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说话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5章 第九计控制节奏(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说话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15章 第九计控制节奏(1)

  我们都知道开车有所谓的“换挡”,说话也是如此,需要在合适的时候“换挡”。

  在交谈中,“换挡”包括谈话进展速度,但是它还有更广泛的涵义,比如谈话意向、谈话内容、谈话主题等等的改变,这些都属于控制谈话节奏的范围。

  这里有一个要求是与司机换挡的要求一致的,那就是眼明手快,熟练自如。

  唐伯虎点秋香

  唐寅(即唐伯虎)是明朝的一位风流才子。有一次他乘船途经无锡,傍晚时分泊船停岸,独自一人登岸散步。只见一顶彩轿从东面抬了过来,轿子旁边簇拥着许多容貌姣好的女子,其中有个丫环长得特别明艳俏丽。

  唐寅对这个女子一见钟情,就在后面紧跟着轿子走。后来,轿子停在了一家府第,主人和婢女都进去了。唐寅一打听,才知这是华学士家。于是,唐寅就特意逗留下来,扮作给人抄书的书童,来到华学士府第请求留了下来,并改名华安。

  由于唐寅做事出色,因而深得华学士的宠信。华学士得知他尚未娶亲,便主动让他从婢女中挑选一人,这下正中唐寅下怀。唐寅就趁机选了那天他一见钟情的女子秋香。过了几天,华安与秋香两人就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华学士派家人四处寻找,终未找到。

  事后好长时间,华学士偶然在苏州阊门的一家书店里发现正坐着翻阅文章的那个人很像华安,便凑上去仔细察看,越看越觉得像。私下里一打听,人家说:“这是唐解元。”华学士觉得蹊跷,第二天就写了名帖,去拜访唐解元。

  一见面,华学士就觉得眼前这位唐解元简直就是昔日的书童华安。等到端上茶来,正好看到对方一只手的大拇指旁边枝生的小指,华学士就更加相信此人就是华安,但还是不便明言。接着,那位唐解元又命人摆酒与华学士对饮。

  席间,华学士实在憋不住了,就故意把华安在华府的事稍微提了几句,借以察看唐解元的神色。唐解元只是恭敬顺从地答应着。

  华学士又追问说:“华安长得非常像您,不知为什么?”唐解元还是支支吾吾地应付着。

  酒过数巡之后,唐解元就带华学士到后堂,招呼众婢女簇拥着新娘子出来拜见华学士。华学士一见这位新娘子更觉愕然了。

  直到这时,唐解元才拉着新娘子的手,来到华学士跟前说:“学士大人,您刚才说我长得像华安,难道您没看出来我的新娘子也像您家的丫环秋香?”华学士这才恍然大悟,与唐寅大笑了一阵,相别而去。

  唐寅谙熟我们现代所说的谈话技巧,当他被华学士发现时,哼哼哈哈不置可否,在他的言行与真实目的之间撒上一层雾障,使华学士难以辨别。这样他就始终是主动的。

  学会转换话题

  在讲演或会话中,如果出现了冷场、尴尬局面,或谈话触及他人隐私、隐痛的时候,谈话者就不要再继续谈下去了,要立即转换话题。那么,具体在什么时候转换话题呢?

  其一,在交谈中出现危急状态时,应立即转换话题。转换话题可根据当时的情景、你身边的物品等为话题去转变,但必须得做到“巧”。

  例如,三国时,一次,曹操与刘备饮酒。曹操先用手手指刘备,后一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立时一惊,手中所持箸,不觉落于地上。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刘备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说:“丈夫何畏雷乎?”刘备曰:“圣人迅雷风烈之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之故,轻轻掩饰过了。曹操遂不疑刘备。刘备在惊慌落箸之后,机敏地巧用天气变化,把谁是英雄的话题岔开,转移了曹操的注意力,才化险为夷。

  其二,在交谈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以以假乱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巧妙地改换话题。

  明初有一知府姓曹,自称曹操后代。一日,他去看戏,正逢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的奸诈阴险表演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见自己祖先被辱,不觉大怒,当即派差役传赵生治罪。差役欲带赵生,赵生不明其故,差役告之,赵生即随差役进府。曹知府见赵生昂然而来,拍案喝道:“尔等小民,见本府怎不下跪?”赵生瞪眼回答道:“大胆府官,既知曹丞相前来,怎不降阶而迎?”曹知府气得脸色铁青:“谁认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戏假扮的!”赵生冷笑一声说:“哼,大人既知我是假扮者,又为何当真,欲将我治罪呢?”曹知府无言以对,只好放了赵生。

  循循善诱学说术

  陶渊明退归田园隐居后,有不少读书少年向他求教。一天,他家里来了位少年,这少年行礼之后,非常诚恳地说:“小辈非常敬仰先生的知识,有心向先生讨教读书妙法,望先生指教。”陶渊明一听这话便皱了眉头,他想责备少年幼稚可笑,在做学问时竟想找快捷方式。转念一想:少年是虚心讨教的,对晚辈应当循循善诱嘛!于是他严肃地说:“年轻人,常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你可理解其中含义?”少年听了似懂非懂,不很明白。陶渊明拉着他走到一块稻田边,指着一棵尺把高的禾苗说:“你聚精会神地瞧一瞧,看禾苗是不是在长高?”少年目不转睛地看了半天,眼睛都看酸了,那禾苗却仍然和原来一样不见长高。他失望地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呀!”陶渊明又把少年带到溪边的大磨石前问:“你看看那块石头,那磨损的马鞍一样的凹面,它是在哪一天被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想一想,说:“不曾见过。”陶渊明耐心地启发诱导说:“要你看禾苗,是想让你知道,虽然眼睛观察不到,但禾苗的确是每时每刻都在生长的;如同我们做学问,知识的增长也来自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自己也没有觉察到,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见成效。所以人们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少年点点头,说:“我明白了,这磨损的刀石是年复一年地磨损才成马鞍形的,不是一天之功。先生,我说的是不是?”陶渊明赞许地点点头,接着说:“从这磨石,我们可以悟出另一个道理,‘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中断,所学的知识会在不知不觉中忘悼。”少年一下子豁然开朗,叩首拜谢道:“多谢先生,小辈明白了‘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从此再不妄想学习妙法了。”陶渊明高兴地对少年说:“我给你题个字吧”。只见陶渊明挥起大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少年恭恭敬敬地接过字幅,一直把它当作对自己勤学苦练的告诫。

  袭人进谗言

  《红楼梦》里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形象。其中,在“宝玉挨打”这一节里,作者用不长的一段文字把袭人这个刁钻古怪的丫头形象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袭人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说她是丫环,她似乎又是一个主人。在贾府那样险恶而又复杂的环境里,袭人受到她出身和地位的限制,她最终把自己磨炼成了一个很有城府,又十分世故的人。

  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因逼死金钏的内疚与爱子受刑的心态相煎熬,不像平时那样刚愎自用,也比较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袭人看准了这一点,便乘机向王夫人进谗言。

  细心的袭人先调查清楚了宝玉挨打的真实原因,确实知道是贾环造谣诬陷的,而且她相信此话来自“老爷的人”(贾政的随从),真实可靠。但到后来王夫人问她时,她却为贾环辩护。

  这里,袭人为贾环维护得非常坚决、彻底,是出于她自己的算计。她一心希望自己能做宝玉的姨太太,像赵姨娘一样,因此在心理上同情赵姨娘,要帮助赵姨娘及其儿子。在这一点,她比赵姨娘更能干,野心更大,会利用机会,为自己造成战略优势。这次宝玉挨打,她趁王夫人痛子心切,采取对王夫人战略攻心的手段:在再三否认贾环诬陷宝玉之后,紧接着欲擒故纵地逗着王夫人道:“我今儿在太太跟前大胆说句不知好歹的活。论理……”说了半截忙又咽往。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明宫奇案大唐游侠处世三十六计斧声烛影说话三十六计宋江山璇玑图管人三十六计包青天用人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