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处世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4章 第三十一计大智若愚(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处世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54章 第三十一计大智若愚(3)

  他们向东西北三方。望的时候,一片辽阔,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而且景致都非常优美,但只有南边,那个地方大树参天,葱郁茂盛,挡住了田成子家的视线。而那里正是隰斯弥住的地方。对于这一点,田成子没有向隰斯弥说任何话,但是用意却是很清楚的,隰斯弥已敏感地察觉到了。

  隰斯弥回家后,就开始思虑起来。他想:田成子是齐国的实权人物,得罪不得,为了讨他的欢心就必须伐掉树木。于是隰斯弥就安排工人砍伐大树,但是,当工人砍了两三下时,隰斯弥突然又改变了主意,要工人停下来不要再砍了。家臣都觉得奇怪,便问他原因。

  家臣问:“刚才那么急着要砍伐那些树,现在又决定不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隰斯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有一句谚语说:‘知道渊中之鱼的人是最不幸的。’你想想看,田成子内心怀着极大”心要篡夺齐国的大权,他当然是随时提防着别人,怕别人看透了他的心思。如果我让他知道我已察觉了他内心的企图,他是决不会放过我的。如果我把树木伐掉,他就会清楚他的心理活动被我掌握了,要知道能够察觉对方没有说出来的,是很危险的。现在我留下那些树不伐就没有什么了。”家臣听了恍然大悟。于是,那些大树便留下来了。

  这样看来,人真是很有必要在某些时候装一装糊涂。

  装糊涂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装糊涂可让敌人掉以轻心,然后可以乘机出击敌人,让敌人在措不及防之下败绩;二是可以在险恶的环境下保全自身性命;三是可以拒绝自己不情愿的事,而不会太得罪对方。

  糊里糊涂的人头脑不清醒也不精明,当然对于那些精明强干的人来说是毫无威胁可言的,也就不会把其放在眼里了。聪明的人会利用这个窍门,不糊涂而装糊涂,最后制敌取胜。

  人的强弱,不独在体力,还在于智谋。世人都嘲笑刘禅昏庸暗愚,“乐不思蜀”。后主刘禅真的没有亡国之恨,乐而忘本吗?其实不然,此情此景没人不流泪的,而刘禅咽泪装欢只是一种保身之策罢了,倘若不如此的话,恐怕性命也会难保啊。

  当一个人的命运完全操在他人之手时,遇到上述情况,有两种选择,其一顾全名节,不为瓦全而为玉碎;其二含垢忍辱,委曲求全。

  晋朝诗人阮借以喝酒大醉数天从而拒绝了当权者司马氏对其女儿的提亲,司马氏虽然残酷暴戾,但也无法。

  所以,能察言观色固然是件了不起的事,而学会糊涂就更了不起。

  贾谊招挫

  处世要随和,不可自命清高,这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明哲保身最有用的藏身三窟。韬光养晦虽然并无助于人生积极进取,但从躲避敌害加身来说,则有一定的道理。

  汉代贾谊,以诵诗通经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太守,闻其名,召至门下,很是喜欢他。孝文帝初立,闻河南太守吴公政绩为天下第一,且此人原来与李斯同邑,曾从师李斯,于是征召他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之为博士。”是时贾谊才20多岁,年少英姿。每次诏臣议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谊尽为之应对。诸生于是乃以为能力不及贾谊。孝文帝悦之,便越级提拔他,一年之内就官至太中大夫。

  贾谊以为汉朝此时已天下大治,因而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他还自作主张,草撰了新的仪规法礼,认为汉代的颜色应以黄为上,黄即土色,土在五行位第五,故数应用五,还自行设定官名,把由秦传下来的规定全都改了。

  虽然孝文帝刚即位,不敢一下子都按贾谊的意见去办,但却以为贾谊可以担任公卿。大臣周勃、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时等贵族都因此而嫉恨贾谊,常常在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文帝疏远了他,不再采纳他的建议,便让贾谊当长沙王的陪读太傅。

  过了一年多,文帝召见贾谊,与贾谊长谈至夜半,但是“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不能自陈政见。后又以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文帝又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谊数上疏谏,以为祸患从此起矣。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过了几年,梁怀王学骑,坠马而死。贾谊悔恨自己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哭泣岁余,亦死,年仅33岁。

  年少才子贾谊本来才高八斗,锐智英煌,得到皇帝的赏识也属理所当然。但是,贾谊毕竟太年轻,成功之时看不到周身的巨大威胁,也不知道少而举高,已成众矢之的,不仅不预设保护,反更强求,致使自己力尽而寡助,落的少年悲哀。

  自吹自擂,到处炫耀自己的本领和才华,一种不良效果是引起别人的反感,另一种不良效果是引起别人的猜忌。

  杨修之死

  如果一个人锋芒毕露,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甚至引来杀身之祸。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杨修是曹营的主簿,他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是很有名的思维敏捷的官员和有名的敢于冒犯曹操的才子。

  刘备亲自打汉中,惊动了许昌,曹操也率领40万大军迎战。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适逢厨师端来鸡汤。见碗底有鸡肋,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人们便把这当作号令传了出去。

  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大惊,请杨修至帐中细问。

  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惇也很信服,营中诸将纷纷打点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便把杨修斩了。

  后人有诗叹杨修,其中有两句是:“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这是很切中杨修之要害的。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兵出潼关,到蓝田访蔡邕之女蔡琰。蔡邕是曹操的好友,盛孚才名,但因哭董卓之尸被王允下狱缢死。蔡琰字文姬,原是卫仲道之妻,后被匈奴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叶胡笳十八拍》,流传入中原。曹操深怜之,派人去赎蔡琰。匈奴王惧曹操势力,送蔡琰还汉朝。曹操把蔡琰许配董祀为妻。曹操当日去访蔡琰,看见屋里悬一碑文图轴,内有“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个字。曹操问众谋士谁能解此八字,众人都不能答,只杨修说已解其意。曹操叫杨修先未说破,让自己再想想看。告辞后,曹操上马行了三里,方才省悟。原来此含隐语“绝妙好辞”四字。曹操也是绝顶聪明的人,却要行三里才思考出来,可见急智捷才远不及杨修。

  曹操曾造花园一所;造成,曹操去观看时,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写一“活”字。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翻修。曹操再看后很高兴,但当知是杨修析其义后,内心已忌杨修了。

  又有一日,塞北送来酥饼一盒。曹操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台上。杨修入内看见,竟取来与众人分食。曹操问为何这样?杨修答说,你明明写“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你的命令?曹操虽然笑了,内心却十分厌恶。

  曹操怕人暗杀他,常吩咐手下的人说,他好做杀人的梦,凡他睡着时不要靠近他。一日他睡午觉,把被蹬落地上,有一近侍慌忙拾起给他盖上。曹操跃起来拔剑杀了近侍,然后又上床睡。不久他起来后,假意问谁人杀了近侍。大家告诉他实情。他痛哭一场,命厚葬之。因此众人都以为曹操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曹操的心,于是便一语道破天机。

  凡此种种,皆是杨修的聪明犯着了曹操,杨修之死植根于他的聪明才智。

  杨修之死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 第一,才不可露尽。杨修是绝顶聪明的人,也算爽快,且才华横溢,其才盖主。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有些帝王将帅是不喜欢别人胜过自己的。乾隆皇帝好卖弄才情,好写诗,写过数万首诗。他上朝时经常出些辞、联考问大臣。

  大臣们都很聪明,明明知道那是很浅的学问或狗屁不通的对联,也不说破,故意苦思冥想,并且求皇帝开恩“再思三日”。这意思无非是让乾隆自己说。果然喜滋滋的皇帝说了出来,于是大臣一片礼赞之声,把个皇帝老儿喜得不得了。

  杨修犯的正是这禁忌,你处处出尽风头,那魏王还能英明得了吗?这不是叫人赞扬你而冷落了主人么?这是他必死的原因之一。

  第二,事不要点破。譬如鸡肋,曹操正苦思于此,不知如何解脱,你捅穿这层薄纸,就是羞辱了他。这是杨修死因之二。

  以上两点,是杨修的死因,也是为人在世要吸取的教训。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难遇到以下问题:有一些事,人人已想到、认识到了,却无一人当众说出来。这些人并非傻仔,而是都学精了。人所共欲而不言,言者乃大傻也。老话有一句叫:“枪打出头鸟”。这话你争着说,必定犯着时忌,或说中别人的痛处,这样你就会倒霉了。

  杨修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他的死殊为可惜,可他的死确实令后人清醒。

w w w. xiaos huotxt .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说话三十六计斧声烛影明宫奇案大唐游侠管人三十六计宋江山璇玑图用人三十六计处世三十六计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