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幸福的哲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5章 道德的根本(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幸福的哲学》 作者:周国平

第25章 道德的根本(1)

  (前言)

  道德问题是人生哲学的重大主题。在中西哲学中,从源头上看,道德问题的探究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基本上就是一种道德哲学。在西方,苏格拉底探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善,也就是什么是好的生活,正当的生活,道德的生活。人不但要过幸福的生活,让自己满意的生活,人还应该过正当的生活,作为人来说应该过的生活,配得上“人”这个称号的生活。所谓道德,就是真正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探究道德问题,不能局限在规范上,停留在规范上,比如说五讲四美、遵守纪律之类。也不应该与意识形态相混淆,我们是有这个毛病的,往往一讲道德教育,就是爱国主义啊,集体主义啊,这些东西严格地说来不属于道德范畴,而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这些东西当然也可以谈,但至少没有触及道德的根本。真正谈道德问题,我觉得应该从根上去谈,就是道德在人性中的基础究竟是什么,一个人怎么样才是配得上“人”这个称号的,一个社会怎么样才是适合于人真正作为“人”生活的。

  我一直强调,人身上有两个东西是最宝贵的,一是生命,二是灵魂。我讲幸福问题抓住的是这两个东西,得出的结论是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灵魂的丰富。现在我讲道德问题,抓住的也是这两个东西,道德的基础也是在这两个东西里面。作为生命,人对其他生命应该有、按理说也确实会有同情心。那么,这个同情心就是道德的一个基础。所谓同情心,无非是指人和人之间互相都把对方当作生命来对待,这是生命与生命之间应该有的情感。作为灵魂,人是有尊严的,应该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那么,这个尊严感就是道德的另一个基础。所谓尊严感,无非是指人和人之间互相都把对方当作灵魂来对待,这是灵魂与灵魂之间应该有的态度。

  在西方哲学中,哲学家们正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论述道德的基础的。大体来说,英国哲学家比较强调同情心,德国哲学家比较强调尊严感。我本人觉得两者都对,可以把它们结合起来,不妨说同情心是道德的初级基础,尊严感是道德的高级基础。有同情心,作为生命对别的生命有同情的感应,就是善良;有尊严感,意识到并且在行为中体现出做人的尊严,就是高贵。所以,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是善良和高贵。

  我们谈论道德,理应从人性出发,抓住生命和灵魂这两个最重要的东西,抓住人性的这两头,生命是人性的地基,灵魂是人性的上层建筑,不能光从中间的社会层面来谈。中国的儒家,虽然也有这两方面的谈论,比如孟子讲的恻隐之心就是同情心,荀子讲的人因为有“义”所以“最为天下贵”接近于灵魂的尊严,但是,总的来说,儒家传统太看重社会这个层面了,主流是从维护宗法社会的秩序来谈道德问题。其实,一个社会,只有其成员生命的质量高,灵魂的质量高,社会整体的质量才会高。社会是干什么用的?我说社会应该是为生命和灵魂服务的。一个好的社会秩序,应该保护生命和灵魂的自由,让二者得到很好的生长,这两头有好的状态,当中那个社会层面就自然会有好的状态。如果只顾社会的稳定,为此牺牲生命和灵魂,这个社会就一定有问题。生命的同情,灵魂的尊严,这两条是道德的根本,有了这两条,那些具体的道德规范就能纲举目张,很自然的事情,用不着你去盯着,道德本来就应该是一种自律。

  一、道德的基础之一:同情心

  1.同情心是道德的初级基础

  在中西哲学家中,都有人主张同情心是道德的基础,我觉得比较有代表性的,在中国是孟子,在西方是亚当·斯密。

  孟子说,人都有“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就是看到别人在痛苦,你会感到难受,其实他说的就是同情心。他说这个东西是“仁之端”,是道德的开端。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呢,就“非人也”,就不是人,人和禽兽的区别是从有没有同情心开始的。

  亚当·斯密,他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也是一个哲学家。他一生写了两本大书,一本是《国富论》,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之作,另一本是《道德情操论》,就是谈道德问题的。他是怎么谈的呢?他是立足于人性来分析的。他说,从人性来说,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生命的个体,人都是利己的,是趋利避害的,对生命有利的就追求,对生命有害的就逃避,这是生命的本能。但是,另一方面,人还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你是利己的,别人也是利己的,你爱自己的生命,别人也爱自己的生命,你能够推己及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这就是同情心。同情心比利己心可能弱一些,但也很强烈,可以说是生命的第二本能。这个同情心就是道德的根源,在同情心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的两种最基本的道德,即正义和仁慈,而人类所有其他的道德都是从这两种基本道德派生出来的,因此归根到底也都是从同情心发端的。

  正义,简单地说就是不能损害别人,不能侵犯别人,不能给别人造成痛苦。你自己觉得有害的东西,你不要强加到别人头上,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看到有人在做损害他人的事情,你要反对,要站出来主持公道,要尽你的力量去制止,从社会来说则要通过法律予以惩罚。这就是正义。

  另外一种基本的道德是仁慈。如果说正义是不损人,仁慈就是不但不可损人,还要助人。看到别人有困难、有痛苦,你要去帮助他,要帮助弱者,帮助遭受苦难的人。你觉得好的东西,作为人应该享受到的东西,也要让别人享受到,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一般来说,正义被称为消极道德,是不做坏事并且与坏事作斗争,仁慈被称为积极道德,是要做好事。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这两种道德都很重要,而它们都是建立在同情心基础上的,都是将心比心的结果。

  我本人认为,同情心又是建立在珍惜生命的觉悟的基础上的。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是人生其他一切价值的基础。每个人都只有一条命,都爱自己这唯一的生命,那么,当你看别人的时候,你要看到别人也只有一条命,也是爱自己这唯一的生命的。你要用你对自己生命的这种感觉去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去体会别人的同样感觉。所以,同情心的前提是对生命要有一种敏感,真正把自己当生命对待,这样才可能也把别人当生命对待。人与人之间作为生命和生命互相对待,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每一个他人的生命,这就是同情心。如果生命感麻痹,同情心也一定麻痹。

  我觉得现在这个问题是存在的。当我们在社会上奋斗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忘记自己是一个生命,常常会把那些后来附加在生命上的东西,那些身份、地位、财产、权力等等当成了自己,总是为这些东西活着。那么人和人之间势必也是这样,你都没有把自己看作一个生命,怎么可能把别人看作一个生命呢?结果,人和人之间往往是身份和身份的比较,利益和利益的较量,同情心就没有了立足之地。这非常可悲。所以,必须回到本原——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你是一个生命,别人也是一个生命,要有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才会有同情心。

  2.做一个善良的人

  人作为生命,作为能够意识到生命的珍贵的一种生命,同情心是人性中的一个基本成分,是道德的一个重要基础。一个有同情心的人,也就是一个善良的人。所以我认为,善良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最基本的道德品质。看一个人的好坏,我第一就看他对生命的态度,看他面对生命现象是否感动。比如说,面对幼儿或者小动物,有的人不由自主地喜欢,有的人却无动于衷,我觉得是很能反映这个人的人性的。是不是善良,这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一个人如果不善良,你就别跟我谈道德,你是虚伪的,什么爱国主义啊,什么集体主义啊,与道德都不搭界。你首先要善良,你有基本的善良,才配谈道德。

  作为个人,你必须善良,才算是一个人。一个人不善良,没有同情心,就什么坏事都会做,还真不能算是一个人。善良、同情心是道德的底线,按照孟子的说法,是人与禽兽区别的开端,人和禽兽的区别就这么一点点东西,要把它发扬光大,如果泯灭了,人就成了“非人”,人沦为禽兽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死灭开始的。

  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不善良,没有同情心,对生命冷漠、冷酷,其实连禽兽也不如,比禽兽坏得多。那些猛兽,你站在弱小动物或者站在没有防护的人的立场上可以说它们残暴,但它们的残暴仅仅是一种本能,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不会超出这个生存需要的范围。但人不一样,人残酷起来没有边儿,什么坏事都能干,完全不是为了生存,和生存毫无关系,那样的坏事也会干。人会以残酷为乐,从残酷中得到快乐,而且可以把人特有的精神能力,把智力、想象力都用在这上面。人的这种残酷的能力要远远超过动物,动物不会有法西斯,不会有恐怖主义,不会有形形色色的酷刑,只有人类才会有。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国平作品集
岁月与性情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人与永恒灵魂只能独行碎句与短章幸福的哲学周国平自选集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妞妞闲情的分量周国平论人生守望的距离纯粹的智慧偶尔远行把心安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