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孤山踏雨》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7章 野 山 野 水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孤山踏雨》 作者:熊召政

第27章 野 山 野 水

  大凡旅游,一是看山水,二是看古迹。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融为一体,给人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当然是最大的,作为一个被都市生活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的现代人,之乐于当一个旅游者,原是为了求得一些摒弃俗累的欢愉。若是让他站在圆明圆这样的历史陈迹面前,当一个忧从中来的凭吊者,岂不有违心境?一般的人,既非忧患意识强烈的国士,当然也就不肯花钱来买一个沧然涕下的时刻。就像我,钟情于山巅水涯,对于长江三峡,漓江山水,张家界与九寨沟等纯粹的自然风光十分偏爱,可以说是产生于现实生活的逆反心理。住城市中,红尘滚滚,每日心结万端,常嗟叹失路之心不能自明,那一份疲倦,自是不能轻易排遣得掉的。若是能在秀山丽水中,盘桓几日,于千万叠白云翠霭中解脱一段若梦浮生,乃是极快乐的事。

  因此,我之旅游,最乐意的就是游山玩水。名山胜水,的确叫人留连往返。这是因为名山之所以成为名山者,实在有它高标卓拔的理由。有的山势奇特,有的幽壑清丽,有的松老石峭,有的烟霞千顷。各样都占的,像泰山,黄山,庐山等,则是名山中的名山了。诗人与画家,都是超一流的游山客。“一生好作名山游”的李白,一辈子目极山林之色,耳极泉瀑之声,把人世风霜变成如花岁月,其乐难言;还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石涛,枕石而眠,嗽泉而餐,一双抗俗的草鞋,踩过了多少山间水畔的绿烟红雾,真是一个令我辈羡慕不已的快活人。

  照道理说,在通讯、交通甚为发达的现代,当一个李白、石涛那样的快活人应该说更有条件。遗憾的是,现代旅游已成为一项获利颇丰的经济产业,所有的名山大川,莫不人满为患。置身其中,很难获得古人对山临水所产生的那份闲情雅趣。

  记得那次去深圳,拜访画家朋友李世南,他亦是一个旅游爱好者,他对我说:“深圳不可居,在这里我总不能获得创作的激情,我准备每年用半年时间出外旅游,不是去游名山大川,而是去那些交通闭塞的野山野水。”

  他的这份情怀,我是能够理解的。在物质文明甚为发达的当今之世,要想获得纯粹的自然,恐怕只能走那些野山野水了。再好的地方,再美的风景,只要人一多,其欣赏的价值就一下子减去了许多。如果你与众多游客挤在大宁河的柳叶舟上,如果你像鸟一样被锁在华山的缆车上,如果你置身在熙熙的人海中攀登长城八达岭连歇歇脚都找不到地方时,这种感受将会更加强烈。

  可是,当你来到一座藏匿在深山的小镇,夜晚,在简陋的客舍里,就着一盏孤灯,听潇潇夜雨,或者对着蛛丝一样游动的月光,听不知从何处传来的牛的反刍,你会感到自然是如此的亲切。黎明到来,薄薄的山岚被风撕成条条缕缕,水蛇一样在葱笼的峡谷中游弋,山坡上的各色野花都像喝醉了酒一样摇摇摆摆,你又会觉得,自然的盎然生机,存在于每一个我们熟悉的物种中。

  我总觉得,最能体现东方生命情调的,便是这些远离现代文明的野山野水。

  古代的诗人,画家,在他们的山水诗和山水画中,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幅清纯的中国山水。中国的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构成。对于风景,儒家的感受力最差,甚至可以说是迟钝的。而禅家,道家笔下的自然风景,无不清纯可爱,但又各显其特色。

  不妨各录一二:

  禅家风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辛夷坞》

  道家风景: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儒家风景: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寒上听吹笛》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从摘录的诗句中,不难看出,是什么样的审美观念在作用于诗人的灵性。在中国,一个优秀诗人的素养,往往由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构成。只不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境遇中,他们以不同的心态来看待自然。闲适、恬淡,是禅家风景的特点;寂寞,虚无,是道家风景的内涵;凝重、隐喻,是儒家风景的实质。

  禅与道对自然的态度有相通之处,都讲究“以心接物”。一花一草,一峰一石,都不依傍人类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因此,无所谓欢乐,也无所谓悲哀。纯粹的自然,人置身其中,不是高傲的统治者,而是构成风景的一部份。儒家风景却迥然不同,他们追求的是强烈的人格化的自然。尽管渗透于风景中的人格是高尚和优美的,但那并不是自然本身的实相,而是人类情绪的造就。

  自然是一个,由于儒释道三种美学意识而产生了三种风景。就我个人而言,对禅与道犹其是禅的风景意识更为欣赏。置身在禅意盎然的风景中,一颗被生活的激流污染很深的心会变得纯洁,脸上僵硬的肌肉会变得柔和。而且你会突然感到,平日被你欣赏的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这会儿变得黯淡无光。同自然相比,人类任何伟大的业绩,都不具有永恒的价值。

  那么,这种能让人顷刻开悟或者说反省的自然到哪里去找寻呢?哪里还有闲适和恬淡呢?当今之世,它只能存在于那些远离都市的野山野水之中了。

  1994.4.11草于蛇口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熊召政作品集
问花笑谁千寻之旅青山自在红孤山踏雨闲庐文钞文明的远歌召政诗张居正闲庐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