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5章 动物主要传染病防治(1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 作者:宗亮泽

第25章 动物主要传染病防治(12)

  本病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较多,主要通过健康鸡和病鸡接触而传染。病鸡的分泌物、血液、肉、内脏、鸡毛、消化道内容物等是主要的传染源。在流行停止后的病愈鸡或带毒鸡,常呈慢性经过,精神不好,有咳嗽和轻度的神经症状,保留这种慢性鸡,是造成本病继续流行的原因。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蛋也可带毒而传播本病。

  (三)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急性暴发时可在3~4天内使全部鸡或几乎全部鸡死亡。死亡率因病型不同而有差异,最高可达90%以上,最低的只有1%左右,病程持续1~3周。最急性型新城疫往往看不到症状而死亡,或者表现为呼吸加快,虚弱衰竭,排绿色稀粪,4~8天内死亡。急性病例体温升高,不食或少食,精神委顿,羽毛松乱,呼吸困难,排绿色稀粪,以后衰竭死亡。不死的鸡可出现歪头、转圈等脑炎症状。亚急性和慢性型常出现在上述两型的后期,表现为喘气、罗音衰竭、卧地不起,头像啄食样有节奏的振动,排绿色稀粪或出现观星状。产蛋鸡的产蛋率显著下降。

  (四)病理变化

  口腔黏膜有灰白色芝麻籽样坏死灶,喉头和气管黏膜出血,腺胃乳头环状或点状出血,肠道黏膜出血,病程长者十二指肠有局限性枣核状溃疡,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和坏死。

  (五)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的特点,本病只发生于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呈毁灭性流行;临床上呈严重下痢,呼吸困难,死亡较慢者常出现神经症状;病理剖检见有消化道的弥漫性点状出血和溃疡以及脂肪组织的针尖状出血点等,根据这些综合征候,一般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须依靠实验室的病毒分离鉴定,以及检测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升高。

  血清学试验采集在鸡群暴发疑似新城疫急性期(10天内)及康复后期的双份血清,用血凝抑制试验证明抗体滴度增高,即可确诊。

  血凝抑制(HI)试验按常规先用已知病毒做血凝试验,测定病毒的血凝值,再做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的凝集抑制抗体的高低。血凝抑制试验灵敏度高,迄今所知,除火鸡副流感外,鸡的其他病毒病不含产生与新城疫病毒发生交叉反应的抗体。

  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将连续稀释的血清与定量的已知病毒(50~100个空斑形成单位)混合,孵育,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单层上,加覆盖层进行培养,设对照组。一般于72小时加上第二层带有中性红的覆盖层,24~48小时在适当的光线下观察。根据一定稀释度的血清所减少的空斑数,即可获得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此方法是检测中和抗体最敏感的方法。

  荧光抗体技术用免疫母鸡的丙种球蛋白制备荧光抗体,以病鸡的肺、肝、肾和脾等组织压印片进行荧光抗体染色,发现嗜伊红白细胞、假嗜伊红白细胞和浆细胞的颗粒、细胞核及细胞浆中出现明显的黄绿荧光,即可确诊。此法比血凝抑制试验和常规的鸡胚接种法能更快、更灵敏地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在病初或症状不典型时,可能与禽霍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禽流感等病混淆,应注意鉴别。

  (六)防治由于各鸡场的实际情况和鸡群的免疫状况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免疫监测的结果制定出适合实际情况的免疫程序。

  当发生新城疫或疑似新城疫时,应立即对全场所有鸡进行紧急免疫接种。首先接种假定健康鸡群,然后接种刚发病鸡群体,最后接种发病鸡群。认真处理病、死鸡,全场彻底消毒。

  二、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肾脏的病变和腿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是具有特征性的病变。

  (一)病原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为双RNA 病毒科。电镜观察表明IBDV 有两种不同大小的颗粒,大颗粒约60纳米,小颗粒约20纳米,均为20面体立体对称结构。病毒粒子无囊膜,仅由核酸和衣壳组成。核酸为双股双节段RNA。

  病鸡舍中的病毒可存活100天以上。病毒耐热,耐阳光及紫外线照射。56℃加热5小时仍存活,60℃可存活0.5小时,70℃则迅速灭活。病毒耐酸不耐碱,pH2.0经1小时不被灭活,pH12则受抑制。病毒对乙醚和氯仿不敏感。3%的煤酚皂溶液、0.2%的过氧乙酸、2%次氯酸钠、5%的漂白粉、3%的石炭酸、3%福尔马林、0.1%的升汞溶液可在30分钟内灭活病毒。

  2~8周龄的鸡均可发生,但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本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播迅速,呈尖峰式死亡曲线,康复快。由于法氏囊被破坏,产生免疫抑制现象,对疫病的抵抗力下降而易患其他传染病。

  (三)症状病鸡厌食,无神,羽毛松乱、无光泽,腹泻、排出白色或黄色水样粪便,饮水量增加。死亡常发生于感染后第3天,体温迅速升高,5~7日下降。死亡率常在2%~8%之间。

  (四)病理变化病鸡胸、腿、翅部肌肉严重脱水并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条纹;肝脏肿胀,表面红白相间;肾脏肿大、苍白,尿酸盐沉积;法氏囊出血、水肿和坏死。发病后期法氏囊萎缩,囊腔内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物。

  (五)诊断

  本病根据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作实验室诊断。

  (六)防治

  1.采用全进全出饲养体制,全价饲料。严格卫生管理,加强消毒净化措施。

  2.预防。12~15日龄(母源抗体消失后)用法氏囊弱毒疫苗进行首免,间隔1周后用中毒疫苗二免;或用法氏囊灭活疫苗在10日龄以前进行皮下注射。

  3.治疗。发病后,立即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同时服用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防治继发感染,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VC、VK。注意保温、防暑,减少拥挤,减少应激等。

  三、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疾病,其特征是咳嗽、喷嚏、气管罗音和呼吸道黏膜呈浆液性卡他性炎症。如发生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还会出现病鸡肾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等病理变化。雏鸡通常表现流鼻液、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有时会发生死亡;产蛋鸡则以产蛋量减少和蛋白品质下降较为常见。

  (一)病原

  本病病原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该属的代表菌毒种。病毒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基因组核酸为不分段的正链单股RNA,具有感染性,全长约27000个核苷酸。由于基因组核酸在复制过程中易发生突变和高频重组,所以血清型众多,至少发现27个血清型,而且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还在不断出现。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属于Massachusetts 血清型和基因型(其代表株为M41),主要引起呼吸道症状。但有些地区也存在类似美国Gray 株和Holte 株的野毒的局部流行,其共同特点是引起典型肾脏损伤。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在56℃15分钟或45℃90分钟可被灭活,但在-30℃以下可存活24年。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pH6.0~6.5的环境中培养时最稳定,在室温中也能抵抗1%氯化氢(pH2)、1%石炭酸和1%氢氧化钠(pH12)1小时。而鸡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和禽痘病毒(FPV)则在室温中不能耐受pH12,这对鉴别病毒有一定意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在1%来苏儿溶液、0.01%高锰酸钾溶液、1%福尔马林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及70%乙醇中3~5分钟即被灭活。

  (二)流行病学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2~5天,传播迅速,短期内可全群发病,病程1~3周。雏鸡的死亡率可达25%以上,如果发生肾型病变,则死亡率更高。

  (三)症状

  雏鸡发病时突出的症状是咳嗽、喘气、流鼻涕和气管罗音,畏寒,精神委顿、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腹泻。发生肾型病变的雏鸡则排出白色或水样稀粪。产蛋鸡发病后,出现不太明显的咳嗽、气喘,产蛋率明显下降,蛋壳变薄、变脆、畸形,或产软壳蛋,破蛋率升高,蛋清变得稀薄如水,一般持续3周左右。

  (四)病理变化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剖检变化不明显,有特征性的是鼻腔、鼻窦和气管黏膜有渗出物,气囊混浊或有干酪样渗出物。肾脏肿大、苍白,由于肾小管充满尿酸盐,外观呈灰白色花斑状。输尿管长度变短。

  (五)诊断

  血清学诊断对本病的血清学检验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VN)、琼脂扩散试验(AGP)、血凝抑制试验(H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1.病毒中和试验。用病毒中和试验可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进行定性和定量检验。试验方法有鸡胚(7~11日龄)法、鸡肾细胞培养法和蚀斑法3种。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后约10天(疾病流行过后的恢复期),其血液内出现中和抗体,并可持续6~12个月。因此,对患病鸡群的检验,通常采双份血清样,第一次是在发病初期,第二次是在发病后2~3周。若第二次血清样抗体滴度比第一次高出4倍,即可诊断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

  2.琼脂扩散试验。可用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制备抗原,也可用聚乙二醇浓缩感染鸡胚尿囊液制备抗原,按常规方式完成试验,经24~48小时观察结果。此法特异性较强,操作方法简单而快速。鸡感染IBV 野毒或接种弱毒疫苗7~9天后就能检出沉淀抗体,并可持续2~3个月。一般认为雏鸡血清中和指数在3.17以上时,就能用琼扩试验测出沉淀抗体的存在,因此采用AGP 试验对疫苗接种效果的监测有现实使用意义。

  3.血凝抑制试验。将含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鸡胚尿囊液离心浓缩后,加等量磷脂酶C,置37℃处理90分钟作为抗原,再按微量法操作进行血凝抑制试验。

  鉴别诊断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初期,要注意与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支原体等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性气囊炎、雏鸡曲霉菌病及维生素A 缺乏症等相区别。从临床表现上来看,新城疫和禽流感的病情往往比本病严重,雏鸡常可见到神经症状及内脏组织的出血和坏死。传染性喉气管炎很少发生于幼雏,且患鸡的呼吸道症状较重,常咳出黄色或血样黏液,气管、喉头黏膜出血和坏死严重,同时气管黏膜上皮细胞会出现合胞体和核内包涵体。慢性呼吸道病的特点是传播慢,病程长,气囊增厚并有大量干酪样附着物。其他疾病也都有各自独特的流行规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当然,最可靠的还是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方法加以鉴别。

  (七)防治

  本病目前尚无药物治疗,只能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提高育雏室温度,降低饲养密度,添加抗菌药物防止并发症和继发病,可减少死亡。对肾型病变,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4%的红糖等可降低死亡率。

  为防止本病的发生,应对鸡进行免疫接种,H120适用于初生雏鸡和各种日龄的鸡,H52适用于21日龄以上的鸡。另外还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可使鸡获得较长的免疫期。

  五、传染性喉气管炎

  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呼吸困难,咳嗽,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喉部和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并形成糜烂。传播快、死亡率高。在疾病早期,患部细胞的胞核内见有包涵体。

  (一)病原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为a 疱疹病毒亚科中的鸡疱疹病毒1。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中。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37℃存活22~24小时,煮沸立即死亡。常用的消毒药,如3%来苏儿水或1%苛性钠溶液1分钟可杀死。

  (二)流行病学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传染病。病程一般7~15天,有时可达1个月,发病90%~100%,死亡率5%~70%。

  (三)症状

  重症型发病快,症状明显,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病鸡伸颈张口喘气,同时发出响亮的湿性罗音,咳嗽、甩头,常甩出带血的黏液。此外,眼结膜潮红、肿胀、流泪,鼻孔流出浆液或黏液性分泌物。冠和肉髯暗红发紫,有时排出绿色稀粪,多窒息死亡,有的长期不食不饮衰竭而死。产蛋鸡发病后产蛋率明显下降,1个月左右逐渐恢复。

  轻症型主要表现结膜炎和上呼吸道炎症。患鸡结膜潮红、流泪,鼻孔有浆液性分泌物,有时出现咳嗽、张口喘气和甩头。一般发病率5%左右。

  (四)病理变化

  最突出而明显的变化是喉头黏膜潮红、肿胀、出血和糜烂,喉腔内有黏液,其中混有血丝或血块。气管黏膜带血、出血,管腔内也有黏液和血块。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

  (五)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作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在国际贸易中,尚无指定诊断方法,替代诊断方法有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病毒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hTtp://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宗亮泽作品集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