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章 妈妈才是真正的教育专家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作者:李轶君

第2章 妈妈才是真正的教育专家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润物细无声的“潜教育”大师

  孩子生命里的第一位良师益友

  没有比妈妈更专业的教育家

  如果说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一定会有很多人表示异议,但如果说世界是由母亲缔造的,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赞同。母亲,是一切生命的给予者,是一切种族的延续者,更肩负着培养人才、推动文明发展的重任。世界上许多有重大成就的人,都得益于有位称职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母亲,是一切生命的给予者,是一切种族的延续者,更肩负着培养人才、推动文明发展的重任。世界上许多有重大成就的人,都得益于母亲施予的教育。

  爱因斯坦对现代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并给世界带来崭新的面貌。提到他的成就,就不能不感谢他伟大的母亲,正是母亲的悉心抚育使爱因斯坦健康成长起来,更是她的耐心教育为人类培养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的母亲是一位聪明、活泼、勤奋和充满活力的妇女,而且是一个出色的钢琴家。她非常重视学习,并鼓励爱因斯坦和他的妹妹在学校勤奋学习。爱因斯坦说,他是通过聆听母亲弹奏钢琴才开始喜爱音乐的。

  母亲还鼓励爱因斯坦要尽自己所能探究、质疑世界。5岁时,母亲给了他一个指南针玩。他对针的摆动感到很好奇,对探究事物背后隐藏的世界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爱因斯坦小时候常常提出一些怪问题,如: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南方?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很多人看来是无法回答也无需回答的,因此别人都以为他是个傻瓜,看不起他。

  但母亲从不这样认为,她给予了小爱因斯坦无限的爱和信任。

  有一次,母亲带他到郊外游玩,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一起嬉闹,唯独爱因斯坦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河边。亲友们不安地问道:“小爱因斯坦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发呆?是不是神经有毛病啊?”可爱因斯坦的母亲却十分自信地对他们讲:“我的小爱因斯坦没有任何毛病,他那不是发呆,而是在沉思,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教授。”

  母亲用她的双手将爱因斯坦推上了科学的巅峰,爱因斯坦则用他的智慧将世界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

  再比如毛泽东,他从小就树立了救国救民的大志向,这无疑也是受了他母亲的重大影响。如果我们要感谢毛泽东为中国带来新生,就不能不感谢他的母亲——这位以自身行动教育毛泽东要善良勤劳,并使其在耳濡自染中对穷苦人建立深厚感情的女性。

  毛泽东的母亲是家庭中最忙碌、最辛苦的人,而且她虔信佛教,心地极为善良,对贫苦人有着很大的同情心。她经常瞒着丈夫,送粮送米接济那些贫穷的乡亲们,而毛泽东的父亲是不赞成施舍的,因此家里经常为了这种事情争吵。母亲的这种美德,对毛泽东兄妹影响很深,他们都拥护母亲的做法。

  父亲给儿子毛泽东设计的生活道路,是要他到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将来成为一个能赚钱的人。可是,16岁的毛泽东却渴望着走出韶山冲去读书学习,去见大世面,去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为此,父子之间经常发生矛盾。而每当发生矛盾时,母亲就站在儿子一边,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她和毛泽东一起劝说父亲,并请来亲朋和邻居说情,父亲才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从此,毛泽东走上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志愿,解救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这份功绩中当然也包含了他母亲的功劳——默默为他在心底种下对普天下的大爱,并支持他去完成宏伟的志向。

  受母亲的帮助和影响而最终取得伟大成绩的人数不胜数。有句话说得好: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了世界的未来。在伟人们促进时代进步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更不能忽略那一双双在他们身后默默支持的手。润物细无声的“潜教育”大师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实施的教育都是“显教育”,而更贴近教育本质、更具重要作用的“潜教育”却时常被我们忽略。

  孩子要学习说话、学习唱歌、学习骑车,我们可以手把手地教,详细地解释,具体地示范,这些都是“显教育”所能做到的。

  但孩子要学会做人,培养勇敢、责任等品质时,父母该怎么教?如果讲一些书上的道理,那终究还是空泛的说教。孩子无法真正理解什么是道德品质,什么是勇敢和责任感。只有父母身体力行地实践,孩子才能真正理解。

  这就是“潜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榜样的力量”。童年是“潜教育”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甚至能将他们所听到、见到的东西分毫不差地“复制”下来;而妈妈则是最好的“潜教育”大师,因为她们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她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如果妈妈的言行是适当得体的,那么孩子必将受益匪浅。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伙伴。如果要给孩子一个最好的伙伴,妈妈是最佳人选。有些人认为现在的独生子女身边缺乏同龄的小伙伴,他们很孤独,而那些双胞胎或多胞胎则是幸运的孩子。

  但事实并非如此。著名教育家王东华教授曾经做过调查和研究,他发现,在各行业的名人名单中都很难找到孪生子(多胞胎)的名字。虽然有一些著名的兄弟、姐妹名人,如格林兄弟、勃朗特姐妹等,但他们都不是孪生的。许多名人也曾生过孪生的孩子,如撒切尔夫人生了马克和卡罗尔,但这些孩子都没有取得大的成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而且王东华教授还发现,孪生子比一般孩子精神发育要迟缓,智商也相对较低。一起生活的双胞胎,平均智商仅为95.7;一起生活的三胞胎平均智商仅为91.6。

  经过进一步研究,王东华教授认为,孪生子智力发育迟缓的原因在于母亲——她们以为孩子有了同龄的伙伴,就不需要和大人玩,因而忽略了和孩子的交流。

  可以想象,两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能互相学到的一定极其有限,而且两人生活中的各方面都极为相似,也很难给他们的大脑带来应有的刺激。他们之间可以互相理解、互相补充,进而得到满足,因此他们的精神发育只要去适应对方就可以了,而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去适应成人、适应他人、适应社会。这样的情况下,大脑的发育当然会变得迟缓。

  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事例可以证明这一观点。如:5岁大的孪生子照镜子时,还无法区分哪个是自己,哪个是自己的兄弟;有的孪生子因为长时间生活在一起,最后都会说一种别人不可理解的语言,有些“术语”甚至保留到他们成年。

  所以说,孩子的好伙伴不见得是同龄人。适当接触同龄人可以让孩子锻炼社交能力,但真正能给孩子带来良好影响的还是成人,尤其是妈妈。妈妈对孩子的照看不仅让孩子更健康,同时这种照看本身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潜教育”。孩子生命里的第一位良师益友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很多老师的指导和无数朋友的帮助,但最早遇到的一位老师不是别人,而是妈妈,妈妈同时也是孩子最亲密的朋友。

  爱子女是连母鸡都懂的事,但怎样去爱却大有讲究,同样,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是每个妈妈都明白的,但应该如何做老师,怎么和孩子交朋友,却依然让很多妈妈困惑。

  有些妈妈十分认同“妈妈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观点,因此处处以老师的姿态和孩子相处,但却忽略了做朋友的平等。她们总是像严格的老师一样要求孩子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应该学这些,不应该学那些。孩子虽然会因此而学到一些知识或懂得一些道理,但可能只是表面明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为他们对妈妈更多的是像对老师一样的遵从和敬畏,而少了一些亲近和平等。

  有些妈妈甚至像“管教”一样,事无巨细,什么都管。她们虽然自己工作了一天很辛苦,但依然要看着孩子穿衣吃饭、看着孩子洗手洗脸,甚至看着孩子玩玩具……而且在“看”的过程中,还不停地唠叨、教训。最后搞得不但孩子不开心、缺少自信,妈妈自己也很疲惫。

  纵观历史上一些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母亲总是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特点:

  喜欢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探讨问题;

  精力旺盛,耐心细致,不会因孩子把东西搞得又脏又乱而大发脾气,孩子一时做错事,也能容忍宽恕;

  孩子从事一些稍带危险性的活动,她们一般能允许,甚至会和孩子一起“尝试”;

  她们会风趣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她们会在雨天和孩子一起玩雨,雪天和孩子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无一例外,她们都是孩子的朋友。她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孩子虽然幼小,但不要以为他什么都不懂,他们同样有自尊心与想法。

  所以,在家里妈妈应尽量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孩子多交流,经常听听孩子的心里话,也可以试着在一些事上采纳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的心与妈妈的心就会更近,感情就会更好,妈妈说的话也比较容易让他接受。

  当然,有些妈妈过于偏重“做孩子的好朋友”这一观点,并且简单地把朋友理解为“玩伴”,力求能和孩子玩到一起。她们陪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玩耍。有些妈妈还向孩子吐露烦忧,真的像对待朋友一样,但却缺少必需的、正确的教导。她们认为只要和孩子平等相处,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开心地玩,孩子就一定能茁壮成长。

  但事实上,孩子虽然既开心又平等,但却浪费了一些良好的教育时机,有时他们自己在游戏中得到的知识和道理是不完整或不正确的,他们的年龄决定他们本身尚不能做自己的导师,还需要妈妈的指点和教导。

  其实,无论是做朋友,还是做老师,妈妈都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人。热爱孩子、教育孩子是妈妈的天职,妈妈应该把老师、朋友、母亲这三种角色相融合,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忽视对心灵和情感的关爱,对孩子亲切、平等的时候,不忘记教育的责任。

  另外,妈妈不但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经常与他沟通,更要做孩子的榜样。比如要让孩子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妈妈就应该也拥有这一良好习惯。通常孩子潜意识里的某些习惯就是向妈妈学的,所以妈妈更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妈妈的一生都在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把孩子的一点一滴都记挂在心头。她不仅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成绩等,而且对孩子的心理、思想、品质、个性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改掉缺点,引导孩子修身养性,做到自信自强、脚踏实地、发奋努力,走上健康而快乐的人生之旅。没有比妈妈更专业的教育家

  随着早教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很多年轻妈妈都听取各种专家的意见,将孩子送进各式各样的早教机构,接收五花八门的早教训练。但事实表明,这些早教方式并未取得很好的成效。科学研究发现,不管是那些“小学化”式的超常教育,还是所谓的特长教育,既违背了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脱离了孩子的天性和兴趣,不仅难以收到成效,还可能为孩子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妈妈们不由得开始焦虑起来,一连串的疑问也随之产生:究竟应不应该相信这些专家呢?什么方法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到底该把孩子送给谁去教育?谁才是真正的教育专家呢?

  正所谓当局者迷,其实这些问题并不难回答。

  真正的教育专家不一定是拥有渊博学识、懂得很多育儿理论的人,但必须是最了解孩子、从心底深处爱孩子的人。常言说:“知子莫若母。”最了解孩子的人无疑是孩子的妈妈,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需要什么;从心底深处爱孩子的人当然也是妈妈,试问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比母爱更深沉、更伟大?

  所以,妈妈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人选,妈妈才是教育孩子最专业的专家!然而,有些妈妈可能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想把孩子送到别的地方去学习。其实,无论哪一家早教机构都不如家庭,无论哪一位早教专家都不如妈妈。孩子的家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妈妈就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就在妈妈心中!

  所以,做妈妈的不该被外界的所谓专家、权威的理论所干扰,而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身上,根据孩子的表现,让自己内心的母性直觉去帮助判断。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所有的理论全部都是错误的、没用的。而是说妈妈们应该首先相信自己,然后去学习别人的理论以博采众长,并坚持适合自己家庭和自己孩子的正确原则,努力、谨慎地确立起自己的教育方法。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妈妈在对孩子的长期观察和不断理解的过程中确立起来的。换而言之,其实妈妈和孩子每时每刻交流共处的影响,就是给孩子提供了每一个环境细节的熏陶引导。

  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会算多少算术题、认识多少字,而是快乐地游戏、自立地生活。妈妈就是最好的老师,家庭就是最好的课堂,而生活则是最好的课本。妈妈们与其带着孩子在幼儿园、特长班之间疲于奔命,不如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言行,研究一下孩子在想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特长是什么,有什么不足……然后,通过这些观察,总结出一个自己的教育框架,确立自己的教育方法。

  这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妈妈一定要具备准确的判断力,能够分辨哪些方法适合自己的孩子、哪些方法可取、哪些方法应该摒弃。

  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和开发,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错误的种子,那后果会非常严重。

  千万别以为教育孩子要使用多么高难度的科学训练,其实就是在“玩水”、“搭积木”等游戏中教孩子怎么生活;也千万别以为教孩子一定要靠什么专家,因为最专业的专家就是妈妈自己!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轶君作品集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