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破译自然密码:地下的秘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地形的秘密(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破译自然密码:地下的秘密》 作者:姜永育

第14章 地形的秘密(4)

  有人说,“龙穴”之中困守着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小白龙。因触犯天条,小白龙被囚禁于此。龙身被禁,它常郁郁寡欢,郁闷之气在洞中结成雾气,并向洞外蔓延形成云雨。不过,这些传说都不可信。

  周公山预报的真正原因

  排除了神话传说,有人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周公山能预报晴雨,其实是水汽蒸腾的结果。

  雅安市境内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在周公山下,有几条常年清澈的河流绕着山脚流淌。其中,岷江的重要支流青衣江从市区穿城而过,这条大河流量大,河面宽阔,在市郊修建了拦河大坝后,于周公山下形成了一片水库区。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河面蒸腾出大量的水汽,水汽沿着山脚上升,最终汇聚到山顶。

  因为山顶的温度较低,水汽因冷却而凝结成云。有人认为:当山顶出现云时,就说明雅安市的水汽十分充沛,第二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反之,如果山顶无云,则说明水汽蒸腾不明显,第二天下雨的可能性较小。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雅安市周围的山很多,为何独独只有周公山能预报晴雨呢?

  周公山预报天气的现象,引起了气象专家的浓厚兴趣。雅安市气象台的专家经过长期的观测和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

  原来,一个地方要形成降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充足的水汽,这是降雨的基础条件,只有大量的水汽凝结成云,才能形成降雨;二是有上升运动,将近地面的水汽输送到空中,才能致雨;三是有冷空气入侵,外地来的冷空气与本地的暖湿空气结合,水汽遇冷才能凝结成雨滴降到地面上。

  气象专家分析,周公山之所以能预报天气,是因为它的顶峰正好处于南北两股气流的汇合处。南面河流众多,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面蒸发形成丰富的水汽,这股气流较为暖湿。

  而北面则是山区,气流相对较为干冷。如果第二天有雨,两股气流都会加强,当它们在周公山尖峰汇合后,冷暖气流交锋,较重的冷空气会“钻”到下面,将较轻的暖空气抬升到高空。

  也就是说,汇合后的气流会产生明显的上升运动,再加上周公山尖峰比周围的山体都高出了一大截,温度相对较低,因而气流一上升,就会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云了。因此,只要山顶出现云,就说明气流上升运动加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正趋于饱和,第二天就极有可能下雨了。

  成都平原的野象哪去了

  森林茂密,草长莺飞,成群结队的野象在树林中自由自在地往来——这既不是东南亚的风光,也不是非洲的景象,而是3000年前成都平原最为常见的一幕情景。

  可是3000年后的今天,野象们全都不见了踪影,它们就像一群匆匆过客,从成都平原彻底消失了。野象为何神秘消失?

  它们又去了哪里呢?

  地下挖出大象牙

  2001年2月的一天,成都西郊苏坡乡金沙村一处建筑工地上,几台大型挖掘机正不知疲倦地挖掘着泥土。“看,那是什么?”

  眼尖的工人突然发现泥土中有骨头。大家停下工作仔细一看,原来那些骨头全都是象牙!

  举世震惊的金沙遗址就这样被挖掘出来了。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平原东南,它在地下沉睡了3000年之后被发掘出来,是中国进入21世纪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在遗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其中包括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考古专家从象牙和其他文物存在的时间推测,认为金沙古蜀王国所在的成都平原,在3000年前曾是野象、犀牛等典型热带动物的乐园。那时,成都平原可不像今天这样种满了庄稼,而是一个一望无垠的草原。大草原上,茂密繁盛的青草和随处可见的森林,为野象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它们在这块乐土上愉快地生活,幸福地生儿育女。

  按理说,无忧无虑,生活在“蜜罐”中的野象们,族群应该会越来越大,数量应该会越来越多,可事实恰恰相反,随着岁月的流逝,野象群不但没有发展壮大,反而彻底退出了成都平原。

  野象们去了哪里呢?

  野象失踪大猜想

  根据在金沙遗址挖掘出的大量象牙,有人推测野象们集体“牺牲”了,而且是被人类毁灭的。

  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人与野象的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方面,当时的金沙古蜀王国,人们都喜欢用洁白的象牙来祭祀祖先或神灵,这导致人类滥捕滥杀野象,以获得珍贵的象牙。另一方面,因为大象身材高大,力大无穷,人们骑在大象背上作战,往往令敌人闻风丧胆,所以人们争相将捕获到的野象进行驯化,并将其投入到战争中,这导致许多野象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可靠,因为即使人类再强大,也不会强大到将野象完全消灭的地步。

  排除了人为的因素,有人又提出了瘟疫之说。在人类或动物的王国里,瘟疫都是十分可怕的杀手。特别是对喜欢群居的动物来说,当瘟疫袭来时,群体间相互传染,往往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因为野象是喜欢群居的动物,平时总喜欢三五成群地扎堆生活,于是有人推测:在几千年前,一场针对野象的大瘟疫在象群中流传开来,无数野象被夺去生命。为了逃避瘟疫,活着的野象不得不逐渐退出成都平原,迁到了其他地方生活。

  但瘟疫之说也不能令人信服。因为在今天的非洲大草原上,虽然时时有瘟疫威胁,但野象们仍生活得十分幸福。

  又有人在分析金沙古蜀王国灭亡的原因时,提出了洪水灭国之说。据考证,几千年前的成都平原,年降水量比现在还多,而且降水分布很不均匀,暴雨时段一般都集中在盛夏,特别是特大暴雨袭来时,成都平原经常洪水泛滥。专家们在清理金沙遗址的古河道时,发现沙砾层里有一些冲碎的陶片和树干,说明当时确实曾发生过大洪水。人们因此认为:由于当时还没有都江堰水利工程,一旦盛夏下暴雨,岷江洪水就像野马般奔腾而下,给成都平原带来灾难。洪水在冲毁金沙古国的同时,也夺去了野象的生命。

  除了暴雨之说,有人还提出了地震灾难说。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山地,自古以来便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有人推测:数千年前岷江河谷一带发生了一场特大地震,直接导致许多生活在山林中的野象丧生。同时,地震还造成山体滑坡,阻断岷江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湖水在积累到足够多时突然崩坝,惊天动地的洪水直接冲向下游,在冲毁金沙古国的同时,也将野象们彻底毁灭。

  不过,无论是暴雨说还是地震说,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气候变化迫使野象南迁

  成都平原野象失踪之谜,成为困惑专家们的一大难题。

  在排除了上述种种推测之后,专家们将研究目光转向了当时的气候。通过分析金沙遗址土壤里植物留下的花粉和种子,专家们得出距今3000年前的成都平原气候:那时,成都平原的平均气温比现在高约3℃,最热的时候,月平均气温达到了28.6℃;而降雨比现在更为频繁,气候也更为温暖湿润,而且因为处于四川盆地内,平原上的风力一般都较弱。这种高温、高湿、多雨、静风的天气,与现在西双版纳和东南亚的气候十分相似,可以说这种气候正是亚洲野象最适宜的栖息气候。后来,由于成都平原气候发生变化,不再适宜野象生存,它们不得不举家南迁。

  那么,成都平原的气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呢?

  据专家研究,成都平原的气候从西汉时便开始发生变化了,到东汉末期,年平均气温已下降到和现在十分接近。随着气温下降,降雨也相应减少,高温、高湿气候逐渐变化,使得野象生存十分艰难。再加上都江堰修建起来后,人们在成都平原毁林开荒,开垦了大量农田,没有丰富的青草和树叶供应,野象被迫一再向南方退却。

  气候变化之说,可以说揭开了成都平原野象失踪之谜。不过,成都平原的气候为何会发生显著变化,以后这种变化还会不会持续,这些谜底期待着人们去进一步揭开。

  平原“地鬼”的真相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近年来,这片广阔的平原上屡屡出现“地鬼”现象,让人们惊恐不安。

  “地鬼”究竟是什么?它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捣乱的“地鬼”

  2006年夏天,河北省柏乡县西汪乡寨里村笼罩在一种紧张不安的氛围中,当地村民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紧张和不安,来源于这年夏天的两场暴雨。

  6月27日和7月14日,柏乡县先后下了两场暴雨。第一场暴雨之后,西汪乡寨里村的村民李琴家的房屋开始出现异常:

  地面上有许多细细的裂缝,这些裂缝像一条条丝线,将李家的房屋团团包围了起来。

  “不好,地鬼又在地下捣乱了。”70多岁的李琴老人惊慌起来,“这次比10年前的那次更可怕。”

  10年前,也就是1996年的夏天,当地下了一场大雨。雨停后,李琴走进自家的厨房,惊恐地发现厨房的西南角出现了一条裂缝。她顺着裂缝一路查找,发现裂缝穿过院子,在地面上留下了一个直径约0.8米、深约1米的大坑。随后,裂缝又变成了许多细小的裂纹,悄悄“爬”上了正房的墙壁和屋顶。

  那次“地鬼”闹腾,给李家留下了惊恐不安的记忆。不料,10年过后,“地鬼”再次出现,而且闹腾得越发厉害。

  7月14日,当地又下了一场暴雨。暴雨后,李家房宅上的地裂缝更加明显,看上去触目惊心:房屋被地面裂缝包围了几圈,墙体、屋顶和地面多处开裂,有拇指粗细。裂缝还穿房过户,爬到了邻居家的墙上。与此同时,村里还有4户人家的房屋也遭遇了“地鬼”的侵袭,墙壁上同样出现了深浅不一的裂纹。此外,村外田地里,10年前出现的一条地沟越发狰狞恐怖:

  以前地沟只在村西南一带“活动”,而现在它明目张胆地“穿过”

  玉米地、棉花地和乡间公路,大肆向西南和东北延展,并在村北的一片花生地里制造了一个大坑。

  “地鬼”引发村民恐慌

  在柏乡县出现地面裂缝的同时,河北省境内的安平、文安、香河、衡水等县(区)也相继出现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地面裂缝或坑洞:在文安县大留镇北李村,村民王志英家承包的10亩田地中,出现了30多个大大小小的坑洞;在香河县的一个村庄,地裂发生在当晚23时,村民们正准备睡觉时,忽然听到地底下传来奇怪响声,像人在打嗝,又像是什么东西被敲击发出的闷响。

  “不好,可能要地震了!”一些村民以为要发生地震,连衣服都来不及穿,赶紧跑到了院子里。但奇怪的是,大家并没发现房屋震动,只看到水泥地出现了一条条裂缝……地面裂缝的出现,扰乱了村民们的正常生活。在柏乡县寨里村,人们夜里躺在开裂的屋子中经常失眠,因为老是担心房子会塌下来;一些村民不敢一个人到地里浇地,因为害怕“地鬼”

  突然出现;小孩们看到裂缝,就会躲得远远的;而“河北要发生大地震”的谣言也不胫而走,更引起了村民们的恐慌和不安。

  接到群众电话后,河北省邢台市地震局的工作人员专程去作了考察。他们发现地面裂缝两壁参差不齐,但并没有出现水平扭动与垂直位移。他们还对各地的地下水位、水温、地电、地磁等参数进行了严格观测,结果没有发现异常,因此得出了结论:此次柏乡县及各地的地面裂缝与地震无关。

  地下水缺失惹的祸

  专家在考察中发现,地面裂缝属于张裂现象,应该是强降水入侵造成的:大雨造成表层土软化,有些表层土还随雨水流入了下面的裂缝中,使得原已在地下的裂缝得以显露出来,从而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地面裂缝。

  在进一步的考察中,专家们发现:长期以来,包括邢台、石家庄、保定、沧州一直到廊坊,都存在大量的地下水超采现象,更严重的是,沧州、衡水、廊坊、邢台等地因浅层的地下水不足,早就在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了。

  为了弄清地下水超采和地面裂缝的关系,专家找来一张邢台市地形图进行分析,发现出现地面裂缝的西汪乡、王家庄乡一带,属于河北平原的西部边缘地区,地面的坡度较一般平原区要大,地势呈现西南高、东北低,而地下水的流向与地势往往一致,所以西汪乡一带的地下水位更低,大雨过后更容易形成地面裂缝。根据考察,专家们得出了结论: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连年下降,从而导致了地面裂缝的出现。

  而地下水的缺失,也与一个可怕的“恶魔”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气候变化。据气象观测统计,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其流域多年的平均温度为12.4℃,近40多年来气温平均升高了1.1℃,而且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增温幅度加大。另一方面,降水在逐年减少,而最近6年是40多年来减少最多的时期。根据1951年至2005年的气象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省降水量平均减少了120毫米,这意味着在河北省18.83万平方千米土地上,减少了相当于约225亿立方米的降水资源——这些数据说明,造成白洋淀乃至整个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就在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因为陆地淡水资源由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个部分组成。降雨和降雪合称大气降水,是大气中的水汽向地表输送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它也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最终补给来源,如果大气水一旦发生变化而减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也会跟着相应减少。而对河北省来说,在地下水减少的同时,由于用水量增加,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因而各地出现了可怕的地面裂缝。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姜永育作品集
墙上美人脸青少年灾害逃生自救书·暴雨狂泻给孩子们看的防灾避险故事地震袭来热浪滚滚破译自然密码:地下的秘密破译自然密码:水中的秘密巨浪滔天神秘的哭声破译自然密码:空中的秘密寒流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