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用人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7章 第三十四计创造环境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用人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57章 第三十四计创造环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之艰难由此可见一斑,但人才的珍贵也正体现在这里。“笼络人”不光是要能留住人,还要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不仅要有物质奖励体现人才的劳动价值,更重要的是在生活、精神上体贴关心他们。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这梧桐树就是环境。

  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内部环境。能否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使人才既看到企业未来发展的远景,又看到个人事业发展的希望,从而不轻易跳槽。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高品位的企业文化、融洽的团队精神和创业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公平的竞争机制等等,都是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内容。

  稳定人才队伍的核心是企业内部是否存在尊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是否能为人才提供了最大限度施展才能的机会。

  反之,如果企业内部不能营造这样一种和谐的环境和气氛,不能为人才提供施展和发展的机会,那么即使物质待遇较高,也留不住人才。在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也是待遇,是广义的待遇,是一种精神待遇。

  忽必烈设馆待贤

  元世祖,即忽必烈,元朝的建立者。元世祖之所以能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跟他善举贤任能是分不开的。在统一战争时,他对汉族之士刘秉忠、杨惟中、姚枢等言听计从,采用“汉法”,以团结广大汉族,使能顺利完成统一战争的大业。在他统一全国后,广招人才以治国。

  《元史.阿鲁浑萨理传》记载:元世祖接受朝列大夫阿鲁浑萨理的建议,遣使求贤,并建集贤馆以待之。应诏来的,集贤馆热情接待,生活待遇很丰盛优厚,都大喜过望。对于那些不符要求的,也给以赏赐送他们回去。

  有个在宣徽:任职的官员,对如此优待应征之士不满意,便把供应的物品粮食堆放在内殿前,希望元世祖看见。世祖果然看见了,便前来问。此人答道:“这是集贤馆每天给一个人的东西。”世祖听了发火说:“你想让我看了以后减少它吗?用比此多十倍的东西来招待天下才能之士,还怕他们不来,何况减少了,谁还会肯来呢?”

  元世祖与那位官员的分歧,显然是对待士人的两种看法,那位官员对待士人如此优厚而眼红,这是看不起士人的反映,对于这种官员是不足为怪的。可贵的是,元世祖深知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依靠众多的贤才,故给予优厚的生活待遇,以表示对人才的尊重,希望能招来更多的贤才,正因如此,他批评了那位官员,提出了“比此多十倍以待天下之士犹恐不至”的高明见解。

  挥斧如风

  战国时,有一个叫惠施的人,他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哲学家。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但在哲学上他们又是一对观点不同的对手。庄子与惠施经常在一起讨论切磋学问。他们在互相争论研讨中不断深化、提高各自的学识。特别是庄子,从惠施那里受到很多启发。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才智过人、博古通今,能与自己交心、驳难、使自己受益匪浅的朋友了。因此,庄子感到十分痛惜。

  一天,庄子给一个朋友送葬,路过惠施的墓地,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为了缅怀这位曲高和寡不同凡响的朋友,他回过头去给同行的人讲了一个故事:

  在楚国的都城郢地,有这样一个泥水匠。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鼻尖上涂抹了一层像苍蝇翅膀一样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后请自己的朋友、一位姓石的木匠用斧子将鼻尖上的白灰砍下来。石木匠点头答应了,只见他毫不犹豫地飞快抡起斧头,一阵风似的向前挥去,一眨眼工夫就削掉了泥水匠鼻尖上的白灰。看起来,石木匠挥斧好像十分随意,但他却丝毫没有伤着泥水匠的鼻子;泥水匠呢,接受挥来的斧子也算是不要命的,可他却稳稳当当地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心不跳,泰然自若。倒是旁边的人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

  后来,这件事被宋元君知道了。宋元君十分佩服这位木匠的高超技艺,便派人把他找了来。宋元君对姓石的木匠说:“你能不能再做一次给我看看?”

  木匠摇摇头说:“小人的确曾经为朋友用斧头砍削过鼻尖上的白灰。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我的这位好朋友现在已不在人世了,我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跟我配合默契的人了。”庄子讲完了故事,十分伤感地看着惠施的坟墓,长叹了一口气,然后自言自语地说:“自从惠施先生去世以后,我也失去了与我配合的人,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能够找到一位与我进行辩论的人了!”

  庄子和石木匠的感受向我们表明,高深的学问和精湛技艺的产生,依赖于一定的外界环境。这也充分说明为人才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性。

  孙权对下属关怀备至

  大将吕蒙从小当兵,没有文化,当了大将后,发布命令、起草文件都得让别人帮忙,有些人因而瞧不起他。孙权为了维护吕蒙的威信,培养吕蒙的才干,就督促他下工夫读书。吕蒙生病以后,孙权心中非常着急,立即把吕蒙接到宫内,让御医给他治病。孙权关心吕蒙,想见他一面,又怕一出来吕蒙要起来行礼,就将门帘掀起一条小缝,偷偷看望。看见吕蒙能吃点饭了,孙权就格外高兴,有说有笑,否则就十分着急。孙权对待吕蒙可以说是关怀备至。

  蒋钦为官清廉,家里很穷。有一次,孙权到他的家,见他的母亲和妻子穿着非常寒酸,心里非常难受,赶紧让人拿来绸缎给他的家人用。

  大将凌统打仗十分勇敢,总是身先士卒,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凌统死后,孙权好多天不吃饭,还将凌统两个年幼的儿子接进宫里,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抚养他们长大,还专门请师傅教他们。

  孙权这种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下属的做法,赢得了人心,所以文武大臣都甘心为他的大业舍命效劳。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是让下属干事,而自己则为下属干事。

  朱元璋建礼贤馆

  环境和待遇是企业吸引与稳定人才的两大基本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作为资源,物质待遇问题不可回避;尊重、关心、爱护人才的企业内部环境,在很多情况下显得更为重要;即使不一定很高的物质待遇也能团结一批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奋斗,善于营造这种良好环境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和人力资源主管就显得高人一筹。

  朱元璋打天下时,对名士十分仰慕。他派人去请浙江地方上有名望的豪族《琛、章溢、刘伯温等人。

  刘伯温就是刘基,他是元朝进士,在江西高安做过县太爷。为人正直,惠爱百姓,“发奸擿伏,不避强御。”不过他看不起统治者,他在《卖柑者言》中说统治者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说他们“民困而不知救,坐糜廪粟而不知耻”,因此惹得官也做不成了,一直闲居在家。刘伯温因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在当世名气很大。

  朱元璋派人礼请这几个人,三人都立场坚定地推托。但朱元璋更加坚定,非要将这些人收为己用不可。朱元璋再三相邀,刘伯温死活不肯出来。于是他让人写了一封几千字的长信给刘伯温,反复说明厉害,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总的一句话,就是不出来不行。信中的语气越来越严厉,搞不好就要来硬的了,实在没有办法,刘伯温等三人才勉强来到应天。

  朱元璋大喜,特别盖了一座礼贤馆,作为这几个贤士的住处,刘伯温还被朱元璋尊称为“老先生”。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有一天心血来潮,突然想去看望弘文馆学士罗复仁。罗家在城外一个小巷子里,破破烂烂,东倒西歪几间旧房子。罗复仁正扒在梯子上粉刷墙壁,一见到皇帝到来,着了慌,赶紧叫他老婆抱小凳子请皇帝坐下。朱元璋见他实在穷得不堪,心中觉得老大过意不去,说:“好秀才怎么能住这样的破烂房子!”即刻赏给罗复仁城里的一所大宅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下属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也是尊重人才的重要表现。作为领导者,对下属一定要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感情上体贴,解决属下的后顾之忧,用真情去呵护人。

  清代晋商杨继美

  清代晋商杨继美为人豪爽义气,乐善好施,好救人之急。有一个人过去借杨继美很多银两,还债期限早已经超过,仍然不能归还。这个人很是羞愧,有时候在半路上遇见杨继美,便急忙躲藏起来。

  后来,这人觉得这样躲躲藏藏也不是办法,决心去见杨继美,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养家之业交给杨继美抵债。

  杨继美说:“你以此业养家糊口,如果抵给了我,难道你们一家去喝西北风过活吗?”说完,当面将债券撕掉,旧债一笔勾销。这人感激不尽,叩谢而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获取诸多资源中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付出一定的代价——人力资源成本,是正常的。在一般情况下,人才在物质利益驱动下向高薪企业流动也是合理与正常的。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时代,为了提高生产力,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善于激励员工,必须慷慨大方,不能让员工感觉到企业是在拼命克扣和压榨他们。

ww w . xia oshu otxt.NE TTxt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用人三十六计处世三十六计明宫奇案宋江山璇玑图包青天大唐游侠说话三十六计管人三十六计斧声烛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