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衣食起居(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作者:罗元

第14章 衣食起居(2)

  “萨其玛”一词,始见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大学士傅恒著的《御制增订清文鉴》一书,其中写道:“萨其玛,把白面(指已和好的)经芝麻油炸后,于糖稀中掺和。”

  光绪二十六年成书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萨其玛乃满洲食品,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这里是指萨其玛的制作方法。

  制作萨其玛的最后两道工序是:把其切成方块,随后码起来。“切”,满语为“萨其非”;“码”,满语为“玛拉木壁”。“萨其玛”便是这两个词的缩写。17世纪,清王朝建立,大批满族百姓入关。满汉人民开始杂居,风俗习惯与语言词汇愈来愈多地交流、融合。萨其玛作为一种民族风味的食品,也渐为汉族人民所接受。

  其实,萨其玛的汉名叫“糖缠”,这可见于《清文补汇》一书。但此名始终没有传开,而萨其玛却成了满汉两族人民共同使用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萨其玛也成了很多人都非常喜爱的一种食品。

  苏东坡的“东坡肉”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很多人都知道苏东坡做诗、书法、绘画堪称三绝,其实在烹调艺术上,他也是高手。现在令人赞不绝口的“东坡肉”就是他的一道拿手菜,而且此菜最初的烹制源于一件趣事。

  苏东坡在西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堆筑了一条长堤。这条长堤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

  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后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相沿成俗,用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后来东坡肉成为杭州一道传统名菜,流传至今。

  什么鱼是“江南第一鱼”?

  有“江南第一鱼”之称的就是“松江鲈鱼”。松江鲈鱼通常重不到二两,长不足五寸,鱼头大而宽扁,头的长度要占到整个体长的三分之一,嘴巴宽大,满口毛糙细齿,鲈鱼鳃盖骨后方长有四枚尖棘,向后延伸一小截肉质软膜,称鳃盖膜。膜的上面左右各印染着两条鲜艳夺目的桔红色条纹,很像外面长着的鳃片。

  松江鲈鱼

  人们以为,鲈鱼里面长有两个鳃,外面也有两个鳃,就称它为“四鳃鲈”。松江鲈鱼貌不惊人,甚至于有点丑陋,但它的肉质洁白似雪,肥嫩鲜美,少刺无腥,食之能口舌留香,回味不尽,而且营养价值极高,为野生鱼类之首。李时珍《本草纲目》称:“松江鲈鱼,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益肝肾,治水气,安胎补中,多食宜人。”

  其实,作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的鲈鱼,并非仅限于松江所产,据记载,以前我国沿海广泛分布,但松江府所产的鲈鱼最为有名,所以被乾隆御赐为“江南第一名鱼”,更成为招待贵宾的佳肴。

  我国古代夏天有“冰激凌”吗?

  我国是冰棍和冰激凌的故乡。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用冰解暑的记载。

  后来皇宫里就有了用奶和糖制成的冰棍。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大约七百多年前),皇宫里又有了类似现在冰激凌的食品,叫做冰酪。

  那时,元朝统治者禁止王室以外的人制作冰酪。直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离华回国前,元世祖才让人把这种珍品的制作方法教给他。马可·波罗回去后,又把这种制作方法传给了意大利王室,意大利王室把这种方法保密了约三百年,到1533年,法国国王和意大利人结婚以后,制作冰酪的方法才由意大利传入法国。1777年美国纽约大街上才有了冰激凌广告。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解暑食品是冰核。直到清代,每当盛夏到来之际,北京大街上还有人卖冬天入窖保存下来的天然冰块冰核。

  大约在1935年,北京有人想出了“绝招”:先把天然冰放进一个大木桶里,加入适量的食盐,这样的木桶就成了一个“土冷冻室”。再准备许多圆柱形小铁筒,每个小铁筒里都装满加了香料和糖的水,并插上一根木棍。然后把一个个装满糖水的小铁筒放进“土冷冻室”大木桶里,封闭起来冷冻。经过半小时后,小铁筒里的糖水就冻结成了冰棍。

  由于这种解暑食品很受顾客的欢迎,所以很快就在前门大街出现了专售冰棍的商店。

  黄瓜为什么不叫“绿瓜”呢?

  黄瓜原名叫胡瓜,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胡瓜更名为黄瓜,始于后赵。后赵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

  他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登基做皇帝后,对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石勒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不赦。

  有一天,石勒在单于庭召见地方官员,当他看到襄国郡守樊坦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来见他时,很不满意。他劈头就问:“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樊坦慌乱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随口答道:“这都怪胡人没道义,把衣物都抢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褴褛来朝。”他刚说完,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头请罪。石勒见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责。等到召见后例行“御赐午膳”时,石勒又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这是石勒故意在考问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满意地笑了。

  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称作黄瓜,在朝野之中传开了。到了唐朝时,黄瓜就已成为南北常见的蔬菜,而“黄瓜”一名也就流传下来了。

  瓜果蔬菜中为何没有“北瓜”呢?

  冬瓜、南瓜和西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了,这三种瓜的名称里面都带有一个方向字,冬瓜的“冬”与“东”谐音,东南西北唯独少了一个“北瓜”。这是为什么呢?

  传说,民间原本是有东、南、西、北四瓜的。唐朝的时候,唐太宗与东海龙王是结义兄弟,发誓要同年同月同日死。

  但是他无意中帮助大臣魏征诛杀了东海龙王,东海龙王因此状告到地府,要求唐太宗履行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唐太宗闻知,为了避免同死的命运,派专人到地府走一遭,进献北瓜求情。最后唐太宗保住了性命,但是北瓜自此从人间消失了。

  想想看,谁会愿意去吃在地府报到过的蔬菜呢?如此说来,人间没有北瓜,大概与对阎王爷的禁忌有关。

  当然,这只是传说,北瓜的说法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并且有史料记载,只是使用的范围比较小。小范围的“北瓜”这个说法一是指地区方言的“南瓜”,二是指西瓜的变种。现在也经常用北瓜指南瓜、西瓜变种等果蔬。这也体现了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

  你知道冰糖葫芦的由来吗?

  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被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说说南宋的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赵是宋孝宗赵眘的第三个儿子,1187年10月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

  有一次,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

  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要用冰糖与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就会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挺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痊愈了。宋光宗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此后,这种本作为药方的食物传入民间,老百姓对它的做法进行了改良,把山楂一个一个地串起来,不但更加好看了,吃起来也更加方便。慢慢地,就成了今天随处可见的美食冰糖葫芦。

  “狗不理”包子为何取这样一个怪名?

  传说在清朝的时候,天津附近武清县杨村住着一个少年,名唤高贵有,他从小性格倔强,出了名的牛脾气,如果逆了他的性子,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任何人也不理。这一天,高贵有的牛脾气又发作了,父亲吓他不睬,母亲劝他不理,就是拧着脖子,一声不吭,母亲叹了口气,说道:“你这种牛脾气呀,真是个‘狗不理’啊!”意思是说他脾气坏得连狗也不愿搭理。“狗不理”的绰号,就这样传开了。

  转眼间,高贵有长到14岁,脾气依然十分暴躁倔强。父亲害怕他在村子里惹是生非,就托人把他带到了天津,去学点手艺,去找点事做。恰好坐落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需要小伙计,高贵有就被介绍了过去。

  刘家蒸吃铺主要经营蒸食和肉包,供应那些在运河上讨生活的船工、纤夫以及小商小贩,活计十分繁重,高贵有虽然脾气坏,但从小吃惯了苦,所以干活很勤快,店里的师傅们都很喜欢他。高贵有又十分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因而店里就专门让他学做包子,由于高贵有勤奋好学,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有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有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由于高贵有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所以做出来的包子特别好吃,名声很快就传了开来,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由于人们喊惯了他的绰号“狗不理”,顺带也就把他做的包子称为“狗不理”包子。没想到这个特别的名称竟使得他的生意更加红火了。

  高贵有生意越做越好,就越来越感到“狗不理”的绰号难听,就给自己的店铺取了个雅致的牌号,唤作“德聚号”,这个牌号虽然好听,但人们还是“狗不理”不离口。

  有一天,几位外埠客商专程来品尝“狗不理”包子,一进门就问:“老板,这儿是‘狗不理’吗?”高贵有一听,立刻恼火起来,犟着脖子,粗着嗓子说道:“咱这儿有招牌,是德聚号,你们长没长眼睛?‘狗不理’在那边,要去趁早。”客商们一看,果然不是“狗不理”,转身出门去找了一圈,又转回来了,对高贵有说道:“你就是‘狗不理’呀!怎么开这种玩笑呢!”高贵有一看,这个绰号是怎么也甩不掉了,现在连外埠人也知道了,没有办法,只好任人家去叫。

  就这样,“狗不理”的名号越传越广,“狗不理”包子也越来越被人们喜欢,成了中国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

  古时候的“赏花宴”人们都吃什么东西呢?

  《朴通事》是一本叙述元大都(今北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历史典籍。

  元代的赏花宴即见于此书所载。按此书分析,元人承袭了两宋的食风,不过更重汤。席中菜品分三个梯次,衔接自然,与今日筵席相当接近。赏花宴的食单:干鲜果品各十六碟,如榛子、松子、葡萄干、栗子、龙眼、核桃、荔枝等;鲜果如柑子、石榴、香水梨、樱桃、杏子等;其间放置像生缠糖和狮仙糖(将糖熬化,注入木印,凉后成为花果或骑狮仙人的形状)。

  菜点羹汤:先上一遍烧鹅、白鸡、川炒猪肉、乱蹄膀、蒸鲜鱼、牛肉、炮炒猪肚;吃过两巡酒后,再上新菜,第一道是羊蒸卷,第二道是金银豆腐汤,第三道是鲜笋灯笼汤,第四道是三鲜汤,第五道是五软三下汤(五种精肉碎切为片,先用盐煎,次用醋烹,最后炝葱花而食),第六道是鸡脆芙蓉汤,第七道是粉汤馒头。而且举行赏花宴时,还有乐工弹唱和杂技表演。

  古时的山珍海味是什么?

  古代的山珍海味,是指产自山野和海洋的名贵珍稀食品,是食物中精品的部分,熊掌、燕窝、鱼翅、海参等,在古人食谱上常充主角。下面分别来简单介绍一下。

  (1)熊掌。煮好的熊掌,酥烂滑润,自有其耐人寻味处。扒熊掌是古食谱上的名菜。

  (2)驼峰。以骆驼的肉峰做原料,可以蒸食或烤食。

  (3)鹿尾。古人视为珍食,明清两代北京宴饮,最重鹿尾。

  (4)燕窝。金丝燕在崖上筑起的巢叫燕窝,这是金丝燕吞食鱼虾、海藻经胃液消化后吐出的黏液筑成的,供人食用,营养丰富。

  (5)鱼翅、海参。鱼翅是加工干制后的鲨鱼鳍,海参是海里一种棘皮动物。古代隆重的喜庆筵席以鱼翅、海参作为主菜,称为翅子席(鱼翅席)和海参席。

  (6)鲥鱼。春夏之交,一年一次的鲥鱼上市。鲥鱼生活在海洋中,春季到长江、钱塘江产卵,大的三尺,是我国鱼中美味。

  除上面所说的以外,我国古时著名的山珍海味,还有鱼肚、鱼唇、干贝、对虾、野鸡崽子、凫脯、哈士蟆(黑龙江林蛙)、猴头蘑、银耳等。

  你知道清朝皇家膳食的特点吗?

  清代皇家膳食有五个特点:

  一是清代皇帝一日只吃两餐。早膳多在早6点开始,有时也会推迟到早8点。晚膳多在正午12点至下午2点。两次正餐之后,如果饿了各加一顿小吃。

  二是清宫御膳主要由三种地方风味及菜系组成。满族菜是皇帝后妃难舍的美食;入主中原后,清宫沿袭了明代宫廷饮食特色,膳食逐渐以山东风味为主;到了乾隆年间,由于数次南巡,苏杭菜点受到赏识并在宫中流行起来。

  三是清代帝后们饮食喜好各异。例如:乾隆皇帝的膳食粗细搭配、粮菜互补,十分合理;光绪皇帝喜食海味菜,鱼翅、海参、海带等原料烹制的菜肴每餐必备;慈禧喜食的菜肴有烧猪肉皮、清炖鸭舌和鸭掌、西瓜盅等,还喜食小窝头、炸三角等点心;溥仪对西餐颇感兴趣,曾在紫禁城内设置西餐厨房。

  四是清宫筵宴名目繁多,从年初吃到年尾。除元旦、万寿(皇帝生日)、冬至三大节日筵宴之外,还有庆祝征战胜利的凯旋宴、笼络臣民的千叟宴、皇帝大婚宴、公主下嫁宴、招待朝鲜使臣和西藏贡使及蒙古王公等的除夕宴、皇太后圣寿宴、皇后千秋宴、各嫔妃的生辰筵宴、皇子皇孙的成婚礼宴、宗室家宴。此外还有各种节令宴等。

  五是注重养生保健康,追求长生不老。乾隆皇帝经常服用龟龄酒、松龄太平春酒、健脾滋肾状元酒,晚年还常吃“八珍糕”。慈禧中年后开始饮如意长生酒,此酒除风祛湿,化食止渴,疏通血脉,强筋壮骨,是保健佳品。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罗元作品集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