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0章 动物主要传染病防治(7)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 作者:宗亮泽

第20章 动物主要传染病防治(7)

  主要为全身的广泛性淋巴肿瘤。各脏器、组织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性或弥散性肉芽肿病灶,真胃、心脏和子宫最常发生病变。组织学检查可见肿瘤细胞浸润和增生。尸体常消瘦、贫血。腮淋巴结、肩前淋巴结、股前淋巴结、乳房上淋巴结和腰下淋巴结常肿大,被膜紧张,呈均匀灰色,柔软,切面突出。心脏、皱胃和脊髓常发生浸润。心肌浸润常发生于右心房、右心室和心隔,色灰而增厚。循环扰乱导致全身性被动充血和水肿。脊髓被膜外壳里的肿瘤结节,使脊髓受压、变形和萎缩。皱胃壁由于肿瘤浸润而增厚变硬。肾、肝、肌肉、神经干和其他器官亦可受损,但脑的病变少见。

  由于骨髓的坏死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血液学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淋巴细胞尤其是未成熟的淋巴细胞的比率增高,淋巴细胞可增加75%以上,未成熟的淋巴细胞可增加到25%以上。血液学变化在病程早期最明显,随着病程的进展血象转归正常。

  (五)诊断

  1.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辅以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替代诊断方法为PCR。

  病原检查:病毒可用外周液血淋巴细胞培养分离,然后用电镜或牛白血病病毒抗原测定法鉴定。在外周血中可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查病毒DNA,在肿瘤中可用PCR 和原位杂交检测。

  血清学检查:应用最广泛的有琼脂凝胶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六)防治由于本病最初期无特征性症状,固临床诊断困难,临床症状被发现时,早已是后期。

  特别是肿瘤已形成,企图用药物治疗使其恢复则更加困难。据报道用氮芥30~40毫克,连用3~4天;醋酸强的松龙125毫克20,环磷酰胺200毫克25,长春新碱10毫克,阿糖胞苷1000毫克,均分别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释放后逐个稀释静脉注射,每周一次,连用四次为一个疗程,对肿瘤有抑制作用。

  1.高感染牛群要及时淘汰,保护牛犊,防止牛犊感染,作血清检查,确诊为阴性者再入健康场,如为阳性牛的后代不作种用。注意环境卫生,消灭吸血昆虫,定期用敌敌畏、溴氰菊酯消毒。

  2.定期对牛群普查,如有阳性及时隔离。另外引进牛时应做白血病检查。

  四、羊口疮

  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疮,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羔羊多为群发,以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结痂为特征。养羊国家均有本病报道,我国也有报道。

  (一)病原

  羊口疮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抵抗力。散播在地面的病毒,经过秋冬至来春仍有传染性,对高温和甲醛较敏感。

  (二)流行病学

  只危害绵羊和山羊,多发于幼龄的羊,常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发病较少,呈散发性传染。人和猫有时也可感染。多发生于秋季。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经损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

  (三)症状与病变

  潜伏期为4~6天,在临诊上分为3种类型,也偶见有混合型。

  1.唇型。临床常见,在口角或上唇,有时在鼻镜上发生散开的红斑、痘疹或小结节,继而形成水瘤和脓疱,脓疱溃破后续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由于有渗出液,痂垢逐渐扩大、加厚。如果为良性,1~2周则痂皮干燥、脱落而恢复正常。一般无全身症状。严重病例,患部继续发生痘疹、水疤、脓疱和痂垢,并互相融合,波及整个口唇及眼睑和耳廓。痂垢不断增厚,伴有肉芽组织增生,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棍状隆起。唇部肿大影响采食,病羊日趋衰弱而死亡。有些病例还常伴有化脓菌和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引起深部组织的化脓和坏死,使病情恶化。

  2.蹄型。多见于绵羊,常为一胶,在蹄叉、蹄冠和系部皮肤上形成水瘤、脓疱和溃疡。病羊跛行,长期卧地,衰竭而亡。

  3.外阴型。临床很少见。有黏性和脓性阴道分泌物,在疼痛肿胀的阴唇和附近的皮肤上有溃疡;乳房和乳头的皮肤上(多系病羔吃乳时感染)发生脓疱、烂斑和痂垢;在公羊,阴鞘肿胀,阴鞘口和阴茎上发生小脓疱和溃疡。单纯的外阴型很少死亡。

  (四)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并直接从病变处取病料,镜检可检查到包涵体。血清学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琼扩试验等。

  类诊鉴别。羊痘的痘疹多为全身性,且体温升高,全身反应重,结节呈圆形凸出表面,界限明显,呈脐状。溃疡性皮炎也是病毒性传染病,多发于1岁以上或成年羊,其损害发生在颜和上唇,下唇及唇联合处。腿部损害也常在蹄冠和趾间隙之间,覆盖厚痂,无凸起,额下有坏死溃疡。

  坏死杆菌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坏死,而无水疱、脓瘤的病变,也无统状增生物。必要时可做细菌学检查和动物试验以区别。

  (五)防治

  唇型可先用水杨酸醋将痂垢软化,然后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再涂以龙胆紫、碘甘油或5%土霉素软膏,每天1~2次。蹄型应在加强护蹄的情况下进行消毒和外科处理。

  防止皮肤、黏膜发生损伤,饲料和垫草应尽量拣出芒刺。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只和购买畜产品,必须引进羊时,应隔离检疫2~3周,进行多次清洗消毒,病栓呈阴性方可入群。病羊要及时治疗。污染的用具和羊舍可用2%氢氧化钠溶液或10%石灰乳消毒。疫病流行地区可每年注射羊口疮弱毒或灭活疫苗,所使用的疫苗株型应与当地的流行毒株相同,如无法确认,可采集当地自然感染病羊的痂皮回归易感羊群制成活毒疫苗,给本地未发病羊尾根无毛部划痕接种,10天后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1~2年。

  五、牛放线菌病

  牛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由牛放线菌引起的一种内、外源性慢性非接触性人畜共患病,以头部、颈部、颌下和舌淋巴组织内形成硬的结节肿胀和慢性化脓灶为特征,又称“木舌病”。

  (一)病原

  牛放线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难培养,在其幼龄培养物中呈类白喉杆菌,而在老龄培养物和从脓汁中钓取的黄白色硫磺样颗粒病料压片中为多形态,如丝状、分枝状、球状、棍棒状或类似白喉杆菌等。是牛口腔和胃肠道的常在菌群,可损伤下颌骨和牙齿,极少侵害其他软组织形成肉芽肿。广泛分布于污染的土壤、饲料、饮用水、料槽和栏舍等处。

  (二)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侵害牛,2~5岁的牛易感,换牙时多发生。病牛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它们通过病灶产物、唾液和粪便向外排出大量病菌,严重污染食槽、栏舍、饲料、水源和运动场等。当牛的皮肤或黏膜破损处被污染后即可发病。牛放线菌也能侵入正常牛的齿槽。除侵害上下颌骨外,很少感染其他组织。一般呈散发,偶尔流行。

  (三)症状和病变

  牛常见下颌骨或上颌骨感染处肿胀隆起,界限明显;发热,敏感,发硬。几周后骨质肿胀更加突出,舌和咽部组织发硬时称为“木舌病”,病牛开始流涎,采食困难。病情严重时,可见牙齿异位,咬合错位,甚至牙齿脱落,不敢咀嚼,饲料从口腔漏出。口腔黏膜或舌黏膜撕裂,溃疡处排出大量浆液和黏稠的脓汁。乳房患病时,呈弥散性肿大或有局灶性硬结,乳汁黏稠,混有脓汁。晚期无痛觉。病牛呼吸、吞咽和咀嚼均感困难,消瘦很快。有时皮肤化脓破溃,脓汁流出,形成瘘管,长久不愈。

  (四)诊断

  据临床表现可以怀疑大颌病。确诊必须采集病变中心病料活检,或者抽吸炎性渗出物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放射检查可见多处放射透明带或骨膜骨增生。这有助于鉴别骨肿瘤、牙根感染、骨折和窦炎。

  (五)防治

  本病疗效与病程长短有关,感染早期疗效好,晚期差。而且要坚持长期用药。常用抗菌药物有链霉素、青链霉素合剂、红霉素、异烟肼,可以配合静脉注射碘化钠。

  为了预防该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在低湿地带放牧。

  2.投喂干草、谷糠等粗纤维饲料前,最好将其泡软,防止刺伤口腔黏膜。

  3.保持食槽、柱栏、栅栏表面光滑,防止擦伤皮肤。

  4.手术或扎针时,要注意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六、恶性水肿

  恶性水肿是由梭苗引起的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变组织发生气性水肿,并伴有发热和全身性毒血症。

  (一)病原

  恶性水肿之病原主要为腐败梭菌。水肿梭菌、魏氏梭菌、溶组织梭苗等也可致病或参与致病。腐败梭菌是两端钝圆、严格厌氧的粗大杆菌,在体内外均易形成芽孢,芽孢在菌体中央,使菌体呈梭形。腐败梭菌能产生α、β、γ、δ四种毒素,α毒素为卵磷脂酶,具有坏死、致死和溶血作用;β毒素为脱氧核糖横敢酶,有杀白细胞的作用;γ和δ毒素分别具有透明质酸酶和溶血素活性。这些毒素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耝织炎性水肿和坏死,毒素吸收后可引起致死性的毒血症。腐败梭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其芽孢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药物短期难以奏效,但20%漂白粉、3%硫酸石炭酸合剂、5%氢氧化钠等强力消毒药可于较短时间内将其杀灭。

  (二)流行病学在哺乳动物中,牛、绵羊、马发病较多,猪、山羊次之,鸽子也会发病。年龄、性别、品种与发病无关。病畜在本病的传染方面意义不大,但可将病原体散布于外界,不容忽视。

  该病传染主要是由于外伤引起,如去势、断尾、分娩、外科手术、注射等没有严格消毒,致本菌芽孢污染而引起感染。本病一般只是散发,但外伤(如断尾)在消毒不严格时,也会伙同发病。

  (三)症状

  潜伏期12~72小时。病牛初减食,体温升高,在伤口周围发生炎性水肿,迅速弥散扩大,尤其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处更明显。病变部初坚实、灼热、疼痛,后变无热、无痛、手压柔软、有捻发音。切开肿胀部,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内有多量淡黄色或红褐色液体浸润并流出,有少数气泡,具有腥臭味。创面呈苍白色,肌肉暗红色。病程发展急剧,多有高热稽留,呼吸困难,脉搏细速,眼结膜充血发绀,偶有腹泻,多在1~3天内死亡。母牛若经分娩感染,则在2~5天内阴道流出不洁的红褐色恶臭液体,阴道黏膜潮红增温、会阴水肿,并迅速蔓延至腹下、股部,以致发生运动障碍和前述全身症状。公牛因去势感染时,多在2~5天内,阴囊、腹下发生弥漫性气性炎性水肿、疝痛、腹壁知觉过敏,与此同时也伴有前述全身症状。

  (四)病理变化死于恶性水肿的病牛尸体腐败很快,故应尽早剖检。因腐败梭菌经伤口进入组织,繁殖并产生毒素,损害血管壁并引起毒血症,故在剖检时可发现局部组织的弥漫性水肿;皮下有污黄色液体浸润,含有腐败酸臭味的气泡;肌肉呈灰白或暗褐色,多含有气泡;脾、淋巴结肿大,偶有气泡;肝、肾浊肿,有灰黄色病灶;腹腔和心包腔积有多量液体。

  (五)诊断

  根据临诊特点,结合外伤情况及病理剖检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诊断要点为:

  1.发病前常有外伤史。

  2.病变部明显水肿,水肿液内含气泡。

  3.病变部肌肉变性、坏死。

  4.若为产后发病,则子宫及其周围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等)明显水肿,内含气泡。

  5.若为去势后发病,则阴囊、腹甲发生弥漫性炎性水肿。

  6.确诊尚需结合动物接种试验、细菌学诊断等。恶性水肿与炭疽及气肿疽在临床上应予以鉴别,参见本节炭疽及气肿疽之诊断。

  (六)防治

  外伤(包括分娩和去势等)后严格消毒及正确治疗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早期用青霉素或与链霉素联合应用,在病灶周围注射,甚为有效。四环素或土霉素静脉注射,尽早应用时效果亦好。亦可采用磺胺药物与抗生素并用。早期之局部治疗可切开肿胀处,清创使病变部分充分通气,再用1%高锰酸钾或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后撒入磺胺碘仿合剂等外科防腐消毒药,并施以开放疗法。机体全身可采用强心、补液、解毒等对症疗法。

  七、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俗称“烂肺病”,是山羊特有的接触性传染病。传播迅速,死亡率较高,其特征是高热,肺实质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性炎症,且肺高度水肿。

  (一)病原

  山羊丝状支原体,为细小、多形性微生物,呈革兰氏阴性反应。这种微生物抵抗力较弱,暴露在阳光下或在干燥的环境中能迅速被杀灭。对寒冷的抵抗力较强。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传染源为病羊和隐性病染者,多发于冬春两季。

  (二)流行病学

  潜伏期一般4~10天,最长的可达两周以上。在自然条件下,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只感染山羊,3岁以下的山羊最易感,而绵羊肺炎支原体则可感染山羊和绵羊。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其病肺组织和胸腔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病原体,主要经呼吸道分泌物排菌。耐过病羊肺组织内的病原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生活力。

  本病常呈地方流行性。接触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

  (三)症状

  1.最急性。病初山羊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极度委顿,食欲废绝,痛苦鸣叫。12~36小时内,病羊卧地不起,四肢直伸,呼吸极度困难,黏膜高度充血、发绀;目光呆滞,呻吟哀鸣,不久窒息死亡。病程一般4~5天,有的仅12~24小时。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宗亮泽作品集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