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文明之旅》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4章 印度喟叹(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文明之旅》 作者:余秋雨

第24章 印度喟叹(3)

  李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红堡呢?其实这儿是红堡的原版,而旧德里的那一座是复制品,或者说是仿制品,同样是莫卧儿王朝这些帝王的杰作。这座红堡,第五代的国王沙加罕在这里除了增添了一些装备,比如花园、喷水池等设备,还加了一些他自己的气息。

  阿格拉的红堡是沙加罕的爷爷阿克巴①开始兴建的,阿克巴被称为印度史上最伟大的皇帝,经过他几十年的苦心经营之后,当时的印度已经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了。有土耳其血统的阿克巴是个回教徒,因此在这座宫殿当中,可以感受到中亚风格与印度文化的那种巧妙并存。

  后来沙加罕的改造使得阿格拉的红堡充满了生命和绿意,据说他每晚都跟皇后泰姬马哈坐在用凉水凉过的空气之中,享受浸过玫瑰花香水的锦扇的拂拭。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充满了温韾的家居然成了他儿子囚禁他的地方。他在这儿被关了9年,直到他撒手人寰。

  盛来琥珀光

  从阿格拉前往斋浦尔的路上,我们会暂时停下来休息一下。趁这样的机会,也可以静心欣赏下印度农村真实的状况。

  很多的人围过来向我们乞讨,老人和孩子,大多数人懒散闲置、神情木讷,看起来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在田间的路旁,我们看到两口井,据说这是为种姓不同的人准备的。穿得花花绿绿的印度妇女在井边打水,动作相当娴熟优雅,颇有民间风情。

  李辉:走过印度的农村,你会有一个特别的发现,种姓制度体现得特别明显。比如说,每个村落里都有两口井,高种姓的人用的是一口井,而低种姓的是另外一口井,这两口井绝对不可以合并,两种人也不会喝同一个井里面的水。

  据说印度女子头顶的功夫相当了得,他们可以同时顶两三个罐子,走起路来还不需要手扶,而且还能谈笑自若。

  李辉:我要学着打桶水,看看能不能把水打上来。这个井好深啊,已经打了好久了还没有见到水。

  斋浦尔被称为粉红色的城市,是印度最迷人的城市之一。这里的街道古庙林立,现在看起来有点拥挤,据说当年爱好艺术的斋星王二世特意下令从各地运来大量的粉红色石头用来建筑各式建筑物。粉红色的风宫便是这里的代表作,风宫有953个小窗,因为设计巧妙,所以在屋里的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风凉畅快。

  李辉:我们5点钟从阿格拉出来,现在经过5个小时路途终于到了斋浦尔。路程将近500公里,今天的路还算好走,比起昨天那么多的搓板路,今天已经算顺利多了。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一个环境相当好的地方,昨天跟今天这两天是印度行程当中比较开心的两站,因为我觉得环境好像越来越好,旁边有一条河,山尖上面还有一个古堡,这个古堡可是大有来头,它叫琥珀堡,为什么叫琥珀,难道真的是由琥珀砌成的吗?不是,是黄色大理石。因为整个建筑呈黄褐色,而且在阳光下大理石又会闪闪发光,所以有了“琥珀堡”这个名字。琥珀堡在从前是国王用来休闲度假的地方。

  观光客上山,通常坐在大象的背上一路摇晃而来,古堡之中多是柱式拱顶的建筑。精美的铁柱竖立在古老的庭院之中,四周配了很多煤气灯,每盏灯上都写着历代公主的名字。值得注意的是,这宫殿窗户上呈格子型的图案构图十分巧妙,这与印度其他的古堡有很大的区别。

  李辉:以前琥珀堡是用黄金、白银装潢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块的彩色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之下熠熠生辉,真是豪华无比。到了晚上的时候点燃一支蜡烛,那些小玻璃块上就反射出无数的蜡烛头,那种景象真是难以想像。

  昨日胜景不再,今天的琥珀堡内,处处洋溢着印度的市井生活气息。有很多人已经在这儿开始做小生意了。闲步逛去,这个铺子锁着,那个铺子开着,周围都是一些贩卖饰品或者是纪念品的小摊。

  恒河晨浴

  瓦拉纳西①是印度教的圣地,印度人叫做“迦尸”,抑或是“湿婆城”,台湾人则称它是“等死城”。

  根据印度教的教义,恒河是最神圣的河。恒河河畔的瓦拉纳西就成了最神圣的城市。每天都会有数以万计的印度教徒来到恒河边晨浴,抑或是等待升入天堂。传说中这座城市是6000年前由印度教的湿婆神创造的。因此,印度教徒认为这儿的每块砖头都是湿婆神。大文豪马克吐温说:“瓦拉纳西比历史还古老,比传统更悠久,甚至比传说还早。”

  李辉:来到恒河边,今天要拍的东西是印度教徒早上在恒河当中洗澡,还有他们火化尸体,以及非常漂亮的日出。当然了,要买一个小灯,它可以让我们的幸运随之而来,不好的运气就随着小灯漂走了,大概到河中间的时候才可以把它放到河水里头。

  有人说,不到印度你无法体会宗教的狂热,而瓦拉纳西的恒河晨浴则将这种宗教狂热发挥到了极致。天刚亮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沐浴者,在浑浊的水中施浸礼,他们个个口中念念有词,双手合十泼送水花,施水祝福,有的赤手空拳在河中刷牙冼面,也有的将全身涂满了肥皂随时跃入水中。河面上载着游客的船只穿梭往来,船夫们不时地将船上的垃圾抛到下面。事实上,印度教徒视为圣河的恒河已经被污染到了非常极端的程度。

  李辉:好冷啊,再看到他们这么洗澡就更冷了。

  余秋雨:可能对他们来说,这种温度和我们所不能接受的肮脏都被他们看成是神圣的路。

  李辉:天哪,这水都快黄了,怎么洗澡啊?

  余秋雨:跳下去那么冷,一哆嗦,他觉得这是上天对他的刺激,是神的安排,一定是这样的。他们没有我们所说的自然知识上的那种坐标,连我们最敏感的干净不干净,他们的想法也都不一样。

  李辉:听说恒河水里面有工厂排出来的污水,还有足以产生病菌的有害物质。他们怎么能够还这么坚持在这里面洗澡呢?

  余秋雨:我看到一个资料说每天排到恒河的工业污水是9亿升。

  李辉:9亿升!

  余秋雨:那是太麻烦了,我们过去看的那几条母亲河,只是看到两岸的衰落,现在我们活生生地看到这条母亲河自己变质了,完全变成很肮脏的东西了。但是他们好像没有这个概念。

  其实印度教徒从不认为这儿不卫生,他们固执地认为,这河水有医治百病的神效,于是每年从印度各地来到这儿的朝圣者、淋浴者、等死者竟然超过了百万。

  李辉:印度教的教徒认为,人只有被火化的那一刻才是真正地死亡,而在那一刻湿婆神会说出让人开悟的直言或是会迎接他们走向极乐世界。所以不管家里有多穷,人们也会积攒金钱,把这位亲戚送上最后的一程。而我们现在看到冒烟的地方是他们在进行火化的现场,因为他们不欢迎我们拍摄,所以我们只能远远地看一看。

  这儿平均每个月要火葬6000人左右,烧掉1500吨木材,这些木材跟尸体的灰烬将被推入恒河之中,对恒河形成了严重的污染。

  余秋雨:一个人要在这儿洗澡,要在这儿过日子,最后要在这儿死亡,这一切都是他的一种很大的人生理想,方式是次要的。他把它看成是母亲河,生病了,慢慢地朝它走去,好像在一位母亲巨大的躯体边来结束生命,这感觉还是可以的。生命太微小了,特别在印度,人们总觉得自己个人的生命是不可置信的,所以就来到了恒河这样一个大生命的边上,依附着一种文明的大生命,他们找到了它。

  佛法生辉

  李辉:这里是距瓦拉纳西大概10公里的鹿野苑,在1846年之前,地平面上我们可以见到的只有后面这个黑色的圆柱形的非常庞大的一个建筑物,到底是干什么的呢?英国人当时非常好奇,于是他们就挖掘,除了发现了这塔之外,在1910年左右,发掘出整片的遗址,据史料的记载,这是释迦牟尼佛初次传法的地方。

  想像一下,在公元前的531年的某天,菩提树下悟道的释迦牟尼从菩提加耶走200多公里来到这儿,他要寻找他最初的5个弟子,并且向他们布道讲法。或许当初这儿更加素朴冷寂,但是从那时候开始,佛教已经慢慢地传播出去了。和他同时代的执教者一样,佛陀通过对话、讲演和预言进行施教,他从不把教义写成文字,只是概括成一种短句,以便人们记忆。

  余秋雨:在这个讲坛上我想像释迦牟尼当时还是一位教师,他想用自己悟得的道来说服其他人,他把其他人首先看成学生,他首先选中的学生是自己的5个随从,这5个随从本来是跟着他去接受另外一种宗教训练,那就是苦行的宗教训练,苦行得简直是皮包骨头,但是释迦牟尼觉得用这种方式来悟道好像没悟,所以就改变了生活方式。他从一个牧羊女那儿喝了乳粥,好像体力就恢复了。

  这5个跟随他的人其实也是很虔诚的宗教信徒,看到他的变化后,心里开始有怀疑。

  余秋雨:他们觉得我们跟随你,你又不领受艰苦了,我们要不要跟随你,对他就已经有一点不像往日那么尊敬了。那么释迦牟尼自己悟了以后,在这儿说服了这5个跟随者。这个说服对释迦牟尼来说是信心大增,他觉得自己有可能把这5个随从扩大成为一个僧侣团体,然后由这个僧侣团体慢慢地对整个天下进行一种宗教说服。所以,这个地方我觉得在佛教发展史上是个极重要的地方,是佛教初次闪现出最智慧的光辉的地方。

  当年释迦牟尼佛就在这个讲法坛上讲经说法,而他最初的五个弟子分坐在旁边的小坛上听他讲法,于是就有了最早的佛跟法。渐渐佛教的信徒多了,出家人有很多在这里一起修行,就形成了佛教当中佛法僧三宝。据史学家说,在阿育王时期佛教最为兴盛,而且还传到了亚洲很多地方,如中国就有很多的高僧,像法显、唐三藏也曾被邀请在这个地方讲经。到了后来,佛教衰落了,这里形成了一片古迹,不过我们到现在仍然可以感受到当时佛教的信徒之多。

  余秋雨:作为影响深远的盛兴宗教,此时的佛教徒们不知道在世界多少国家的寺庙当中隆重礼拜,而作为这个宗教的发源地,这儿没有一尊佛像,一个香炉,甚至是一个蒲团,这儿的洁净令人感动。

  经过了一段旅途之后,我们来到了另一个佛教圣地菩提加耶,一座镀金的释迦牟尼佛像安坐在大菩提寺中央,寺前的拱门上刻有狮、鹿、牛等动物图案,形象非常逼真。寺内宏大、峻拔的方塔型建筑是在1800多年以前完成的,相传是皈依佛教的阿育王所建。在这儿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顶礼膜拜。

  余秋雨:这个菩提树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的地方了。当然这不是原来的那棵树,据说这是原树的第四代子孙,但世界上恐怕再难找出一棵像这样备受尊重的树了。无数的佛教徒在树下顶礼膜拜,想像佛陀在这儿静坐并痛下决心的场面。经过7年的深思熟虑,这位已了悟人间疾苦根源的大觉悟者,去到鹿野苑,把他的学说传给了那里的人。我们见到的那座小山,释迦牟尼一定也看到了,因为山不会有什么变化。西南方向的群山也不会变化,他就这么一路走过去,决定要把这儿思考的结果变成一种学说讲出来。

  李辉:告诉世人。

  余秋雨:对,但是我们这一路走过来就发现,苦难还是那么苦难,还是没什么变化,所以我就想到,任何一种再好的宗教也是对苦难的直接反应,但是不一定能够直接地来改变苦难本身,只是来改变人的一种心智。

  李辉:他是改变人的一种心态,思维的方法和行为的方法。

  余秋雨:对,所以如果从他似乎没有改变这块土地来看他的能量那是不行的,那是不公平的,他的思维传播出去以后,成为一种比较高层次的东西,很大的一个领域的人都能受到感染,他就是一个好的佛教。宗教领域里边,宗教的名目是太多太多,但现在被全世界接受成为世界宗教的也只有3个了,佛教也就是其中之一。

  在释迦牟尼佛死后的两个世纪里,他的教义被分裂为18个派,公元13世纪的时候佛教在印度最终被印度教所淹没。但同基督教一样,佛教在其他的地方却取得了光辉的胜利,并且这种征服没有流一滴血。

  ①位于印度西北部,印度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47年印度独立后成为首都。德里本是一个古都,后来在古都旁边扩建了一座新的城市,称为新德里,以与旧德里区别。新德里和旧德里中间隔着一座印度门,并以着名的拉姆利拉广场为界,广场以南为新德里,广场以北为旧德里。

  ①锡克教是15世纪诞生于印度的一神教,尊崇十位师尊及其传授的《阿底.格兰特》,以公平正义、扶贫济弱和宗教自由为基本教义。从第六代师尊开始到第十代师尊,锡克教为了对抗莫卧尔王朝的压迫,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带有军事化色彩的组织。

  ①位于新德里南方约七里处,是一座融合印度教与回教色彩的五层石塔,“明那”就是塔或高台的意思。这座建于13世纪的高塔,原为拉奇普特国王普莱铁维为他妻子萨姆瑜克妲建造的望夫台,顾特卜.马德丁创立奴隶王朝后,便把它改筑为高塔。

  ②今亚穆纳河旧称。

  ①印度莫卧儿帝国第三代皇帝,着名的政治和宗教改革家(公元1556-1605年在位)。在阿克巴统治下,印度达到空前的统一和繁荣。

  ①位于印度北方邦东南部,座落在恒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左岸,为印度教圣地、着名历史古城。该市有各式庙宇1000多座,恒河浴场、印度金庙都位于此。印度教徒相信,能在瓦拉纳西死去就能够超脱生死轮回的厄运;而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畔沐浴后,即可洗涤污浊的灵魂;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畔火化并将骨灰洒入河中也能超脱生前的痛苦。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余秋雨作品集
霜冷长河中国之旅寻觅中华千年一叹笛声何处艺术创造论中国戏剧史余秋雨文集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君子之道文化苦旅行者无疆文明之旅知道点中国文学摩挲大地吾家小史山居笔记观众心理学出走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