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处世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章 第二计知人知心(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处世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4章 第二计知人知心(1)

  宋朝的时候,司马光推荐刘元城到集贤:供职。有一天,司马光向刘元城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推荐你吗?”刘元城说:“是因为我和先生往来已久罢!”(刘元城中进士后,不就选,而从学于司马光,所以他这样回答。)

  司马光说:“不是这样。是因为我不任职闲居的时候,每到时令节日,你都问候不断;我当宰相以后,唯独你没有书信问候我。这才是我推荐你的缘故。”

  刘元城的人品值得称赞,司马光也善于识人择交。刘后来当了谏议大夫,处事刚正不阿,为士人所敬重。

  正确进行人际交往,需要有知人之明。知人才能择友,知人才能善任,知人才能正确处理亲友关系、同事关系以及各种社交关系。除血缘关系以外,人际关系的建立都以互相认识了解为基础。

  互相认识了解,才能开始交往,认识了解的深度,决定交往的稳定程度和亲密程度。工作中团结和谐的同事关系,事业上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生活中生死不渝的朋友关系,都是建立在互相了解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了解越深,关系就越密切。从积极方面说,知人可以获得真诚的友谊;从消极方面说,知人可以防止上当受骗。

  朋友往来不可只重视饮宴谈笑的交际应酬,应重视道义之交,即有患难相助的侠义精神,锄强扶弱不为暴力所屈,进而做到心心相印。假如交友本着互相利用的态度,那就违背了交友之道。

  杨度交友

  我国古代有学问的人在谈到修养之道时,提出过“几慎”,其中有一慎就是“慎交友”。古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俱化矣”。“欲察其人,先观其友”。

  这些名言流传至今,仍不失为真理。我们知道,一个人从呱呱落地之时就开始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的增大,接触的人会多而复杂起来。这样,一个人同什么人来往密切、结为朋友,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那个人的情感、观念、言论和行为的影响。这种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人的品质、能力甚至选择的道路会起决定作用。

  杨度在我国近代史上是个经历十分奇特的人物。他曾经为,世凯复辟帝制拼死效命,是“帝制的祸首”、“民国的罪人”,遭到全国民众的唾骂。他在晚年却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反动转变为革命,这巨大变化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有一条:朋友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杨度很早就结识了孙中山,但他没有和孙中山交往下去,而是投靠了北洋军阀,世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以后,他积极为,世凯当皇帝出谋划策,受到,世凯的赏识,举荐他为内阁学部副大臣。他非常感谢,世凯,和,世凯交往密切,成为心腹知己。为了使,世凯成功复辟帝制,他带头成立了以复辟帝制为宗旨的第一个政治团体——筹安会,并担任会长。他甚至把北京城里的乞丐组织起来成立乞丐请愿团。他把乞丐们请求恢复帝制的请愿书面呈,世凯,无耻地说:“皇上之恩义,下及乞儿,可知当今非实行帝制不可。”袁世凯倒台后,他无地自容,竟上山为僧了。

  后来,孙中山向杨度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认识革命、参加革命。在社会的剧烈变革中,杨度又结识了李大钊,在密切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挚友。在李大钊的熏陶下,杨度开始转变立场,接受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被捕后,他冒死设法营救。为了给党筹措经费,他卖掉了家产。以后,杨度认识了周恩来,并成为知音。

  1928年,党组织同意了杨度的请求,经周恩来亲自批准成为中共党员。此后,杨度一直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革命做出了很多贡献。

  高价买邻

  中国有句古话:“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可见交友之重要。然而,知人交友不是一种容易的事。人的外表与内心有时并不一致,透过外表了解内心品质,要有一个过程。”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不取。”这是《资治通鉴。周纪》中的一段话。在这里,司马光提出了从不同的人生境遇观察人的方法。“居视其所亲”是看他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结交什么人。物以类聚,从他亲近结交的人可以判断他的人品气质。这可以称为间接观察法,即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与小人呼朋引类的人,其人品也可想而知了。

  南朝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生性诚恳老实,又是饱学之士,待人忠实厚道,从不跟人家耍心眼。吕僧珍的家教极严,他对每一个晚辈都耐心教导、严格要求、注意监督,所以他家形成了优良的家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待人和气、品行端正。吕僧珍家的好名声远近闻名。

  南康郡守季雅是个正直的人,他为官清正耿直,秉公执法,从来不愿屈服于达官贵人的威胁利诱。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一些大官僚都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总想除去这块心病。终于,季雅被革了职。

  季雅被罢官以后,一家人都只好从壮丽的大府第搬了出来。到哪去住呢?季雅不愿随随便便地找个地方住下,他颇费了一番心思,离开住所,四处打听,看哪里的住所最符合他的心愿。

  很快,他就从别人口中得知,吕僧珍家是一个君子之家,家风极好,不禁大喜。季雅来到吕家附近,发现吕家子弟个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果然名不虚传。说来也巧,吕家隔壁的人家要搬到别的地方去,打算把房子卖掉。季雅赶快去找这家要卖房子的主人,愿意出1100万钱的高价买房,那家人很是满意,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于是季雅将家眷接来,就在这里住下了。

  吕僧珍过来拜访这家新邻居。两人寒暄一番,谈了一会儿话,吕僧珍问季雅:“先生买这幢宅:,花了多少钱呢?”季雅据实回答,吕僧珍很吃惊:“据我所知,这处宅:已不算新了,也不很大,怎么价钱如此之高呢?”季雅笑了,回答说:“我这钱里面,100万钱是用来买宅:的,1000万钱是用来买您这位道德高尚、治家严谨的好邻居的啊!”

  季雅宁肯出高得惊人的价钱,也要选一个好邻居,这是因为他知道好,邻居会给他的家庭带来良好的影响。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环境对于一个人各方面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当万分珍惜身边的良师益友。

  吴裕与公孙穆

  在处理利害关系问题的时候,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在饥饿疲惫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力;在喜悦愤怒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度量;在荣耀得意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在遇到突发事变而震惊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镇静。这就是从关键时刻的表现看人的方法。

  公孙穆生活在东汉时期,他非常热爱学习,总是想尽办法,抓住一切机会来学习。当时的许多人都因为他好学而对他交口称赞。

  公孙穆读了不少书以后,还想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完善自己,但是靠自学又觉得力不从心。那时候国家设有太学,太学里的老师知识渊博、见识很广,公孙穆就想进太学去继续学习。可是上太学需要交一大笔学费,另外还有平时食宿的花销,数额高得惊人,而公孙穆家里很穷,根本出不起这笔钱。怎么办呢?公孙穆一下子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只好先暂时停止了学习。为此,他苦恼极了。

  有个富商名叫吴裕,十分通情达理,对人总是很诚恳。有一次,他要招雇一批舂米的工人,派人把消息放了出去。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公孙穆,公孙穆高兴极了。他想:这下可有机会赚些钱继续求学了!那时候,去给人舂米被认为是低贱的工作,但公孙穆已经顾不得这些了,他把自己打扮成那种干重体力活的样子,穿一套短衫短裤,就去应征了。

  一天,吴裕打算去舂米的地方转一转,巡视一番。他信步一路走来,东瞧瞧、西看看,最后在公孙穆身边站住了。公孙穆正干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注意吴裕在他旁边,还是一个劲儿地舂他的米。

  过了好一会儿,吴裕越看越觉得公孙穆的动作不很熟练,体力也不怎么好,不太像一个舂米工人,就问他道:“小伙子,你为什么会到我这儿来工作呢?”公孙穆随口答道:“为了赚些钱作学费。”吴裕说:“哦,原来你是个读书人啊,怪不得我看你斯斯文文的,不太像工人。别干了,休息一会儿吧,咱俩聊聊!”他俩谈得十分投机,相见恨晚。后来,这两个人就结成了莫逆之交。

  吴裕并没有因为贫富悬殊而看不起公孙穆这个穷书生,反而和他交上了朋友。这种不以物质的眼光看人的精神是很可贵的。我们交朋友,也同样不应以贵贱、贫富为标准,而更要看重一个人的才识和品行。

  交情与变态

  唐代大诗人李白《赠友人》诗云:“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李白以亲身的经验道出了人生的真理。因此,我们应注意从贫困患难中识别人。当你倒霉时愿意和你交往的人是真朋友,在你飞黄腾达时才和你拉关系的人多半靠不住。

  司马迁在《史记。汲郑(汲黯郑庄)列传》的赞语说:“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然后讲了翟公的故事:翟公当廷尉的时候,宾客盈门;罢官以后,门庭冷落。翟公后来又当了廷尉,一些人又赶着去巴结他。

www.7wenxue.comtXt小_说天_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明宫奇案管人三十六计宋江山璇玑图斧声烛影大唐游侠用人三十六计包青天说话三十六计处世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