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云影萍迹》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章 论文、电视杂文(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云影萍迹》 作者:颜瑾

第2章 论文、电视杂文(1)

  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电视何去何从?笔者从不同侧面表述了媒体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注重健康的价值取向,注重质量内涵,不能为了短期的效应,而去做低级、媚俗、花哨的节目。

  荫电视现象观察及探讨

  因中庸之眼看电视

  中庸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思想方法。中庸不是平庸,不是无原则,不是2滑,不是没理想。

  “中”,即是中正,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是平衡,是分寸。“庸”,指低调、内敛、自律,辩证地看事物。按我之愚钝理解,就是做人做事冷静客观、恰到好处,不过也不及,关键是“度”的把握。比如做人,“可以无傲气,却不可无傲骨”,不可过于“傲”——变成了“傲气”,变得清高自负或趾高气扬,也不能没有一点“傲”——变成软骨头,那就取之中间——称之“傲骨”吧。如今在职场上,不可太张扬,让人感觉骄傲浅薄,也不要太低沉,碌碌无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此时中庸派上用场,恰到好处地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切切实实地实现自身的抱负,追寻一种“淡泊明志”的境界。构建和谐社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中正、平和地审视自己、对待他人,都“中庸”得恰到好处,那么这个社会也许就和谐了。

  联想到我们的电视节目,似乎也该“中庸”一下。

  以往,电视节目常常是居高临下、高高在上教化观众,即所谓“端架子”。现在,大多数电视节目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放架子”,而且放得很低,一味地迎合、媚俗取悦观众。不管是“端架子”,还是“放架子”,两者都“过”了,不符合中庸——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原则。

  新闻节目这几年意识到了自己的“端架子”,以前总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用八股语言、八股腔调“播”新闻。这些年出现了民生新闻,面露笑容、亲切平和地“说”新闻,内容大都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因而民生新闻在各电视台的收视率大都遥遥领先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民生新闻也有了低俗化的倾向,出现了些琐碎、家长里短、猎奇乃至低俗的内容,这就“过”了。本来新闻节目放下架子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是好事,可一下又放得太低,违背了中庸“过犹不及”的原则。

  娱乐节目也是如此。以前的娱乐节目,比如《综艺大观》之类,大都是明星表演,观众只有看的份。现在的娱乐节目,不论是《超级女声》还是《非常6+1》,普通人也可上电视节目展现自我,实现更大程度的参与互动,不管这些少男少女唱得怎样,哪怕唱得不专业,但电视节目给他们提供了实现自我的平台,这是电视节目的进步,让电视真正为大众服务,让普通群众也能参与,而不只是领导、专家、明星的舞台。但是我们也看到,娱乐节目让大家高兴、开心本来是好事,有些主持人却有意无意地添加恶俗的笑料和噱头,内容浅薄无聊、花哨吵闹,仅仅是感官刺激而已。如此又娱乐得“过”了,没有用好中庸的原则,这样的娱乐节目虽然短时期内可迅速提升收视率,但它没有长久的生命力。无论娱乐得怎样疯狂狂欢,都该把握住尺度和底线。《超级女声》红遍了大半个中国,之后的收视率就004明显下降,而现在很多台还在纷纷克隆。殊不知,观众的新鲜感已逐渐淡漠。由此带来的后果是社会责任的丧失。西方哲学家康德曾区分过两种“愉快”,第一种是“感性的愉快”,第二种是“智性的愉快”,很多专家都在担忧娱乐节目的泛滥,让严肃类节目越来越边5化。

  娱乐和社会责任,两者之间如果把握好“度”,掌握好一定的技巧,是没有必要把它们弄得泾渭分明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中庸一下。古人早就说过“寓教于乐”,这其实也是一种中庸。电视的教化功能并不一定意味着只是重大题材、一脸的严肃冰冷,而娱乐功能也并不意味着只是嘻嘻哈哈,没有一点意义。比如一些选秀节目,展现的不只是选手台上那一刻的风光,有的展现了选手们为了追逐梦想付出的艰辛,不懈地追求与努力,这些都是积极的主题,教育意义蕴含其中。再比如中央台的《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刚开始的定位很高,向大众普及文化知识,其实这种定位也没错,这是电视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它请专家用专家的语言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讲人生,讲社会,感觉是在上课,是在教化观众,而观众听不太懂,也不买账——换频道。《百家讲坛》那时几乎没什么收视率,差点被淘汰。后来栏目组痛定思痛,重新调整,放下架子,不用专家的语言,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来讲一个个历史故事,来解读人生。从此,收视率直线上升。后来的《百家讲坛》

  就是在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这个点就是中庸。精英文化不要太雅,雅得让大家听不懂看不明白,自己在那儿孤芳自赏;大众文化也不要太俗,俗不可耐,两者中和一下,就是中庸、就是好作品。东北方言剧《刘老根》是一部中庸得比较好的电视剧,反映的是新时期农民的追求和精神面貌,主题积极重大,属于主旋律范畴。按以往套路,可能要“端架子”,做得正统严肃,但该剧却很轻松、诙谐,而又不低俗、庸俗,“度”把握恰当,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中庸是一种高水平,不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折中一下就可以达到的。中庸得恰到好处的作品能雅俗共赏,成为千古名作,如白居易的诗,老妇人都能听得懂,却丝毫不影响它精湛的艺术魅力。

  中庸又是一种功夫。好比射靶子,高手射中的是中心点——不高不低、不左不右。这需要技巧、需要智慧,更需要历练。

  中庸更需要品位和创作者的素质。好比一则笑话,可以编成直白的、引人发笑的段子,也可以含而不露地令人忍俊不禁。同样都是逗人乐,两者的档次高低显而易见。对于电视工作者,更应该沉下心来,摒弃浮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思想境界,才能知道什么是“度”,进而把握好“度”,不过也不及,做出中庸的好作品,创立好品牌,保持长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只盯着眼前暂时的收视率。

  本文刊载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3期)、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新闻采编》(2007年4期)、《贵州电视》(2007年1期)、《新闻窗》(2007年2期)、《宁波电视》(2007年12期)

  因电视,琢磨什么?

  对于“琢磨”,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先生在《读(史记)》

  一文中有一段精辟的见解,颇有意思。他认为,世间人们的琢磨,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琢磨人、琢磨事、琢磨钱。光琢磨事的人,对琢磨人、钱不屑,这是埋头干事的人。二是琢磨人、琢磨钱的人,不琢磨事,这是会钻营的人。三是把人、事、钱都琢磨透了,这种人就了不得了(当然有境界高低之分)。

  联系到我们的电视,应该琢磨些什么,拿王立群先生总结的这三种情况一套,还真是那么回事,无外乎也是琢磨人、事、钱。这三方面都琢磨透了,那么也许我们的电视办起来也就很顺手、很了不得了。

  电视的“琢磨钱”——很明显,就是怎么创收、怎么提高收视率;“琢磨事”——应该是怎样把节目办好,怎样把机制理顺;“琢磨人”——大概是怎样处理好各种关系,怎样激发0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此三方面同等重要,无论轻视或忽略了任何一方,电视都不能协调发展。

  光琢磨人,不琢磨事、钱,电视节目办起来没有任何意义;光琢磨事、人,不琢磨钱,电视节目难以生存;光琢磨钱,不好好琢磨事、人,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什么来钱快播什么,就会有低俗、媚俗的趋势,那些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刺激感官等节目,观众看个新鲜,短期内可能有一定的收视率,但若长此以往,就会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像前些年的选秀节目,似乎全民狂欢,确实在一段时间内激起了观众的热情,收视率飙升,经济效益不言而喻。但是到了今年,观众对这类节目的兴趣减弱,收视率也在下降。

  一家电视台,如果一门心思琢磨钱,不用心琢磨事——机制不顺,管理混乱,必然影响节目质量,而最终影响的还是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当然琢磨好机制、琢磨好管理,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同样,一门心思琢磨钱,不用心琢磨人,会造成人心不稳,没有凝聚力,0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难以激发,导致的结果同样是影响节目质量、影响经济效益。海尔公司收购位于贵州遵义的风华电冰箱厂时,只派来三名高级管理人0。厂里的0工还是原来的0工,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唯一不一样的是机制,却盘活了沉睡达8年之久的风华冰箱生产线,实现当年盈利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职工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原来无所事事、打架斗殴的一些青年职工变成了技术能手、小小发明家,人的荣誉感、创造性居然被激发得如此淋漓尽致。人琢磨好了,事琢磨好了,钱就好琢磨了。人是生产力的要素。不管是作为企业的物质产品,还是作为电视节目的精神产品,生产产品的人都是最重要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人来说,生理的需求是最低层次的,仅仅靠钱来刺激人的积极性,只是一个方面,如果0工感受不到后面几项高层次的需求,没有安全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必然人心不稳,工作效率低下。凤凰卫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0工努力工作得到的回报,除了有不菲的薪水外,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尊重,工作再累也会觉得累有所值。尽管只有三四百人,办公条件简陋,只相当于国内一个小型电视台的规模,却干出了相当于大型电视台的辉煌业绩。

  有些企业以追逐经济利益为目标,把0工当作赚钱的机器,随意延长劳动时间,劳动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更谈不上得到尊重008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了。此时的0工为了生存可以暂忍一口气,一旦有好的机会,便会跳槽,带走的不只是他们熟练的技术,还有一大批订单。老板为了钱而拼命榨取0工血汗,不把0工当回事,最后流失的表面上是0工,实际上还是钱。国有单位的职工一般不会轻易走人,如果在一个不公平、不舒心的环境中,为了生存可以忍气吞声、混着日子,工作效率低,还谈什么效益、品牌?现在很多企业都意识到“0工是上帝”,这并不是不尊重顾客。相反,欲取于外必先安于内,试想一个0工技艺低下、9气冲天的公司又岂能对顾客“微笑服务”呢?“0工是上帝”正是为了“顾客是上帝”,只有真正做到了“0工是上帝”的企业才真能品味到“顾客是上帝”的因果妙理。

  人、事、钱三者是捆绑在一起的,孰轻孰重?以钱为中心,不把人当人看,势必影响到事,最终也会影响到收益;以事为中心,不把钱当回事,人干起事来没意思;只有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才能挣大钱、干大事。

  电视要人看,节目要人办。我们的电视节目要以“琢磨人”为中心,这个“人”指两方面,一是指观众,仔细琢磨观众的需求并加以正确引导;二是指0工,琢磨着如何调动、激发0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以“琢磨人”为中心,以将我们的电视事业做大做强为目标,那么提高收视率和经济效益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文刊载于《中国广播影视》(2007年6期)、《贵州电视》(2007年2期)、《贵州电视台10年文选汇编》

  因谈文化对电视媒体的重要影响

  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和精神文化的全部,即科学、文化艺术、哲学、思想、信仰、风俗、习惯、人际关系、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模式等。又可归纳为两点: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文化包含了人类生活的各种层面,而传播属于人类行为的一种,传播本身就属于文化范畴。它们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传播活动,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可以有很多种形式,而当代电视媒体由于其先进的保存手段和传播技术,它对文化的承载功能更为巨大。另一方面,文化对媒体的发展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渗透到媒体的很多方面。同时也要看到,文化对媒体的影响是一种客观存在,电视屏幕上始终存在着先进文化与低俗文化的较量。探讨文化对媒体的影响,就是要抵制低俗文化,让先进文化占主流地位。

  一、文化对电视媒体的意义

  1.从媒体的价值取向上看,有些媒体的节目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低俗化倾向。国家广电总局曾对选秀节目的低俗化进行整顿,停播和限制了一批选秀节目。现在荧屏上故事类节目唱主角,然而,有些故事类节目也出现了低俗倾向,价值取向偏向“血腥”“煽情”“猎奇”等。问题可能不只是责怪某种节目形态,这是“表”,即使整顿了,总会有新的节目形态出现,也许又会重蹈低俗的覆辙,不管010什么节目形态产生的低俗,其根本在于价值取向的文化品位不高。文化是多元的,这是社会生活多元性所决定的。“先进文化”

  是一元价值取向,既然有“先进文化”,那么就蕴含着它的对立面是“落后文化”,既然有“高雅文化”,就有“低俗文化”。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5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愿望”,“要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十七大报告里的“文化”毋庸置疑是指“先进文化”。社会发展离不开先进文化的传播,低俗文化只会妨碍社会发展。低俗违背人类理想追求,对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必将产生负面影响。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这样阐释大众传播的终极意义:

  “一部人类传播加速度变迁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追求自我发展需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大众传播活动在本质上就应该具备一种内在道德之善。”这种“内在道德之善”就是文化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我们要提倡的先进文化。没有渗透先进文化运作的媒体,其竞争始终处于低水平的状态,最终影响的是媒体可持续发展。

  2.从媒体产业化角度看,媒体的功能很多,它要承载的东西也很多。概括说来,媒体主要承载政治、文化和产业三大责任,缺失任何一个责任,都很难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优质媒体。如今我们讲媒体产业化,并非是要把它和文化对立、排斥。相反,文化赋予媒体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媒体经济活动所包含的先进文化因子越厚重,其精神产品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此带来的附加值也就越高,在市场中实现的经济价值也就越大。如果一味用低俗的东西取媚观众、迎合观众,经济效益也许在一定时期内不错,但长此以往,损害的是媒体自身形象,进而影响到经济效益。现代媒体的竞争,不断地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最初的收视竞争到广告竞争,如今已到品牌竞争阶段,而一个优质媒体品牌的恒久魅力在于一般平庸媒体无法相比的文化内涵。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颜瑾作品集
云影萍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