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用人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7章 第十六计用人不疑(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用人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27章 第十六计用人不疑(1)

  自古以来“用人不疑”是用人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凡是有作为有经验的领导者,都懂得这个道理,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用人不疑”的佳话。

  齐威王用章子

  春秋战国时,强盛起来的秦国不断地向外扩张。有一次,秦国向韩国、魏国借道,用以攻打齐国。

  齐威王就派章子率兵去迎战秦军。齐军和秦军各自立下军门,安营扎寨,双方的使者多次相互往来。章子改变了齐军的旗帜、号衣,冒充秦军混入了敌方。

  齐国的探兵回来报告,说章子带领齐军的士卒投奔了秦军,齐威王没有应声。过了片刻,探兵又来报告说章子带部下投降了秦军,齐威王还是不理睬。就这样,一连好几次。

  有一个负责的官员请示说:“从报告章子叛变的投降的探兵,不是一个人,而说法却相同。大王为什么还不派将军去弹压叛军呢?”

  齐威王说道:“他这个人是不会背叛我的,为什么要去打他!?”过了一会,传来了消息说齐军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而秦国大败。就这样,秦王表示情愿做齐国的西方藩臣,而向齐国谢罪。

  齐威王的左右大臣问道:“大王怎么会知道章子没有叛变呢?”齐威王回答说:“章子的母亲叫启,曾被他父亲治罪。他父亲把他母亲杀死,埋在了马棚的木栈下面。这次我派章子带兵迎敌的时候,曾经勉励他说:‘你要努力作战,等你得胜,率全军归来的时候,一定把将军的母亲换个地方埋葬。’他应答说:‘我不是不能改葬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被我父亲治罪才埋在那儿的。我父亲没有留下遗训就去世了。没有得到父命就改葬母亲,这是对已死的父亲的欺妄啊!所以,我不敢为母亲改葬。’章子作为儿子,都不敢欺妄已经死去的父亲,难道作为臣下,他却能欺妄还活着的君主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对待被怀疑的下属要全方位地分析,不但从才华,还要从品德来加以判断。

  尉迟恭单骑救主

  太宗李世民时的有名大臣之一是尉迟恭。

  尉迟恭本是刘武周的将领。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九月,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原刘武周部下的许多士兵临阵逃跑了,其中包括和尉迟恭一同投降李世民的寻相。

  这种情况下,唐军对尉迟恭产生了怀疑,没有请示李世民,就把他囚禁起来。有位将领对李世民说:“尉迟恭是一员猛将,骁勇善战,既然已经抓起来了,他肯定心怀不满,干脆把他杀了。”李世民摇头,认为尉迟恭不是摇摆不定的小人,不应该因为寻相逃跑了,就殃及于他。李世民便对主杀的将领说:“我不同意你们的看法,如果他要叛逃,寻相逃的时候他怎么不逃?快把他放了。”李世民吩咐把尉迟恭带到自己的卧室,赏给他很多金子,并开诚布公地说:“他们随便怀疑你,让你受了冤枉,受了惊吓,请你不要把这种事放在心上。我是不会听信谗言,陷害忠良的,请你放心。

  大丈夫做事光明正大,你要是想走,我不阻拦,这些金子就作为送别的礼物,聊表咱们共事的情谊。”

  尉迟恭并不想走,依然效命于唐室,并更加信赖李世民。

  有一次,李世民亲自带了500骑兵在阵地上巡视,被王世充发现,发动1万多步兵、骑兵突然围上来,王世充的大将单雄信冲到李世民身边,用长矛直刺过来。李世民后面的尉迟恭飞马赶上,大喝一声,把单雄信刺下马来。尉迟恭接着保护李世民突出包围,留下单骑救主的美名。

  武德九年,太子李建成用重金收买秦王府李世民手下的将军,其中尉迟恭是重点拉拢对象,但尉迟恭断然拒绝。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恭亲率70余骑,射死李元吉,并提着李建成、李元吉的人头一身豪气地立在东宫和齐王府众将士跟前,众将士见主人头已落地,纷纷投降。

  这段历史说明,不要因为下属以前有竞争对手的背景而猜忌。

  战国时期,七国虎争天下,人才的竞争也分外激烈,七国都想尽办法招纳四方优势。然而除秦国外的其他六国所任命的丞相却都是本国宗族及本国人,比如齐国丞相是田忌、田婴、田文,韩国的丞相是公仲、公叔,赵国是奉阳、平原君,魏王甚至以太子为相。只有秦国不是这样,帮助秦国变法强盛、开创霸业的商鞅是魏国人,后来的丞相张仪、魏冉、范雎都是魏国人,蔡泽是燕国人,吕不韦是韩国人,李斯是楚国人。秦国都将国家要务交给这些他国人,听之不疑。后来秦国灭掉其他六国,统一天下,这些人功不可没。

  孙权的用人不疑

  孙权对不信任的人,决不重用,信任的人,始终托于重任。曹操举兵南侵,张昭极力主张投降,反复陈述曹军势大难敌,降曹始安。

  孙权听了,口虽不说,心甚反感。他是不肯轻易把继承的父兄之业奉送他人的,故听了鲁肃的主战理由后,很为赞赏。对比了张昭主降和鲁肃主战的动机,他认为张昭是“顾妻子,挟持私虑”,是为个人安全打算。而鲁肃是为公,主战是保卫江东的良策,“正与吾见相同”。赤壁之战取胜后,他对鲁肃十分敬重,周瑜病逝,提拔鲁肃为东吴主将。对于张昭,从此不加重任。

  孙权对于其所重用之人,都能做到深信不疑,让其独当一面,不加以掣肘,放手让他们大干,故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智和力量,做出杰出的贡献。如在赤壁之战前夕,当他做出抗战的决定后,立即让周瑜挂帅,自己则甘当后援之职。故周瑜得行其志,使其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彝陵之战,东吴取得重大胜利,也是因为孙权对陆逊的充分信任。当他提拔陆逊前往迎战沙场老将刘备时,东吴大臣都为其年少而轻之,诸将也多不服,孙权乃设坛拜陆逊为大将,赐予所配之剑,说:“如有不听号令者,先斩后奏。”陆逊始能指挥如意,执行其坚守待机反攻的战略部署,终于以一把火几乎将刘备全军烧个精光。

  孙权的用人能做到疑之不用,用之不疑,这主要是建立在对将领的深刻了解和经过考验的基础上的。用人,是疑是信,要有据,决不能主观用事,轻信轻疑。因为轻疑,将会埋没人才,将会误事;轻信,会错用人,也足以误事。孙权用人很慎重,既了解其过去,也了解其现在。既倾听其言论,也观察其所为。周瑜曾与孙策生死与共,孙策对他很了解,认为他能胜任外事,临危时留下“外事不决问周瑜”的遗言。孙权也了解周瑜其人,故当他对抗曹能否取得胜利仍有顾虑时,乃请周瑜裁决。周瑜对敌情分析及抗曹必胜之理,孙权深为折服,便委之全权,让他领兵出战。孙权能信陆逊,是因陆逊策划袭取荆州之策,已显其雄才大略,故当诸臣反对陆逊为将时,孙权说:“孤素知陆伯言乃奇才也,孤意已决,卿等勿言。”孙权用人能做到“用人不疑”,给予充分的信任,还由于他把将士视为“骨肉”。他曾对众将说:“今日诸君与孤从事,虽君臣义存,犹谓骨肉不复是过。荣福喜戚,相与存之。”这方面的材料,《三国演义》谈的很少,《三国志.吴书》关于吕蒙、朱然等人的传记谈得较多。孙权对将士确是关怀备至。吕蒙病重,孙权迎置内殿,出千金募医治疗吕蒙的病,并亲自监护,“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喈,夜不能寐”。吕蒙死,“孙权哀痛甚,为之降损”。朱然“寝疾两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于道”。

  另外,他认识到“众智”、“众力”的重用作用。因为他懂得:疑人不给予信任,则不能发挥“众智”、“众力”的力量。在三国时代,能在理论上阐述“众智”、“众力”的重要作用的,唯有孙权一人而已。这种认识在今天还是难能可贵的。他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众之所积也。夫能以驳致纯,不惟积乎?故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由于孙权用人能充分信任,视诸将为“骨肉”,诸将也对他推心置腹,甘为其效命沙场。如孙权为山越所困,周泰拼命相救,“身被十二创”,如“是日无泰,权几危殆。”赤壁决战前夕,曹操派蒋干来做说客,周瑜对这位老同窗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若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也正因为东吴上下一心,出智拼力,故孙权能鼎足江东,魏、蜀都曾屡次倾力来犯,吴国仍岿然不动。

  孙权的用人之道,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李愬雪夜下蔡州

  在唐朝各个藩镇中,淮西是个顽固的割据势力。公元愿员源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去,他的儿子吴元济自立。唐宪宗发兵征讨淮西,但是他派去的统帅,不是腐朽的官僚,就是自己另有企图。结果,花了整整三年工夫,费了大量财力,都失败了。朝廷官员都认为不能再打下去,大臣裴度却认为淮西好比身上长的毒疮,不可不除。唐宪宗拜裴度做宰相,决心继续征讨淮西。

  公元817年,朝廷派李愬担任唐州(今河南唐河)等三州节度使,要他进剿吴元济的老巢蔡州(今河南汝南)。唐州的将士打了几年仗,都不愿再打,听到李一来,有点担心。李愬到了唐州,就向官员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打吴元济,不干我的事。”这个消息传到吴元济那里。吴元济打了几次胜仗,本来就有点骄傲,听到李愬不懂得打仗,更不把防备放在心上了。

  以后,李愬一点不提打淮西的事,唐州城里有许多生病和受伤的兵士,李愬一家家上门慰问,一点官架子也没有。将士们都很感激他。有一次,李愬的兵士在边界巡逻,碰到一小股淮西兵士,双方打了一阵,唐军把淮西兵士打跑了,还活捉了淮西军的一个小军官丁士良。丁士良是吴元济手下的一名勇将,经常带人侵犯唐州一带,唐军中很多人都吃过他的亏,非常恨他。这一回活捉了他,大伙都请求李愬把他杀了,给死亡的唐军兵士报仇。将士们把丁士良押到李愬跟前。李吩咐兵士松了他的绑,好言好语问他为什么要跟吴元济闹叛乱。丁士良本来不是淮西兵士,是被吴元济俘虏过去的,见李愬这样宽待他,就投降了。

  李愬靠丁士良的帮助,打下了淮西的据点——文城栅和兴桥栅,先后收服了两个降将,一个叫李祐,一个叫李忠义。李愬知道这两人都是有勇有谋的人,就推心置腹地信任他们,跟两人秘密讨论攻蔡州的计划,有时讨论到深更半夜,李手下的将领为了这件事都很不高兴,军营里沸沸扬扬,都说李祐是敌人派来做内应的。有的还有凭有据地说,捉到的敌人探子,也供认李祐是间谍。

  李愬怕这些闲话传到朝廷,让唐宪宗听信了这些话,自己要保李祐也保不住了,就向大家宣布说:“既然大家认为李祐不可靠,我就把他送到长安去,请皇上去发落吧。”他吩咐兵士把李祐套上镣铐,押送到长安,一面秘密派人送了一道奏章给朝廷,说他已经跟李祐一起定好攻取蔡州的计划,如果杀了李祐,攻蔡州的计划也就吹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斧声烛影璇玑图大唐游侠管人三十六计包青天宋江山明宫奇案说话三十六计处世三十六计用人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