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仓储与配送》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2章 配送中心的管理(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仓储与配送》 作者:欧阳泉,刘智慧

第32章 配送中心的管理(1)

  【学习目标】

  熟悉影响配送中心选址的主要因素、配送中心内部结构与布局;掌握配送中心规划资料分析及库存管理方法;理解库存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关键概念】

  EIQ分析、库存、储存成本、订货成本、缺货成本、库存管理、库存控制、订购点、经济订货量、ABC分析法、客户满意度。

  8.1配送中心选址与规划

  在当前的物流变革和发展中,对于配送中心的规划不再是自动化和省力化,而是要求以更高的视野、系统的眼光来认识这一问题,不但要考虑设施、设备等硬件基础,而且要考虑信息化和程序化管理等软件基础。

  8.1.1配送中心选址

  配送中心位置的选择将明显影响实际营运的效率与成本及日后仓储规模的扩充与发展。因此,企业在决定配送中心设置的位置方案时,必须谨慎考虑相关因素,并按适当步骤进行。通常在选择过程中,如果已经有预定地点或区位方案,应于系统规划前先行提出,并成为规划过程的限制因素;如果没有预定的地点,则可于系统规划方案成形后,进行位置方案的选择,必要时可修正系统规划方案,以适合实际土地及区块面积的限制。

  8.1.1.1选址的决策

  选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地理区域的选择和具体地址的选择。

  配送中心的选址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地理区域:对各地理区域进行审校评估,选择一个适当范围作为考虑的区域,同时还必须考虑配送中心物品特性、服务范围及企业的运营策略。

  确定配送中心的地理区域后,还需确定具体的建设地点。一般来讲,应以进货与出货产品类型特征及交通运输的复杂度,来选择接近上游点或下游点的选址策略。

  8.1.1.2影响选址的主要因素

  配送中心选址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客户的分布、供应商的分布、交通条件、土地条件、自然条件等几种,以下针对这些因素加以说明。

  1)客户的分布。配送中心选址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所服务客户的分布,对于零售商型配送中心,其主要客户是超市和零售店,这些客户大部分是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或大城市。为了提高服务水准及降低配送成本,配送中心多建在城市边缘接近客户分布的地区。

  2)供应商的分布。供应商的分布也是配送中心选址应该考虑的因素。因为配送中心的商品全部是由供应商所供应的,如果配送中心接近供应商,则其商品的安全库存可以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但是,因为国内一般进货的输送成本是由供应商负担的,因此有时不重视此因素。

  3)交通条件。交通条件是影响配送成本及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运输的不便将直接影响车辆配送的进行,因此,必须考虑对外交通的运输线路,以及未来交通与邻近地区的发展状况等因素,一般配送中心应尽量选择在交通方便之高速公路、国道及快速道路附近的地方,如果以铁路及轮船作为运输工具,则要考虑靠近火车站、港口等。

  4)土地条件。对于土地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及城市规划的限制,尽量选在物流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形状、长宽、面积与未来扩充的可能性,与规划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选择地址时,有必要参考规划方案中仓库的设计内容,在无法完全配合的情形下,必要时需修改规划方案的内容。另外,在考虑现有地价及未来增值状况下,配合未来可能扩充的需求程度,决定最合适的面积大小。

  5)自然条件。在配送中心用地的评估中,自然条件也是必须考虑的,事先了解当地自然环境有助于降低建设的风险。例如,在自然环境中有台风、地震、河川等几种自然现象,有的地方靠近山边,湿度比较高;有的地方湿度比较低;有的地方靠近海边,盐分比较高,这些都会影响商品的储存品质。另外,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于配送中心的影响也非常大,必须特别留意,并且避免被侵害。

  6)人力资源条件。在仓储配送作业中,最主要的资源需求为人力资源。一般配送作业仍属于劳力密集型作业形态,在配送中心内部必须要有足够的作业人力,所以在决定配送中心位置时必须考虑劳力的来源、技术水准、工作习惯、工资水准等因素。

  7)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条件也是配送选址评估的重点之一,政府政策的支持更有助于业者的发展。政策环境条件包括企业优惠措施(土地提供、减税)、城市规划(土地开发、道路建设计划)、地区产业政策等。

  8.1.1.3配送中心选址布局方法

  配送中心选址布局方法有解析法、线性规划法和静态仿真法。

  1)解析法通常是指那些确认物流地理重心的方法。重心方法对于单个分销中心或工厂的选址是适用的。许多方法,包括数学的与非数学的,可应用到单个选址的问题,技术的成本与复杂性应与问题的困难程度相适应。

  2)线性规划法被归类为一种最优化技巧,是一种最广泛使用的战略和战术的物流计划工具。线性规划在考虑特定的约束条件下,从许多可用的选择中挑选出最佳行动方案。最广泛使用的线性规划形式是网络最优化。网络最优化将分销渠道视为由节点(分销中心)和弧(运输联系)组成的,在成发生点上装卸物品及在点之间移动物品。网络模型目标是在给定的供给需求和能力的约束条件下,使生产、输入、输出运输可变成本最小化。

  3)静态仿真法是配送中心选址的一种新方法。“仿真”这一术语可应用到几乎任何试图复制一种情况的努力。它是指设计一种真实系统模型的程序,并在一系列系统准则的约束下,对以了解系统行为或评价各种战略为目的的行为进行实验。

  8.1.1.4配送中心合理选址的原则

  配送中心合理选址的目标是为了提高物流业的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增加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而配送中心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降低成本,例如,配送中心所在地区如果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运距,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结合配送中心的职能,其科学合理选址的原则应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效益的重要性。

  配送中心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机构,建成后产生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给所在地区带来的重大影响。例如,对区域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以及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等等。在这些社会影响中,对周围环境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同时也要认识到所在地区同样会对配送中心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无论是从配送中心的角度还是从所在地的角度出发,在配送中心建设之前,都要充分考虑配送中心建设以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8.1.2配送中心规划

  8.1.2.1配送中心的规划要素

  配送中心的规划要素就是影响配送中心系统规划的基础数据和背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E——配送的对象或客户。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或客户不同,配送中心的订单和出货形态就会有很大的差别。例如,为生产线提供JIT配送服务的配送中心和为分销商提供服务的配送中心,其分拣作业的计划、订单传输方式、配送过程的组织将会有很大的区别;而同为销售领域的配送中心,面向批发商的和零售商的配送,其出货量的多少和频率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在规划前应分析配送客户的情况,以便我们决定配送中心的出货形态和特征。

  2)I——配送物品的种类。配送中心所处理的物品品项数差异性很大,多则上万种以上,如书籍、医药及汽车零配件等配送中心,少则数百种甚至数十种,如制造商型的配送中心,由于品项数的不同,其复杂性与难度也有所不同。另外,配送中心所处理的物品种类不同,其特性也会不同。

  3)Q——物品的配送数量或库存量。这里的Q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配送中心的出货量,二是配送中心的库存量。物品出货数量的多少和随时间变化趋势会直接影响配送中心的作业能力和设备配置。此外,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和库存周期将影响配送中心面积和空间的需求。

  4)S——物流的服务水平。一般来说,企业建设配送中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物流的服务水平,但根据“效益背反”理论,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却导致了成本的增加。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说,总是希望以最经济的成本得到最佳的服务。所以,原则上物流的服务水平应该是合理物流成本下的服务品质,应是成本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

  5)R——物流通路。物流通路与配送中心的规划有很大的关系,在规划配送中心之前,首先应了解物流通路的类型,然后根据配送中心通路中的位置及上下游企业的特点进行规划,才不会导致失败。

  6)C——配送中心的价值或建造成本。在配送中心规划时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注意研究配送物品的价值和建造预算。

  首先,配送物品的价值与物流成本有密切关系。其次。配送中心的建造预算也会影响到配送中心的规模和自动化水平,没有足够的经费,任何理想的规划都无法成为现实。

  8.1.2.2规划资料分析

  1)物品特性分析。物品的特性是物品分类的参考因素,如按储存保管特性可分干货区和生鲜区;按储存温度可分为常温区、冷冻区、冷藏区等。因此,配送中心规划前首先要对货物的特性进行分析,以规划不同的储存和作业区。

  2)EIQ分析。EIQ分析就是利用E、I、Q这三个物流关键要素,来研究配送中心的需求特性,为配送中心提供规划依据。分析的内容包括:

  (1)订单量(EQ)分析:单张订单出货量的分析,主要了解单张订单订购量的分布情形,可用于决定订单处理的原则、拣货系统的规划,并将影响出货方式和发货区的规划。

  (2)订货品项数(EN)分析:单张订单出货品项数的分析,主要了解不同订单订购品项数的分布,对于订单处理的原则及拣货系统的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并将影响出货方式和出货区的规划。通常需配合总出货品项数、订单出货品项累计数及总品项数三项指标综合考虑。

  (3)品项数量(IQ)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总数量的分析,主要了解各类物品出货量的分布状况,分析物品的重要程度与运量规模。可用于仓储系统的规划选用,储位空间的估算,并将影响拣货方式和拣货区的规划。

  (4)品项受订次数(EK)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次数的分析,主要分析各类物品出货次数的分布,对于了解不同物品的出货频率有很大的帮助,主要功能是可配合IQ分析决定仓储与拣货系统的选择。

  3)变动趋势分析。配送中心配送功能的规划目标,是利用过去的经验值来估计未来趋势的变化。因此,在配送中心规划时,首先针对历史销售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出货量的基本变化特征与规律。

  8.2配送中心内部管理

  8.2.1配送中心内部布局

  客户对配送商品的需求量、需求种类是配送企业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因此,在设计规划配送中心的内部结构时,需进行下列分析:

  8.2.1.1商品数量分析

  即对不同品种商品数量进行分析。“以何种商品,多大的作业量”为对象作为实施计划的前提条件。具体分析顺序是:

  1)对商品的类别,按照商品出、入库的顺序进行整理,将相同或相似的货物分为一组。

  2)确定不同种类商品的作业量。

  3)以作业量的大小为顺序制作坐标图。

  图中横轴为流通商品种类,纵轴为流通商品数量。根据曲线圈分析:曲线斜度大的区间(A)商品品种少,数量大,是流通快的商品群;曲线倾斜缓慢的区间(B、C、D)商品品种多,数量少,是流通慢的商品群。

  8.2.1.2物流分析

  按照全面分析的作业量和出、入库次数等资料,编制产品流程的基本计划,即按照作业设施的不同,标示流程路线图,同时计入货物数量比率。

  8.2.1.3进行设施的关联性分析

  进行配送中心设计时,设施的选用、布局及评价项目等总称为关联性分析。对于关联性分析不仅包括收货场所、验货场所、保管场所、流通加工场所及配送场所等配送中心内部设施,还包括办公室、土地利用情况及道路等辅助设施。这些设施中,关联性密切的设施应相互靠近配置。

  进行关联性分析的顺序如下:

  1)列举必要的设施。正门、办公室、绿化地、杂品仓库、退货处理场所、福利保健场所、配送中心的建筑物及其具体的各项内部设施。

  2)编制关联性相互关系表。即对上述各项设施,进行靠近性分析。

  所谓靠近性分析是指不仅要研究产品的流程,还要研究票据的流程、作业人员的管理范围,以及卡车的出入和货物装卸系统等,从不同角度进行合理性的判断。以配送中心建筑物内部设施为例。

  3)绘制关联线路图。对于各相互关联的设施位置关系,根据前项评价,按照互相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设计。

  4)设施面积的确定。对于配送中心设施面积的计算,一般是按照作业量的大小,根据经验性的数据来决定,用现有的配送中心单位面积作业量作为主要依据来设计。单位面积作业量的经验数据为:

  (1)保管设施(库存剩余货物量)1t\/m2。

  (2)处理货物的其他设施0.2t\/m2。

  一般而言,每日处理货物50t的小规模配送中心,其面积及作业。

  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各项设施的面积,再结合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即可制定出配送中心内部布局方案图。

  配送中心的设计,除上述因素外,还要详细考虑装卸路线、保管场所、剩余面积、人员配置、经济效益等条件。

  另外,配送中心的作业,不可能像在工厂的作业过程那样划分,往往一些设施是兼用的,只用理论方法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在采用科学方法确定设计方案的同时,还要听取现场工作人员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修正后,才能确定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8.2.1.4配送中心内车流的布置

  配送中心的车流量很大,如日本东京流通中心,其日车流量达8000辆次。一个日处理量达10万箱商品的配送中心,每天的车流量达250辆次,并且大多集中在几个时间段(即高峰时间)。因此,道路、停车场地及车辆运行线路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配送中心总体设计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车流规划的合理与否。配送中心的设计必须包括“车辆行驶线路图”。

  为了保证配送中心内车辆行驶秩序井然,一般采用“单向行驶、分门出入”的原则。不少配送中心还规定了车辆的出入口以及车辆行驶线路。配送中心内部的车道必须建成环状,不应出现尽端式回车场,并结合消防道路布置。

  配送中心的主要道路宽度较大,通常为4车道,甚至6车道;考虑到大型卡车、集装箱车进出,最小转弯半径不小于15m;车道。

  8.2.2.1建筑物

www.xiaoshuotxT.NETT?xt_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欧阳泉,刘智慧作品集
仓储与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