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土耳其,东西方的文明在此融汇,这个昔日庞大辉煌的帝国见证了两个大陆之间人类的迁徙,这种人类的流动给土耳其留下了数不尽的遗址、废墟、王朝和文化遗产。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奥斯曼人对于艺术的造诣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诠释,帝国的苏丹们不仅吸收了西方文化,更是融入了伊斯兰文明,使之文化在这一时期展现出了最绚丽的色彩,进而发展成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于1520年登上苏丹王位、开启奥斯曼帝国黄金盛世的苏莱曼大帝,更是大力倡导艺术。身兼诗人和画家的他不惜一切鼓励艺术创作,使得许多灿烂夺目的宫廷艺术得以绽放,他资助希南建造了苏莱曼清真寺,为后代留下许多精美的伊斯兰建筑杰作。苏莱曼时代,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建筑、文学、艺术、神学和哲学等领域的文化成就达到了顶峰。如今,博斯普鲁斯海峡、以及现代土耳其与前奥斯曼行省的很多城市的地平线上仍然装饰着科查·米马尔·希南的建筑作品。

  奥斯曼帝国的经济政治中心—伊斯坦布尔横跨了欧亚两大洲,更是成为了地中海上名副其实的璀璨之星,兼具着东西方文明,同时又有着浓厚的伊斯兰风情,仅仅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就有335座历史建筑与奥斯曼帝国首席建筑师希南有关,它们中的很多建筑物,直到400年后的今天仍在使用。而他一生共建造了477座建筑,包括清真寺、学校、宫殿、住宅、客栈、浴室……如此惊人的建筑数量恐怕连同时代欧洲著名建筑大师米开朗奇罗也只能望尘莫及。

  奥斯曼帝国在小亚细亚这块土地上统治了近千年,它独特的建筑体风格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轨迹中留下了许多文明的印记。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建筑先后受到了波斯、拜占庭帝国及伊斯兰阿拉伯式建筑的影响。奥斯曼建筑是前伊斯兰时代萨珊建筑的延续,例如方形建筑上的圆穹是萨珊建筑里常见的类型,这成为了奥斯曼建筑的核心。在奥斯曼帝国崛起时期,奥斯曼建筑仍处于探索阶段,帝国扩张时期则是奥斯曼建筑的古典时期。

  在郁金香时期,奥斯曼建筑受到西欧建筑风格的影响,如洛可可、巴洛克风格。奥斯曼建筑的概念主要围绕在清真寺,清真寺是奥斯曼帝国社交及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清真寺外,其他的奥斯曼建筑还有神学院、施粥场、医院、土耳其浴场及墓碑。

  横跨欧亚大陆的古都伊斯坦布尔是一个神奇的城市,这里曾是伟大文明和信仰的发祥地,集东、西、欧亚文明于一身。每天来自东西方的不同文化源源不断的通过大桥、船舶,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相互交融,构成了这个城市即传统又现代的双重性格。而这里的建筑正是这种双重性格的最好实例。

  曾几何时,奥斯曼帝国风然崛起,一个游牧民族的雄风吹向欧洲大陆,此后,突厥民族坚毅骁勇的铁骑一路西迁,他们的灵魂拥抱着这片蓝色的土地,在这里休养生息。孕育着力量,雷霆般地灭亡了延续千年的拜占庭帝国,伊斯坦布尔自此声名鹊起……这里欧亚大陆毗邻,古今文化贯通,是一座文化、艺术、信仰的熔炉,它包容地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诗人、画家、归人、过客……多少虔诚的灵魂曾经来到这里,寻找他们心中的蓝色圣地。

  东西融合的建筑风格

  18世纪初期奥斯曼帝国从最初热衷于西方主义热潮到慢慢发展为旨在创建一个新欧洲建筑的伊斯兰范本,奥斯曼时期的建筑师经历了模仿、加工及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自然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奥斯曼元素让位于三度空间中带有西方形式的大胆试验,也有自然主义的古典奥斯曼形式和西方灵感装饰的微秒结合。因此,奥斯曼建筑中的东西融合是富有探索精神的奥斯曼新一代建筑大师对风格融合的实验,对现在而言有着深远的意义。

  18世纪奥斯曼帝国响应了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时尚,因此得名“郁金香时期”。这是一个奥斯曼帝国发生重大社会和政治变革的时期。

  主要的危机是由于帝国遭遇欧洲的经济和军事进攻所导致的,这激发了奥斯曼人想去学习西方技术的想法。

  奥斯曼帝国的建筑也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

  早起经典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建于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公元532年—公元537年),当时的拜占庭帝国正处于鼎盛阶段。

  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圣索菲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圣索菲亚大教堂宏伟无比,充分体现出卓越的建筑艺术,从而也成为了帝国后期伊斯兰清真寺的设计模板。随着拜占庭帝国衰落后,圣索菲亚大教堂已转变成了敬拜安拉的清真寺。如今,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属于基督徒和默罕默德信徒共有的一个宗教博物馆——阿亚索菲亚博物馆。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

  圣索菲亚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建造,在6世纪中又被查士丁尼大帝再度建造,教堂主体呈长方形,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前厅有600多平方米,中央大厅则达5000多平方米。巨大的圆顶直径达33米,离地高55米。站在这里,其庄严肃穆似乎能感觉到时光停滞,马赛克画作为拜占庭文化的典范在此处赫然在目。1975年,政府拨款对教堂进行全面修复。

  拜占庭建筑特点: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建筑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

  加拉太塔(GalataTower)

  加拉太塔建于1348年,在中世纪被热那亚人称之为基督塔,是一座中世纪石塔,拜占庭风格塔楼;耸立在金角湾上,登其顶上,可远眺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

  加拉太塔高墙厚3.75米,60米,内部直径约9米,连地窖共九层,楼梯共195级,现有两部电梯代步。在塔的最上方有个圆锥的顶,昔日是城堡卫楼,在塔旁可见少许城墙残迹。加拉太塔当时是君士坦丁堡周围地区的防御工事的一部分。

  这座塔在1261年被毁掉,今天所见的塔是在1349年由商旅热那亚人人所建。当时的热那亚人商人在加拉太塔港口已建立起一定势力。

  一面为能与拜占廷经商,一面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拜占廷入侵的缘故,他们便在对面山上筑起这城墙堡垒,以便与对面的大帝国抗衡。

  后来,热那亚人人手下的加拉太塔被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的默罕默德二世所攻占,1514—1595年间这座塔曾被用作天文台。在苏莱曼时期作监牢,后用作奥斯曼军乐队的宿舍。十八世纪则用作火警通告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灯塔。

  瓦伦斯水道桥

  瓦伦斯水道桥在土耳其语里也被称为“灰鹰水道桥”,位于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伊斯坦布尔,这座水道桥最开始是一座古罗马建筑,为当时君士坦丁堡的主要输水道,后来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苏丹们陆续对其进行整修,它现在是伊斯坦布尔的重要地标之一。

  这个城市的供水系统最开始建于公元4世纪晚期的哈德良统治时期,随着城市的重建及扩张,这个供水系统也随之大幅扩张以满足飞快增长的人口需求,随后逐渐发展为一个250多公里的水道和运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供水系统,整个系统包含许多分支,瓦伦斯水道桥只是其中之一,专为首都提供用水,这座城市的水曾经贮藏于三个露天水库和100多个地下蓄水池。

  瓦伦斯水道桥跨越了今天伊斯坦布尔大学和法提赫清真寺所在的小山之间的山谷。保存下来的段落长921米,比原来的长度减少了大约50米。

  米赫里马赫苏丹清真寺

  米赫里马赫苏丹清真寺,因米赫里马赫意为太阳和月亮,而又靠近轮渡码头,所以又名码头清真寺。这座清真寺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于斯屈达尔中心,是一座奥斯曼清真寺。

  米赫里马赫苏丹清真寺作为当地地标之一,由奥斯曼帝国时期苏莱曼大帝的女儿、大维齐鲁斯坦帕夏的妻子米赫里马赫苏丹兴建,设计者是当时有名的建筑大师科查·米马尔·希南,这座建筑已经展现了希南的成熟风格的一些特点。

  托普卡帕宫

  托普卡帕宫是在十五世纪默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建造,洛可可风格建筑,墙身以巴洛克建筑风格为主,并画上风景缩画。作为皇宫的托普卡帕宫建于1478年,达400年之久,是奥斯曼帝国时期宫殿建筑的杰出典范。

  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默罕默德二世攻占了拜占庭帝国,在废墟里发现了这座庞大的君士坦丁堡大皇宫。奥斯曼的宫廷遂在君士坦丁堡大皇宫的基础上建立旧皇宫,即现今伊斯坦布尔大学的所在地。

  苏丹后来为了寻找一个更佳的地点,于是选择了古老的拜占庭卫城,于1459年开始动工,是为新皇宫,之前那一个皇宫在十九世纪才称为托普卡帕宫。

  苏丹默罕默德二世制定了皇宫的基础设计,他以萨拉基里奥角的最高点作为私人宫殿及内部建筑的地点,其他的建筑及楼亭则围绕着皇宫的核心往低处伸延到博斯普鲁斯海峡。整个皇宫都被高墙所包围,部分高墙是拜占庭卫城所遗留下来的,这个设计作为日后修缮及扩建的雏型。

  这座皇宫与其说是一座宫殿,不如说是一座临海的小镇。在托普卡帕宫的四个庭院之中,除宫廷居所和军政设置之外,还有大部分艺术家和高级工匠的住所,正是这些人的创作让奥斯曼帝国昔日的辉煌保存至今。看似开放的地区实际上是严格限制平民进出的,即便埃齐奥在这里救了王子苏莱曼的命,可每次进出皇宫还是要翻墙的。

  多尔玛巴赫切皇宫

  多尔玛巴赫切皇宫建于19世纪中期,其建筑风格为奥斯曼新巴洛克风格,采用欧式宫廷样式,是卢浮宫、白金汉宫与当地建筑风格的融合,称之为“奥斯曼复兴式”。

  多尔玛巴赫切宫建于19世纪中期,因与建于15世纪的托普卡珀宫类似,所以被称为新宫,而托普卡珀宫被称为旧宫。新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沿岸上,宫殿建筑顺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绵延几百米,高大宽广,气势恢弘,隐约透露着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的辉煌与富庶。

  新宫拥有会客厅,犹如迷宫一般。所有的门、窗和天花板都是精心装饰,有些地方还用黄金进行点缀。其中最大的厅堂由56根圆柱支撑,吊着一个重达4.5吨、由750颗灯珠晶体构成的巨大枝形水晶吊灯。

  宫内藏有不少名家名画,分布于大厅及客房。新宫的后宫建筑更为气派豪华,让人叹为观止。浴室和卫生间全用白色大理石镶嵌,所有的门窗都是由优质的木材精雕细刻。卧室摆满豪华家具,宽敞明亮,摆在房间显要位置的是一张巨大的铁床。而是两个来自东方的精制大花瓶摆放在门口的台子上。

  多尔玛巴赫切钟楼(多尔玛巴赫切宫外)

  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下令修建,建于1890年到1895年,为奥斯曼新巴洛克风格,钟楼四面四层,底层面积8.5×8.5m,高27米。

  多尔玛巴赫切钟楼的设计者是奥斯曼帝国土耳其著名宫廷建筑师,亚美尼亚裔的SarkisBalyan。

  它的钟是由法国著名钟表匠Jean·PaulGarnier制造。1979年,原来的机械钟被部分改为电子钟。钟楼的两侧有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花押。

  贝勒伊宫(苏丹夏宫)

  贝勒伊宫19世纪苏丹阿卜杜勒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洲沿岸建造的,原料为白色大理石建造的为奥斯曼新巴洛克风格。

  这是一座布满着玉兰花、庭院如梦境般的宫殿。

  贝勒伊宫过去是苏丹的夏日别墅和招待外宾的地方。耶勒德兹宫,以一系列的楼阁与清真寺融为一体,其中最宏伟雅至的“夏垒”是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生活、娱乐的地方,可谓奢侈至极,庭院里有来自全世界的奇花异草,其景色被称为博斯普鲁斯海峡最为杰出的一角。

  地中海风格建筑白墙红瓦的建筑即地中海建筑。所谓地中海风格,原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一线的建筑,淳朴的颜色,红瓦白墙。岁月悠长的白墙红瓦舍弃了浮华的石材,而采用红瓦白墙营造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朴实质感。地中海风格继承了希腊、罗马源远流长的古典建筑美学特点,在大处理细节上特别细腻精巧,又贴近自然,使其拥有永恒的生命力。

  体现了一种传统的手艺精神,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不少都是地中海式建筑。

  蓝色清真寺

  在奥斯曼帝国的中心伊斯坦布尔,你一定会被其间450座伊斯兰教清真寺院的圆顶和尖塔所吸引,但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蓝色清真寺。

  这座清真寺建于1609年,整座建筑由大石头建成,没有使用一根钉子,矗立在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口处,清真寺的顶端有一个大圆顶,四个较小的圆顶环绕在周围,它的下方还有三十个更小的圆顶,此外,寺院的四周有六根传音塔,此为伊斯兰教世界国家中独一无二的设计。

  蓝色清真寺建于十七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最强盛的时期,它是伊斯兰教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希南的得意弟子默罕默德·阿加的作品,也是奥斯曼帝国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此外,蓝色清真寺有一个世界之最,它的四周建有六座“宣礼塔”,是全世界唯一座位拥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据说只有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盖六根尖塔。传说,蓝色清真寺在兴建时,建筑师听到素檀何密一世“黄金的”的命令,没想到“黄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结果蓝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尖塔。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博品勇作品集
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之——葡萄牙帝国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之——蒙古帝国世界帝国背后的真相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