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0章 刘 半 农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作者:张中行

第10章 刘 半 农

  刘半农先生是我的老师,30年代初我在北京大学上学,1933年9月到1934年6月听了他一年“古声律学”的课。他名复,号半农,江苏江阴人。生于清光绪辛卯(十七年,1891),是北京大学卯字号人物之一。说起卯字号,那是北京大学老宅(原为乾隆四公主府,在景山之东马神庙,后改名景山东街,又改为沙滩后街)偏西靠南的一组平房,因为住在那里的教师有两位是光绪己卯年(五年,1879)生,有三位是辛卯年生。卯就属相说是兔,于是己卯年生者成为老兔,辛卯年生者成为小兔,其住所的雅称为卯字号,义为兔子窝。卯字号的小兔,名气最大的是胡适之,其次才是刘半农和刘叔雅。半农先生来北大任教是民国六年(1917),民国九年往法国留学,六年后得博士学位回国,仍在北京大学任教。

  半农先生的学术研究是语音学,最出名的著作是《四声实验录》。这部书从音理方面讲清楚汉语不同声调的所以然,使南朝沈约以来的所有模棱解释一扫而空。但他是个杂家,有多方面的兴趣。据说早年在上海写“礼拜六”派文章,署名“伴侬”,半农的大号就是削去两个人旁来的。他还治文法,所著《中国文法通论》在中国语法学史上也占一席地。专攻语音学以后,他仍然写小品文,写打油诗(用他自己的称谓)。写这类文章,常用别号“双凤皇砖斋”和“桐花芝豆堂”,前者取义为所藏之砖比苦雨斋(周作人)所藏多一凤皇,后者取义为四种植物皆可出油,也可见他为人的喜幽默,多风趣。

  他还谈论音乐,这或者是受他老弟名音乐家刘天华的影响;而且写过歌词,名《教我如何不想他》。他的业余癖好是照相,据说在非职业摄影家里,他的造诣名列第一。在这方面他还有著作,名《半农谈影》。他的照相作品,我只见过一次,是给章太炎先生照的,悬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太炎先生半身,右手捏着多半支香烟,缭绕的烟在褶皱的面旁盘旋,由严肃的表情中射出深沉的目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当时的学者都有聚书的嗜好,半农先生也不例外。我没有看过他的书斋,但知道贯华堂原刻七十一回本《水浒传》在他手里,这是他先下手为强,跑在傅斯年前面,以数百元高价得到的(中华书局曾据此缩小影印出版)。还有一件,是喜欢传奇志异,作古之前不久,他为赛金花写传,未成,由弟子商鸿逵继续写完,名《赛金花本事》出版。

  以上是半农先生超脱的一面。专看这一面,好像他是象牙之塔里的人物,专力治学,以余力玩一玩。其实不然,他对世事很关心,甚至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肝胆。写文章,说话,都爱憎分明,对于他所厌恶的腐朽势力,常常语中带刺。“五四”时期,他以笔为武器,刺旧拥新,是大家都知道的。还有一次,大概是1932或1933年吧,办《世界日报》的成舍我跟他说:“怎么老不给我们写文章?”他说:“我写文章就是骂人,你敢登吗?”成说:“你敢写我就敢登。”半农先生就真写了一篇,题目是《阿弥陀佛戴传贤》,是讽刺考试院长戴传贤只念佛不干事的,《世界日报》收到,就在第一版正中间发表了。为此,《世界日报》受到封门三天(?)的报应,半农先生借北京大学刺多扎手的光,平安地过来了。

  1933年暑后,我当时正对乐府诗有兴趣,看见课表上有半农先生《古声律学》的选修课,就选了。上第一堂,才面对面地看清他的外貌。个子不高,身体结实,方头,两眼亮而有神,一见即知是个精明刚毅的人物。听课的有十几个人。没想到,半农先生上课,第一句问的是大家的数学程度如何,说讲声律要用比较深的数学。大家面面相觑,都说不过是中学学的一点点。他皱皱眉,表示为难的样子。以后讲课,似乎在想尽量深入浅出,但我们仍然莫明其妙。比如有一个怪五位数,说是什么常数,讲声律常要用到,我们终于不知道是怎么求出来的。

  但也明白一件事,是对于声音的美恶和作用,其他讲文学批评的教授是只说如此如彼的当然,如五微韵使人感到惆怅之类;半农先生则是用科学数字,讲明某声音的性质的所以然。这是根本解决,彻底解决,所以我们虽然听不懂,还是深为信服。就这样学了一年,到考试,才知道正式选课的只我一个人,其余都是旁听。考试提前,在半农先生的休息室。题尽量容易,但仍要他指点我才勉强完了卷。半农先生笑了笑,表示谅解,给了70分。我辞出,就这样结束了最后一面。提前考试,是因为他要到西北考察语音(?),想不到这一去就传染上回归热,很快回来,不久(7月14日)就死在协和医院,享年才43岁。

  暑后开学,延迟到10月中旬(14日)才开追悼会。地点是第二院(即上面说的老宅)大讲堂,原公主府的正殿。学术界的名人,尤其北京大学的,来得不少。四面墙上挂满挽联。校长蒋梦麟致悼词之后,登上西头讲台讲话的很有几个人,如胡适之、周作人、钱玄同等。讲话表示推崇惋惜不奇怪,奇怪的是对于“杂”的看法不一致,有人认为白璧微瑕,有人反驳,说这正是优点。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在北京大学是司空见惯,所以并没有脸红脖子粗就安然过去。到会的有个校外名人,赛金花。她体形苗条,穿一身黑色绸服,梳头缠脚,走路轻盈,后面跟着女仆顾妈,虽然已是“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时期,可是一见便知是个不同凡响的风尘人物。她没有上台讲话,可是送了挽联,署名是魏赵灵飞。挽联措辞很妙,可惜只记得上半,是“君是帝旁星宿,侬惭江上琵琶”。用白香山《琵琶行》故事,恰合身份,当时不知系何人手笔。不久前遇见商鸿逵,谈及此事,他说是他代作,问他下半的措辞,他也不记得了。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商先生也下世,这副挽联恐怕不能凑全了吧。还有一副挽联,是编幽默月刊《论语》的林语堂和陶亢德所送,措辞也妙,可惜只记得下半,是“此后谁赞阿弥陀佛,而今你逃狄克推多”。

  追悼会之后,日往月来,半农先生离我越来越远了。大概是50年代,阅市,遇见旧货中有他写的两个大字“中和”,觉得意义不大,未收。仅有的一本他的著作《半农谈影》,有个朋友喜欢照相,奉送了。于是关于半农先生,我之所有就只是上面这一点点记忆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中行作品集
张中行散文-人生卷张中行散文-生活卷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流年碎影顺生论佛教与中国文学张中行散文-人物卷诗词读书丛话禅外说禅作文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