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6章 需要、动机与兴趣(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心理学》 作者:陈传万,李立新

第36章 需要、动机与兴趣(3)

  兴趣是在需要的前提和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兴趣对人的行为具有能动作用。不仅是人们参与活动的一种动力,也是鼓舞自我从事和活动的精神力量。

  一、兴趣的内涵、种类及品质

  1.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人对有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并且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如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努力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教师对教育工作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推动他们刻苦钻研业务,废寝忘食地工作。

  尽管兴趣与动机都源于需要,都是需要的派生形式,但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动力影响比动机稳定、持久。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动机,未必一定能发展为兴趣;而一旦产生了兴趣,必然有与之相应的动机伴随。因此,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常常是学习动机形成与发展的心理基础。

  2.兴趣的种类

  人类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不同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

  (1)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把兴趣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物质兴趣表现在对食物、衣服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等的追求。对个人的物质兴趣必须加以正确指导和适当控制,否则会发展成畸形的、带有贪婪的形式。

  精神兴趣主要指认识的兴趣,如对学习和研究哲学、文学、数学等的兴趣。

  (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所指向的目标,可以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有直接需要而引起的兴趣。这种兴趣是由事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往往缺乏目的性。

  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未来结果有间接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例如,有的学生对学习英语过程本身并不感兴趣,而是对学习英语的结果,如取得好的成绩,能与外国人进行文化交流感兴趣。间接兴趣,往往与个人的目的相联系,有较强的目的性。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互相转化对于个人学习或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3)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根据持续时间的长久,可以把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个体兴趣是指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这种兴趣与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相联系。个体兴趣与引起正情绪的客体或活动相联系,愉快和投入是典型的兴趣情感。同时,对个人有重要意义的事物或活动也会产生个体兴趣。如有人对音乐、美术感兴趣,成为他一生的爱好。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它持续的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是一种唤醒状态的兴趣。

  3.兴趣的品质

  兴趣不同于需要,它有着自身的品质特征,主要有如下以下几个方面:

  (1)兴趣的广泛性

  兴趣的广泛性即兴趣的广度。兴趣广泛的人几乎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会注意多方面的新问题,获得广博的新知识,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兴趣贫乏的人所接受的知识有限,生活单调、平淡,把自己限于狭小的圈子内,不利于个人的发展。马克思说过“人类的一切东西对我都不陌生”,反映了马克思兴趣广泛和知识渊博。广泛的兴趣可让一个人增加知识,开阔眼界,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并为知识渊博打基础。广泛的兴趣与中心兴趣紧密结合,才是优秀的兴趣品质。它对培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兴趣的指向性特点

  任何一种兴趣总是针对一定事件,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心向神往,积极地把注意指向并集中于该种活动。例如,在同一时间内,学校举办舞会、音乐会、话剧演出、足球比赛、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学校成员参加哪种活动是有选择的,这就是兴趣指向性的表现。兴趣的指向性不是指偶然的、一时性地倾向于某种事物,而是指经常地、主动地去观察和思考某一事物,并渴望去研究它和获得它。

  (3)兴趣的持久性

  兴趣的持久性又叫兴趣的稳定性,指个体兴趣的持续时间或稳定程度。在人的一生中,兴趣必然会发生变化,但在一定时期内,能保持基本兴趣的稳定性,则是一种良好心理品质的体现。根据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兴趣可分为短暂兴趣和持久兴趣。有了持久的兴趣,人才能把工作持续地进行下去,从而把工作做好,取得相应的成就。没有稳定的兴趣,人势必朝三暮四,一事无成。兴趣的持久性与人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是可以培养的。

  (4)兴趣的效能性

  兴趣的效能性是指兴趣对实际活动产生作用的大小。要把兴趣变为活动的动力,在实际行动中加以实现,不能仅停留在期望、等待和静观的状态,必须要有行动的决心,使兴趣发生实际效果,成为有效的兴趣。兴趣的效能性取决于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感到自觉的需要。有需要的兴趣才能让人们深入钻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才具有巨大的效能。

  (5)兴趣的动力性特点

  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性作用,已为古今中外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所承认。无数事例表明,一个人在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时,很难调动起积极性,当然也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教育工作者对新人的培养,劳动者的技术革新,无不是在对本职工作的浓厚兴趣支配下,进行孜孜不倦地劳动才实现的。兴趣起动力性的作用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为未来活动作准备,儿童时期喜欢绘画,这很可能是他后来成为画家的准备。

  二、兴趣的功能与培养

  1.兴趣的重要功能

  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对兴趣的重要功能曾有过精辟的阐述,他说:“总而言之,趣味是活动的源泉,趣味干竭,活动便跟着停止,好像机器房里没有原料,发不出蒸汽,任凭你多大的机器,总要停摆。……人类若到把趣味完全丧失掉的时候,老实说,便是生活得不耐烦,那人虽然勉强留在世间,也不过是行尸走肉。”这段话形象的描述了兴趣的重要功能,兴趣在人们的活动中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定向与动力两方面。

  (1)兴趣的定向功能

  兴趣的定向功能是指一个人现在和将来要做的事情往往是由自己的兴趣来定向的。它可以奠定一个人事业的基础和进取的方向。如一个人从小喜欢探究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将来就可能去学习生物学或心理学,并作为终身研究的方向。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它。兴趣可使人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喜爱的创造性的活动,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满意的效果。丁肇中教授曾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比如搞物理试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在这种浓厚的兴趣作用下,他和他的同事终于发现了“J粒子”,并获得了诺贝尔奖金。因此,教学中,教师注意发展和培养学生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

  (2)兴趣的动力功能

www.XIAOshuotxt。NETxiaoshuotxt。com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传万,李立新作品集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