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章 动物传染病防控基本知识(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 作者:宗亮泽

第3章 动物传染病防控基本知识(3)

  一、患病动物

  患病动物是指有典型临床症状或类似症状,或用其他诊断方法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的动物。对检出的患病动物应立即送往隔离厩(舍)或偏僻地方进行隔离。如患病动物数量较多,可隔离于原动物舍内,而将少数疑似感染动物移出观察。对有治疗价值的患病动物,要及时治疗;对危害严重、缺乏有效治疗办法或无治疗价值的,应扑杀后深埋或销毁。对患病动物要设专人护理,禁止闲散人员出入隔离场所;饲养管理用具要专用,并经常消毒;粪便发酵处理;对人兽共患病还要注意个人预防。

  二、疑似感染动物

  疑似感染动物是指在发生某种传染病时,与患病动物同群或同舍,并共同使用饲养管理工具、水源等的动物。这些动物可能处在潜伏期或有排菌(毒)危险,故应经过消毒后转移隔离(应与患病动物分别隔离),限制动物活动范围,仔细观察,及时分化。有条件时可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预防。根据该种传染病潜伏期的长短,经过一定时间观察不再发病后,可在动物体消毒后解除隔离。

  三、假定健康动物

  假定健康动物是指与患病动物有过接触或患病动物临近畜舍的动物。对假定健康动物应及时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等。

  第六节封锁

  当暴发某些重要传染病时,除严格隔离病畜之外,还应采取划分封锁的措施,以防止疫病向安全区散播和健畜误入疫区而被传染。根据我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当确诊为牛瘟、口蹄疫、炭疽、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牛肺疫、禽流感等一类传染病或当地新发现的畜禽传染病时,兽医人员应立即报请当地政府机关,划定疫区范围,进行封锁。封锁的目的是保护广大地区畜群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把疫病控制在封锁范围内,发动群众集中力量就地扑灭。

  封锁区的划分必须根据该病的流行规律、当时的疫情流行情况和当地的具体条件进行充分研究,确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执行封锁时应掌握“早”“快严”“小”的原则,亦即执行封锁应在流行早期,行动果断迅速,封锁严密,范围不宜过大。具体措施如下。

  一、封锁的疫点应采取的措施

  1.严禁人畜、车辆出入和畜禽产品及可能污染的物品运出。在特殊情况下人员必须进入时,需经兽医人员的许可,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

  2.对病死畜禽及其同群畜禽,县级以上农牧部门有权采取扑杀、销毁或无害化处理等措施,畜主不得拒绝。

  3.疫点出入口必须有消毒措施,疫点内用具、圈舍、场地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疫点内的畜禽粪便、垫草、受污染的草料必须在兽医人员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封锁的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1.交通要道必须建立临时性检疫消毒卡,并备有专人和消毒设备,监视畜禽及其产品的移动,对出入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2.停止集市贸易和疫区内畜禽及其产品的采购。

  3.未经污染的畜禽产品必须运出疫区时,需经县级以上农牧部门批准,在兽医防疫人员监督下,经外包装消毒后运出。

  4.非疫点的易感畜禽,必须进行检疫或预防注射。

  三、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疫区周围为受威胁区,其范围根据疾病的性质,以及疫区周围的山川、河流、草场、交通等具体情况而定。受威胁区应采取如下措施。

  1.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应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建立免疫带。

  2.管理好本区易感动物,禁止进入疫区,并避免饮用疫区流过来的水。

  3.禁止从封锁区买入动物、草料和畜产品。如从解除封锁不久后的疫区买牲畜或其产品,应注意隔离观察,必要时对此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设于本区的屠宰场、加工厂、畜产品仓库进行卫生监督,拒绝接受来自疫区的活畜或其产品。

  5.解除封锁:疫区内(包括疫点)最后一头病畜禽扑杀或痊愈后,经过该病的一个潜伏期以上的观察、监测,直至未出现病畜禽时,经严格消毒清扫,由县级以上部门检查合格后,经原发布的封锁解除,并通报毗邻地区和有关部门。疫区解除封锁后,病畜禽需要根据其带毒时间,控制在原疫区范围内活动,不能将它们调到安全区去。

  第七节消毒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适当的环境、易感动物三个环节,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能阻断传染病的流行。消毒的目的就是消灭被传染病散播于外界环境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

  一、消毒分类

  消毒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根据消毒的目的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舍、场地、用具、饮水以及医疗器械如体温计、注射器、针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

  (二)随时消毒

  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病畜禽体内排除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消毒措施。

  (三)终末消毒

  在病畜禽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二、消毒方法

  消毒方法包括机械性清除、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热消毒。

  (一)机械性清除

  用机械的方法如清扫、洗刷、通风等清除病原体。

  (二)物理消毒

  通过高温、干燥、日照、紫外线等物理方法对环境和物品中病原体的消除或杀灭。

  (三)化学消毒法在疫病防治过程中,常利用各种化学消毒剂对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物品等进行清洗、浸泡、喷洒、熏蒸以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

  1.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

  (1)化学消毒剂的性质。

  (2)消毒剂的浓度。

  (3)微生物种类。

  (4)作用温度及时间。

  2.常用消毒剂类型。临床实践中常用消毒剂种类很多,根据其化学特性分为:酚类、醛类、醇类、酸类、碱类、氯制剂、氧化剂、碘制剂、染料类、金属盐和表面活性剂等。

  (四)生物热消毒

  通过堆积发酵等产热或产酸,以杀灭粪便、污水、垃圾及垫草等内部的病原体的方法。

  第八节免疫

  免疫是动物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体异物,以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免疫狭义的理解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和个体发育过程中,适应外界条件而形成的一种保护性机能。

  一、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动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都具有一定抵抗和杀伤作用的天然防御机能。

  1.屏障抵抗力。皮肤、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能够阻挡细菌、病毒及其毒性物进入机体。动物组织结构对外界环境是一个密闭系统,由皮肤和黏膜隔开,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步防线。皮肤汗腺能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不利于病菌生长;黏膜分泌黏液,可阻止微生物进入深部;气管黏膜的上皮细胞有纤毛运动,可将附于分泌物中的细菌机械排出;泌尿道黏膜分泌物是重要化学屏障;唾液、泪液、鼻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胃酸也有较强杀菌力;血脑屏障可以阻止某些有害物质,如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和某些药物从血液进入脑髓液及组织;胎盘能阻止大多数病原菌和病毒及其产物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2.淋巴网状系统。包括淋巴组织及网状内皮系统,是机体防御机能的主要组织,它的功能是多样的,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和特异性免疫有重要关系,是动物机体抵抗异物侵入的第二道防线。

  淋巴网状系统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主要表现如下。

  (1)对侵入淋巴管或血液的病原微生物、异物起到过滤阻滞作用。

  (2)吞噬作用。

  (3)炎症反应。病原微生物侵入组织后,首先在局部引起炎症反应,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可以从血管内壁游去,进入炎症反应区吞噬细菌。未被吞噬的细菌可以通过淋巴管到达淋巴结,淋巴结巨噬细胞具有杀灭或限制病原菌活动的作用。一般只有毒力较强的病原微生物,才能冲破淋巴结进入血液。血流中的微生物在通过肝、脾等组织时,再一次被滞留,并被巨噬细胞吞噬消灭。

  3.正常体液中抗微生物物质。正常的动物机体的血液和组织液中含有多种非特异性的杀菌、抑菌和增强吞噬活动的物质,主要有下面几种。

  (1)补体:存在血液中,是一种球蛋白,促使病原菌溶解,吞噬细菌,还可导致炎症反应形成。

  (2)溶解素:在正常动物血清和体液中,含有各种能杀死细菌或溶解细菌的物质,此物质称溶解素。

  4.干扰素。一种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因素,为一种蛋白质和多糖的结合物,对所有病毒几乎都有抑制作用。干扰素进入细胞后,刺激细胞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质,阻止病毒的复制(繁殖)。

  (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也叫获得性免疫,是动物体接触某种微生物或人工接种疫苗后获得的抗传染能力。

  1.抗原。凡刺激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物质一般由细菌、病毒等组成。

  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淋巴结细胞是主要的免疫功能细胞,也叫免疫活性细胞。它们是由骨髓产生,一部分淋巴细胞在发生前后通过胸腺转化,分布全身,称为胸腺淋巴细胞,简称T 细胞。另一部分淋巴结细胞通过骨髓和哺乳动物肠集合淋巴结,家禽腔上囊转化后,进入淋巴组织称骨髓淋巴细胞,简称B 细胞。

  (1)体液免疫:机体在特异性抗原刺激下,以B 细胞活动为主而产生抗体免疫的反应。

  (2)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是以T 细胞活动为主,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素,淋巴素中含有多种可溶性物质具有免疫功能。

  二、抗体

  (一)抗体

  抗体是由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球蛋白,存在于血清和体液之中,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发生各种反应。

  (二)抗体性质

  抗体又称为免疫球蛋白,已发现的免疫球蛋白,共分为5种类型即G、A、M、D、E,分别简称为IgG、IgA、IgM、IgD、IgE(Ig 免疫球蛋白的英文简写)。

  (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1.初次反应。抗原初次进入机体后,需经过一段时间,才开始出现抗体,通常为5~7天,血清中出现抗毒素。以后抗体不断增加,10~20天达到最高峰,再经过一段时间,抗体逐渐下降,下降的速度一般较上升速度缓慢,并可保持低水平达数月之久。

  2.再次反应。第一次注射抗原后,经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注射同种抗原时,血液中抗体可见暂时性降低,这是由于体内抗体与输入的抗原结合而被消耗所致。随即逐渐增加,数日内,即可达最高峰,抗体的增长速度和幅度均较初次大,持续时间也长,如再注射第三次,反应更快。这样反复注射,并逐渐加大剂量,可使动物产生免疫球蛋白。

  3.回忆反应。体内抗体经相当长时间后逐渐消失,这时再注射同一抗原时,可使已经消失的抗体突然上升,称为回忆反应。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这些记忆细胞就迅速转化繁殖为浆细胞,随之产生大量抗体。

  三、机体的免疫抑制

  某些病毒可直接感染T 细胞和B 细胞并损伤其功能,从而抑制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某些病毒能够感染特殊的抗原呈递细胞,通过直接杀伤作用诱导免疫病理反应影响细胞功能,造成多种抗原普遍免疫耐受而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部分病毒感染机体后可诱导抑制抗病毒免疫应答分子的产生等。临床上有些病毒感染诱发机体免疫细胞提供治疗极为困难。目前发现可引起机体免疫抑制的动物病毒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圆环病毒等。除病毒外某些细菌、真菌及代谢物或某些抗生素化学药物也可损伤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从而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能力降低。

  第九节常用免疫接种方法

  一、活苗免疫接种

  (一)滴鼻、滴眼、滴口免疫法

  1.疫苗稀释(一瓶1000羽份疫苗配一瓶专用稀释液,或作用30毫升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开启疫苗、稀释液的瓶盖露出中心胶塞,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毫升稀释液注入疫苗瓶中,反复摇匀至溶解,然后吸出注入稀释液中,摇匀备用。

  2.免疫:取下稀释液瓶的胶塞安上滴头,或使用标准滴管,将一滴疫苗溶液自数厘米高处,垂直滴进雏鸡眼睛、口腔或一侧鼻孔(用手按住另一侧鼻孔)。使用滴鼻免疫法时,应确保疫苗溶液被吸入。

  (二)饮水免疫法免疫前准备:

  1.水槽、水箱、饮水器清洗干净,注意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做到无清洗剂、药品和消毒剂残留。

  2.准备足够的饮水器皿,以确保每只鸡均有足够的饮水量,并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接种前停止饮水时间。

  3.应使用清凉、不含氯和铁的自来水或冷开水,加入0.5%脱脂牛奶粉,可延长疫苗的活性。

  4.炎热季节,应在清早接种疫苗,疫苗溶液不得暴露于阳光下。

  免疫:

  1.开启疫苗瓶盖露出中心胶塞,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毫升稀释液注入疫苗瓶中,反复摇匀至溶解,吸出注入100~500毫升水中,摇匀备用。

  2.按免疫只数计算好饮水量(疫苗剂量加倍使用),将稀释好的疫苗倒入,用清洁的棒搅拌,使疫苗和水充分混合。

  3.应确保稀释后的疫苗溶液在2小时内饮用完。

  4.饮水量参考下表(重型鸡或天气酷热时饮水量应取上限):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宗亮泽作品集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