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幸福的哲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善良,丰富,高贵(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幸福的哲学》 作者:周国平

第17章 善良,丰富,高贵(1)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朋友们好!我特别高兴能够回到我的家乡来和大家交流,尤其是在上海图书馆这样一个地方,我对上海图书馆怀有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我的一生是在读书和写作中度过的,而这条路正是从上海图书馆开始的。我在十一岁的时候就来上海图书馆了,当然不是在这个新馆,是在南京西路的旧址。上小学六年级那一年,我们家搬到了人民广场附近,黄陂北路184号,从我家的窗口正好可以看见上海图书馆的大钟。我路过上海图书馆的时候特别想进去,当时有露天阅览区,我看见很多人坐在那里看书,心里特别羡慕。可是,小学生是不让进的,必须是中学生,或者身高一米四五以上也行,而我还没有到。我问清楚了,凭考初中的准考证也可以进,因此,我拿到准考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上海图书馆,我的读书生涯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第一次踏进上海图书馆,真觉得是走进了一个圣地。我太喜欢图书馆的氛围了,四周摆满了书,所有的人都埋头安静地看书,这样一种氛围深深地感染了我,给我的感觉就是神圣、高贵。那年我十一岁,现在正好五十年过去了,回过头看,这五十年一路走来,我非常感谢上海图书馆,是它最早启迪了我,引我走进了书的宝库,逐渐找到了那些精神大师的书。通过读他们的作品,我结识了人类历史上一些优秀的灵魂,明白了一个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心要做像他们这样的人,而他们的灵魂的最重要特点就是今天我要讲的主题:善良,丰富,高贵。从社会现状来看,我们今天最缺乏的也正是这些品质,比比皆是精神上的冷漠、贫乏、卑俗。我相信,如果这些精神大师复活,来到我们这个时代,最感到震惊的一定是善良、丰富、高贵这些品质的缺失。下面就谈谈我对这三种品质的理解。

  一、善良——生命的同情

  善良,就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这应该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品质。无论东方的哲学家还是西方的哲学家都认为,同情心是人和动物区分的开始。孟子说的“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就是指同情心,认为这是道德的开端,没有同情心就是“非人也”。西方的哲学家也是这样看的,比如亚当·斯密认为,人不光有利己本能,还有同情本能,能够推己及人,这是人比动物高的地方。他强调同情心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人类社会有两种最基本的道德,正义和仁慈,正义是不可损人,仁慈是不但不可损人,还要助人,这两种基本道德都是建立在人能够将心比心也就是同情心的基础上的。

  人和动物的区分是从同情心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沦为兽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丧失开始的。一个人要是没有了同情心,他就是孟子所说的“非人也”,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我看一个人的好坏,第一就看他对生命的态度,看他是不是善良。一个优秀的灵魂,他对生命一定会有一种感动,看见幼儿、小动物乃至一朵小小的野花,心里会有一种柔情。我特别注意观察一个人对孩子的态度,如果他看见一个可爱的孩子竟然无动于衷,我基本上可以断定他的人性是有问题的。相反,如果他看见孩子是情不自禁地喜欢的,那么即使他有许多别的毛病,我仍相信这个人本质上是好人。如果一个社会普遍缺乏同情心,缺乏善良,或者一部分人邪恶、不善良,而又不受制裁,在这样的环境中,善良的人反而受害,于是不敢善良,这样的社会就不是人待的地方。一个好社会和一个坏社会最基本的分别就是能不能给人以安全感,如果普遍没有同情心,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不可能有安全感的。

  这正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社会现状,触目皆是对他人生命的冷漠,假药、伪劣食品、矿难、凶杀、野蛮执法、见死不救等等,这类事件层出不穷,善良似乎成了稀缺的品质。原因何在?按理来说,同情心是人的第二本能,虽然比第一本能利己心弱一些,终归也是本能,每个人的人性中都是有善良种子的,但为什么这么多人的善良种子烂在里面了呢?很多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大家都好像不懂了呢?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当然,这肯定和商业化的发展、人们过分地追求物质有关。善良,同情心,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作为生命来对待,我是一个生命,别人也是一个生命,我要将心比心。要能够把别人当作生命来对待,前提是先要把自己当作生命来对待,对自己生命的感觉是敏锐的。可是,一个人如果完全受物质欲望支配,整天为赚钱和花钱而忙碌,他对自己生命的感觉就不可能是敏锐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时间去感觉,去想一想自己作为一个生命到底需要什么。如果大家对自己生命的感觉都趋于麻木,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利益的载体在活,那么,这样的一群人之间当然就不可能作为生命和生命互相对待了,而只能是利益和利益的较量了。所以我认为,现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复杂,一个重要原因是作为个体活得不单纯,背离了生命之道,个人生命状态的异化导致了人和人之间的同情心的缺失。

  不过,我不认为商业化必然会造成这种情况,西方社会早就是市场经济了,可是人家对生命普遍是很尊重的,当然也会有残害生命的事情发生,但那就会成为大新闻的,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谴责。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呢?我分析下来,可能有两个原因。

  原因之一,我想追问我们的传统。儒家文化虽然也很讲究同情,把“仁”树为道德的核心,可是,我们想一想,中国两千年的专制社会对生命是什么态度?基本上可以说,在专制权力面前,生命等于零,“君命臣死,臣不得不死”,人命是不值钱的。为什么儒家的仁义道德在政治上、实践上却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我觉得儒家伦理本身是有毛病的。西方哲学家认为人有两个本能,第一是利己本能,然后,把利己之心推己及人,知道别人也是爱自己的,这就是同情本能。儒家伦理在这两点上都有毛病。首先,儒家伦理是否定利己的,而如果不让每个人爱自己的生命,追求自己的利益,那又用什么来推己及人呢?其次,儒家伦理在推己及人上也有问题,推的范围局限于宗法关系,“仁”蜕变成了“孝”,“孝”在国家层面上又演变成了“忠”,结果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全国百姓和官员的生命都掌握在他手中,生杀予夺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个体生命价值和生命权利的观念从来没有真正确立,这个毛病影响到了今天,影响到了国民心理,很容易导致对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的冷漠。

  原因之二,正因为个体生命价值和生命权利的观念没有真正确立,就使得法治社会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法治社会的出发点就是保护每个人的生命权利,包括追求自己利益的权利,而对损害此种权利的行为加以制止和惩罚。在健全的法治社会里,无论法律的制定,还是政府的职能,一定都是围绕着这个出发点,以此为最高原则和取舍标准的。可是,我们仍然有不少的法律和准法律、不少的行政条例和政府行为是违背这个原则的,比如广受诟病的城管条例。

  前不久有一个报道,我看了非常难受。一个外地妇女在北京借了间屋子,开了个裁缝铺,这间屋子是房东搭的违章建筑,城管就来执法了,要把它拆掉,来了好几辆车。当时这个妇女见了特别焦急,昏了过去,小便失禁。房东老太太是学医的,知道小便失禁非常危险,就恳求城管把病人送医院,城管拒绝了,说自己是来执法的,不管这个。房东就上街拦出租车,拦了十辆都没拦下,直到第十一辆才成功,但送到医院时,这个妇女已经死了。我觉得这些城管尤其可恶,竟然以执法的名义见死不救,可见他们心目中的所谓法是和生命敌对的。出租车司机们是怕给自己惹祸,毕竟有这么多令人生畏的城管在场。前两天还看到一个报道,一对夫妻吵架,妻子想不开,就自残,用手敲打玻璃窗,结果玻璃碎了,把动脉割断了。丈夫这时急了,没想到会这样,就抱着妻子上街拦车,也是很多司机不肯停,好在最终还是拦到了。

  现在这种事很多,碰到需要救人的场合就躲,我觉得不能说人心都变坏了,有时候是不敢善良,做了好事倒霉甚至受诬陷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首先政府自己必须尊重老百姓的生命权利,在这方面要有严格的法律约束。针对野蛮执法,第一要检查这个法本身是否侵犯了生命权利,废除那些侵犯生命权利的恶法,第二要用法律来规范执法的方式,野蛮执法就是犯法,坚决予以惩罚。其次,对社会上侵犯生命权利的行为也坚决予以惩罚,使不善良的人受到警示,善良的人得到保护和鼓励。在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里,人们普遍地有安全感,这是最有利于同情心生长和表达的环境。

  二、丰富——心智的优秀

  人不仅是生命,而且有精神能力,是精神性的存在,这是人和动物更重要的区别。其实,人作为生命能够将心比心,对别的生命有同情心,其中已经是精神能力在起作用,而动物因为没有精神能力,所以不能将心比心。那么,我们讲丰富,就是要让人的精神能力生长、开花、结果。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看到,那些精神上丰富的人,往往生命的感觉也更敏锐,更有同情心。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国平作品集
偶尔远行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幸福的哲学碎句与短章把心安顿好闲情的分量妞妞周国平论人生纯粹的智慧各自的朝圣路灵魂只能独行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周国平自选集守望的距离人与永恒岁月与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