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青春叛逆期,与女孩有效沟通》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错误的沟通会让女孩更叛逆(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青春叛逆期,与女孩有效沟通》 作者:凉月满天

第14章 错误的沟通会让女孩更叛逆(2)

  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半大不大,半熟不熟,需要的更是我们的耐心指导和扶持,而不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不满和指责。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就像原野上的万花如绣,这朵花的花瓣大一点,那朵花的花瓣小一点,这朵花的颜色比较鲜艳,那朵花的颜色比较素净——每朵花都有它各自的好处。自己的孩子也许学习成绩不如别的孩子好,但是她也许有音乐的天赋;如果她没有音乐的天赋,也许她对编织、刺绣感兴趣;如果她对编织、刺绣不感兴趣,也许她将来是经商奇才;就算她不是经商奇才,拥有一个平凡快乐的人生也不错……也就是说,就算孩子的现状不能让自己满意,我们也要学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等待与忍耐,温和地注视着她长大,而不要拿着显微镜细察她的过错,不要对孩子实施语言的打击和虐待,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哪怕做错一件微小的事情都是一种“罪恶”,不要让孩子每天心惊胆战地看着你的脸色过活,不要让孩子由此造成精神性的伤害。

  多想想孩子的好吧,感谢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憧憬、希望和快乐。我们的孩子是什么样,那就让她是什么样,而不是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是什么样,或者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的孩子是什么样,于是就强行地把孩子也扭曲成什么样。

  抱怨,只会使女孩的叛逆升级

  嘉禾是邻居家的小女孩,今年15岁,她给妈妈起了个外号,叫“怨妈”。我问她什么意思,她说“怨妇”不是“爱抱怨的妇女”吗?

  我妈妈就是“爱抱怨的妈妈”。

  嘉禾说,每天早晨一睁眼,她就沐浴在妈妈滔滔不绝的抱怨里面:

  “你怎么还不起床?真没见过你这么懒的孩子。我要是生个勤快孩子多好,每天不用我这么操心。”

  “你怎么吃饭这么慢?你妈妈我这么利索个人,结果养出你来却拖拖拉拉,真丢脸。”

  “赶紧收拾收拾上学去,笔装好了没有?本子呢?唉,跟着你真是累死了,我就是操心的命,你看,累得我头发都白了。”

  “怎么就考这么点儿分?你让我怎么见人?生你真不知道是我哪辈子造的孽,一点都不知道给我长脸。”

  “又要买衣服?妈妈挣的钱全都给你花光了!我怎么生这么个败家女啊!”

  我劝她:“妈妈岁数大了,喜欢抱怨,你就当没听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凭什么?”她生气地说,“妈妈还不到40岁呢,又不是老糊涂了。

  她要是看不上我当初就不要生我,生了我又埋怨这埋怨那的,她越抱怨我就越不听她话!她让我起床,我就不起;让我快点吃饭,我就吃得慢;让我赶紧上学,我就磨磨蹭蹭;嫌我考的分少,让她没脸见人?

  哼,我下回再考少点,气死她;嫌我老买衣服,她越说,我就越要多买两件……”

  自从孩子步入青春期,不肯再乖乖听爸爸妈妈的话,父母的抱怨就会随着孩子的叛逆表现得水涨船高,结果就形成“越抱怨越叛逆,越叛逆越抱怨”的恶性循环,嘉禾和她的妈妈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身为父母,我们的抱怨可以说五花八门。孩子太调皮了必然会遭抱怨:“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孩子,没一刻安静的时候,一眼看不到就给我闯祸。”可是,父母却没有想到,其实,有的时候,强行让孩子乖下来,也许更危险。因为孩子如果由于父母的强迫命令和手段而变得很乖的话,他的心里必然会塞满了愤懑,这种负面情绪长久积聚,难保不会来个破坏力惊人的大爆发。这种后果往往不是我们能够承受得起的。不信大家可以翻一翻网络上那些年轻人做出恶性事件的相关报道,采访周围邻居和熟人的时候,他们对这些年轻人的印象往往是“很乖,很安静,斯斯文文”……再者,父母抱怨孩子调皮,假如孩子真成了一个任由自己捏来捏去的软面团,离开父母的悉心照料和指导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相信这并不是我们乐见的结果。

  还有的父母抱怨孩子没耐心,说:“你眼睛近视,还不肯看看外面的绿树,怎么这么不听话!”可是,假如来一个换位思考的话,让我们自己盯着一棵大树15分钟,那也几乎是难以做到的。所以,与其抱怨,不如给孩子想一个切实的办法,比如可以让他观察这棵树上15分钟内掉下了多少叶子,飞来了几只鸟,小鸟们在树上在做什么,一边看一边在脑子里构思一篇短小的作文,或者想象树的营养液从树根一点点地往上输送到树干、树枝、树叶、叶子的每一个细胞……这样把观察、思考、练笔、想象结合起来,孩子就会乖乖地把目光锁定在绿树上,既舒缓了眼部疲劳,又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比单纯的抱怨好多了。

  更有不少父母抱怨孩子笨,说:“上了这么多年学,怎么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笨死了,生个棒槌也比你强。”这样的话给孩子传递了两个信号:第一,我很笨;第二,爸爸妈妈后悔生下了我。前者让孩子灰心,后者让孩子绝望。在这样两种灰色情绪作的用下,孩子的成绩有起色才怪。甚至孩子会想:既然你们说我笨,那我就笨给你们看;既然你们后悔生下了我,那我也就没有义务好好学习让你们高兴,干脆让你们后悔死了算——语言无形无质,但具备一种很神奇的类似于咒语的力量,假如你始终往孩子身上贴“你很聪明,你很勇敢,你很努力,你很孝顺,你很乖,你很好”等正面的词语标签,那么孩子就会真的向着这些正面的方向努力发展;假如你老是给孩子贴“笨蛋、傻瓜、榆木脑袋、坏东西、懒家伙”的标签,那么孩子就真的会把自己思想里的那些阴暗的因子给激发出来,向着这些负面方向发展。所以,父母的抱怨只是图了一时的口舌之快,却给孩子推进了一个阴暗的深渊……

  所以,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我们要做的是理解,而不是责难;是呵护,而不是抱怨。如果发现孩子越来越逆反,那么不妨反推一下,看看是不是自己犯了喋喋不休抱怨的毛病,如果有的话,请赶紧改正,收住横飞的口水,还孩子一个艳阳天,让亲子关系重新向着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

  打击,摧毁女孩自信的罪魁祸首

  女孩叫小玲,16岁,在服装店里打工。其实她的家境挺优越,但她却在本来应该读书的年龄宁愿跑出来站柜台,而且漫长的暑热天气也穿着长袖衣裳,用来掩盖她手腕上刀片割出来的纵横交错的伤。

  小玲爱画画,妈妈特地送她去专业老师那里学习,谁知道老师很严厉,一见她画笔握错了,颜料弄错了,或者是把西瓜画成茄子样,就劈头盖脸一通训斥,导致她一看见老师就手发抖,越想画好越画不好。老师对妈妈说:“你女儿没有画画的天分。”妈妈大为失望:“唉,这孩子小时候挺聪明的,不知道为什么,越长大越笨。”这句话就像一把尖刀,狠狠戳进小玲的心脏。

  从此,她开始畏惧学习、畏惧老师,害怕再得到类似的评语。为了逃避再受打击的命运,小玲甚至不惜装病逃学。最“经典”的一次,是她为了制造出自己发烧的假象,把体温计伸进暖水瓶里,结果体温计受热爆炸,水银落进热水里面。她吓坏了,不停地问妈妈水银有没有毒,人喝了搀水银的水有没有事。妈妈警觉到她有问题,逼问后得知真相,气得一边骂她“逃学鬼”,一边把她狠狠打了一顿。

  从此,小玲觉得妈妈看她的目光里似乎多了不屑和怀疑。她不想让妈妈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于是那个学期学习很努力,语文考试竟然得了90分。她满心期待妈妈的表扬,可是妈妈看了她一会儿,竟然用奇怪的语气问:“你没抄别人的吧?”小玲气愤地质问妈妈:“你凭什么说我是抄的?”妈妈说:“就凭你有装病逃学、不爱学习的前科!”小玲像被针刺的气球,一下子瘪了下去:既然一次逃学就成了终生的逃学鬼,成绩好也要受到怀疑,还努力个什么劲?

  但是,小玲毕竟是有上进心的。一次,学校要举行知识竞赛,她也报名了,老师却说:“你知识储备不够,别参加了。”小玲垂头丧气地回了家,把事情告诉妈妈,竟然遭到妈妈恨铁不成钢的训斥:“让你平时努力你不肯,现在被刷下来了吧?该!”

  就这样,小玲被打击得一蹶不振,到最后竟然发展到了厌学,爸爸妈妈心急如焚,给她办了转学。小玲很高兴,从此可算能够开始一段全新的人生,可是回家后还没来得及向妈妈汇报一天的学习情况,就听见妈妈在给老师打电话,语重心长地说:“我这孩子不乖,也不怎么爱学习,老师你该怎么管就怎么管,怎么严厉怎么来……”于是,小玲本来充满激情的心再也鼓不起一点气来了。

  就这样,老师告状告到嘴软,家长被老师传讯传到腿软,小玲被父母揍得浑身发软。磕磕绊绊地好容易才升上初三。

  在将要读初三的那年暑假里面,妈妈和同事聚会,同事家的小孩,有的考上了名牌大学,有的考上了名牌高中,有的期末考试的时候名列前茅。只有她考试成绩在班里倒数第四。妈妈回到家二话不说,抽了她一顿鸡毛掸子,一边抽一边哭:“要你干什么?只知道给我丢人,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她给妈妈跪下:“妈妈别打了,我现在就去学习,妈妈你别生气。”妈妈仍旧不依不饶:“你现在努力还有个屁用,你看人家哪个孩子不是从一开始就头悬梁锥刺股?你现在努力,等你成绩赶上来,你早七老八十,黄花菜都凉了!生你不如不生!”

  妈妈的话把小玲打击得晕头转向。青春期的女孩都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别人的感应,可是妈妈这样的做法却让小玲觉得自己前途无亮,生不如死。当天晚上,她拿起一枚刀片,试着划开了自己的手腕……看着鲜血滴滴答答流下来,她的心里竟然感觉到莫名的快意。

  从此,她开始了自残之路。每当心情郁闷,就划自己两刀出气,甚至在伤口结痂之后,她还要重新撕开,仿佛肉体的疼痛能够代替心灵的疼痛。初三毕业她以中考失利告终,一家人都视她如空气,她狠狠心,把刀片用力从手腕上切了下去。两天两夜后,她在医院醒来,说什么也不肯再去上学,于是,她就成了一个服装店的服务员,挣很少的一点钱,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人群,每到上下学的时间,就有那么多穿校服的孩子像鱼一样呼啦啦地游过来,游回去。她的眼里有艳羡的神色,可是,当有人问她想不想再回去上学的时候,她却冷淡地摇摇头:“不了,受不起那个罪。”

  可以说,在小玲的遭遇里,妈妈充当了很不光彩的角色。

  她虽无恶意,却在向画画的老师说自己的孩子笨的时候,忽略了这句话在本来就很茫然的孩子心里巨大的杀伤力——它让小玲第一次产生了“自我否定”的念头;她在小玲取得难得的一次好成绩的时候,又露骨地对小玲使用了怀疑和讽刺的利器,使小玲那原本可以一鼓作气、勇攀高峰的精神状态再次跌落谷底,导致小玲厌学情绪的萌芽;当小玲想要参加知识竞赛却被刷下来时,当小玲转学后想要重新开始时,当小玲因为自己的成绩不好而暗自愧疚时,这个“大嘴巴”的妈妈始终都粗心地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只图一时痛快,对小玲进行不遗余力的讽刺和打击,终于让小玲不堪承受,自暴自弃。

  小玲的情况不是个例,很多孩子都在承受着自己父母有意无意的打击。有的父母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样样精通,自己的孩子样样稀松。

  有的父母不但这样想,而且还会大声说出来:“你看人家谁谁,学习多好,哪像你,整天就知道唱歌、追星、不务正业!”更有些父母不但说出来给自己的孩子听,而且还把这种负面评价传播给女孩的老师、朋友、同学,让孩子当众出丑,自惭形秽。可是青春期的女孩原本就倔强、执拗、敏感,做父母的如果罔顾女孩的尊严,否定女孩的存在价值,甚至忽略了她的道德品质,让她自觉毫无人格可言,又怎么能让她不自我忽视、自我质疑、自我厌弃,甚至自我毁灭呢?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凉月满天作品集
青春叛逆期,与女孩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