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在线阅读 > 正文 第8章 掌握逆反期的沟通技巧(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 作者:孙道荣

第8章 掌握逆反期的沟通技巧(2)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孩子越大自尊心就越强。父母当众批评孩子容易使孩子自尊心受到损伤。父母经常当着外人批评孩子,有可能使孩子产生敌对心理。孩子犯了错误,当然应该受到批评,甚至惩罚,但是,父母要注意批评的场合,最好是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善意的批评,并指出改进的措施。这样的批评,一般来说孩子是愿意接受的。

  只要是人,就免不了犯错误。儿子因为处于青春期,青涩,缺乏经验,自制力弱,抵抗诱惑的能力差,就更容易犯错误。无论看儿子有多别扭,也无论儿子犯了多大的错误,如果有他人在场,我们做父母的,都要先冷处理,等有机会和儿子单独相处的时候,再进行交流。

  如果父母不给儿子面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会伤了儿子自尊心的。

  尊重孩子,保护他的面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站在孩子的立场尊重孩子,会有益于孩子产生和形成一种自重、自爱、自尊,并要求受到别人尊重的情感。具有这种情感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既能尊重自我又能尊重他人,所以他们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在生活中就会自信心高,责任感强,有进取精神。

  批评要有度,不能过多指责男孩

  青春期的男孩,意识和行为之间有很大的冲突。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却会在具体场合中手足无措;他们了解社会的面儿很狭窄,但是他们会自以为全面;他们向往自由,却不能摆脱依赖。与青春期男孩的沟通中,批评的技巧,是最值得玩味,也是最不容易掌握的。一不留意,批评就变成了指责。

  现在主流的家庭教育理念,是欣赏教育,不太看重批评,典型的说法是:“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而我的观点是,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表扬与批评,二者无所谓孰重孰轻,要针对不同的情形、不同性格的孩子区别使用。教育可以有欣赏,但是没有人可以不犯错误,面对犯了错误的孩子,仍然一味地表扬,这是为难父母,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纵容,显然是不可行的。

  批评是一种艺术,更是让孩子学会有原则、有是非观的有效途径。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曾经说过:批评像一只鸽子,放出去就不能回来。因此,批评不能随意,只能在确定孩子犯了错的情况下,才能谨慎使用。那么,如何确定孩子是否犯错了呢?是不是孩子一不遂自己的愿望了,就是孩子犯了错了?这里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么发现孩子的错,二是判断错误的客观标准。

  首先,我们要关注孩子本身。由于应试教育,让很多家长过于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它。事实上,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在亲密的交流中才能暴露出来。

  丹阳的儿子初中毕业,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她很高兴,带着16岁的孩子去欧洲旅游。在意大利一个教堂前的广场,成群的鸽子引得游人蹲下来逗弄喂食,儿子要丹阳给他拍下喂鸽子的照片,而这时,丹阳恰好在拍教堂门,所以,没有及时给儿子拍照。儿子突然大声指责她:“你为什么不替我拍照片?你对别人都好,就是对我不好!”

  丹阳遭遇突如其来的指责,有点不知所措,解释说:“我没有对你不好……”

  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脾气很大地跑了,丹阳尾随过去,他仍然不消气,并且随口诅咒起丹阳来:“我希望你早点完蛋!你完蛋,我高兴!”

  丹阳的神经在那一刹那终于崩溃了。她万万没有料到,她最心爱的儿子,一个个头儿已经超过了她的大孩子,会因为那么小的事情,这样恶毒地诅咒她。

  痛心的丹阳,内心的愤怒爆发了,她生气地大骂儿子,说到伤心处,声泪俱下。其他游客见状,纷纷劝和这对母子。丹阳的怒气被压抑了,但心里有了疙瘩,对儿子不再照顾入微,而儿子,也变得沉默寡言。这样一次母子间的对抗,并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倒是母子之间的距离拉开了。

  丹阳平时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中学的学习任务也确实很重,几乎占据了孩子醒着的所有时间。如果不是旅行的亲密接触,丹阳不会知道孩子如此任性,不会知道孩子如此口无遮拦,而丹阳粗暴的批评,反过来也使孩子受伤。

  其次,我们要谨慎判断孩子的错误,避免因为代沟而造成的误解。有时候未必是孩子的错,而是做家长的顽固观念导致了是非判断标准的错位。对于上面丹阳和儿子之间的例子,丹阳的儿子只顾自己,不顾及母亲的感受,对于如何评判孩子的行为来说,还属于可以理解的范畴,如果丹阳这时候受不了孩子的冒犯而失态,那这做母亲的气量就显得太小。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未必知道其言语的轻重。但是,这孩子是在明知道他说出来的话会伤害母亲的情况下,依然出言伤人,这就不能不说是个错误了。

  把握辨明孩子错误的标准,是比较困难的。父母也是普通人,正因为父母是普通人,所以就难免受到主观评价和自身感受的影响。因此,得从主观认识和过错两个方面来判断孩子的言行。孩子要能认识到言行有危害性,而且是故意让这危害性变为现实,符合了这样的条件,就基本上可以认为孩子的言行有了错误。

  话说回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孩子?做父母的,对待犯错的孩子,态度要稳重、诚恳,切忌大惊小怪。父母淡定,孩子清醒。

  犯错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是成长的过程。帮助孩子分析原因,给予适当的批评,是对孩子成长的扶持,是父母的义务和责任。孩子犯了错,如果不给予否定性的评价,孩子往往就不能在实践中辨明是非。因此,批评是必要的。批评孩子,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是对孩子的爱护,是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教给孩子的一种途径,完全不用担心这会破坏亲子关系。

  批评儿子,要切中肯綮,不能使用极端的言辞。殊不知,恶语伤人六月寒呀。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头熊在与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伤,它来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

  守林人看它可怜,决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为熊擦去血迹、包扎好伤口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供熊享用,这一切令熊无比感动。

  临睡时,由于只有一张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共眠。就在熊进入被窝时,它身上那难闻的气味钻进了守林人的鼻孔。

  “天哪!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简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虫!”

  熊没有任何语言,当然也无法入眠,勉强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谢上路。

  多日后一次偶然相遇时,守林人问熊:“你那次伤得好重,现在伤口愈合了吗?”

  熊回答道:“皮肉上的伤痛我已经忘记,心灵上的伤口却永远难以痊愈!”

  熊尚且如此,孩子也一样,千万不可以对儿子恶语相向。否则,儿子会忽略我们对他的好,只记得曾经被我们的恶语所伤。

  鼓励男孩有讲究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杰克家有一只非常聪明的牧羊犬。一天,牧羊犬叼回一只小狼,杰克很高兴,就奖给它一只鸡腿。第二天,牧羊犬又叼回一只小狼,杰克高兴极了,觉得牧羊犬真了不起,又奖给它一只鸡腿。奇怪的是,杰克发现家里竟然少了一只羊。他很纳闷,牧羊犬这么厉害,谁还偷羊呢?第三天,杰克来到牧场。他吃惊地看到,牧羊犬根本不管羊群,直奔狼窝而去,杰克简直被气晕了,当晚,他就把牧羊犬赶出了家门。

  在这个故事里,牧羊犬其实是无辜的:他的主要工作是看守羊群,而主人却对它的捕狼行为大加鼓励,它哪有心思看守羊群?所以,盲目的鼓励,有时不但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使事情走向另一面。鼓励孩子也是一样。另外还有一种误区,那就是吝啬鼓励,对孩子的进步视而不见,这也同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失去进步的推动力。

  一位聪明的老师,是这样鼓励他的学生的。那是放假前的最后一次班会,主题是“评奖”。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评奖班会既不是根据成绩评,也不是由老师来做评判,而是同学们相互寻找优点,进行互评。并且,老师说了,全班31个人,每个人都会得到一张奖状,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来给晓浪评个什么奖呢?”老师首先提问。这个叫晓浪的同学,成绩差,平时的表现也不好,自从上学以来,就从来都没有获得过奖状,一直被视为“后进生”。

  老师话音未落,“刷刷刷”,一下子举起了二十多只手:“他很幽默”,“他计算机很好”,“他很勤劳”……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罗列了晓浪同学的若干个优点。

  同学们给他评出了一个特别的奖项:幽默大师奖。老师当场填写了奖状。从老师的手中接过奖状时,晓浪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是他上学以来获得的第一张奖状。

  最后,31名学生,人人捧得了一张奖状:看到地上有一张纸片都会弯腰捡起来的,获得了洁净小天使奖;一个人能将老师的讲桌搬起来的,获得了大力士奖;总是笑容满面的,获得了最具人气奖;看到老鼠也会尖叫,却在公交车上提醒有小偷的,获得了最勇敢奖……我的小外甥,也是这个班的成员之一,他获得了最有协作精神奖。说实话,我这个小外甥,不怎么爱学习,特淘气,调皮捣蛋,什么事情都喜欢掺和一下,让大人很伤脑筋。我对妹妹、妹夫说,他获得这个奖,说明在班集体里,他有协作精神,有团结意识,这不正是很大的一个优点吗?

  其实,只要用心寻找,你就不难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的闪光点。而只有发现了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特点,你才有可能恰如其分地给予表扬,给予鼓励。

  找一找吧,哪怕儿子身上只有一个优点,那也是值得肯定、值得褒奖、值得宣扬的。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儿子,学习情况,人际关系,体育竞技等很多方面都对其构成压力,他们抗压能力还不完善,他们与父母的关系紧张,所以,能否在孩子身上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是父母有无慧眼的表现。陶行知先生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说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xt_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孙道荣作品集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