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每天学一点美学常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章 美的追寻(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每天学一点美学常识》 作者:杨华

第2章 美的追寻(1)

  今天你审美了吗

  怎样才是一个审美的人?我们离审美有多远?你是一个审美的人吗?一大串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什么才是审美。举个例子:

  我们在家里坐着,窗外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你到底出不出去呢?

  如果说:算了,还是在屋里待着吧,出去把衣服鞋子弄湿了很难受,这就与审美无关。如果你说:真好啊,雨中的一切都这么的清新迷人,感受一下雨中漫步是多么的惬意,这就是在审美了。只有在物质利益追逐之余,还能有一种精神生活,还能从事一些愉悦自我的精神活动,才是一个真正超越了动物界的人,才能达到人类生活的较高层次。

  生活中,美的事物就是好看、顺眼的东西,因此美学也就是一门研究好看的东西的学问。但是科学研究不满足于日常生活经验,而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习以为常、自以为已很熟悉的东西进行仔细的、特别是加以反省的审视行为。人类一切精确、深入、系统的知识都来源于这种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反省。比如说,美学家就会问:你刚才所说的那个好看、顺眼、美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到底有哪些东西可以归为好看、美丽呢?

  人的审美活动难道仅仅是好看、漂亮吗?这样一问,人们本来很自信、很熟悉的东西好像一下子就变得陌生了。

  美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学科,不能满足于日常生活经验,也不能仅满足于好看与漂亮,而是以此为出发点,不断对审美现象进行反思。那么在美学的学科领域中“审美活动”是什么意思呢?“审美”的“审”是“审视”、“察看”的意思,通俗地讲,审美就是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欣赏,现实生活中一切与欣赏美、创造美有关的活动都是美学研究的范围。但是我们怎么来判断某种行为是不是审美活动呢?审美就是这样一种为了人的精神幸福而存在的活动,如果在世事奔忙之余还能欣赏灿烂的星空,还能为自然的造化而感动、为一个虚构的故事而落泪、为一个自己制作的粗糙的小工艺而欣喜,那么你已经是一个活得比别人更广阔、更丰富、更高雅的人了。

  这就是审美,美学上把这种审美活动的情形和心理态度叫做“审美的无功利性”,美学史上康德第一次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他说:这是一种不凭借任何利害计较,只追求精神性快感的活动,是非物质功利的,也就是说人们欣赏蓝天白云并不是要得到什么好处,再美的音乐绘画也不能当饭吃,它只是在精神上带给人愉悦的享受。“审美”就是非物质功利的或者超物质功利的,这是对人类审美活动的首要理解。

  美是一只肥美的羊

  关于“美”字产生的解释有以下两种:一种是说羊大为美,肥美的羊即是美。古代对文字形态演变研究的专著《说文解字》中写道:“美,甘也。

  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中给膳。美与善同意。”所谓的美善同意,是说美的事物是离不开实用价值的。人们对服务于自身的事物首先是要求它有实用价值,然后才是审美价值。羊作为人类较早驯养的动物是原始人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善的对象,也就是对自己有好处。羊肉又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而且羊的性格温驯,惹人喜爱,雪白卷曲的羊毛,对称有力的角都极有装饰趣味,到现在仍然有不少人把羊的头部骨骼作为室内装饰,展示一种原始通灵的审美境界。简单说,就是一只羊只要是肥大的,就是美的。另一种解释认为“美”字不是羊大的意思,而是表现人的形象。“美”字的下半部是人的代表,上半部表现的是人头上的装饰物,可能是兽角或是羽毛饰品,也就是说,“美”字所体现的是一个人头插羽毛等装饰品手舞足蹈的形象,体现了美和人体,美和装饰,美和艺术的关系,人们用羽毛或者兽角来装饰自己就是美的。不管是怎样的一种说法,或是表现羊,或是表现人,都是一种感性的形象的展示。

  我们也许还会好奇,原始人当时看到一朵花的美和我们现在看到一朵花的美感觉是一样的吗?在远古时代人类有没有明确的审美意识是不好断然论之的,因为当时更多的对美的追求还脱离不开巫术的影响。人们用羽毛兽角装饰自己并不是为了美丽动人,而是为了恐吓野兽,防止敌人入侵。在人类还在受到生存威胁的时候,应该是顾不得审美的,要风度不要温度的时髦选择在当时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是行不通的。精美的原始壁画中野牛的形象在我们看来是美的艺术珍品,甚至令现代艺术家都自叹不如。但是在当时却更多的是为巫术祈祷服务的,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每头牛的心脏部位都有一支箭穿过,在人类的幼年时代,也许人们认为通过这样的画就会有神秘力量帮助他们多多捕获猎物吧。

  总之,美从肥美的羊或者人类对自身的装饰美化开始,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判断当时的人类就有了审美意识,现在对我们来说是美的原始艺术,在当时并不是人们主动追求美和艺术而为之的,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原始艺术,但是不能称之为原始人的艺术。关于美的起源,更多的来自巫术以及对大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这只是具有了美的萌芽,经过历史长河的打磨,这些最初萌发的原始的巫术形象才融入了美的内涵。

  伟大的“画蛇添足”

  我们一向喜欢以龙的传人自称,那么龙这一审美形象是怎么来的呢?

  闻一多先生说过,作为中华民族形象的“龙”的演变,是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豹的爪,鱼的鳞和须。可见,我们的老祖宗们在那么久以前就已上演了一出多么伟大的“画蛇添足”的好戏啊!不断地添加延续下来,终于有一天,蛇变成了龙,它由一只只能在地上爬行的动物变成了能够飞翔于天际的图腾的旗帜。

  与此同时或是稍晚一些,鸟也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也许是因为鸟能自由地翱翔于天际,有锐利的目光、美丽的羽毛和婉转的歌喉。也许人们由于自己没有双翼不能飞翔进而崇拜鸟类。凤是神鸟,正如“龙”是蛇的夸张、增补和神化,而凤,则是鸟的神化了。龙和凤只是一种符号的图像化,是人们如醉如狂的情感的表达。这不是别的,正是审美意识的萌芽和发端。龙和凤本身只是一种形象,然而它们并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

  “龙飞凤舞”正是一种狂热的巫术礼仪活动。1973年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纹饰中的舞蹈图案,便是这种原始歌舞的最早写照:“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一致,两侧各有一斜道。每组外侧两人,上臂画为两道,下体三道,撑地面的两竖道,为两腿无疑,而下腹体侧的一道,似为饰物。”他们活跃鲜明的舞蹈姿态轻盈齐整,协调一致,生气盎然,稚气可掬,大概是处于安定平和的原始社会的繁荣时期吧。但是那并不是人们茶余饭后燃起篝火欢快地手拉手跳舞唱歌。对事物的思考必须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联系,审美亦是如此。规范齐整的图像,并不像表面看出的随意自在,它直接表示的是极严肃而重要的巫术礼仪,而不是翩翩起舞。原始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经历并交叉着不同阶段,有和平的宁静也有战争的激烈。但无论处于哪一阶段,人类从没有间断过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在人类走过的每一个阶段上,在人类进步的漫漫长路上,每个脚印都是美的光彩。原始艺术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彩陶,而彩陶也正是表现原始人类美的萌芽意识的最好例证。

  陶器纹饰的演化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困难的问题,但是由具体的动物形象变成抽象的符号的过程是大致可以肯定的。人们研究陶器中出现的类似水波纹曲线的图形,也许并非是原始人对水的美的律动的感受,更可能是人们抽象化、简单化的蛇的画像。不管它们所表现的是什么,都说明了那时的社会生活是纯自然的,没有阶级没有互相杀戮。尽管原始社会是距离我们最远,也是最早的一种社会形态,但是原始社会所体现的美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美学王国的哥德巴赫猜想(上)

  在美学的国度有一个类似的哥德巴赫猜想:“美”究竟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是美的本质。看似简单的问题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美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是都不能准确地表明什么是美。让我们先看一下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在《大希庇亚斯篇》中记述的苏格拉底同希庇亚斯关于美的一次对话。

  希庇亚斯是古希腊的诡辩家,以专门向人传授诡辩术为职业。有一次他遇见了苏格拉底,就自夸起他的名声如何大,文章如何美,并宣称他的文章就要公开朗诵了。苏格拉底问他:“不过谈到文章的美丑,我倒要向您请教,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希庇亚斯无知而傲慢,他很自得地说:“这个问题小得很,小得不足道。”苏格拉底装作很高兴:“哈,老天,听到您的话真开心!您既然答应了,我就尽我的能力扮演我的论敌,向您提出问题。首先要问您美本身是什么?”希庇亚斯有些忘乎所以,摆出一副教训人的架势说:“我来告诉他什么是美,叫他无法反驳什么是美,你记清楚,美就是一位漂亮小姐。”真叫人哭笑不得。可是,苏格拉底却装出很赞同的样子说:“我敢发誓,您回答得真美妙!可是我的论敌会问,凡是真正美的东西,是否有一个美本身存在,才叫那些东西美呢?我回答他说,一个漂亮的小姐的美,就是使一切东西成其为美的。您以为如何?”希庇亚斯很傲慢地说:“他敢否认那年轻小姐的美吗?”苏格拉底进一步以论敌的口吻提出问题:“那么一匹漂亮的母马不也是美的?一个美的竖琴不也是美的?一个美的汤罐不也是美的吗?”

  希庇亚斯有些招架不住,只得嘟囔着说:“不过总不如一位年轻小姐美。”苏格拉底穷追不舍:“最美的小姐比起女神不也是丑的吗?”希庇亚斯像泄了气的皮球,只得低头说:“无可反驳。”

  苏格拉底说:“您回答的是什么东西可美可丑。但是我问的是美的本身,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时,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您以为这美本身就是一个年轻小姐、一匹马或一架竖琴吗?”希庇亚斯搔首抓耳,突然又眼放亮光,神气起来:

  “如果他问的是那个,回答再容易不过了。他一定是个傻瓜,对美完全是个门外汉。那种美不是别的,就是黄金。凡是东西加上它,得到它的点缀,就显得美了。”“可是大雕刻家菲狄阿雕刻女神雅典娜用的却不是黄金,而是象牙和云石!”

  美学王国的哥德巴赫猜想(下)

  在进一步的论辩中,苏格拉底完全掌握了主动,使希庇亚斯完全陷于被动,只能附和招架。苏格拉底还自己提出定义,如“美是有用的”、“美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美是有益处的”等,逐一加以分析否定。最后苏格拉底感慨地对希庇亚斯说:“我在同您的讨论中得到益处,那就是更深切地了解了一句谚语‘美是难的’。”这篇对话,是柏拉图早期的作品。

  对话中苏格拉底的观点体现了柏拉图对美的看法。其中所提出的一些问题,都是美学中的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探索的程度和进程。对话中虽然对美是“恰当的”、“有用的”、“有益的”、“视觉和听觉的快感”等提法进行否定,理由也并不充分,只是一些思维逻辑上的诡辩。这些问题直至今天,仍在思考之中,并有其合理的成分。但柏拉图“美是难的”的结论,从一个侧面确实道出了人类对美的探索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

  在古希腊,早于柏拉图的著名美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认为美是数字的比例关系,是“对称”、“和谐”,是杂多的统一。稍后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美是“对立的统一”。

  柏拉图之后的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体积的大小和秩序”。他们多是从物体的形式中去寻找美。这一派也影响到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18世纪英国美学家荷伽兹,乃至德国的莱辛、康德。达·芬奇强调“比例”,荷伽兹看重“曲线”,就是现在也仍有人认为美在于形式。

  与上述相对应的还有另一派观点,就是侧重从内在精神上探求美。公元前4世纪的德谟克利特认为美是人的内在品质;柏拉图则认为美是“理念”,是一种对天国的回忆;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美在上帝;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美的三要素是:完整、和谐、鲜明,而神是一切事物的协调和鲜明的原因。

  人类在对美的探索中,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开始从审美对象转到审美活动的主体,也就是欣赏者的把握上。17世纪荷兰的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认为美是对象作用于我们的神经所感受到的快感;英国著名哲学家休谟强调“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英国美学家博克进一步认为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

  黄金分割与毕达哥拉斯学派

  我们常常听说“黄金分割”这个词,它当然不是指怎样分割黄金,而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就是说这个分割的比例像黄金一样珍贵美丽。那么这个比例是多少呢?答案是0.618。这是由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此称为黄金分割。人们认为事物如果符合这一比例的话,就会显得更美、更好看、更协调。

  英国画家斐拉克曼的名著《希腊的神话和传说》一书中,绘有96幅美人图,每一幅画上的美人都妩媚无比,婀娜多姿。仔细量一下竟然发现她们的比例与维纳斯惊人地相似。画家们发现,按0.618∶1来设计腿长与身高的比例,画出的人体身材最优美,一般女性腰身以下的长度平均只占身高的58%,因此古希腊维纳斯女塑像及太阳神阿波罗的形象都通过故意延长双腿,使之与身高的比值为0.618,从而创造艺术美。难怪许多姑娘都愿意穿上高跟鞋,而芭蕾舞演员则在翩翩起舞时,不时地踮起脚尖。

  发现这一美丽分割数字比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创立的,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世纪被迫解散,其成员大多是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他们崇尚数字和音乐,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讨美的本质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事物的性质是由某种数量关系决定的,万物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构成和谐的秩序。比如植物和动物的不同就在于它们由不同的数字比例组成。他们偏重于美的形式的研究,认为美在于和谐的数字比例,由此他们进而推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一切立体圆形中最美的是球形。相传如果有人要想加入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必须接受一段时期的考验,经过挑选后才被允许去听坐在帘子后面的毕达哥拉斯的讲课。只有再过若干年后当他们的灵魂因为受音乐的熏陶和经历贞洁的生活变得更加纯净时,才允许见到毕达哥拉斯本人。他们认为,经过纯化并进入和谐及数字的神秘境界,可以使灵魂趋近神圣而从轮回转生中得到解脱。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杨华作品集
每天学一点美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