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幸福的哲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章 青年与幸福(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幸福的哲学》 作者:周国平

第4章 青年与幸福(3)

  通过写日记,我真的受益无穷。主要收获倒不在于提高了写作能力,后来成了一个作家,虽然我的写作能力的确是写日记打下的基础,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写日记,我的内心生活从来没有中断过。一个人有了持续的内心生活,你就会感到你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时候是有灵魂的,不是一具行尸走肉,你活得很充实,这是特别大的快乐。其实,我后来成为作家完全是偶然的,即使永远没有成为作家,我仍然会写,为自己写。现在我也是把为自己写的东西放在第一位,那些发表的东西是第二位的。我建议你们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对一个人内在的深化特别有好处。

  怎么样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从而能够享受情感体验的快乐,写日记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阅读。在阅读上,我强调一点,就是要读好书,尤其是那些经典名着。人类创造了很多物质财富,我们都很在乎去享受这些物质财富,但是人类还创造和积累了那么多精神财富,它们主要的存在形式就是经典书籍,如果不去享受,我觉得实在太可惜了。不要只读专业书、财经书,阅读面宽一些,其实人文和社会科学各科是相通的,基础不深厚,专业上也不会有大出息。做学问的根本是做人,人不优秀,学问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优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心灵的丰富。有一种误解,好像写作只是作家的事情,读书只是学者的事情。其实,本来意义上的写作和阅读是属于每一个关心精神生活的人的,你只要看重你的灵魂,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要留住自己的内心感受,不由自主地要读那些精神含量高的书,这样来使你的灵魂变得越来越丰富。

  这是第二点,从幸福的角度讲,是情感体验的快乐,从做人的角度讲,就是人要有丰富的心灵。

  3.精神追求的快乐

  第三点是精神追求的快乐,涉及道德和信仰的问题。人不但有理性,即认识能力,有情感,即感受能力,而且有意志,即实践能力。哲学上讲实践能力,比如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讲的就是道德和信仰问题,实践能力指人能够用道德和信仰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关于道德,我想强调的是,对德育的理解不应该表面化,流于规范的教育,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之类。这些东西也可以谈,但是没有抓住道德的根本。道德的根本是什么?哲学家们主要讲两条。一条是同情心,做一个善良的人。所谓同情心就是说,自己是生命,别人也是生命,人和人之间要以生命和生命互相对待。按照亚当·斯密的说法,在同情心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的两种基本道德,一个是正义,一个是仁慈。一个人是否善良,就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看见别的生命受到伤害,他会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他是一个有仁慈心的人,看见别的生命遭受痛苦,他会倾力相助,解忧排难。在精神的快乐中,道德感的满足处于很高的位置,做一个善良的人是极大的快乐。你看西方的那些富豪,到了最后,财富本身很难再给他带来快乐了,只有做慈善事业,才能得到更大的快乐,更大的成就感。

  讲道德的根本,另一条是做人要有尊严。关于人身上的这个尊严,哲学家们有各种解释,归结起来,其实都是说人是有神性的,人的灵魂是高贵的,它有着神圣的来源。因此,人和人之间不只要作为生命和生命互相对待,而且要作为灵魂和灵魂互相对待,自尊并且尊重他人。到了这个层次,道德也就是信仰了。一个人有没有信仰,倒不在于他是否相信某种宗教,最重要的是相信人身上是有不可亵渎的东西的,不管把这个东西称作神性、灵魂还是别的什么,都忠实于它,守护着它,在一切行为中体现出做人的尊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信仰的快乐是做人的最高快乐。历史上有一些圣徒式的人物,他们在信仰的激励下为人类工作,即使在最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内心仍充满着巨大的难以形容的欢乐。作为普通人,当我们在自己待人处世的行为中坚持了做人的原则,体现了做人的尊严,这时候所感到的快乐也是别的快乐不能相比的。

  归纳一下我对幸福的理解,就是两条,一条是享受生命,一条是享受人的精神属性。展开来说,作为一个生命,要有健康的生命态度,作为一个精神性的存在,要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善良、高贵的灵魂,我认为这样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讲了这么多,最后我想说,其实现在我对幸福的理解是很朴实的。有人要我用最简略的语言归纳一下我对幸福的理解,我说就两条。第一条,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让她(他)们感到快乐。这实际上是生命的快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爱情、亲情和家庭。第二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能够靠这个养活自己。这实际上是精神的快乐在我身上的落实,我的工作是读书和写作,我的职业和我的精神享受是一致的,这的确是莫大的幸运。我觉得我基本上做到了这两条。

  中央财经大学现场互动

  主持人:精彩的演讲不多,但这一场最为真诚。真诚的演讲不多,但这一场最为精彩。周先生用他最为实在的人生感悟梳理出了我们青年学子的幸福感知,也用他最为深邃的思想引领了我们探索和学习的方向。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对周先生的人生分享表示感谢。(掌声)下面是我们的提问环节。

  问:周老师您好,我有两个问题想问您。第一个问题是,您觉得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从根本上说是缺钱还是缺德?第二个问题是,您刚才也说过,强烈建议大家阅读,我想问您,您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有没有感到痛苦的时候?谢谢。

  答:到底一个社会有多少钱才算够,一个人有多少钱才算够,这个标准是相对的。古希腊的人,或者我们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孔子、庄子那个时代的人,他们能有多少钱,如果把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折换成钱的话,肯定比我们少。和他们比,我们一点儿不缺钱。但是我们太缺德了,这个德是广义的德,指精神上的高度、精神上的丰富,我觉得我们比他们差得多。所以,我们未必比古人幸福。至于读经典,我没有觉得痛苦。当然,有些经典着作你会觉得比较难读,比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开始像读天书一样,不过这个坎儿是可以过去的。连王国维这样的大才子,读了三遍都没有读懂,后来读了叔本华的解说,再回过头去读,读第四遍的时候读懂了。我不建议你们一开始就读这样深奥的书,其实经典着作里有很多是非常好读的。反正我的体会是,读经典比读那种第二手、第三手的解说性的东西要快乐得多,大师毕竟是大师,转了一手以后,最精彩的东西往往就弄丢了。

  问:在我看来,幸福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经过了思考,在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认识以后,那时候对幸福的感知。另一种来自本来的无知,比如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或者在我们生活水平很低的时候,没有更多的思考,那时候感受到的一种快乐。在您的定义中,您认为这种无知的快乐可以算作幸福吗?

  答:我认为是幸福。我的定义是,幸福包括两个方面,生命本身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在无知状态中,其实恰恰可能是生命本来的需要没有被扭曲,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满足,不过我想那个精神方面的快乐可能会比较欠缺。在你说的第一种情况下,精神层次的快乐可能会比较多一些。但是,思考得多了,也可能把你引错了方向,损害了生命的快乐,反而不如无知状态中那样原汁原味。所以,幸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希望两个都要,一个也不能少。所以,在追求精神快乐的时候,我还是警戒自己,不要放弃生命的快乐,那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价值。有些哲学家是放弃了,比如一辈子不恋爱、不结婚,我反正不愿意这样。

  问:听了您的讲座很感谢,更为激动的是我们敬爱的邱东书记今天也在现场,我想接着您再烧一把火。邱东老师作为一个有一万多人学校的一把手,他有能力去做一些很直接的事情,而这个责任太重大了。我的问题是,中财的老师和领导如何更主动地监控我们这些产品的质量。

  答:现在的教育体制不是某一个学校负责人能改变的,我觉得做得最好的就是说,能够在比较糟糕的大环境里面为学生创造稍微好的小环境,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掌声)

  问:我想请您谈一下马克思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您认为是不是完全正确?如果您认为不是完全正确,请您指出不正确的地方,列举一下。

  答:你这个问题提得比较极端,比较武断。我觉得问题不在于马克思的辩证法和唯物论是不是正确,而在于我们把马克思的哲学归结为唯物论和辩证法,这样归结对不对。然后,我们的哲学教学仅仅从这个角度来进行,这样的教学对不对。我自己经过这么长时间哲学方面的学习以后,深感当年我们在大学里学的哲学其实离哲学很远。把哲学归结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阵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思想方法,这样一种归结是非常简单化的,基本上是斯大林的版本。斯大林的《联共(布)党史》里有一节,题目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按照这个大纲来编写的这样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我认为和真正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马克思哲学的精华相距甚远。所以我自己觉得现在哲学公共课的教学很有改革的必要,应该让学生真正领略哲学思考的魅力,而不是让学生感觉哲学不过是教条而已,不过是投票而已,你赞成唯物论还是唯心论,赞成唯物论就是好人,赞成唯心论就是坏蛋。我们迄今为止的哲学教学基本上是这样的。

  问:最近网上流传这样一个帖子,90后已经入学了,很多人批判他们军训的时候,涂指甲油,染头发,连我们曾经被批的80后也加入批判90后的队伍中。您觉得老一辈以及社会对我们这些青年一代应该更宽容一些,还是更严厉一些,您觉得我们这一代存在哪些问题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

  答:我当然主张宽容。老一代对年轻一代的看法不一定对,我们往往有一些比较固定的观念。但是老一代有他的权利,他也有发言的权利,批评的权利,他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提看法,可以给青年一代一种参考。我与90后、80后的接触不是特别多,但我有一个感觉,这不是你们的问题,这是这个社会造成的,就是社会给你们压力太大,现在的年轻人一走出学校就面临生存的压力,所以比较实际。另外,你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加上中学期间的应试教育,因此比较单面,不够丰厚。不过总的来说,我认为每一个人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和属于哪一代关系不大,不能用代的标签来概括。我希望每一个年轻人,不要管是哪一代的,都应该成为善良、丰富、高贵的人,都要往这个方向努力。

  问:有这样一种说法:伟大的领导人首先是一个哲学家。我想他们不一定都读过哲学方面的书,这是我的推测,我觉得哲学应该存在于生活中,您对这个怎么看?另外,我自己认为现在是中国文化发展最不好的时候,中国多少年一直崇尚文化,但现在发展最不好,您怎么看?

  答:当然哲学不一定是书本上的,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就是跳出经验的范围、具体知识的范围,站在比较高的位置上看问题。那么,各行各业都会有比较智慧的人,不是局限在他所做的事情里面,而是经常跳出来,看人生的全局,社会的全局,然后回过头来看事情应该怎么做,这样的人都是有哲学的智慧的。但是,如果你要达到很高的高度,有更加自觉的哲学智慧,就有必要读一些哲学的书。当然,有些人读哲学书也不一定有智慧,这是两回事。至于你说现在是中国文化发展最不好的时候,我同意说“不好”,不同意说“最”,现在至少比文化专制的时代好吧。

  山东省团委“齐鲁青年讲坛”开场白

  主持人周诺:欢迎走进齐鲁青年讲坛,我是山东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周诺。今天是我们齐鲁青年讲坛首次面向社会开讲,为我们做客讲坛的学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周国平教授,大家非常熟悉,他善于用文学的笔调来阐述哲学的思想,用哲学的思考来贯穿文学写作,为我们呈现了精致、丰厚的思想大餐。今天我们有幸一起聆听周教授的讲解——青年与幸福。关于什么是幸福,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我昨天突发奇想给我的三十几位朋友发手机短信,问在你心目中什么是幸福,他们给我回短信,有的说幸福就是能够和相爱的人厮守一生,有的说幸福就是每一个小小的心愿都慢慢地实现,还有一位刚做母亲的朋友说,我感觉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着我的儿子一天天地长大。有一个朋友当时没有回短信,后来打来电话,给我讲了一件事情。他说刚接触了一个在山区放羊的孩子,他问难道你就不想去上学,小羊倌说我觉得现在放羊挺好的,他问为什么,小羊倌说放羊可以挣钱然后盖新房子娶媳妇生孩子,他问你就不想让你的孩子出去看看吗,小羊倌说我就想让我的孩子还放羊。在小羊倌的心目中,放羊就很幸福,但是我的朋友觉得挺同情这个小羊倌的。我想说的是,对幸福的理解是人各有志的,周教授,在你正式开讲前能不能回答我一个小问题,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比我刚才讲到的小羊倌幸福吗?

  周:我觉得他挺幸福的,但是让我把我的生活和他换我不干,我觉得我也挺幸福的。

  主持人:跟他的这种幸福没有可比性吗?

  周:每个人的幸福感受的确是不一样的,很难比较。自己跟自己就好比较,譬如说,如果我是这个小羊倌,没有走出山区看见广大的世界,我也一定会很满足,但是一旦走了出来,有了更多的经历,就回不去了。

  主持人:好,现在请周教授开讲。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国平作品集
人与永恒灵魂只能独行周国平论人生幸福的哲学各自的朝圣路闲情的分量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妞妞偶尔远行周国平自选集把心安顿好碎句与短章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守望的距离岁月与性情纯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