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4章 动物主要传染病防治(1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 作者:宗亮泽

第24章 动物主要传染病防治(11)

  痒病因子对一般理化因素敏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痒病因子为病羊脑组织中的一种特异纤维,被命名为朊病毒蛋白质,该物质具有感染性,可以抵抗核酸灭活剂的破坏和紫外线的照射,其感染性可以因一些酶,如蛋白酶K、胰酶、木瓜蛋白酶等的溶解而减弱,一些使蛋白变性的制剂也可以降低其传染性。55摩尔\/升氢氧化钠、90%苯酚、5%次氯酸钠、碘酊、6~8摩尔\/升尿素、1%十二烷基磺酸钠对病原体有很强的灭活作用。

  (二)流行病学

  不同品种、性别的羊均可发生痒病,主要是2~5岁绵羊,易感性存在着明显品种间差异,可在无关联的绵羊间进行水平传播。消化道很可能是自然感染痒病的门户,因为可首先在患羊消化道的淋巴组织中查到病原。2~5岁的成年绵羊最为易感,18个月以下的幼龄绵羊很少表现临床症状。不同品种和品系的绵羊,易感性不同。

  病羊是本病的传染源。痒病可经口腔或黏膜感染,也可在子宫内以垂直方式传播,直接感染胎儿。通常呈散发性流行,感染羊群内只有少数羊发病,传播缓慢。羊群一旦感染痒病,很难根除。首次发生痒病的地区,发病率为5%~20%或高一些,病死率极高,几乎100%。在已受感染的羊群中,以散发为主,常常只有个别动物发病。

  人可以因接触病羊或食用带感染痒病因子的肉品而感染本病。

  (三)症状

  本病潜伏期较长,一般为2~5年或多于5年,故1岁以下的羊极少出现临床症状。潜伏期长短受宿主遗传特性和病原株系等许多因素影响。

  以瘙痒与运动共济失调为临床特征。病羊早期易惊,头颈抬起,行走时步态高举,头颈或腹肋部肌肉发生频细震颤;发展期,病羊出现瘙痒,用手抓搔其腰部,常发生伸颈、摆头、咬唇或舔舌等反射。病羊常啃咬腹肋部、股部或尾部;瘙痒部位多在臀部、腹部、尾根部、头顶部和颈背侧,常常是两侧对称性的。病羊频频摩擦,啃咬,蹬踢自身的发痒部位,造成大面积掉毛和皮肤损伤,甚至破溃出血。有时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病羊体温正常,照常采食,但日渐消瘦,常不能跳跃,遇沟坡、土堆、门槛时,反复跌倒;病期几周或几个月。病死率几乎达100%。

  (四)病理变化

  除尸体消瘦、掉毛、皮肤损伤外,内脏器官缺乏明显可见的肉眼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显微变化。病变出现在脑干的灰质中,可见神经节元的树突和轴突内形成大空泡,其空泡数量比正常羊多得多(正常羊脑在显微镜下一个视野大约只有一个空泡)。大空泡在脑干和延脑中尤为多见;星状胶质细胞增生,最终导致灰质的海绵状变性。

  (五)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作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在国际贸易中,尚未指定诊断方法。

  主要进行病理学检查。对脑髓、脑桥、大脑、丘脑、小脑以及脊髓进行组织切片,最明显的病变在脑髓、脑桥、中脑和丘脑。痒病的特征性病变为神经元空泡化、神经元变性和消失、灰质神经纤维网空泡化、星状胶质细胞增生和出现淀粉样斑。

  检测SAF 的存在是诊断痒病的标准之一,病畜在电镜下可观察到SAF。检测到SAF,只能说明目前动物存在痒病相关蛋白,但检测不到SAF,并不意味着动物未被痒病感染。

  (六)防治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疗药物。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灭蜱,在蜱活动季节,定期对易感动物进行药浴或喷雾杀虫;对痒病、隐性感染羊采取扑杀后焚化。在疫区可以用鸡胚化弱毒疫苗进行接种。

  严禁从存在痒病的国家或地区引进羊、羊肉、羊的精液和胚胎等。禁止用病死羊加工蛋白质饲料,禁止用反刍动物蛋白饲喂牛、羊。

  加强对市场和屠宰场肉类的检验,检出的病羊肉必须销毁,不得食用。一旦发现病羊或疑似病羊,应迅速作出确诊,立即扑杀全群,并进行深埋或焚烧销毁等无害化处理。禁止用病肉(尸)加工成肉骨粉用做饲料或喂水貂、猫等动物。

  定期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焚烧、5%~10%氢氧化钠溶液作用1小时、5%次氯酸钠溶液作用2小时、浸入3%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沸煮10分钟。

  十八、牛羊沙门氏菌病

  牛羊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统称为副伤害。以败血症、胃肠炎和下痢为主要特征。

  (一)病原

  沙门氏菌属是一大属血清学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属。牛的病变主要由鼠伤寒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或纽波特沙门氏菌引起;羊的病变主要由鼠伤寒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羊流产性沙门氏菌引起。

  沙门氏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条件下可以生存数周或数月,对于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二)流行病学

  各年龄的牛羊均可以感染发病,但犊牛和羔羊则更为剧烈,多呈败血症型。本病垂直传播,因此,很难在畜群中消除,缠绵不愈,成年牛多为慢性经过,以拉痢、消瘦和流产为主要特征,可通过污染的饲草等感染。应激因素的存在是暴发本病的重要诱因。

  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它们可由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水、胎衣排出病菌,污染饲草和饮用水,经消化道感染给健康畜,此外子宫也可感染,鼠类可传播本病。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成年牛多散发,但犊牛发病后可传播,在群内呈流行。环境污秽、潮湿、棚舍拥挤、粪便堆积、饲料和饮用水供应不好,长途运输、疲劳饥饿、内寄生虫、分娩、手术、母畜缺奶、新引进牛未实行隔离检疫等,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三)症状

  牛:如在牛群中有带菌母牛,犊牛则可于出生后48小时即刻表现拒食、卧地不起、迅速衰竭,常于3~5天内死亡,尸检无特殊变化,但从血液和内脏器官可分离出沙门氏菌。

  多数犊牛在出生后10~14天以后发病,病初体温达40℃~41℃,24小时后排出灰黄色液状粪便,混有黏液和血丝,一般在出现病症后5~7天内死亡。有时死亡率可达50%,有时多数病毒可恢复。

  成年牛常有40℃~41℃高热,昏迷,食欲废绝,脉频数,呼吸开始困难,体力渐衰,大多数病例在发病后12~24小时,粪便中带血块,不久变下痢,粪便恶臭,含有纤维素片,间有黏液团或黏膜排出,下痢开始后体温降至正常或略高,病牛可在24小时内死亡,多数在1~5天内死亡,病期延长者见脱水、消瘦、眼窝下陷、可视黏膜充血和发黄,病牛有腹痛,怀孕母牛发生流产(检查流产胎儿可发现本菌)的一些病例可以恢复,有些牛发热,食欲消失,精神委顿,产奶量下降,经24小时后这些症状可以减退。还有些牛呈隐性经过,仅从粪便排出病菌,但数天后停止排菌。

  羊:下痢型羔羊副伤寒多见于15~20日龄的羔羊,病初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0℃~40℃,低头弓背,食欲减退或拒食。身体虚弱、憔悴,趴地不起,经1~5天死亡。大多数病羔羊出现腹痛、腹泻,排除大量灰黄色糊状粪便,迅速出现脱水症状,眼球下陷,体力减弱,有的病羔羊出现呼吸促迫,流出黏液性鼻液,还伴有咳嗽等症状。

  流产型副伤寒流产多见于妊娠的最后两个月。病羊在流产前体温升高到40℃~41℃,厌食,精神沉郁,部分羊有腹泻症状,阴道有分泌物流出。病羊产下的活羔羊比较衰弱,不吃奶,并有腹泻,一般于1~7天死亡。病羊伴发肠炎、胃肠炎和败血症。

  (四)病理变化

  牛:急性病例有心壁、腹膜及腺胃、小肠和膀胱黏膜小点出血。脾肿,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肝色泽变淡,胆汁浓稠而混浊,肺有肺炎区,肝脾有时有坏死区,关节内有胶样液体。成年牛主要病变为出血性肠炎及肺炎的病理变化。

  羊:下痢型羊可见病羊消瘦。真胃和肠道空虚,黏膜充血,内溶物稀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脏充血,肾脏皮质部与心内外膜有小出血点。羔羊病期长,腕关节和跗关节可能肿大,还有支气管炎和肺炎症状。

  流产型羊出现死产或初产羔羊几天内死亡,呈现败血症病变。组织水肿、充血,肝脾肿大,有灰色坏死灶。胎盘水肿出血。母羊有急性子宫炎,流产或产死胎的子宫肿胀,有坏死组织、渗出物和滞留的胎盘。

  (五)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应采病畜的血液、内脏器官或流产胎儿内容物等材料做沙门氏菌分离培养。

  (六)防治预防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可用犊牛副伤寒疫苗。排除一切诱发因素,保持饲养环境卫生,加强管理,经常进行环境消毒(适宜使用可利沙消毒剂)。

  推荐使用下列药(任选一种即可)。

  救畜片:牛每千克体重4毫克\/次,羊每千克体重4毫克\/次,幼畜需捣碎后灌服,连用3~4天。

  牛羊肠痢欣:牛50~100克,羊25~50克,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拌入精料空腹投喂,每日1剂,3天为1个疗程。重症者酌情加量,幼畜酌情减量;也可用细纱布包紧,煎煮30分钟,灌服,每日两次。

  因此,正常情况下的药物预防是非常行之有效之法,可使用牛羊肠痢欣,以低限药用量,每月使用一个疗程,效果极佳。

  公共卫生:沙门氏菌还可传染给人,如因吃了病畜和带菌动物未经充分加热消毒的乳制品而发生中毒,潜伏期7~24小时,也可延长到数天,菌数愈多,毒力愈强,症状出现愈早,突然发烧,体温升高,伴有头痛、寒战、恶心、呕吐、腹痛和严重的腹泻。

  第三节禽传染病

  一、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火鸡,其他禽类也可感染,如鸽、鹌鹑、孔雀等。

  (一)病原

  新城疫病毒是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的成员。

  鸡新城疫病毒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骨髓含毒时间最长。因此分离病毒时多采用脾、肺或脑乳剂为接种材料。本病毒经负染电镜观察,其颗粒异常多形性,一般呈圆形,直径100~500纳米,也常见横断面100纳米左右的不同长度的细丝。病毒颗粒表面覆有8纳米长的纤突。裂解的纯化病毒颗粒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揭示,至少有7种多肽。NDV 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有6种:L 蛋白—RNA 指导的与核衣壳关联的RNA 聚合酶;HN 蛋白——决定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活性,形成病毒颗粒表面两种较大纤突;F 融合蛋白———形成较小的表面纤突;NP 核衣壳蛋白;P 磷酸化蛋白;M 蛋白质。

  鸡新城疫病毒在鸡胚内很容易生长,无论是接种在卵黄囊内、羊囊内、尿囊内或绒毛尿膜上及胎儿的任何部位都能迅速繁殖。通常多采用孵育10~11天的鸡胚作尿囊腔注射。鸡胚接种病毒后的死亡时间,随病毒毒力的强弱和注射剂量而不同,一般在注射强毒后30~72小时即死亡,大多数死于38~48小时;注射弱毒的死亡时间可延长5~6天,甚至更长。病毒通过鸡胚继代后,其毒力稍有增强,一般多在38小时使鸡胚死亡。死亡胎儿全身充血,绝大多数头顶部出血,足趾常有出血,胸、背、翅膀等处也有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卵黄囊常有出血,胚膜湿润且稍厚,并有由细胞浸润而形成的浊斑。

  鸡新城疫病毒具有一种血凝素,可与红细胞表面的受体联结,使红细胞凝集。鸡、火鸡、鸭、鹅、鸽等禽类以及哺乳动物中豚鼠、小鼠和人的红细胞都能被凝集。这种凝集红细胞的特性被慢性病鸡、病愈鸡或人工免疫鸡血清中的血凝抑制抗体所抑制。因此可用血凝抑制试验鉴定分离出的病毒,并用于诊断或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此外,新城疫病毒具有溶血素,在高浓度时还能溶解它所凝集的红细胞。

  本病毒对外界环境,对热和光等物理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病毒稍强,在pH2~12的环境下1小时不被破坏,在密闭的鸡舍内可存活8个月,在粪便中72小时死亡。病料中的病毒煮沸1分钟即死,经巴氏消毒法或紫外线照射即毁灭。常用消毒药如2%氢氧化钠、1%来苏儿、10%碘酊、70%酒精等在30分钟内即可将病毒杀死。

  鸡新城疫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由自然发病鸡分离出来的不同毒株,其毒力有很大差异,这主要取决于HN 及F 的裂解及活化。有的毒株只能使雏鸡发病而不能致死成年鸡,有的病毒株甚至对雏鸡也不能引起严重症状。欧洲及亚洲鸡新城疫病毒比美国的病毒毒力强。在我国分离出的病毒一般都很强,以10∶6~10∶8稀释的鸡胚毒液1毫升就可使鸡发病死亡,0.1毫升可致死鸡胚。根据毒力的大小,可将病毒分为低毒力株、中等毒力株和强毒力株三大类。用HinfⅠ等三种内切酶对F 基因的334~1682位核苷酸的片断的RT-PCR 产物进行分析,可将NDV 毒株分为10个基因型,尚无充分的证据表明NDV 的基因型之间具有根本性的抗原性差异。

  本病是鸡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死亡率可达90%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家禽(不论品种)对本病最易感染,雏鸡比成年鸡的易感性更高,成年鸡一般表现非典型症状,哺乳动物对本病有强大的抵抗力。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宗亮泽作品集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