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7章 唐朝诗人的幸福之六:诗眼是慧眼多情是深情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作者:耿立

第77章 唐朝诗人的幸福之六:诗眼是慧眼多情是深情

  李雪晴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这是李商隐七律《二月二日》中的句子,其含有的字眼,让我想起唐诗的两大特色——“诗眼”与“情”。

  “诗眼”是诗歌生命的最好体现,如同眼睛之于人的重要性,其闪烁出的多彩灵光让人心向往之。在唐朝,视诗歌质量为名誉的诗人们是很注重“诗眼”打造的。

  一般来说,“诗眼”是全诗中最精彩的句子,形同警句,也往往是诗人苦吟锤炼的结果。但细细品味这些诗眼,却发现其不光才情上荦荦大观,而且脍炙人口,耐心回味,闪耀着理性与智慧的光芒。

  再说“情”——诗人本情种,尤其在唐朝。那么,“情”之于诗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情是诗歌的血液。血液的澎湃,造就诗歌的力量。

  情是诗歌的“三江源头”,是诗歌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内在动力。

  情是诗歌之鸟蔚蓝而高远的天空,情是诗歌之鱼深邃而通畅的湖海。

  尤其在唐朝,诗人们一个个那样多情,将唐诗装点得像春日里那漫山遍野的花朵。

  到了宋朝,虽然才子们也很众多,但写诗的感觉与氛围却大不如唐朝。

  这种现象有时连大才子苏东坡也感到困惑。他和好友谈论的一个话题是——唐诗何以胜我朝?

  众人的观点达成一致——唐诗以情胜。

  “情”里含着襟抱,含着气魄,含着自信,更含着爱。所以唐朝诗歌也就山岳般耸立,给后人留下了一处处美景一声声赞叹了。

  有关“诗眼”,本节将不再讨论其“锤炼性”的问题,意在不想让这枚美丽的叶子挡住后面更好的风景,甚至着意将这一词意扩展为“诗人眼睛看大千”或者“诗人的视角”。我们看到——诗人看大千世界的眼睛不仅柔情万种,而且多姿多彩,他们对现实洞若观火,对历史见解独到,对未来预感真切。世事洞明的他们,“诗眼”就是“慧眼”。

  需要强调的是,“诗眼是慧眼”,更多是在感情支配下看到的一切,所以我还想将“多情是深情”的问题一并打包处理。同时,唐朝诗人的“多情”,在此并不专指他们的爱情方面,虽然众多的爱情故事——诸如崔护“人面桃花”的故事、顾况“红叶传情”的故事、元稹“前情后爱”的故事等等,大多极富传奇、令人向往,尤其是超级情种李商隐的“超现实爱情”,更是让人坠入似醉似痴如梦如幻的境界。在这里,我想侧重关注诗中他们对社稷的忧患、对社会的关爱和对民生的垂怜之情。

  唐朝不少有名的诗人喜爱用典,善于用典,典故的恰当入诗平添了相当的厚度与深意。

  现当代的一些诗歌评论专家对诗人用典多抱谨慎的态度,以为用典往往让读者阅读困难、理解困难,甚至会损害诗意等等。诚哉斯言,但我们也应换个角度看待,那就是唐朝诗人的历史功底较为深厚,对中华文明悠远繁多的历史典故能信手拈来。我们注意到,像陈子昂、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李贺、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杜牧这样的诗坛大腕,也时常用典咏史,但很多情况下却并没有伤害诗情画意,反倒更加厚重和耐人寻味——空怀老臣策,未获赵军租。

  ——陈子昂《答韩使同在边》

  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

  ——王昌龄《少年行》之二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王昌龄《西宫春怨》

  仍闻薄宦者,还事田家衣。

  ——孟浩然《东京寄万楚》

  闻道谢安掩口笑,知君不免为苍生。

  ——孟浩然《送刘十》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王维《观猎》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李白《行路难》之二

  陆机雄才岂可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克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李白《行路难》之三

  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

  ——杜甫《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李贺《浩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李商隐《安定城楼》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牧《金谷园》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杜牧《河湟》

  一个问题需要提出的是,我们当代不少诗人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即使懂得一些历史知识,又往往多来自一些学校阶段的教科书,大量翔实而丰富的史料接触甚少,同时缺少对历史独立认真的思考。这样,我们就缺少了透过表象看实质的视角和方法,那么将“诗眼”化为“慧眼”的问题就受到了严峻挑战。

  也许,有不少朋友会深深疑问:历史对于诗歌创作,难道真的很重要吗?

  回答是斩钉截铁的:是的。我们当代的诗人们要对历史补课,或者要了解更多的史料,包括众多视角的史料。这样,诗人首先不至于自我迷失。

  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的诗人,有思想力度和艺术感染力的诗人,要解决的当务之急不是泛滥的情感和华美的词藻,而是我们要知道历史长河的曲曲折折,知道现实中的沟沟坎坎。历史是现实和未来最好的老师。如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一些现当代诗人就不会在当时那么盲目地去讴歌“反右”、讴歌“大跃进”、讴歌“文化大革命”了。

  当一个合格的诗人,仅仅有沸腾的热血还不行。

  说来形势严峻,我们当代的一些诗人,他们所做出的历史思索,发现的历史问题,竟然还比不得我们每每看不起的“封建士大夫”!如此这般的话,又谈何超越?

  在唐朝,不少诗人的咏史诗十分耐读,这说明他们不光了解历史,而且还见解独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千金垒土望三台,云鹤无踪羽卫还。

  若说神仙求便得,茂陵何事在人间?

  ——罗邺《望仙台》

  香径长洲尽荆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陆龟蒙《吴宫怀古》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是辅佐臣!

  ——戎昱《和蕃》

  ……

  白居易有诗云“乱花渐欲迷人眼”,本意是欣赏春天百花争艳的美景,但在这里我想借用一下说明当今一些诗人们的迷茫。一些诗人逃避时代,逃避责任,逃避激浊扬清,逃避大是大非的评判与见证,同时又沉浸在个人恩恩怨怨的小天地里,以虚情假意甚至淡漠面对社会的痛痒,御用于升平粉饰,玩弄文字游戏。何以造成此种原因,我私下意为,就是我们一些诗人缺乏以史鉴今的一双慧眼,所以便“乱花渐欲迷人眼”。

  从1840年到如今,我们受过那么多耻辱,流过那么多血泪,付出过那么多牺牲,又经历了那么多坎坷,这么多沉甸甸的素材,又有几位诗人付诸笔端,写出让人心潮起伏的诗篇来

  尤其宝贵的,是中华民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伟大抗战,那血与火的洗礼,那灵与肉的祭奠,又有几位诗人能够望穿硝烟与迷雾,秉笔直书,放情讴歌,以告慰为民族利益献身的寂寞英灵?

  牢记我们的耻辱与痛苦,舔舐我们的鲜血与泪水,鼓舞我们的斗志与激情。这是诗人的责任。

  我们不能忘记自身的苦难,一如不能忘记我们自身的病疴。

  如何面对伟大的抗战,体现出整个民族在那场生死肉搏中所表现出的忘我、奋勇和牺牲?首先我们要抛却狭隘的历史观,记住谁为国家、为民族付出了血与泪、灵与肉。

  这是诗人最起码的素质。否则,遗忘将也是对历史的背叛。

  我们注意到,唐诗之所以整体是那样珍贵,那就是诗人们能正视历史,包括本朝;正视现实,甚至能以诗人的情怀和史家的笔法直抒胸臆。诗人们对本朝出现的重大事件往往反映具体而深刻,像盛世时期的开疆拓土,像李林甫、杨国忠乱政,像唐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像中唐短暂的中兴振作和李愬平叛,像唐王朝挣扎与没落的甘露事变等等重大历史事件,在唐诗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

  另外,唐朝诗人敢于评论当朝功过,甚至太岁头上动土,直接讥讽皇家与在位权贵的腐败与丑恶,这是唐诗十分独特的一大景观——杨花雪落覆白萍,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甫《丽人行》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李商隐《龙池》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马嵬》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年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杜荀鹤《再经胡城县》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

  ——陆龟蒙《新沙》

  诗人是时代的知更鸟,更是天才的预言家。因为,他们对世界热爱得是那样一往情深,他们关心社会,关注民生,对眼前的世界可以说既能“明察秋毫”,又能“不见舆薪”,同时对社会的毒瘤痼疾刺得又是那样一针见血。

  这种天性,不仅杜甫有,就是浪漫如李白,恬淡如王维等等,大多能充分感受到时代的潮汐。

  在开元年间和天宝初年,唐朝已走向了巅峰。诗人们也大多步随激情四射的时代,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进取成为时代的强音。即使一时进取无望,他们也满含着报国深情,在深切的希冀中消受痛苦——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旦传来一丝的希望,他们便会喷射出万丈激情——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他们满含着自信,尝试着无所不能、横扫一切的雄心——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但花无百日红,唐玄宗晚年贪图安逸,荒淫无度,随着正直重臣的一个个离去,阿谀奸臣的一个个重用,昔日那清明宽松的政治环境变得日渐污浊起来,诗人们犹如污水里的鱼,是极其困惑与悲观的——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之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有何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杜甫《醉时歌》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从长安出发到奉先县去探望妻子儿女的诗人杜甫路过骊山,正巧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在华清宫过冬。他们每天酒池肉林歌舞升平,极尽奢华。一路上,杜甫看到民生凋敝,不少家庭的柴米炊事已经难以为继。等到他风尘仆仆回到家里,却听到一声声号啕,原来他的小儿子刚刚饿死,令他痛苦万分,吟出了这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再难述。

  ……

  入门闻号兆,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时,唐王朝正悄悄酝酿着一场风暴,当初扮演襁褓之中婴儿而被杨玉环认作干儿子的安禄山正在范阳起兵作乱。虽然交通不畅,信息不通,长安一带还未得到消息,但诗人已经感觉到王朝已经危机四伏,一场大灾难即将来临。

  这就是诗人的嗅觉。

  杜甫深深体会了那个时代的腐败,他早就在《丽人行》里将上层社会的穷奢极欲展现得无以复加,同时,也以明察秋毫的慧眼将杨氏兄妹暧昧而肮脏的关系抖漏得“杨花雪落”一般。犹如树高千丈枝繁叶茂的盛唐,诗人只要一看它那腐烂的根,就知道一个王朝面临的危机。

  诗人的预感格外准确,尤其以晚唐到来时为最——

  许浑说: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杜牧说: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正是一个王朝走向彻底没落的征兆,是一代士子们最不甘心的叹息和沮丧。

  但诗人不同于医生,面对一个走向没落、走向垂死的王朝,诗人学不会“保守治疗”。他们“叹息肠内热”,他们期待“长风破浪会有时”。他们是最多情的一群人——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但文弱的诗人全然不能救世,他们就将眼光下移,为受苦受难的黎民奔走呼号,于是就有了杜甫的“三吏”、“三别”,就有了白居易的《秦中吟》

  和《新乐府》,就有了李绅的《悯农》,就有了李商隐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就有了杜荀鹤的《山中寡妇》和聂夷中的《咏田家》。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争倾轧。苦难深重的时代,让诗人品味到人生的艰险与辛酸,但悲天悯人的情怀却使他们不能忘怀挣扎哀号的苍生,于是他们一并将自己随着苦海而浮沉,他们将自己多情而善良的心浸泡在人世的苦酒里,流着自己的泪水,却每每努力尝试平慰他人心中的伤痕。

  所以说,唐朝诗人的幸福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欢乐上,也更多地折射在他们的痛苦上。他们的痛苦是那样真切感人,就像我们也情同身受,心心相通。

  唐朝诗人,他们以自己的诗眼超越了时代,以自己的多情获得了生命。

  真让人羡慕他们。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耿立作品集
说人物谁是人物:脍炙水浒人物藏在草间西部志愿者中国随笔年度佳作绕不过的肉身无法湮灭的悲怆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中国散文年度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