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破译自然密码:地下的秘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2章 地形的秘密(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破译自然密码:地下的秘密》 作者:姜永育

第12章 地形的秘密(2)

  科考揭开怪声之谜

  20世纪60年代,一个由地质工作者组成的科考队来到新疆克拉玛依市,准备对这里的矿藏进行勘探。与斯定一样,他们在茫茫荒漠之中,无意间闯入了一座魔鬼城。

  走进魔鬼城,大家算是开了眼界:城内有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土石造型。不过,魔鬼城内始终笼罩着一种神秘恐怖的氛围。面积很大的“城堡”内空无一人,寂静得令人害怕。走在一条条错落有致的“街道”上,大家有一种行进在“鬼城”

  内的感觉。

  当天晚上,科考队在“城内”扎寨宿营。半夜时分,恐怖的怪叫声把队员们从睡梦中全都惊醒了。大家走到外面,只见昏黄的月光下,天地间一片昏暗。一块块鹅蛋大的石头被大风卷着,在地面上飞速滚动。细小的沙粒在空中飞舞,让人难以睁开眼睛。更可怕的是怪声,呜呜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各种声音叠加在一起,像群狼在嘶嚎,又像是无数厉鬼在号哭,让人的耳朵难以忍受。

  不过,这些走南闯北的队员并没有害怕,他们通过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一个规律:风力越大,怪声的分贝越高,而风力越小,分贝越低。而且,他们还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大风卷着沙石,不停地扑打在“城堡”的断墙上,怪声就是从这些断墙间发出来的。

  至此,魔鬼城怪声之谜终于被揭开了,原来怪声是由大风引起的:每当大风刮起,风穿越众多的“残垣断壁”时,就会激起回声。由于这些回声的频率高低不一,因此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叫声,而狂叫声连成一片,便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了。

  石梯山下的音乐声

  神秘的千年古寺前,有一座石头山,山上有一架石头雕刻而成的长长的梯子。行人沿石梯拾级而上,脚踩处梯阶均能发出不同节奏、音色各异的声音。

  叮叮、当当……悦耳动听的音乐声在静寂的山林间缓缓流淌。有人说,这是观世音菩萨显灵所致;有人说,这是因为石梯下面有一个大大的溶洞;也有人说,这是由于当地地理位置刚好形成了声音反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一起到中国的四川雅安市去考察一番吧!

  奇妙的石梯山

  在雅安市南郊的深山密林中,掩映着一座千年古寺。这座古寺修建于北宋时期,原名叫佛会寺,明朝时,该寺经过改建,更名为石梯庵。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古寺墙院青苔丛生,浑身氤满岁月沧桑,再加上周围古木参天,环境幽暗,使得寺庙充满了古朴神秘的气息。

  古寺前,有一座不大的石头山,名叫闻音岩。

  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山由一块巨大的岩石构成,从山体结构来说,山是一块石,石是一座山。

  闻音岩地势十分独特:岩坡袒露的地方,地势陡直如立,寸草不生,而有土的地方则林丰草茂。音乐石梯便处于岩坡袒露处。石梯沿山而上,凿岩而成。

  站在石梯尽头的石梯庵鸟瞰,只见百余阶石梯悬挂在陡直的山岩间,山体就如一架巨大的电子琴,而石梯则像一排完整的琴键。

  音乐石梯共分三段:第一段有105步阶梯,脚踩上去发出嗡嗡的沉闷声,仿佛电子琴弹奏时的重低音;第二段石梯有20步台阶,音质比第一段略高,声音呈现当当声;第三段有138步台阶,这段崖壁上题刻有“踏石闻音天下一绝”八个大字,脚踩上去时,叮叮的高音从石梯间迸发出来。行人或拾级而上,或依次而下,嗡嗡、当当、叮叮之声相互交汇,疏密有致,不绝于耳,在静寂的山林间显得格外清晰、明快,细听仿若奇妙的乐曲在流淌。

  有专家曾两次到音乐石梯进行考察。第一次去时,天气十分晴好,拾级而上,石梯的低音部分发音不甚明朗,仔细倾听,才能听到微弱的嗡嗡声。第二段石梯的发音也不太清楚。但在第三段石梯处,用脚踩踏,叮叮声随之传出。第二次去时,天上下着小雨,音乐石梯的音响效果仿佛因阴雨天气而变差了,这次即使在石梯的高音部分使劲踩踏,也只能听到较弱的叮叮声。

  石梯为何能发出如此美妙的音乐声呢?

  观世音菩萨显灵?

  音乐石梯相传为一云游天下的老尼所建。老尼走遍名山大川,到达雅安时,她发现这里处处滴翠溢绿,景色旖旎,于是决定在此修行。由于每次到山下办事都得从巨石山上爬上爬下,遇到雨天,巨石十分湿滑,为了出行方便,也便于善男信女进香拜佛,于是她请工匠在巨石上凿出了这架长长的石梯。而原来的古寺,也因这架石梯而改名为石梯庵。

  石梯刚建成时并不会发出声音。一天傍晚,老尼化缘回庵,在山脚下,她看到一个白衣女子在石梯上缓缓行走,女子所过之处,奇音妙乐不绝于耳。老尼大惊,急忙赶到石梯前,这时白衣女子已从石梯上冉冉飞升,转瞬不见。老尼回庵静思,突然醒悟过来:白衣女子便是庵里供奉的观世音菩萨。

  从此之后,人们走过石梯,奇妙的音乐声便会随之响起,令人惊奇万分。石梯庵也因此而闻名四方,香火日盛。而观世音菩萨显灵的说法,也在当地流传开来。

  石梯真是菩萨显灵吗?

  在石梯庵山顶的一块石刻碑上,记载有石梯建成的详细内容:石梯建于明宪宗成化十七年(即公元1481年)。1917年,一场大暴雨之后,石梯上面的深山中突然爆发泥石流,滚滚泥流汹涌而下,将石梯严重毁坏,音乐声也随之中断。1919年,当地政府应群众要求,选调工匠重新凿成石梯,音乐声再次在山林中响起。前后两次开凿,都与传说中的老尼无关。因此可见,观世音菩萨显灵之说也只是民间的神话传说而已。

  石梯奏乐的猜想

  外地游客踏上石梯山,当奇妙的音乐响起时,心中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石梯下面会不会是空的呢?

  雅安是全国有名的雨城,多数县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以上,不但河流众多,而且地下水十分丰富。而音乐石梯所在的山体是由石灰岩构成的,这种岩石在水的长期侵蚀下,会形成溶洞、天坑、石林等喀斯特地貌。有人分析,音乐石梯下面的山体,很可能在地下水的长期侵蚀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溶洞。当人们在石梯上行走时,脚步声传到溶洞内,从而形成了回声。这就像一面巨大的鼓,即使微弱的敲击,它也能发出咚咚的回音来。

  为了证实这种分析,有人拿着一块石头,使劲敲打石梯中部的石壁。石头敲上去,石壁铿然作响,发出清脆的撞击声,仿佛是两种金属相撞,又像是中空的大肚坛子发出的回音。于是,“音乐石梯下面有溶洞”的说法不胫而走,大多数游人也相信了这一观点。

  不过,地质专家带着仪器,专程到这里进行了勘探。专家们发现音乐石梯的石壁并不是空心的,里面也没有发现大的空洞。

  排除了空心之说,有人根据音乐石梯所在的地形特点,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声音反射。

  在地形较为闭塞的山区,当人们大声喊话时,声音碰到周围的山体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为此,有人在音乐石梯所在的位置做了一个实验:当有人大声面对石梯喊话时,周围果然出现回声。人们据此分析:石梯庵所在的山体是弧形的,而音乐石梯所处的那块巨大岩石,正好位于弧形山体的一个点上,当游人在石梯上行走发出脚步声后,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山体,便反射回来形成了回声。

  不过,这种说法也不能令人信服。因为脚步声相比人们的喊话来说,频率十分微弱,即使在十分封闭的地形下,也不会引起明显的回音。而石梯随着人们的踩踏,不但会发出清脆的音乐声,而且乐声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很显然,这是反射说无法解释的。

  音乐石梯发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目前仍是一个无法破解的谜。

  巧克力山的秘密

  巧克力是一种味道美、热量足的食品,它总是那么令人垂涎欲滴。下面,告诉你一个盛满巧克力的地方。

  这个地方位于菲律宾米沙鄢群岛的中心,不过,它并不是真正的巧克力,而是一个个像巧克力一样的圆锥形小山丘。

  来到这里,虽然不能一饱口福,但能大饱眼福。

  令人垂涎欲滴的“巧克力”

  20世纪80年代,一名叫汤森的欧洲人来到菲律宾旅游。

  在菲律宾转悠了几天后,汤森已经拍下了上千张照片,菲律宾有名的景点都被他一一纳入了镜头之中。不过,他仍然觉得没有拍到独特的照片。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个地方很美丽,而且景色十分独特,于是问明地址后,汤森第二天便找了一个当地人做向导,兴致勃勃地朝那个地方出发了。他们乘坐小船,很快来到了米沙鄢群岛。一上岛,一个个圆锥形的小山丘出现在眼前。这些小山丘密密麻麻,几乎占据了整个岛屿。

  “噢,这些山丘真是太奇特了,它们不会是岛上人修的坟墓吧?”汤森在小山丘之间转来转去,不时用手摸摸山体。

  “当然不是了,岛上的居民很少,根本不可能修这么大、这么多的坟墓。这些山丘,很早以前就有了,它们应该是自然形成的。”向导说。

  两人爬到附近一座稍高的小山丘上,居高临下,山丘群的全貌呈现在他们面前:那些圆圆、尖尖的小山丘排列在大地上,井然有序,它们全身披满了褐色的干草,看上去仿佛一块大盘子里盛放的食品。

  “巧克力!”汤森脱口而出。的确,这些山丘的形状和颜色太像巧克力了!

  咔嚓咔嚓,汤森一口气拍了上百张照片。这些照片随后在网络和杂志上被发表,巧克力山很快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后来,又有不少人来到米沙鄢群岛。经过仔细勘察,发现这里的圆锥形小山丘共有1268个,它们身披厚厚的草皮,雨季来临时,这些山丘生机蓬勃,绿意盎然,看上去像一个个绿色小绒球。而当旱季来临时,山丘褪去绿色的外衣,变成土褐色,与巧克力的颜色十分相似,犹如一排排大号巧克力,又好似一个个超级大馒头堆放在小岛上。

  山上为何不长树

  如果你来到米沙鄢群岛,仔细观察这些大号“巧克力”,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小山丘基本上只长草不长树。这种茅草在雨季来临时,长得十分茂盛,它们覆盖在山丘上,有的像圆圆的绒帽,有的像圆锥形的高帽,又仿佛是给山丘们穿上了一件件绿色的蓑衣。旱季时,降雨稀少,茅草们失去生机,在炎炎烈日的照射下,茅草逐渐干枯,颜色也由绿色变成褐色,从而使得一个个山丘变成了“巧克力”。但在众多的巧克力山上,你很难发现一棵树的踪影。

  难道这个小岛不适合树生长吗?非也。这里地处亚热带,而且临近海洋,空气十分湿润,每年雨季,大量水汽都会在岛上聚积从而降下丰沛的雨水,植物们在这里可谓是如鱼得水,生命力十分旺盛。纵观“巧克力”小丘周围的山,你就会发现,这些山体上不但长着茅草,还生长着大量郁郁葱葱的绿树,它们与巧克力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奇怪的现象是怎么回事呢?专家们经过勘探,发现这些巧克力山都是由石灰岩组成的:一块块巨大的石灰岩从地面拔地而起,伸展到40~120米的空中形成了这些独特的山丘。石灰岩十分坚硬,植物的根系一般很难破坏并深入它的内部。这些山丘上,只有一层薄薄的浮土,只有茅草能在上面“安家落户”,对于树这样的大型植物来说,由于扎根不牢,再加上浮土提供的营养有限,因此很难在山丘上生长——即使有偶尔存活者,也会被海风吹折或被长达数月的旱季折磨致死。

  不过,巧克力山虽然是石灰岩构成的,但它与一般石灰岩地区的地貌却不相同。世界上许多石灰岩地区都发现过溶洞、天坑,但在这个小岛上,人们却没有发现这些地貌现象。专家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当地分为雨季和旱季,尽管雨季降雨充沛,雨水对石灰岩有侵蚀,但旱季侵蚀便中止了,更兼地下水匮乏,所以这种侵蚀十分缓慢,还未形成溶洞和天坑。

  巧克力山形成之谜

  可爱迷人的巧克力山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当地流传着两个神话传说。

  第一个传说,远古时候,这个小岛上生活着两个巨人。有一天,为了争夺地盘,两个巨人大打出手。这一打便打得昏天黑地,不可开交。他们用脚踢,用拳头打。后来觉得不过瘾,干脆捞起海底的石头扔向对方。一块、两块、三块……小岛上满是巨人打架时散落的石头。最后,两个巨人都筋疲力尽。他们谁也没蠃,于是便重归于好,双双离开了这个小岛。闹事的巨人走了,却留下一堆石头无人收拾。这些石头便是巧克力山。

  第二个传说很动人,也很浪漫。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阿拉贡的巨人爱上了当地最美的姑娘阿拉雅。但不幸的是,阿拉雅已经有了未婚夫。结婚前夜,阿拉雅独自一人到河中沐浴。

  看着心爱的姑娘就在眼前,阿拉贡忍不住将她抢回了家。不过,由于阿拉贡的容貌十分恐怖,阿拉雅吓得心脏病发作,很快便死去了。可怜的巨人十分伤心,他哭啊哭,眼泪一滴一滴地滴落到小岛上,化为了巧克力山。最后,这位伤心至极的巨人也一命呜呼,他的身体化成了环绕巧克力山的布诺蔓山脉。

  关于巧克力山的形成,现在的科学家们有种种推测。有的认为是海底火山爆发后,大量的岩石四散喷射,而后被石灰石覆盖,后来海床抬升露出海面,于是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巧克力山;有的认为巧克力山是上千年的雨水对地上的贝壳、珊瑚岩层以及不透水黏土层冲刷的产物;还有的认为是石灰岩在长期海风及雨水的侵蚀下风化形成的……巧克力山真正的形成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距地心最远的山

  你知道地球上距离地心最远的地方是哪里吗?你可能会说:珠穆朗玛峰!没错,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844.43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它的高度加上地球的半径,应该是距离地心最远的地方了。

  不过,事实上却不是这样,有一座海拔只有6310米的山峰,它到地心的距离却比穆朗玛峰更为遥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座赤道上的大山

  1802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亚历山大·洪德堡来到厄瓜多尔,准备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一次考察。

  厄瓜多尔是南美洲的一个小国家,位于赤道上,被称为赤道之国。在这个盛产牛羊、谷物、马铃薯、水果和纤维植物的国家里,有一座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大山——钦博拉索山。这座大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它是一个外表呈圆锥形的大家伙,上面有许多火山口,山顶上终年白雪皑皑,5座峰峦直插云天,16条冰川垂到山腰,形成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致。

  一直以来,这座大山被人们误以为是安第斯山脉的最高峰。

  洪德堡来到厄瓜多尔的目的,就是想征服这个巨人,爬到山顶领略它的奥妙。

  一大早,洪德堡便携带登山设备,向钦博拉索山进发了。

hTtp://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姜永育作品集
破译自然密码:空中的秘密破译自然密码:地下的秘密寒流肆虐破译自然密码:水中的秘密神秘的哭声青少年灾害逃生自救书·暴雨狂泻巨浪滔天墙上美人脸地震袭来给孩子们看的防灾避险故事热浪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