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幸福的哲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80章 尼采对现代文化的批判(5)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幸福的哲学》 作者:周国平

第80章 尼采对现代文化的批判(5)

  同学:周老师、邓老师你们好,非常高兴得知你们两个是这么好的朋友。(笑声)昨天我听过邓老师的讲座,是《如何学习与生活》,我正准备去敲邓老师办公室的门,跟他讨论学习的所得,然后告诉他,我最近的老师就是尼采,这么巧,今天周老师就来到了这里。我为什么还没有去找邓老师,因为我有两个困惑。首先我不太同意邓老师说,你要是研究一个人,就要先从二手资料开始,我不太喜欢这样做,我喜欢直接从这个人自己的着作出发。但是在尼采的问题上,偏偏《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这本书是我的启蒙,所以在这件事上邓老师要比我正确得多。第二个疑惑就是,尼采是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但是尼采自己的着作一点也不学术。周老师您刚才说对尼采的研究要做一个落幕了,我今天斗胆问您,您觉得自己对尼采的研究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最重要的问题是,您在即将结束对尼采的研究的时候,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因为可能您所选择的对尼采研究的终点恰恰是我们的起点。我知道您不太赞成女性学习哲学,但是我正要像尼采提出的那样,做一个超人是和凡人拉开差距而不是针锋相对,谢谢。(笑声,掌声)

  周:对于我来说,尼采主要不是一个学术课题,我一开始只是喜欢,你提到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这本书,就完全不是一本学术性的着作,其中很多话是我借尼采之口说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和尼采有很多共鸣的东西。接近一个大思想家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他当作朋友,你真正喜欢他,和他有共鸣,就可以这样去读他,和他对话,我对尼采主要是这样的读法。当然你也可以把他作为一个学术研究的对象,如果说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贡献的话,应该是我在1990年出版的博士论文《尼采与形而上学》,我自己认为这本书在学术上过得去的。当年社科院评科研奖,分配给我们研究室一个名额,我们室就要把《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报上去。我觉得评奖是很可笑的事,就说第一我建议你们把这个奖给别人,第二如果你们一定要评我,就报《尼采与形而上学》,因为这本书才算是科研着作,我自己认为它把尼采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思想梳理得很清楚。最近这本书重新出版了,现在看来仍然是站得住的。我所做的尼采研究仅仅如此,此外还做了一些翻译工作。我之所以要和尼采告别,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很充分了,只是因为想做的事情太多,精力有限。我认为你不必从我的终点开始,每个人的研究路径是不一样的,我的路径未必适合于你,我是走了半截,但你未必能接着走下去。你应该去寻找适合于你的路径,对于你来说那是最好的路径。我自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现在喜欢尼采的人挺多,我乐意看到别人——当然包括你——做出成绩。

  同学:周老师您好,我知道所有的哲学家都在不停地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在思考过程中推进真理。但是,尼采也说,生命就像一个美女,我们不能拿解剖刀去解剖她,我们要迷恋她的美丽的外表。这两者之间是不是有点矛盾,我无法理解,请您解答一下。

  周:哲学家都是矛盾的(笑声),不过,这个矛盾不是哲学家生造出来的,而是生命本身所包含的。尼采提出酒神和日神两个概念,就是想要解决这个矛盾。他认为,人有两种冲动,它们都是有道理的。一种冲动是要探究生命背后的本质,他称之为酒神冲动。另一种冲动是要停留在生命的表面,不去探究生命背后的东西,要美化生命,这是日神冲动。其实,正因为人留恋生命,而生命是短暂的,人想要让生命长久和永恒,所以才会去探究生命的本质。可是,探究的结果是发现生命的背后是深渊,是虚无,你会悲观,所以又要强调停留在生命的表面,你不要去探究,因为你已经知道背后什么也没有了。这很无奈,我相信尼采自己也是这样,人只好在两者之间摇摆。

  同学:我对您刚才讲的关于尼采对于学术的批判特别感兴趣,但是我觉得,尼采批判的东西恰恰是我们今天要努力达到的,否则的话就会在今天的现实当中寸步难行。请问您怎么理解尼采哲学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我们按照尼采所赞同的去做,我们是不是注定会失败?谢谢。(掌声)

  周:我认为不会。如果要从我今天讲的尼采对学术的批判中得出一个积极的结论的话,那就是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搞学术。并不是说不要搞学术,问题是怎么搞。如果用尼采所描述的学者的方式去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死抠字句和概念,我认为也搞不出什么真正有价值的成绩。按照尼采的看法,应该用一种健康的方式,有一个哲学思考的背景,真正从生命的意义出发,把学术研究与对人生和对时代的思考联系起来,这样才有精神的深度,对人类才有价值。对于成功和失败,我们应该站得高一些来看,看得远一些。你说的那个失败,属于尼采说的谋生的范畴,今天的学者只把学术当作谋生的手段,有各种量化指标,你不按体制里的规则做,就可能暂时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我认为这个代价是值得付出的。不过,关键是你是否真正有底气和勇气,说到底,特立独行的道路是为优秀者准备的。

  同学:我想问邓教授一个问题。我觉得尼采的批判永远比不上康德的一个成就,就是康德通过批判建立了一个新的基础平台。在批判别人的学术的时候,只有建立了一种新的体系,这样才能说服别人。我想问的是,我们要在批判的同时建立一个新的体系,如何架起这个桥梁?

  邓:最主要的客人是周先生,如果强行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当然也愿意,只要不扫大家的兴。关于批判和建构的问题,这只是在分析的意义上,这两个词在真正的实践当中没有什么意义,是非常模糊的。康德的所有成就首先是建立在批判的基础之上,他不去从事那些批判就不可能有他后来的成就。在涉及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时,不要以为我们做出了某种建设性的东西就是成就。那只是因为那是康德,而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想冒充康德,根本就没有对历史上学术的传统进行过认真的梳理、认真的分析和认真的批判,就妄图去建构一种东西,所以在今天的中国学术界里,到处都是没有根据的所谓建构。我讲的批判是学术层面上的批判,但是我的思想不会停在这里。(掌声)这个问题不算数。(笑声)

  同学:周老师,现在您着作等身也很有名望,很多人非常喜欢你,那您现在会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在生活呢?您现在最喜欢的还是看书和思考吗?您回顾您还算比较悠久的历史,回顾起来您人生的哪个阶段是最令您满意的?您现在还有什么追求吗?(笑声)

  周:听起来像是在批评我(笑声),认为我现在胸无大志了(笑声)。我根本谈不上着作等身,我写的作品不多,你们看到我出了很多书,其实内容大部分是重复的,许多是出版社选编的本子,或者是以前这个出版社合同到期了,另一个出版社接着出。我写东西很慢,比较低产,比邓先生少多了。不过我不在乎,倒不在于我认为自己功成名就,可以胸无大志了,可以过养老的生活了。我现在的确不是那种充满激情的状态,要去追求什么东西,现在读书写作已经成了我的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我很喜欢这种状态。回想起来,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我考研究生回到北京,那个时期是充满激情的,我也很喜欢那种状态。但是,人生是有季节的,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状态,我乐意顺其自然。真正说起来,我这个人的确是胸无大志的,现在我对人生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能靠这个养活自己,二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让他们也感到快乐,这两条我基本做到了,夫复何求。(掌声)

  同学:尼采谈到了虚无,我想知道尼采指出虚无的出路在哪里?在您的散文中,我可以感受到,您对于生活有一种节奏的把握,它慢得非常舒服,我想知道面对虚无您是怎么样掌握您的节奏的?

  周:虚无和慢节奏属于不同的问题。当然,如果一定要说有联系,也可以说,当你以虚无或者永恒为背景的时候,你会觉得人世间的匆忙毫无意义,在无限的时空里,你只争朝夕是可笑的。尼采讲的虚无主义,简单地说,就是上帝死了,人类没有信仰了,原来一直用来赋予人生以意义的东西不存在了,这时候突然发现人类是站在一片荒原上,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了。尼采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我在《尼采与形而上学》做了详细解说,最基本的是两条。第一条,虚无主义不就是没有信仰了吗,那你就不要冒充有信仰,不要装出还有信仰的样子,你要诚实。你宁可作为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勇敢地在虚无的荒原上跋涉,你连虚无都能承受,这一点恰恰证明了人的伟大。这叫做积极的虚无主义。你不要因为发现了人生没有意义就垮掉了,或者去找个安慰,这些都是软弱的表现。当然不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上,还要往前走,所以,第二条就是重估一切价值。虚无主义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以前追求意义的方式错了,是虚构了一个本体世界作为意义的源泉,结果却是否定了现实世界,我们的生命也属于这个现实世界。世界本无意义,意义是人创造和解释出来的,现在应该改变方式,立足于生命,站在肯定生命的立场上重新解释世界。尼采早期的酒神精神,后期的权力意志,实际上都是站在肯定生命的立场上对世界的做出的新解释。

  同学:周老师,很高兴第二次听您讲座。我现在已经不是一名学生了,在一个郊区中学做语文教师,今天想问的是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问题。您有一篇文章叫《永远未完成》,节选在上海教育出版社二期课改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是选在七年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不知道如何把您的这篇文章想表达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专家经常说浅文深教,深文浅教,长文短教,说得非常好,但是让我这个刚走出高校的毕业生摸不着头绪,很想听到您的指点。

  周:我不知道节选的是哪一段?是讲弗鲁斯特的第三段吗?前两段是爱情未完成,还有什么未完成,我忘记了。

  同学:涉及到爱情的那段删掉了。(笑声)

  周:这篇文章怎么教,说实话,我不知道,真让我去教我也不会。一般来说,在语文教学中,我反对拿一篇文章让学生去分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句子涵义,并且有标准答案,我认为这种办法是荒谬的。如果我教语文,我就让学生看真正的好作品,看了以后不要出题目(笑声),就让他们随意写自己的感想,可以是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也可以是看作品产生的联想,自由地写,从中最能看出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的能力,而语文课要培养的不外乎就这两种能力。命题作文要少,我自己写文章,如果是报社、杂志社命题约稿,我往往也写不好,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经常写,不命题,写周记、日记。如果说我现在算有点语文水平的话,完全是通过读好书和写日记这两个习惯培养的,我不知道别的作家怎么样,反正我是这样,可以说我的写作能力和语文教育完全无关,都是课外学来的。(掌声)

  邓:我相信听了尼采的故事,不仅仅我们会有同感,我们的上一辈人、再上一辈人也会有同感。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同感的层面上,我们要问问题,为什么尼采做了这么有力的批判和分析,这一百多年来人类依旧往这个方向在前进?只用野蛮、麻木、虚无那些简单的词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是我们需要认真应对的。尼采批评当时的学术都是关于文化的知识,其实尼采的哲学和论述很可能是关于文化的知识的知识,这在更深的层面上很可能是一种诟病。又为什么他没有去真正地分析知识本身的逻辑和稳定性,这也是尼采无力的地方。尼采这么伟大,但是相信诸位回去以后,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会不知道把尼采放到哪儿了。为什么?人的生命当中可能还有一些东西是需要我们认真去应对的,不只是那些超越的精神追求,不只是简单的生命意志的本能,可能还有一些东西。谢谢大家。(掌声)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国平作品集
把心安顿好守望的距离人与永恒闲情的分量岁月与性情偶尔远行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周国平自选集灵魂只能独行幸福的哲学周国平论人生碎句与短章妞妞纯粹的智慧各自的朝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