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任蒙:死亡的感觉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作者:周国平

第17章 任蒙:死亡的感觉

  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般稍通点文墨的人都懂得这个原理,但高出多少才算适度,属于大众层面的欣赏主体很少关注这样的问题。可他们心里有一把比较准确的标尺,你高出太多,就是“扯淡”,你完全不高出,又难免平淡,大家要文艺家专吃干饭么?其实从绝对意义上看,世上几乎没有不“高出”现实的作品。比如一幅完全写实的绘画或一幅摄影作品,上面的景色美极了,假若你真的去了那地方,说不定那烈日下的地面蒸腾着热气,说不定雨后的泥泞叫你没法移步,还不如你楼下脏乱的街道走起来舒适。

  文艺家的那点本领就高明在此处,他们把自己压根儿没打算久留的地方,却描绘得让人着迷。最绝的莫过于他们形容死亡,这里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古今文人笔下关于死亡的说法约有270多种,其中成语就有80多个,如“驾鹤西游”、“跨鹤西归”之类,死得何其潇洒。还有,形容所尊敬的人之死,是“黄金入柜”,形容有才华的人早死,是“地下修文”、“玉楼赴召”;形容年轻美丽的女子死去,是“香魂一缕随风散”等等,这种种死亡多么美妙。

  死亡是什么感觉,只有死了的人才知道,但人已经死去,生命停止,他们什么也“感觉”不出来。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是啥滋味,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准确。有些作家写死亡的过程,写得有鼻子有眼儿,他们死过吗?或者哪位死者这样告诉过他们?

  有些人说自己“死”过一回,是从死亡的边缘侥幸活过来的。可他们毕竟没有跨越死亡,怎么知道离死亡线还有多远?他们的描述,至多只能说是死亡前期过程的某些感受。

  有人曾研究过人的身首分离后,大脑还有没有意识。举例说古时某刽子手行斩时手脚特别利索,手起刀落,人头便滚向一边。有一次,那被砍下的头颅在鲜血汹涌的滚动中,还喝彩了一声:“好快刀!”这传闻太虚,不一定靠得住。即便确有此事,这被斩者也只是在被砍去脑袋的刹那间谈了点“体会”,根本说不上深刻。至于死亡的具体经验,他终于也没有来得及介绍。

  有的祭悼文字告慰死者:“既已上路,愿你一路好走。”云云。这话有些悲壮,有些凄凉,好像死者还活着,此去只是一次远行,正在他的视野里跋涉而去。这类写法寄托了对死者的怀念,但在活人看来,却淡化了死的遗憾。

  每个人都将走向死亡,但死亡决不是人们来到这个世间的目的。在正常的情况下,是没有人甘愿去死的。文人们把死亡写得那样美妙,实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并且可以放着胆子去“高于生活”,反正不会有任何一位死者站出来让他们难堪。有句流行语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所以奉劝大家千万别相信有些作家“高于死亡”的妙笔。

www-xiaoshuotxt-nETT 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国平作品集
人与永恒把心安顿好偶尔远行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周国平自选集闲情的分量妞妞各自的朝圣路灵魂只能独行守望的距离周国平论人生岁月与性情幸福的哲学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碎句与短章纯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