一大匾,四个大字为“还我河山”。感慨系之,不只追悼段合肥而已。

  1936年11月9日段祺瑞的灵柩运抵北平前门车站,吴亲自到车站迎接,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那已是宋哲元冀察政权的时代了。宋的武器装备非常简陋,大炮都没有,放几响土炮,就算是礼炮了。

  (《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10期)

w w w. xiao shuotxt. n etxiaoshuotxt。com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耿立作品集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中国随笔年度佳作西部志愿者绕不过的肉身说人物谁是人物:脍炙水浒人物无法湮灭的悲怆藏在草间中国散文年度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