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1章 体育休闲(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作者:罗元

第31章 体育休闲(1)

  为什么围棋是黑子先行?

  起源于中国的围棋规则十分简单,却比其他棋类复杂深奥,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现代围棋的开局模式固定为“黑先白后”,如果双方的水平不是一个层次,对局时新手是确定拿黑子。

  所谓“执黑子为敬”指的就是双方在开始对局时(往往是此前没下过棋的双方、或者双方对棋局胜负不是太在意的情况下),一方主动拿黑子先行,表示“我棋力比较低,应该拿黑棋”。许多学者都认为围棋与《周易》是有紧密关联的。

  古人认为自然界是“天圆地方,天动地静”,而围棋的棋盘为方形,象征大地是方的,是静止的;棋子为圆形,象征苍天是圆的,是运动的;棋子下在棋盘上,就象征着天圆地方。而下棋时规定落子之后不能反悔,则是有着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含义。

  《棋经》中有围棋“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的记载。这就是说,棋盘上共有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正好符合一年的天数。接下来,再以天元为基点可把棋盘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寓意春夏秋冬四个季度。从棋的形状上讲,有“双飞燕”、“猴子脸”、“金鸡独立”、“龟不出头”等等,在定式之中有“大雪崩型”和“小雪崩型”,在布局种类中有“宇宙流”等,这些无一不与自然相关联。

  我国古时的斗牛是什么样子的?

  提起斗牛,人们常常就会想到西班牙的斗牛盛况。实际上,除西班牙有斗牛风俗外,中国的斗牛风俗也有悠久的历史,但与西班牙斗牛不同的是,中国古时斗牛比赛是牛与牛之间的较量。

  据史书记载,中国早在秦代就有了斗牛的风俗。《太平广记》卷291《神一》引《成都记》就曾记载:“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冰乃入水戮蛟。己为牛形……故春冬设有斗牛之戏,未必不由此也。”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四也曾记载龟兹国:“元日斗牛马驼,为戏七日,观胜负,以占一年羊马减耗繁息也。”据此可知,中国斗牛也曾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是人们节日娱乐的项目之一。

  中国古代斗牛尤以金华斗牛最为出名,明末著名史家谈迁曾著有《北游录》一书,书中就提到了金华的斗牛:“金华近例,正月乡人买健牛,各赴场相角,决胜负,至群杀,不能禁。”

  我国古代是如何斗鸭的?

  在中国古代,人们又将饲养的家禽相互争斗作为娱乐的习俗,因此人们喜好斗鸡、斗鹅、斗雁。此外,还有斗鸭比赛。所谓“斗鸭”,就是将鸭蓄于池中,观其相斗以取乐。

  据历史记载,斗鸭最早可能出现于西汉初年,发展于六朝,鼎盛于隋唐。《南史·王僧达传》记载:“(僧达)坐属疾而于扬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葛洪《西京杂记》也曾记载:“鲁恭王好斗鸡、鸭及鹅、雁,养孔雀、,俸一年费二千石。”鲁恭王喜欢斗鸡、斗鸭等,为了精心饲养这些家禽,一年花费竟需米谷二千石。虽然是与斗鸡相类的娱乐项目之一,但斗鸭受地域、时令等方面的制约,因此仅局限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未能像斗鸡一样广为流传。

  但斗鸭比赛亦如斗鸡等那般紧张,晋蔡洪在《斗凫赋》中有描写:“性浮捷以轻躁,声清响而好鸣。感秋商之肃烈,从金气以出征。招爽敌于戏门,交武势于川庭。尔乃振劲羽、竦六翮、抗严趾、望雄敌,忽雷起而电发,赴洪波以奋击。”“清响而好鸣”,仅是在气势上就已占了上风,再配上一招一式,场景想必很是刺激。

  古代人们如何用花草进行比赛?

  斗百草,也称“斗草”。古俗认为五月是恶月、毒月,人们必须采集百草以渡过难关,因此,斗百草最初和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一样,属端午习俗。不过到了六朝后期,斗百草逐渐成了一种大众游戏习俗,人们在端阳这一天到郊外去踏青时,采集各种花草标本,然后进行比赛。

  具体说来,斗百草的方式分武斗和文斗两种。武斗的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多为生在路旁、田埂等处的车前草,然后将武斗双方的草打成结,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武斗”是以人的拉力合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而文斗即各人把自己收集的各种草拿来,然后一人报一种草名,另一人接着拿出草并对答草名称,一直“斗”下去,直到最后见分晓。谁采集的品种多、品种奇,谁就获得优胜。

  后来,斗百草游戏还演变出妇女尤其喜好的斗花比赛。

  古代什么时候开始流行斗蛐蛐?

  斗蛐蛐,也即斗蟋蟀,亦称“秋兴”、“斗促织”,即用蟋蟀相斗取乐的活动。

  斗蟋蟀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蟋蟀从原先的听其声,发展到现在的观其斗,从这一微小的侧面,也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化。

  至于斗蛐蛐这一活动起源于哪个朝代,至今仍没有资料可以证明,但宋代朝野内外大兴斗蟋蟀之风,并将“万金之资付于一啄”,已有史料证明。

  清代比赛益发讲究,蟋蟀要求无“四病”(仰头、卷须、练牙、踢腿);外观颜色也有尊卑之分,“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蟋蟀相斗,要挑重量与大小差不多的,用蒸熟后特制的日蔽草或马尾鬃引斗,让它们互相较量,几经交锋,败的退却,胜的张翅长鸣。

  旧时城镇、集市,多有斗蟋蟀的赌场。总之,这项活动自兴起之后,至今已有八九百年,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长兴不衰。

  古时候人们是怎样玩纸牌的?

  关于扑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被人接受的就是现代扑克起源于中国的“叶子戏”。叶子戏最早出现在唐代。

  唐苏鹗的《同昌公主传》内有“韦氏诸宗,好为叶子戏”的记载。据考证,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张遂(一行和尚),发明“叶子戏”供玄宗与宫娥玩耍。因为纸牌只有树叶那么大,故称叶子戏。以后传入民间,很快流传开来。

  到五代时期,纸牌戏的记载已经大量涌现,著名的有《偏金子格》、《小叶子格》、《击蒙叶子格》等等。到了明清时期,叶子戏已经成为社会上非常盛行的一种博戏形式,样式及打法已基本完善。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将桥牌的发明权归于中国人。法国的学者莱麦撒也说:“欧洲人最初玩的纸牌,以形状、图式、大小以及数目,皆与中国人所用的相同,或亦为蒙古输入欧洲。”

  美国《纽约时报》桥牌专栏主编艾伦·特拉克斯特甚至有“中国是桥牌的故乡”一说。叶子戏于元代传到西方,变化成了塔罗牌及现代扑克,而在中国,则逐渐变成麻将及牌九。

  古人在酒席上喜欢划拳吗?

  古人在酒席间不仅喜欢行酒令来调动喝酒的气氛,同时还喜欢划拳,古时称为“豁拳”,豁拳又名拇战、猜拳,游戏规则是两人同时出拳伸指叫数,以所喊数目与双方伸出拳指之和数相符者为胜,败者罚饮。

  此外,也有以棒、虎、鸡、虫代替数字的,四者的大小关系是:棒打虎、虎吃鸡、鸡啄虫、虫蛀棒,所喊是相邻二物时,以大小决胜负,所喊是相隔二物或彼此一样时重新再喊。还有以手势模拟锤或石头、剪刀或锥子以及布块之形,两人对出,以相克一方为胜。豁拳很早以前就已出现,流传广泛。

  《新五代史·史宏肇传》记载:“他日会饮(王)章第。酒酣为手势令。”其中,“手势令”就是豁拳。明李日华在其《六研斋笔记》中亦云:“俗饮以手指屈伸相博,谓之豁拳。”还有弹词《描金凤·徐王相见》也提到:“惠兰兄,独自吃闷酒没劲,不如和你豁拳吧!”可见豁拳是古时人们饮酒时常用的助兴取乐游戏。

  现如今,北方一些地区仍然流行豁拳。

  古人有玩“躲猫猫”的记录吗?

  “躲猫猫”是一种游戏,亦称摸瞎子、捉迷藏,在北方亦称为“藏猫猫”。捉迷藏的历史十分古远,唐代就有了相关文字记载。

  元伊世珍在《琅记》卷中引用《致虚阁杂俎》记载唐明皇和杨贵妃玩此游戏的场景:“明皇与玉真恒于月下以锦帕裹目,在方丈之间相互捉戏。玉真捉上每易,而玉真轻捷,上每失之宫人抚掌大笑。一夕,玉真于袖上多结流苏、香囊与上戏,上屡捉屡失,玉真故与香囊惹之,上得香囊无数,已而,笑曰:‘我比贵妃更胜也。’”

  此文很生动地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月下捉迷藏的情景,虽为小说家言,但估计唐宫中应该有捉迷藏这种游戏。一般说来,捉迷藏的形式有三种:

  一是把自己藏在树丛、竹林或屋角等隐蔽处,让人直接寻找;一是叫人用手帕蒙住眼睛,在一定的范围内找。有时为了加强“捉”的难度,把这一游戏安排在晚上进行;还有一种叫“摸瞎鱼”,一群儿童用绳子牵成一个“圆城”,在“城”

  中有两个小儿,各用手帕厚厚地蒙上眼睛,一个小儿手里拿一只木鱼,敲一声便迅速换一个地方,另一小儿循着声音去摸,如逢巧摸上,就把木鱼夺下,执木鱼的人即被罚出“城”外。接着,由牵绳子的人中出一人作为摸者,木鱼改由原摸者敲着,引其来摸,如此轮流往复。

  踢毽子在古代有着怎样的盛况?

  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在古代,它是所谓“杂伎”、“杂戏”、“博戏”、“百戏”的一种。

  毽子分毽铊和毽羽两部分,毽铊多用圆形的铅、锡、铁片或铜钱制成,毽羽多用翎毛,正如《燕京岁时记》所说:“毽儿者,垫以皮钱,衬以铜钱,缚以皮带。”毽子的踢法甚多,阮葵生《茶余客话》“踢毽”条说:“其中套数家门,凡百十种。”

  据说清朝光绪年间,承德有一个百岁老进士,能踢出喜鹊登枝、金龙探爪、狮子滚绣球等108种花式。那么踢毽子究竟始于何时?古代的名物考古家认为踢毽子源于蹴鞠,如宋高承《事物纪原》称踢毽子为“蹴鞠之遗事也”。如此说来,踢毽子的历史就要追溯到战国以至遥远的黄帝时代了。

  黄帝时代,史事邈远不可求。说起于战国之时,或许有些根据,但因踢毽子乃细物中之细物,要找到确凿的证据,也几乎不可能。但是,据文物家考证,汉代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照此推断,踢毽子最晚也起源于两千年前的汉代。踢毽子根植于民间,既有趣又有益健康,因而获得了很强的生命力,千年不衰,至今仍然是人们喜欢的一种体育游戏。

  我国从何时开始会在元宵佳节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之一。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学者认为,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

  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但也有学者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刘宋的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宫廷、军旅、民间盛行狮舞已是不争的事实。唐段安节在其《乐府杂录》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

  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也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做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绘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与北狮不同的是,南狮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

  清明节为什么要放风筝?

  清明节有不少独特习俗,比如禁火、寒食、上坟扫墓、踏青春游等。值得一提的是,人们还常常在清明节放风筝。放风筝作为清明习俗之一,流传已久。从元宵节后放风筝活动一直持续到清明节,所以古时也把清明节称为“风筝节”。

  古时放风筝是一项具有巫术意义的户外活动,目的是为了放掉身上的“晦气”。当风筝放飞升高后就有意把引线剪断,让风筝远远飘去,据说它可以带走晦气、烦恼、苦闷、忧患与病痛。

  于是有人便将自己的苦恼事写在纸上,扎在风筝上,让它随着风筝一去不复返。当然,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放风筝早已冲去旧时的“巫术”色彩,人们只不过是借此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已。

  如今放风筝成为了一项颇受大众喜爱的娱乐活动,人们在户外放风筝大大舒展了平日紧张严肃的气氛,调节了忙碌的生活节奏。

  古时人们是怎么玩“高尔夫球”的呢?

  现在高尔夫球可谓是一种高贵优雅的运动。但是在古代,人们也常玩一种类似高尔夫的运动,但却是一项平民运动,这就是“捶丸”。捶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它是由唐朝“步打球”发展而来的。

  唐代盛行打马球,但由于人多马少,同时还兼顾女子柔弱的体征,于是在打马球基础上又分化出一种运动危险系数相对较低、徒步持杖打球的游戏方法,即为“步打球”。

  这种步打球受到不善骑马的宫女们的欢迎。唐王建在其《宫词》中云: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描绘了寒食节唐朝宫女们玩“步打”的情形;而在宋代宫廷礼乐中,“又有步击者,乘驴骡击者,时令供奉者朋戏以为乐云”,可见宋代“步击”是宫廷礼乐中一项热门节目。

  到1282年,有了关于捶丸(步打)的详尽规则方法的专著《丸经》问世,捶丸自此成为步打的新名称。根据《丸经》记载,捶丸是在空旷地上画一球基,离球基七步至百步做一定数目的球窝,以用棒数少或得穴数多的一方为胜者。

  从所记场地、运动、竞争人数、竞赛方式、裁判规则等方面来看,与现代的高尔夫球很相似。

  古时人们踢“足球”的规则是怎样的?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

  它与今天的足球运动类似,紧张激烈。“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肃清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蹋鞠者。”

  中国古代人们踢“足球”的花样比现代足球要多得多,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类:

  其一,双球门踢法:这一比赛方法是在球场两端设立球门,队员分成两队,互攻球门,该踢法类似现代足球和橄榄球的比赛方法;其二,单球门踢法:在场地中央设置一个球门,用两个长竿做门柱,再在两柱中部悬空联结一张网,球网上方与两柱呈“U”型,此为得分区,双方队员分别站在球门两侧,按一定的规则将球从得分区踢到对方的场地,最后以得分多者为胜;其三,打球:从一人场到十人场,共有十种踢法。一人场踢法,就是一人独踢,用头、肩、背、臀、胸、腹、膝等身体部位支配球,花样繁多。比赛时,球手们轮流表演,以花样多者为赢。二人场就是二人传接对踢,既讲究花样又需要配合默契。其余几种,分别是三到十人为一组,彼此传踢,互相配合完成一些花样动作。

  有趣的是,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了“筑球蹴鞠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这恐怕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了。

  古代人们是如何变魔术的?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罗元作品集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