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4章 中国百年大舰梦:定远、平海、重庆号的幕幕悲剧(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作者:耿立

第54章 中国百年大舰梦:定远、平海、重庆号的幕幕悲剧(2)

  与日方的合同中还规定,日方要向中方提供“宁海”号的设计图纸。“宁海”号动工不久,江南造船厂根据“宁海”号的图纸又造了一艘排水量稍小的军舰——“平海”号。作为“宁海”号的姐妹舰,“平海”号是中国自制的一艘巡洋舰,排水量2383吨,舰长109.8米,宽11.89米,吃水4.04米。

  “宁海”号、“平海”号这两艘军舰虽称不上多么先进,但终究是中国海军抗日战争前排水量最大、最现代化的两艘军舰。营造时,“九一八”事变已经爆发,国内反日声浪一阵高过一阵。舆论对陈绍宽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找日本造军舰多有诟病。既要保持民族气节,又要在夹缝中发展自己的海军,谁又知道他的苦衷呢!

  自沉长江

  “平海”号虽然是中国自己造的第一艘巡洋舰,但舰上的武器装备还要到日本去安装。“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关系降至冰点,“平海”号安装武器的工作也一拖再拖。当它装好全部武器开回中国时,已经是1936年6月了。

  “平海”号服役刚刚一年,“七七”事变爆发了。在接下来的大战中,海军将扮演什么角色呢?

  1937年国民政府的《国防作战计划》中,对海军有这样一段要求:“海军于开战初期,以全力迅速集中于长江,协同陆空军及要塞,扫荡扑灭敌在我长江之舰队,尔后封锁长江各要口,并杭州湾、温州湾,阻击敌之登陆。”

  大战未开,制海权已经放弃,海军变成了“江军”,陈绍宽只有摇头苦笑。纵观双方实力,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1937年,日本海军吨位在76万吨以上。双方若想在海上一较高下,中国海军的实力至少须是日军的七成,也就是54万吨左右。可当时中国海军共有舰艇53艘,吨位6万,相去甚远。

  封锁长江成为海军在抗战中的主要任务。封锁哪里?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江阴。长江一路东来,流至江阴,江面突然收缩转向东北,过了这个大转弯,江面又逐渐变宽,直奔入海口。江阴距上海90海里,距南京也仅有105海里,被称为“江尾海头”。此处,江面窄、江水浅,是不折不扣的咽喉要塞。

  此时,还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战机。以旗舰“八重山”号为首的数十艘日本舰船和300多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员,正滞留于长江中上游。如果及时封锁江阴,正好可以来个瓮中捉鳖。这虽然不会对战局起到根本性的影响,起码可以煞一煞日本的嚣张气焰。

  就在蒋介石犹豫要不要使这个撒手锏时,长江上游那些日本军舰却一艘艘开出了长江口。是谁走漏了军事机密?许多史书提到了一个名字——黄浚。

  黄浚时任南京政府行政院机要秘书。据说,他与日本著名女间谍南造云子有染。中国要封锁江阴堵住日本军舰的情报就在耳鬓厮磨间,传到了日本人耳朵里。

  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描述曾反复出现。8月6日,汉口的日本侨民突然乱了起来,大批日侨哭爹喊娘地奔上停泊在码头上的货轮。有的饭菜刚刚摆上桌,顾不上吃一口就匆匆上船跑了。一场瓮中捉鳖的好戏还没上演,日本军舰和货轮已经载着军民,溜之大吉了。

  对于这个传说,陈悦并不赞同。他告诉记者,实际情况相当复杂。国民党海军派系林立,陈绍宽的中央海军是主力舰队,人员多半来自福建,称为闽系;沈鸿烈的东北海军,原是张学良的老部下,称为青岛系;陈策的老牌革命党海军,被称为广东系;还有蒋介石自己培植起来的嫡系电雷学校。封锁江阴的方针下达后,各派都不想让自己的军舰首先沉江,难免互相推诿。更重要的是蒋介石一直犹豫不决。中日开战以后,中国军队在上海打得异常惨烈。陈悦分析,蒋介石希望这种顽强的表现可以引起国际舆论的支持,从而吸引西方调停,与日本进行和谈。既然要和谈,他多少想给双方留点余地,所以一直没有下狠心把日舰捂在长江里。

  陈悦的证据是,他曾看到日本档案中记载,当日本军舰从长江上游下来时,途中遇到中国军舰,中国军舰竟然还敬礼、升旗。后来隔了很久,还有一条载着日军的日本商船,大摇大摆地从武汉开到南京。其间没有任何人过问。

  战略上的误判贻误了战机,但沉江的决心最后还是下了。8月11日,蒋介石下令封江。陈绍宽站在“宁海”号舰的指挥台上,看着“通济”、“大同”、“自强”、“德胜”、“威胜”等8条老旧舰艇和招商局等轮船公司的20多艘商船,沉入了长江。从这一条条军舰的名字,不难看出人们对海军寄寓了多大期望。苦心经营的舰队未发一炮就沉入江底,陈绍宽的心情可想而知。

  到8月12日中午,40余条大小舰船,185艘装满石料的民船、盐船,沉入了江阴封锁线。这是中国海军史上最悲壮的一幕,为了抗战,刚刚起步的中国海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过,这道封锁线把日本军队挡在了长江之外,粉碎了日本人“三个月结束支那战争”的梦呓。直到1938年2月,日军才在江阴封锁线上打开了一个仅容一艘船通过的缺口。

  海空大战

  长江被中国沉船封死,日本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大批的日本战机很快出现在长江上,开始对仅有的几艘中国军舰狂轰滥炸。以“平海”号、“宁海”号二舰为主的中国海军毫不示弱。9月22日至23日,海空大战达到了白热化。

  9月22日,细雨霏霏。午饭刚过,“平海”号舰长高宪申就发现7架敌机穿破云层,从三个方向逼来。由于“平海”号升着司令陈季良的中将旗,因此成为敌机的主要攻击目标。

  一颗炸弹落在“平海”号的左前甲板上,飞来的弹片打中高宪申的腰部,顿时血流如注。舰上的士兵操着高射炮和机枪向敌机猛烈开火。一个署名“文刀”的军官曾在回忆文章中描述了这样一幅惨烈的画面:

  张炮手因为机关枪坏了,不离开职守回避,正在修理,被丢在舰舷附近水里的炸弹炸倒了,遍身是伤。郑礼湘望到情形,奋勇冲过去想放枪,还不知机关枪已坏了,才跑了几步路,几个炸弹又在船舷附近爆炸。他翻一个滚身,整个腿肚子给弹片削去了。但他这蛮子,虽失去了脚,仍想爬到枪那里去。“哒哒”,敌机扫射下来的机关枪恰又打穿了他的胸膛。在他手刚摸到枪柄的刹那,他才感到痛苦,撒开握枪的手,仰天翻倒过去。他睁目对着天际,若含有无限的恨意,想看打死他的敌人是谁!

  直到暮色将近,敌机才渐渐退去。这一天,“平海”号前后苦战6个小时,伤亡35人,击落敌机5架。直到最后一刻,已昏迷多次的高宪申才被抬下军舰。“宁海”号、“应瑞”号等舰均受重创。

  当晚,陈季良在舰长会议上下令:“平海”号旗舰决不能为躲避轰炸而降下将旗,各舰不能擅离战场,一定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第二天午后,26架敌机向“平海”号、“宁海”号诸舰扑来。江面和空中霎时织起一张火力网。“宁海”号上空的敌机如苍蝇一样飞来飞去,炸弹一拨一拨疯狂砸来。舰长陈宏泰回忆:“当时弹群纷纷落在本舰舰首并望台左右舷水中,距离仅咫尺,爆炸时水柱爆烟高避桅顶,爆片横飞,前段左右舷被洞穿多处。”

  不久,苦苦支撑的陈宏泰发现不远处的“平海”号舰身已经倾斜,一寸一寸地挪动着身子,终于搁浅在浅滩上。“平海”号失事后,更多敌机向“宁海”号扑来,4枚60公斤的炸弹直接命中甲板。舰舱进水,弹药打光,伤亡严重。陈宏泰知道大势已去。当晚,“宁海”号沉于江中。

  两天的激战,中国海军的将士们击落20多架敌机,同时也损失了“平海”号、“宁海”号两艘主力舰。当时在江阴要塞观战的一位德国顾问感叹道:“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所看到的最激烈的海空战。”

  此后,中国海军变成了一支没有军舰的海军。整个抗战期间,海军将士们硬是靠在江底布水雷,炸沉了300多艘敌舰。

  1945年,庆祝抗战胜利的阅兵式上,一群衣衫褴褛的士兵走来,打着一个牌子写着“海军”。看到这一幕,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起义

  1949年3月2日早上,刚刚做完祷告的蒋介石突然得到报告,“重庆”号巡洋舰偷偷开出上海吴淞口,一路北上开往烟台了。

  其实,国民党海军与“重庆”号失去联系已经4天了。起初他们不敢把这个消息报告给蒋介石,而是一连数日不断地用无线电呼叫“重庆”号舰长邓兆祥,劝他返回上海。邓兆祥始终不应,只一股劲儿地往北开。眼看“重庆”号是铁了心要投奔共产党,海军才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正蛰居在老家奉化的蒋介石。

  得知“重庆”号起义,蒋介石怒不可遏。他在当天的日记中狠狠地写道:“此乃我海军之奇耻大辱,惟有将其炸沉,以免为匪利用。”

  仗打到1949年3月,蒋介石手中已没有几张牌了。而“重庆”号就是仅剩的牌中重要的一张。据说,1949年初蒋介石在一次宴会上给他的将军们打气说:“有长江天险,有海空军在,有‘重庆’号巡洋舰在,共军又能奈我何?”

  如今,蒋介石倚重的“重庆”号也起义了。这对他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重庆”号长154.22米,宽15.54米,吃水5.03米,64000马力,标准排水量5220吨。它原本是一艘英国军舰。据说,二战期间,招商局在香港订制的6艘舰艇被港英当局征用并送到了欧洲战场。为了补偿中国,二战后,英国政府把战功赫赫的“阿瑞图萨”号巡洋舰送给了中国,改名“重庆”号。在国民党海军中,“重庆”号是装备最好、火力最强、航速最快、排水量最大的军舰。

  1948年10月,回国不久的“重庆”号被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调往东北参加辽沈战役。“重庆”号上的官兵基本都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的还是大学生。当年他们响应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投笔从戎,如今却要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他们怎么也想不通。

  1949年2月,趁“重庆”号回上海保养期间,舰上的年轻官兵与中共地下党联系,成立了“重庆军舰士兵解放委员会”。2月17日,“重庆”号奉命开往吴淞口锚地待命,“解委会”感到,“重庆”号此行很可能是要去阻止解放军过江。紧要关头,他们决定起义。2月25日凌晨1时30分,“解委会”切断无线电和电话,取出武器,拘留了舰上的军官。令他们喜出望外的是,舰长邓兆祥不但没有阻止他们起义,还积极参与进来。

  在邓兆祥的指挥下,“重庆”号开出吴淞口,次日清晨7时顺利抵达解放区烟台港。

  “一定要炸沉重庆号”

  得知‘重庆’号起义的当天,蒋介石就给南京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下了死命令:一定要炸沉“重庆”号。

  次日清晨,4架轰炸机从台湾新竹基地起飞,一路飞到“重庆”号上空。可它们刚一露头儿,沿岸和舰上就炮火齐发。轰炸机不敢降低高度,只好在高空胡乱投下几枚炸弹,就匆匆飞走了。第二天,几架飞机补充了油料和弹药,再飞临烟台时,竟发现“重庆”号消失了。

  得知“重庆”号失踪,本就气闷的蒋介石把王叔铭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蒋公事略稿本》中记载了当时的情景:“接见王叔铭副总司令,以据报‘重庆’号舰叛逃,泊于烟台港内,我空军轰炸不中,竟被其逃逸无踪。公以此为我空军之莫大耻辱,当对王叔铭副总司令严加训斥,瞩望转告周至柔总司令,使其知耻负责也。”

  挨了一顿臭骂,空军方面不敢怠慢。国民党空军第二军区少校陈钟琇找来一张山东半岛沿岸的地图,沿着最后一次发现“重庆”号的坐标,画了一个扇形图。以重庆号的平均速率,推算它可能走到了什么位置。根据这个大体的测算,侦察机开始了地毯式搜索。

  18日清早,飞行员王金笃飞到葫芦岛上空。曾在青岛驻防的王金笃经常去葫芦岛近海钓鱼,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这天,他在空中突然发现,葫芦岛多出来一小块长方形的“新岛”。他觉得纳闷,把飞机拉低准备仔细瞧瞧。可他刚一靠近,岸上就枪炮齐鸣。

  王金笃把发现“怪岛”的情况报告给陈钟琇。陈钟琇把葫芦岛空照图和重庆号正上方鸟瞰图,两厢一对,断定那个所谓的怪岛就是经过伪装的“重庆”号。

  原来,由于烟台港离当时美军驻防的青岛太近,停泊5天后,中共中央命令“重庆”号开赴葫芦岛。到达葫芦岛后,一连几天没见着国民党轰炸机的影儿,苏联专家提出,应该给重庆号伪装一下。

  伪装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谈何容易。当年曾在“重庆”号服役的周荣老先生回忆,号召一下,成千上万的辽西农民推着小车,赶着毛驴,运来了几万斤秫秸。不到三天,“重庆”号就被盖得严严实实,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大草垛。

  不过,大草垛的秘密最后还是暴露了。一天上午,周荣正好当班,一架飞机突然低空飞来。周荣看到机舱里有个胖子,依稀就是桂永清。接着,飞机上撒下了一麻袋纸片,周荣随手捡起一张,上面是桂永清向“重庆”号官兵赔罪,希望大家迷途知返的传单。

  舰长邓兆祥感到,这可能是敌人对重庆号采取重大行动的前奏,立即命令大家撤除伪装,不能让军舰葬身火海。

  3月19日一早,9架国民党军轰炸机出动向“重庆”号狂轰滥炸。三枚重磅炸弹直接命中,附近海岸陷入一片火海。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当天下午中央指示,拆下舰上的精密仪器和武器,打开海底门,将“重庆”号自沉海中。

  对于只有舢板、木船的解放军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重庆”号不光是国民党的王牌军舰,当时在全亚洲也是最先进的。人民海军尚未成立就能拥有这样大的军舰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可无奈缺乏空中保护,解放军与这条大船只能失之交臂了。

  无奈放弃

  1950年2月,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就成立了“重庆”号打捞委员会,主持工作的是一个苏联专家组。1951年4月,海军青岛基地工兵营和海军某部潜水分队的潜水员,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始了打捞工作。

  工兵们在舰体上拉上钢丝绳,用岸上的搅拌机拉着钢丝绳一点点把“重庆”号扶正。潜水员潜到舰底,关闭当年打开的舱门。最后再用抽水泵将舰内的海水抽出去。沉没两年的“重庆”号终于浮出水面。

  当时,国家已打算把“重庆”号改名为“黄河”号,重新编入海军部队服役。但经过一番考察后,苏联专家认为修复“重庆”号代价太大。

  苏联专家组出具的一份名为《关于修复“重庆”号的报告》中称,修复工作约需3年,国外订货约需5千万卢布,国内修理费约需1800亿元人民币(旧币)。这个费用比买一艘新巡洋舰还贵。

  无奈中国当时没有修复巡洋舰的技术能力,只得放弃了。

  后来,“重庆”号上的主机和锅炉分别作价处理给一些地方单位,火炮和雷达作为海军学校的教具,船壳则拖到上海打捞局做水上仓库。1960年,上海打捞局曾试图把从江阴封锁线上打捞出水的“海容”号主机安在“重庆”号身上,可最终还是失败了。1964年,“重庆”号拨给天津渤海石油公司作为海上钻油平台的宿舍船,并改名为“北京”。

  上世纪90年代,废弃将近半个世纪的“重庆”号被彻底解体,船壳送入炼钢炉化作钢水。“重庆”二字的舰牌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供人凭吊。

  1949年“重庆”号无奈自沉后,半个世纪,中国不复有巡洋舰。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间内,我国大力发展小炮艇,出现过“小炮艇万岁”的说法。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拥有大船,到深海去,永远是海军和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在2011年的夏天,这个梦想终于开始成为现实。

  (《北京日报》2011年9月6日)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 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耿立作品集
绕不过的肉身无法湮灭的悲怆藏在草间中国随笔年度佳作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中国散文年度佳作说人物谁是人物:脍炙水浒人物西部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