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破译自然密码:地下的秘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峡谷里的秘密(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破译自然密码:地下的秘密》 作者:姜永育

第7章 峡谷里的秘密(1)

  地球表面的大伤痕

  在非洲大陆上,有一条世界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拍摄的照片来看,这条断裂带十分显眼,它就像地球的一条大伤痕,无言地诉说着地质运动的沧海桑田。

  这条断裂带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它也被称为东非大地堑或东非大地沟。

  大地上的“刀痕”

  乘坐飞机越过浩瀚的印度洋,到达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俯视,你会看到下面的茫茫大地上,一条深深的峡谷延伸向远方,它仿佛是一道硕大无朋的“刀痕”,看上去触目惊心,让人心里产生一种惊异而神奇的感觉。

  没错,这道“刀痕”就是东非大裂谷,它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总长度约6500千米,约相当于地球周长的1\/6。在东非的大地上,大裂谷分为东支裂谷和西支裂谷。东支裂谷是主裂谷,峡谷的底部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而谷底主要是湖泊:从维多利亚湖的东侧出发,向北穿越坦桑尼亚中部的埃亚西湖、纳特龙湖等,再经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以及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的阿巴亚湖、兹怀湖等,继续向北直抵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达约旦河谷。可以说,东支裂谷一路上浩浩荡荡,如一条长蛇般掠过东非大地,沿途留下了一串珍珠般宝贵的湖泊。西支裂谷的规模相对较小,但裂谷所过之处,也留下了一连串的湖泊,如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艾尔伯特湖等,这些湖泊给当地的动植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风光旖旎的峡谷

  世界各地的大峡谷,给人的印象一般都是狭长、阴森和恐怖,但东非大裂谷却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峡谷的印象。来到东非大裂谷,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幅生机蓬勃、风光旖旎的美丽画面。

  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峰上,茂密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山坡上生长的仙人球盛开着紫红色、淡黄色的花朵;近处,广袤的草原上野草青青,花香阵阵,翠绿的灌木丛散落其间,草原深处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闪烁着粼粼波光——整个大裂谷生机盎然,显得美丽绝伦。

  东非大裂谷为何呈现出如此美丽的景致呢?首先,大裂谷的底部比较平坦、开阔,它不像一般的峡谷那样狭窄、幽暗,而是显得比较“大气”裂谷底部一般宽约几十千米,最宽的地方甚至达200千米——这样的地方,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小平原了。其次,大裂谷的水资源十分丰富,称得上是一座巨型天然蓄水池。

  上天似乎对这里特别眷顾,东非大裂谷内有大大小小30多个湖泊,可以说非洲的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了。这些裂谷带的湖泊辽阔浩荡,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充分条件。再次,东非大裂谷的许多地方土地特别肥沃,由于大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着众多火山,如乞力马扎罗、肯尼亚、尼拉贡戈等火山,这些火山喷发时,大量的火山灰散落在谷底,从而使得谷底的土地十分肥沃。因此,植物在这里生长十分茂盛。

  当然,东非大裂谷内生长的植物主要是青草,繁茂而营养丰盛的青草吸引了大量食草动物到这里生活。宽阔的草原上,大象、犀牛、斑马、长颈鹿、野牛、羚羊等成群结队,而狮子、猎豹、鬣狗、豺狗等食肉动物则紧紧相随,每天这里都上演着一场场血腥的屠杀。大裂谷中的马塞马拉国家公园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每当雨季来临时,便会有上百万只角马和几十万只斑马从坦桑尼亚出发,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迁徙大军来到时,只见草原上黑压压一片,动物们行走的蹄声像闷雷般此起彼伏,景象十分壮观。

  大裂谷形成之谜

  你可能会问:好端端的非洲大陆,怎么会出现东非大裂谷这样一道沧桑而美丽的“伤痕”呢?

  地质学家经过多次考察后认为,在很早以前,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阿拉伯半岛本来是非洲大陆的一部分。但大约3000万年以前,一场强烈的地壳断裂运动开始了,阿拉伯古陆块不想再和“长辈”待在一起,它“吵嚷”着要和非洲大陆板块“分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它不停地挣扎,铆足劲儿一心想投奔“新东家”——亚洲大陆板块。阿拉伯古陆块的不安分运动,使得这一区域出现了抬升现象,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了裂谷。最后,阿拉伯古陆块硬生生地从非洲板块中分了出去,如愿投入了“新东家”的怀抱中,但非洲大陆上被它撕裂的“伤口”却在不断扩大。

  由于抬升运动不断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后来,高原上的火山变成了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

  今天,东非大裂谷这道非洲的“伤口”仍在不停扩大。据20世纪60年代美国宇宙飞船测量:裂谷北段的红海扩张速度达每年2厘米,而在非洲大陆上,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1978年11月,地处吉布提的阿法尔三角区地表突然破裂,阿尔杜科巴火山在几分钟内突然喷发,将非洲大陆同阿拉伯半岛又分隔开了1.2米。一些科学家预言,如果照这种速度继续下去,再过2亿年光景,东非大裂谷就会被彻底撕裂,从而“分娩”出新的大洋。

  不过,2亿年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太漫长的过程。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命运究竟如何,目前谁也说不清楚。

  探险第一大峡谷

  在中国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有一个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这便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个地球上最长、最深的峡谷内,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异常恶劣,至今许多地区仍无人涉足,被称为“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这个地球上最后的秘境,隐藏着哪些秘密呢?

  藏在转经筒里的秘密

  雅鲁藏布大峡谷北起西藏米林县大渡卡村,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达6009米。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最深处1829米,长446千米)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约3400米,长90千米),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量齐观。

  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期深锁幽闺人不知。直到近代,人们才慢慢撩开它神秘的面纱。

  1878年夏季的一天,在中国西藏和印度边界的一个口岸处,慢慢走来了两个形迹可疑的外国人。这两人是主仆关系,主人是英国人,仆人名叫基塔普,是一名锡金人。

  “站住,等检查之后才能入关。”中国边防兵拦下了两人。

  驴子、商品、衣物……中国边防兵一一检查,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

  “转经筒和念珠也要检查。”中国边防兵指着英国人身后的仆人基塔普说。

  “这个,就不用检查了吧?”英国人脸色微微一变,而基塔普表情也有些惊慌。

  “必须检查!”边防兵毫不退让。英国人无奈,只好让基塔普将转经筒和念珠交了出来。

  检查了半天,中国边防兵没有发现任何异样,不过,他们感到奇怪的是:这串念珠只有100颗,而真正西藏佛教徒用的念珠串是108颗。

  “快把转经筒给我!”过关后,英国人迫不及待地从基塔普手中接过转经筒,他一按机关,转经筒的盖子啪的一声打开,一只测绘用的棱镜罗盘顿时出现在眼前。通过它测量,就能把山川、河流等地形准确地标注在地图上。还有那串只有100颗念珠的念珠串,也是英国人用来数步,测量目标物距离用的一种测绘工具。

  进入中国境内后,主仆二人一边假装经商,一边向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峡谷前进。原来,他们是受英国印度情报机关派遣,目的是混入中国西藏,搞清楚雅鲁藏布江下游流向等情况。

  雅鲁藏布大峡谷神秘莫测,处处陡峭险峻,人迹罕至,险象环生。英国人和他的仆人一起,跋山涉水,在峡谷内经历了很多危险。他们遭受过毒蛇猛兽的袭击,感受过荒郊野外露宿的艰难,经历过粮尽弹绝的困窘。几个月后,英国人在进入一个深谷考察时意外失踪,基塔普便一个人承担起了考察的任务。

  他在西藏流浪了四年,单独按指令完成了任务,成为最早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国人之一。

  科考遭遇雪崩

  21世纪,雅鲁藏布大峡谷迎来了科考的春天。2000年3月,一支由中国地质工作者组成的科考队向雅鲁藏布大峡谷挺进。考察的困难常人难以想象。大峡谷里几乎无路可行,有的时候他们必须跨过一条条危险的水沟,有的时候必须踩着悬空在急流上面的树干前进,有的时候必须顺着冰舌慢慢滑下……一天,科考队的三名队员到雅鲁藏布江的一条支流去采集样品。

  峡谷里,丛林密布,荆棘遍生。由于头天晚上刚下过雪,地面十分湿滑。三个人踩着泥泞的路,一步三滑地在密林中摸索着前行。灼热的太阳照射下,山顶上的雪反射着强烈的阳光,晃得三人不敢抬头。

  14时左右,他们沿着第三条支沟往上走,准备去采集另一个样品。这时,沟里的积雪越来越厚,四周也是白茫茫一片。

  标本采集地点到了,三个人拿出工具开始采集。突然听到山顶传来闷雷似的响声,紧接着,山谷里响起了轰隆隆的巨响。

  “雪崩了,快撤!”三人脸色大变。话音未落,只见铺天盖地的雪雾已经沿沟谷汹涌而至。雪团、沙石四处纷飞,雪浪像千军万马乱冲乱撞,又仿佛是几百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震耳欲聋的可怕响声。

  “快躲到大树下!”撤退已经来不及了,三人赶紧跑到一棵大树后面,紧紧抱着脑袋。碎石和雪块飞溅起来,不时砸落在身上,他们感到身上隐隐作痛。

  不知过了多久,响声渐渐小了,飞溅的雪雾也慢慢消失了。

  三人从树后探出脑袋一看,可怕的雪崩已经停止。

  在大峡谷工作的几个月里,科考队不但遇到了雪崩,还遭遇了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但队员们毫不退缩,坚持把科考工作进行了下去。

  悬崖边的险情

  在大峡谷科考,随时都会面临生命危险。

  有一次,科考队到大峡谷一个叫娘弄藏布的地方去考察。

  峡谷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大家的衣服都湿透了。走到最后,路没有了,连猎人们进山踩出的脚印也不见了踪影。走在悬崖上,一边是深不可测的峡谷,看一眼便头晕目眩,另一边是陡峭无比的绝壁,只能勉强扶着前行。大家拽着野藤,扒着乱草,手脚并用,一点一点地往前挪动。“啊呀……”正走着,一名叫程兴国的队员突然摔倒了,他惊叫一声,身体快速向峡谷滑去。

  眼看程兴国就要滑下万丈悬崖,队员们焦急万分,但无计可施。

  程兴国脸色煞白,他用手中的藤杖死死抵住崖壁。那根藤杖弯成弧形后,奇迹般没有折断,而是产生了一个很强的反弹力,并将他反弹了回来。

  还有一次,两名科考队员和向导一起到大峡谷中印边界附近的一个地方去考察。在翻一座山时,队员李进喜一不小心,被一个硕大的树根绊倒了,他像一个皮球般直向山坡下滚去。

  直到滚下10多米后,他才被灌木丛挡住了。

  通过科考,专家们总结出了大峡谷的“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窄”的十一大特点。他们还发现:整个大峡谷地区异常湿润,布满了郁密的森林,加上峡谷时常云遮雾罩、神秘莫测,而且地势险峻、交通不便,人烟非常稀少;峡谷中许多河段两岸岩石壁立,河水平均流量达4425立方米\/秒,河流流速高达16米\/秒,水流湍急,至今无人全程徒步穿越峡谷,也无人能漂流进大峡谷。

  另一个星球的峡谷

  一条深不见底的大峡谷,像桀骜不驯的巨蟒在北美洲凯巴布高原上蜿蜒盘旋。其特殊的地貌,独特的景色,雄伟的气魄,可以说地球上很难再找到与它匹敌的峡谷,有人因此称它为“另一个星球的峡谷”。

  这个大峡谷,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独臂少校的发现之旅

  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446千米,位于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它的平均宽度为16千米,最深处1829米,平均谷深约1600米。因为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所以被命名为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发现,与一名叫约翰·卫斯莱·鲍威尔的人密不可分。鲍威尔是美国内战时的一名炮兵少校,他在战争中英勇善战,并为此失去了一只胳膊。战争结束后,热爱科学和探险的鲍威尔开始了新的人生。虽然只有一只胳膊,但独臂的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带领一支探险小分队四处活动。1869年的一天,鲍威尔和他的探险队来到了凯巴布高原,在茫茫荒原上,他们发现了这条大峡谷。站在峡谷边的悬崖峭壁上,看着眼前无比壮观的峡谷时,鲍威尔和队员们十分震惊,他们决定漂流考察大峡谷。经过一番准备后,探险小分队从上游出发,乘橡皮舟开始了征服大峡谷的壮举。

  美丽壮观的大峡谷,隐藏着一道道令人无比恐惧的鬼门关。

  在这里,两岸山崖如刀切一般陡立,有些地方终年不见阳光,巨大的阴影笼罩着峡谷。更可怕的是,在峡谷中咆哮汹涌的科罗拉多河犹如死神派来的使者,随时都会夺去探险者的生命。

  面对滚滚浪涛和暗流险滩,鲍威尔他们沉着应对,置生死于度外,橡皮舟时而被浪头淹没,时而被卷入暗流中打旋……不知经历了多少生死考验,探险队终于冲出了死神的围追堵截。鲍威尔他们的这次考察,揭开了大峡谷头上遮盖的面纱,很快,科罗拉多大峡谷声名大噪,成为无数探险者的首选之地。

  另一个星球的峡谷

  1890年,美国作家约翰·缪尔游历了大峡谷后写道:“不管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名山大川,你都会觉得大峡谷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

  的确,科罗拉多大峡谷仿佛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奇异地带。

  这片土地就像鬼斧神工劈出来的一般,两岸山岩嶙峋,重峦叠嶂,斑斓的断面层出不穷;峭壁下的深渊深不可测,看上去让人胆寒。

  站在峡谷边沿,你会疑心自己到了地狱门口,或者觉得已经走到了地球尽头,被整个世界孤单地抛在了身后。

  大峡谷两侧的山崖,有着与众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先说形状吧,如果从空中鸟瞰,你会看到一座座方方正正,长得像桌子一样的山,它们也被称为桌子山。这些山的特点是顶部平坦,但四周的侧面却十分陡峭,它们仿佛是从峡谷中垂直长出来的蘑菇。这些桌子山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这是河流和雨水共同侵蚀的结果:大峡谷形成之初,河流和雨水不停切割高原,高原中比较坚硬的岩层岿然不动,而较软的部分则不断被水“掏空”,日积月累,于是造就了一座座平台型大山或堡垒状小山。

  再来说说大峡谷的颜色,大峡谷似乎是一个特别擅长玩光线的“魔术师”。峡谷两岸的岩石大都是褐色,但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岩石全都具备了变色龙的本领:在不同强弱的太阳光线照射下,岩石的色彩时而深蓝,时而棕色,时而赤色……它们扑朔迷离,变幻无穷。这时的大峡谷,宛若仙境般七彩缤纷、苍茫迷幻,既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又让人的内心升起一种诡异、神秘之感。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姜永育作品集
墙上美人脸破译自然密码:地下的秘密破译自然密码:水中的秘密热浪滚滚寒流肆虐给孩子们看的防灾避险故事破译自然密码:空中的秘密神秘的哭声地震袭来青少年灾害逃生自救书·暴雨狂泻巨浪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