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随笔 > 《随喜菩提》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1章 【曼陀罗】05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随喜菩提》 作者:林清玄

第11章 【曼陀罗】05

  苏东坡与禅

  苏东坡这种悲天悯人的性情,才是他在生活中表现的真正禅心,如此真能放下的人,谁说他没有悟道呢?

  苏东坡留下了许多与佛印禅师玩笑谈禅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苏东坡时常处在败阵的一方,因此使后世的许多人认为苏东坡的“禅境不高”,这个见解是有待商榷的。

  我在读苏东坡的诗文、传记、逸事时,觉得苏东坡在禅境上至少是个开悟的人。有一次我到南投水里莲因寺小住,夜里听忏云上人开示,谈到苏东坡,上人说:“苏东坡居士是开悟的人,只是很少人能体会罢了!”我听了大感赞佩,这样对苏东坡肯定,在当代出家高僧中,忏云师父是第一人。

  古来的大禅师,也有许多肯定苏东坡的悟境,像大慧宗杲禅师就给予极高的肯定。紫柏大师甚至认为苏东坡的文字处处有开悟之机,说他:“东坡老贼,以文字为绿林,出没于峰前路口,荆棘丛中,窝弓药箭,无处不藏,专候杀人。”不具悟眼的人,一读了他的诗文,“一触其机,刀箭齐发,尸横血溅,碧流成赤!”对于苏东坡诗文的威力,紫柏大师算是给了极高的评价,甚至认为参透了他诗里的玄机,就能“沸汤消雪”地开悟了!

  苏东坡的许多诗,从宋朝以后,就被许多禅师看成是悟后境界的作品,例如有名的庐山三诗: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元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东坡作为宋朝第一名的诗人,除了他的文字优美高旷,气势或雄浑、或温柔、或大开大阖、或细致绵密,令人动容之外,有一个极重要的因素,是他的作品往往含藏了非常深刻的禅思禅意。

  以他最被流传的两首词来看看,他的禅意在哪里: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在这首气势磅礴的词里,苏东坡表达了对无常与空的观照,“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樯橹灰飞烟灭”,无一不是对无常的感喟,但他也不失去禅师的潇洒:“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气魄奔放、意气飞逸的词,有许多句子都是绝唱,成为知识分子、庶民阶层都喜欢的作品,其中也有禅意、像“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超越了婉约的情愁,有超拔之概,非常巧合的,这首词是写于他自己盖的一个凉亭,名字叫“超然台”。

  苏东坡的诗文中有禅意的不少,这成为他的风格,也是他人格的展现,我们试举一些为人熟知的诗来看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南楼夜景,为余浩叹!——永遇乐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洞仙歌

  此身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书双竹湛师房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戏答佛印

  三年走吴越,踏遍千重山;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鸨还。——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是望云人。——望雪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洗儿诗

  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夷齐盗蹠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薄薄酒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

  有情风万里卷湖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出郊寻春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澄迈驿通潮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我们时常随口吟哦出来的诗句,许多是出自于东坡的手笔。他这些动人的诗词所以能使人长记不忘,是因为其中有深刻的禅思。

  不仅诗歌如此,东坡的随笔,有时候读起来仿佛是出自禅师之手,例如他说:“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养生无他术,安寝无念,神气自服。”(《养生论》)“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耐痒,真有道之士也。”(《春渚纪闻》)“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留侯论》)“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东坡老林》)“口体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与李公择书》)“作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与谢民师推官书》)

  苏东坡的平常笔记固充满禅意,他还写过佛法与禅法的许多颂、赞、偈、铭、记、书、序等等,明朝的徐长孺曾辑为《东坡禅喜集》八卷,其中关于禅悟的体验珠玑遍地,我们也选一些来看:

  慈近乎仁,悲近乎义,忍近乎勇,忧近乎智,四者似之,而卒非是,有大圆觉,平等无二。无冤故仁,无新故义,无人故勇,无我故智,彼四虽近,有作有止,此四本无,有取有匮。有二长者,皆乐檀施,其一大富,千金日费,其一甚贫,百钱而已,我说二人,等无有二。

  ——观世音菩萨颂

  旃檀非烟,火亦无香,是从何生,俯仰在亡。弹指赞叹,善思念之,是一炷香,是天人师。 ——罗汉赞

  以口说法,法不可说,以手示人,手去法灭。生灭之中,自然真常,是故我法,不离色声。 ——赞禅月所画大阿罗汉

  我观世间诸得道者,多因苦恼。苦恼之极,无所告诉,则呼父母。父母不闻,仰而呼天,天不能救,则当归命于佛世尊。佛以大悲方便开示,令知诸苦以爱为本,得爱则喜,犯爱则怒,失爱则悲,伤爱则惧,而此爱根,何所从生,展转观察,爱尽苦灭,得安乐处。

  ——朱寿昌梁武忏赞偈序

  寒人者冰热者火,冰火初不自寒热,一切世间我四大,毕竟谁受寒热者,愿以法水浸摩尼,当观此石如瓦砾。——玉石偈

  至人无梦。或曰:“高宗、武王、孔子皆梦,佛亦梦。”梦不异觉,觉不异梦;梦即是觉,觉即是梦,此其所以为无梦也欤。——梦斋铭序

  大悲者,观世音之变也。观世音由闻而觉,始于闻,而能无所闻;始于无所闻,而能无所不闻。能无所闻,虽无身可也;能无所不闻,虽千万亿身可也。而况于手与目乎?虽然非无身,无以举千万亿身之众,非千万亿身,无以示无身之至。故散而为千万亿身,聚而为八万四千母陀罗臂,八万四千清净宝目,其道一尔!

  ——大悲阁记

  众生以爱,故入生死。由于爱境,有逆有顺,而生喜怒,造种种业,展转六趣,至千万劫,本所从来,唯有一爱,更无余病。佛大医王,对病为药,唯有一舍,更无余药,尝以此药,而治此病,如水救火,应手当灭。

  ——罗汉阁记

  无所厌离,何从出世,无所欣慕,何从入道!欣慕之至,亡子见父,厌离之极,燖鸡出汤。不极不至,心地不净,如饭中沙,与饭皆熟,若不含糊,与饭俱咽,即须吐出,与沙俱弃。善哉佛子,作清净饭,淘来去沙,终不能尽,不如即用。本所自种,元无沙米,此米无沙,亦不受沙,非不受也,无受处故。

  ——书黄鲁直李氏传后

  —般人谈到苏东坡与禅,喜欢举与佛印的传奇来说,却忽略了苏东坡曾写过许多佛与禅的诗文,这些诗文都十分优美,有悟境,也有独到的观点,可以看出苏东坡是真正有修为的人,否则不会四度贬官,还能维持豪迈乐观的态度,如果以为苏东坡于禅法只是“泛泛之辈”,那可能是错看了东坡。

  禅法不存在于公案语录之中,更要紧的是人格与风格,是落实于生命与生活之中。我们来看几个苏东坡在生活中的表现,可以知道他的禅趣不是后来与许多高僧对语才建立起来的。

  苏东坡小的时候就展现了过人的才智,跟随眉山道士张易简读书。

  有一天,京城来了一个客人找张易简,拿了一本《庆历圣德诗》给张看,是歌颂范仲淹、欧阳修革新朝政的诗歌。

  东坡听了很有兴趣,就问:“范仲淹、欧阳修是什么人呢?”

  老师很不耐烦地说:“小孩子不要多问!”

  东坡固执地说:“他们是天上的神仙吗?如果是,我当然不必知道。如果他们是地上的人,为什么不可以问呢?”

  张易简听了感到惊奇,才耐心地为他说明范和欧阳是什么样的人,给苏东坡留下深刻的印象。

  苏东坡是非常人间性的人,他虽然参禅、笃信佛教,却不讲怪力乱神之事。他青年时代在凤翔府任职期满,携眷返回京师,路过白华山,他的一个侍从兵突然发起疯来,又叫又跳,自己把衣服脱光乱跑,东坡命人把他绑在椅子上。

  家人告诉东坡:“一定是触怒山神而中邪了。”

  东坡于是带了一个随从,走向附近一间山神庙,向山神祷告,并责备山神不应该对一个小兵开玩笑,应该去向大奸大恶的人显灵才对。他祷告完的时候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人寸步难行,东坡对随从说:“奇怪!难道是山神余怒未息?”

  随从说:“是呀!大人,我们还是先避一避吧!”东坡坦然地说:“不,我不怕!”狂风愈来愈强,同行的人和马匹都躲起来了,随从说:“大人!我们还是赶回山神庙,去向山神求饶吧!”东坡说:“山神一定要发怒,只好由他,我还是往前走,看他能怎么样?”他一说完,风就立刻小了下来,回到府中,那中邪的侍从小兵也醒过来了!苏东坡虽然个性潇洒,显然有他坚定的对事物的看法,因此他曾自谓:“一肚子不合时宜。”这种性格到临终时都未改变。宋徽宗靖国元年,苏东坡六十六岁,七月二十八时病情恶化,他的家人和方外好友维琳法师在旁边陪他。维琳法师对他说:“这个时候要想来生。”“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

  好友钱世雄也在一旁劝他:

  “现在最好做如是想。”

  “勉强去想就错了。”苏东坡说,然后安详地咽下一口气。

  这种坦然的态度,使我们知道他在禅悟方面是有体验、有意见的。也是这种潇洒的态度,使我们了解到东坡自始至终都是禅宗的信徒。

  苏东坡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与禅师们来往的许多公案与传奇,从他的生平看来,他有参访神师的癖好,时常在禅寺中小住,与那个时代的佛印、大通、维琳、玉泉禅师等都有来往,甚至成为至交。像他和佛印交情深厚,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佛印禅师原名叫谢端卿,是临安人士,少有诗名,博学多闻,对佛道有极深的研究,他在京城里认识了苏东坡,常在一起饮酒、吟诗,成为好朋友。

  因为逢到大旱,神宗皇帝要在神庙祈雨,召集京城的名僧召开法会,并由苏东坡协办仪式。有一次聊天,苏东坡就向端卿说:“你既喜欢佛教禅理,最近皇帝要召集高僧诵经,你何不装作一个侍者参加法会呢?也可以亲眼看看皇帝,大开眼界。”端卿就答应了。

  于是,东坡安排端卿装做捧烛的侍童,随在皇帝左右。神宗焚香祷告完毕,回头看到端卿相貌魁伟、气度不凡,便随口问道:“侍者,信仰佛教诚心吗?”

  端卿回答说:“素喜释教,诚心诚意!”神宗见他如此至诚,又品貌出众,即说道:“既然如此,就入佛门修道吧!”并且立刻赐准披剃。皇帝既然开口,大相国寺的方丈立刻执行,为端卿削发,神宗皇帝亲自赐法名为了元,号佛印。佛印的出家就是东坡促成的因缘,从此他苦心修道,后来成为金山寺的住持,在当时已经是一代著名的诗僧。传说东坡为了试验佛印的道心,有一次到金山寺与他饮酒赋诗,把佛印灌得酩酊大醉,并挑选了一位最标致的官妓,睡在佛印旁边。佛印半夜酒醒,发现自己身旁卧着一个美丽的女人,知道是东坡的诡计,连忙把官妓遣走,并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夜来酒醉上床眠,醒来琵琶在枕边;传语翰林苏学士,不曾拨动一条弦。

  东坡知道了,哈哈大笑。

  在禅门里流传极广的“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的公案,“佛印眼中有佛,东坡心中有粪”的公案也是发生在这段期间,因为是大家都知道的,不再赘述。我们来看一些比较不为人知的酬唱。

  有一天,苏东坡与佛印相偕出游,到了九里松,看到远处一个山,峰高峻峭。东坡就问说:“那是什么山?”

  “那是飞来峰。”佛印说。

  “既飞来,何不飞去?”东坡又问。

  “一动不如一静!”佛印说。

  “为什么要静呢?”东坡再问。

  “既来之,则安之。”佛印答。

  ……

  两人又走到天竺寺,看到一尊观音菩萨手持念珠,东坡问说:“观音既是佛,为什么手里还拿念珠,是念什么呢?”

  “也不过是念念佛号罢了!”

  “念什么佛号?”

  “也只是念观音菩萨的佛号罢了!”“他自己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又念自己的佛号呢?”佛印说:“求人不如求己呀!”东坡信步走到观音座前,拿起一部法华经普门品,翻到经文里说: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东坡喟然叹曰:“佛是何等的悲,哪有说救人一难而害人一命的?佛印!我体贴佛意把它改一句好吗?”于是将经文改为“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两家都没事。”佛印说:“善哉!善哉!”并赋诗一首:

  南海观音真奇绝,手持串珠一百八;始知求己胜求人,自念观世音菩萨。

  有一天,苏东坡和佛印一起在山中散步,突然有一只黄鹂鸟穿林而过,东坡说:“古代诗人,时常将‘僧’和‘鸟’字在诗中相对。”佛印说:“何以见得?”东坡说:“举例来说,像‘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岂不是僧与鸟相对?还有,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也是,我真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巧思呀!”

  佛印这时听出东坡有调侃之意,笑说:

  “这也正是为什么我时常以‘僧’的身份,和你相对的原因呀!”

  有一天,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忽然捉到身上的一只虱子。他对少游说:“这虱子是由垢腻生成的。”少游说:“不是,这是由棉絮毛污生成的。”两人辩了半天,没有结果,东坡说:“明天我们一起去问佛印,看他怎么说,输的人请一桌酒席。”

  宴席散了,秦少游私自跑去找佛印,对佛印说:“我刚才和东坡辩论虱子的来历,他说垢腻生成,我说是棉絮生成,明天来问你的时候,你就说我的对,我就请你吃一桌馎饦会酒席。”

  过了一会儿,东坡也来了,对佛印说:“我刚才和少游辩论虱子的来历,他说是棉絮生成,我说是垢腻生成,明天来问你的时候,你就说我的对,我请你吃一桌冷淘会的酒席。”

  第二天,两人一起到佛印前面辩论,佛印说:“这个容易呀!虱子是垢腻成身,棉絮为脚,先吃冷淘,后吃馎饦!”两人相顾愕然,继而哈哈大笑!

  从佛印与东坡的故事,苏东坡似乎都是败于下风,这一来是因为佛印的禅机确实胜过东坡,二来是东坡并不争胜,常自居于配角。这些故事则真的很能引人深思,东坡的捷才与佛印的机智都是令人佩服的。

  除了与佛印对答,苏东坡和玉泉、大通、元净禅师都有过类似的禅机,但是苏东坡最伟大的地方,是他使禅心落实于生活。他是历史上少见的通人,他既是诗人、画家、书法家,也是美食家、制墨家、造酒家;他既精通医术,又擅于养生。在他的一生里,虽然宦途不得意,每到一处都施行仁政,受到百姓的爱戴,留下许多慈悲救人的故事,因此后人认为他是五祖戒禅师的转世,当然这也是不可查考了。

  在苏东坡传记中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他晚年时想到宜兴养老,托朋友在荆溪岸边给他买一幢房子,花光了他手上的积蓄。

  要搬家之前,他先去看那幢村舍,自己非常满意,一天晚上在附近散步,路过村屋,听到女人的哭声,他就和朋友好奇推门进入,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痛哭。

  东坡问她为何痛哭?老太太说:“我们有一幢祖传的住宅,逆子不孝,把它卖了,现在我搬出祖宅,寄人篱下,想起死去的亲人,所以伤心呀!”东坡很受感动,问道:“你的房子卖给谁了?在什么地方?”

  出乎意料,竟是自己买的房子,他立刻叫人取来房契,在老太太面前烧了。第二天还找到老太太的儿子,叫他请老母亲搬回故居,一点也没有提起退钱的事。

  那时,苏东坡正被从黄州贬到汝州,生活清苦“难于路行,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买房的钱,则是托好友范镇卖掉父亲苏洵在京师留下的祖宅所得的钱。

  苏东坡这种悲天悯人的性情,才是他在生活中表现的真正禅心,如此真能放下的人,谁说他没有悟道呢?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他诵海棠的一首诗:

  嫣然一笑竹蓠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他的注记是:“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想到东坡充满禅意的一生,思及“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仿佛还听见他横越千古的空谷足音呀!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返回列表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林清玄作品集
有情菩提红尘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随喜菩提在云上紫色菩提天心月圆拈花菩提清凉菩提你心柔软,却有力量宝瓶菩提凤眼菩提淡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