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精神疾病1000问》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章 常见症状(上)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精神疾病1000问》 作者:王高华

第2章 常见症状(上)

  1

  什么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有何特征?

  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主要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障碍及意志行为障碍。

  凡精神症状应具备以下几点特征:①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2

  什么是感觉及感觉障碍?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正常情况下感觉与外界客观事物相一致。常见的感觉障碍包括感觉过敏、减退、倒错、内感性不适等。

  (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一般的阳光特别刺眼;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这类症状常见于神经衰弱、癔症、更年期综合征、感染后的虚弱状态。

  (2)感觉减退:与感觉过敏相反,即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如对强烈的疼痛而感觉不到疼痛,或只感到轻微的疼痛;对一些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也只有轻微的感觉。如果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则称为感觉消失。感觉减退常见于嗜睡状态、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或在某些意识障碍时以及催眠状态和癔症。感觉消失常见于癔症,称转换性症状,如失明、失聪等。另外,感觉减退和消失更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周围神经炎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3)感觉倒错:患者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的异常感觉。如对冷或凉的刺激产生热的感觉;对海绵产生石头一样硬的感觉,常见于癔症。

  (4)内感性不适:即体感异常,患者躯体内部所产生的各种不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如牵拉、挤压、流动、游走、蚁爬感等。其特点是不能明确指出体内不适的部位。常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3

  什么是知觉及知觉障碍?

  知觉是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正常情况下知觉与外界客观事物相一致。

  知觉障碍是人在把客观事物反映到意识中和反映事物的外部表现及其相互之间的表面联系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这种完全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或扭曲事实的知觉经验谓之知觉障碍。常见的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4

  什么是幻觉?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幻觉是外界不存在某种事物而患者感知到这种事物,也就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正常人有时可偶尔出现幻觉,如疲劳状态,入睡前或睡醒后,但时间短暂。如反复出现或持续很久,则是病理现象。幻觉是一种严重的知觉障碍,也是精神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与妄想合并存在,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发生意外。

  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不同,我们将幻觉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及内感受器与本体感受器的幻觉。

  (1)幻听:在临床上最常见,幻听的内容非常多变,有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声音,如讲话声、呼喊声、唱歌声、广播声、机器轰鸣声、流水声、鸟叫声等。有的声音非常清晰,而有的声音则模糊不清,所以,有的患者能描述出幻听的内容,并能分析和判断出“声音”的来源方向、声音是生人发出的或是熟人发出的、声音是从多远的地方传来的。临床上最多见的是言语性幻听,常具有诊断意义。如有的幻听内容是表扬、称赞等褒义的话;有的幻听内容则是讽刺、嘲笑、责骂、攻击性的话;也有的幻听内容是命令性的。

  (2)幻视:较常见。幻视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形象可以清晰、鲜明、具体,但有时也模糊不清。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幻视的形象常生动鲜明,并具有恐怖性质;精神分裂症的幻视则常在意识清晰时出现。

  (3)幻嗅:患者闻到一些不愉快的、难闻的气味,如化学物品烧焦味、腐烂的食品、浓烈刺鼻的药物气味以及体内发生的气味等,患者往往在幻嗅的基础上产生被害妄想,解释为有人故意释放有毒物质,专门来毒害自己,为此表现为捏鼻动作或拒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单一出现的幻嗅,需考虑颞叶癫痫或颞叶器质性损害。

  (4)幻味:患者尝到食物、饮料中有一些特殊的、令人不愉快的怪味道,其往往在此基础上产生被害妄想,并影响患者的行为。如出现拒食、攻击行为等。

  (5)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表现为躯体的麻木感、刀刺感、虫爬感等,也可有性接触感。多见于可卡因等精神活性物质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病等。

  (6)内脏性幻觉:此类幻觉可产生于某一固定的器官或躯体内部,并且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某一内脏的扭转、断裂、穿孔,或感到有虫子在胃肠内爬动。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或被害妄想伴随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征。

  (7)运动性幻觉:运动性幻觉是关于本体感受器如肌肉、肌腱、关节等运动和位置的幻觉。如有一患者躺在床上,却感到自己像坐在一个颠簸得很厉害的轿子上一样。也有的患者沉默不语,但患者却感到自己的嘴在不停地朗读一首诗。

  5

  什么叫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是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类的。

  所谓真性幻觉是指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患者常叙述这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因而常坚信不疑,并对幻觉作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如一患者出现真性幻听,听到隔壁的邻居辱骂他,就与其对骂,并非常气愤,多次到此邻居家中大闹、讲理等。

  而假性幻觉与真性幻觉相反,这类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如患者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体内或脑内有人或其他事物的形象;有的患者不用耳朵就能听到体内和脑内发出的声音,如一患者常说自己能看到脑内有许多残缺不全、大小不一、模糊不清的人像;有时也听到脑内这些小人在脑内对一些事情争论不休,患者称自己即使堵住耳朵也无济于事,不能阻止这些声音,尽管如此,患者也不感为怪,不仅意识不到不正常,而且深信不疑。

  6

  什么叫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幻觉和心因性幻觉?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幻觉和心因性幻觉。

  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这种幻听内容一般较单调和固定,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心因性精神病。如患者在听到脚步声的同时听到议论自己的声音。前者是真实存在的声音,后者是幻觉,两者同时为患者感知,互不融合。

  反射性幻觉是指当某一感觉器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的同时,另一种感觉器官产生的幻觉。如某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当他听到关门的真实声音时,就看到一个人的形象(幻视)。此类幻觉主要见于癔症,也可见于癫痫发作的先兆阶段及精神分裂症。

  入睡前幻觉则出现在入睡前,患者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幻觉形象,多为幻视,如可见到各种动物、风景或人体的个别部分等。它与睡梦时的体验相近似。

  心因性幻觉是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见于心因性精神病、癔症等。

  7

  什么是错觉?

  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如把挂在衣架上的大衣看成是躲在门后的人,将地上的一条绳索看成一条蛇,一个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吸顶灯看成是挂在天花板上的人头等,这都是错觉的例子。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错觉是幻想性错觉,患者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通过自己的主观想象作用,错误地感知为与原事物完全不同的一种形象,如患者把天上的彩云,通过想象感知为飞舞的仙女的形象;有的患者把墙上的裂纹,通过想象错误地感知为一些美丽的图案或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的凶恶怪兽。

  错觉可见于癔症、精神分裂症、各种物质中毒所致精神疾病、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以及伴有轻度意识障碍的患者。同时,错觉也能见于正常人,常在光线暗淡、恐惧、过度紧张或期待等心理状态下产生,如幻想性错觉就可见于想象丰富的健康人,通常人们俗语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就是错视,“风声鹤唳”就是错听。不过正常人的错觉是一过性的,经过验证后可以认识和纠正,而精神病患者的错觉则是持续且不能纠正的。

  8

  什么是感知综合障碍?其常见的有哪些?

  患者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却产生与该事物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感觉。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1)视物变形症:患者感到周围的人或物体在大小、形状、颜色、体积等发生了变化。看到物体的形象比实际增大称作视物显大症,如患者看到自己的父亲变成了巨人,头顶着房顶;比实际缩小称为视物显小症,如一成年患者感到自己睡的床只有童床大,认为容纳不下自己的身体而坐着睡觉。

  (2)空间知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如候车时,汽车本已驶进站台,而患者却仍感觉汽车离自己很远。

  (3)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如感到时间在飞逝,似乎身处于“时空隧道”之中,外界事物的变化异乎寻常地快;或感到时间凝固了,岁月不再流逝,外界事物停滞不前。

  (4)非真实感: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视物如隔一层帷幔,似一个舞台布景,周围的房屋、树木等像是纸板糊成的,毫无生气,周围人似没有生命的木偶等。多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及精神分裂症。

  9

  不同精神疾病的知觉障碍内容有何特点?

  知觉障碍是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但在各种不同精神疾病中,其内容往往不同。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一般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反复出现,在种类、数量、持续时间、出现的频率以及内容复杂性方面也超过其他精神疾病,其内容依然比较荒谬离奇,而且精神分裂症还可以有假性幻觉。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各种物质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在出现幻觉时,多伴有意识障碍,尤其是谵妄状态,以幻觉和错觉为主,幻视的内容多生动、鲜明,持续时间短。反应性精神病的知觉障碍多为幻觉,尤以幻听最多见,而其内容与精神创伤有密切关系,反映了患者的心理活动。脑器质性精神病的幻觉多单调和片段。癫痫性精神病的幻觉则以感知综合障碍为主。

  10

  知觉障碍对病人有哪些影响?

  知觉障碍能影响病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活动。如患者存在恐怖性幻觉时,常显得非常紧张不安,有的可出现逃跑、自杀、伤人、毁物等;如存在夸奖性幻听时,患者可出现自语自笑等喜悦的表情;有诽谤性幻听时,患者则出现与其对骂,或者出现攻击行为;有幻嗅的患者可出现拒食;有的患者在命令性幻听的支配下,则可出现自伤、自杀、伤人或放火等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

  11

  何谓思维及思维障碍?正常人的思维有哪些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由感知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这整个过程称为思维。

  思维是通过言语或文字来表达的。正常人的思维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思维的具体性,即所想的内容是什么;②思维的目的性,即为什么想;③思维的实际性,即指思维的效用和切实可行性;④思维的实践性,即思维要经受实践的检验;⑤思维逻辑性,即思维有一定的规律性以及思维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如果上述特征出现异常,即表现为思维障碍。思维障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两类。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联想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内容方面的障碍则主要表现为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

  12

  思维联想的数量和速度障碍有哪些?

  (1)思维奔逸:主要是指联想速度的加快、数量的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自觉脑子特别灵活,反应特别快,不假思索即可出口成章,如搞写作,有一挥而就,下笔千言之势。但由于患者易转换话题,做事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常一事无成。这类症状多见于躁狂症。

  (2)思维迟缓:思维迟缓与思维奔逸相反,它是以思维活动显著减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特点。患者表现为言语简短,语速减慢,语量减少,语音低沉,反应迟缓。患者往往描述为“脑子变得迟钝了”、“什么也想不起来”等,常见于各种抑郁状态。

  (3)思维贫乏:思维贫乏与思维迟钝的表现较相似,但本质不同,思维贫乏的特点是联想数量减少,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反应,或仅简单的答“不”、“是”、“有”、“没有”等较简单的词。患者有时能描述自己“脑子空虚,既没有什么可想,也没有什么可说”。严重者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思维贫乏往往与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同时出现,构成精神分裂症的三大阴性症状。思维贫乏也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及精神发育迟滞。

  (4)病理性赘述:它是指思维活动停滞不前,患者在描述一个问题时,对不必要的细节描述得过分详尽和累赘,思路进程缓慢但不离题,最后能说明问题所在。患者表现讲话啰唆,不能简明扼要的描述一件事。此症状多见于癫痫、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13

  思维联想的连贯性障碍有哪些?

  (1)思维散漫:即思维松弛,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以致使人感到相互交谈困难,对其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也不易理解。严重时可发展到破裂性思维的程度。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思维破裂:患者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的破裂,思维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患者的言谈、书写内容或单独语句上,甚至语句与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令人费解。

  (3)思维不连贯:患者的言语显得更加杂乱无章,像是词的杂拌,语句的片段,毫无主题可言。它表面上与思维破裂非常相似,但有以下不同点:①思维破裂出现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而思维不连贯出现在患者有严重意识障碍的情况下;②思维破裂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而思维不连贯主要见于感染中毒性精神病、颅脑外伤引起的意识障碍及癫痫性精神病;③思维破裂是语句的杂拌,而思维不连贯是词的杂拌。

  (4)思维中断:患者在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的情况下,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思维中断并不受患者的意愿所支配,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若患者有当时的思维被某种外力抽走的感觉,则称为思维被夺。两症状均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5)思维云集:即强制性思维,指患者的思潮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中,内容往往杂乱无章,且出于患者的意料以外,不受患者控制,有时甚至使患者感到非常厌恶。其往往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颅内感染或颅脑外伤所致精神病等。

  14

  思维逻辑性障碍有哪些?

  (1)象征性思维:指患者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患者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思或意义。这是形象概念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联想障碍。如某患者经常反穿衣服,以表示自己为“表里合一、心地坦白”,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正常人可以有象征性思维,如以鸽子象征和平、绿色象征着生命。但正常人的象征以传统和习惯为基础,彼此能够理解,而且不会把象征当做现实的东西。

  (2)语词新作: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概念。如“%”代表离婚。多见于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3)逻辑倒错性思维:表现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甚至因果倒置。如一患者说:“因为电脑感染了病毒,所以我要死了”。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等。

  (4)诡辩性思维:是指思维联想过程中表象和概念在逻辑论证上的联想障碍。其特点是认识内容空泛,缺乏现实意义和确切的根据,所议论的主题常常是一些想入非非的事情。患者却无限制地运用一些空洞、缺乏意义的词语,长篇阔论,侃侃而谈,并不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给人一种牵强附会,似是而非,进行诡辩的印象,但语句和文法都是正确的。多见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15思维活动形式的障碍有哪些?

  (1)持续言语:持续言语与病理性赘述比较类似,但持续言语的特点不仅是黏滞,而是在某一概念上停止不前。病人单调地重复某一概念,或对于某些不同的问题,总是用第一次回答问题的话来回答其他问题。如我们问一个癫痫性精神病患者“你来几天啦?”,患者回答说:“一天”,又问“来干什么?”“你家住什么地方?”等问题时,患者均答曰:“一天”。这类症状主要见于癫痫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精神病。

  (2)重复言语:患者常常重复他所说一句话的最末几个字或词,此时患者能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必要的,但自己却不能克服,也不因当时的环境而发生变化。如某一患者说:“这是一个问题,问题,问题……”。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癫痫性精神病。

  (3)刻板言语:指患者机械地刻板地重复某一无意义的词或句子。如一患者说:“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问题……”。多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4)模仿言语:模仿言语同样属于思维活动形式障碍,它指患者模仿周围其他人的话,周围人说什么,患者就说什么。如医生问患者:“你叫什么名字”,患者就回答:“你叫什么名字”,医生又问:“你今年多大啦?”患者又答曰:“你今年多大啦”。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16

  什么叫妄想?有哪些特征?

  妄想是一种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患者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但患者对此坚信不疑,无法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其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精神活性物质中毒所致精神病、癫痫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以及癔症性精神病等多种精神疾病。

  妄想有以下几点特征:①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缺乏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②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的独特性;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17

  妄想的分类有哪些?

  妄想按其起源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患者突然对正常知觉体验赋以妄想性意义)、妄想心境和妄想气氛(患者感到他所熟悉的环境突然变得使他迷惑不解,而且对他具有特殊意义或不祥预兆,但很快即发展为妄想)。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诊断分裂症具有重要价值。继发性妄想则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等,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按照妄想的结构可将其分为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妄想。系统性妄想是指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的妄想,反之则称为非系统性妄想。

  临床上通常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常见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疑病妄想、被控制感、被洞悉感等。

  18

  影响妄想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意识障碍:在意识障碍状态下,患者丧失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此时妄想的形成往往伴有幻觉和精神运动性兴奋。

  (2)情感对思维进程有明显的影响:妄想内容往往与病理情感相一致。如抑郁症患者往往产生自罪妄想、关系妄想,而躁狂症患者往往产生夸大妄想。

  (3)伴有情绪体验占优势的概念、愿望、期待、恐怖以及患者的性格特点:如敏感多疑、内向、易伤感等性格特点,使患者容易产生关系妄想和解释性妄想。

  (4)智能障碍:理解和判断能力的障碍可影响患者的妄想内容,如麻痹性痴呆患者的妄想往往荒谬离奇。

  (5)幻觉:尤其是威胁性、议论性幻听以及来自内感受器的各种幻觉,对妄想的形成可有很大影响。

  (6)生理缺陷的影响:如面目丑陋的人容易发生多疑。

  尽管上述精神状态对妄想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形成妄想的必备条件。

  19

  临床上常见的妄想有哪些?

  (1)被害妄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报复、陷害、破坏。如坚信有人在饭里和水里下毒,认为有人跟踪他、监视他。这种妄想往往开始是敏感多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延长,妄想也越来越明显,被害妄想常与幻觉有关,也可以与夸大妄想、关系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等同时存在。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患者把周围环境中一些实际与他无关的现象,认为与他本人有关。把别人说的话、电视上演的、广播上讲的、报纸上报道的、一些不相识人的一举一动,也认为与他有一定的关系。关系妄想往往与被害妄想相互交织在一起。

  (3)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患者觉得他自己的精神活动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受到电波、超声波或特殊的先进仪器控制而不能自主。如患者觉得自己的大脑已被电脑控制,自己已是机器人。被控制感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4)夸大妄想:多在情感高涨的背景下产生,患者认为自己有惊人的能力、大量的财富、很高的职位、许多发明创造等。妄想内容与时间、地点、环境、病人的文化水平、宗教信仰和经历有一定关系。如躁狂病人的夸大妄想多认为自己有本事、有能力、有财富,但多不荒谬离奇;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夸大妄想多泛化、荒谬离奇,如认为自己是玉皇大帝、是某国家主席的儿子等。麻痹性痴呆病人的夸大妄想多较幼稚和荒谬,如认为自己拥有很多金山,有几百个儿子等。夸大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麻痹性痴呆以及偏执性精神病等。

  (5)罪恶妄想:又称自罪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厉的惩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致坐以待毙或拒食自杀,患者自己要求劳动改造以赎罪。主要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6)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如认为脑内长有肿瘤,心脏已经停止跳动等。此类妄想可以与幻想、内脏感受器感知综合障碍为基础。有的患者在疑病妄想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虚无妄想,即患者认为世界上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假的,连自身也不存在,只是一具空虚的躯壳,如一患者认为“自己心、肝、肺腐烂了”、“脑子变空了”、“血液停滞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

  (7)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并有相应的行为,如写信、打电话、约会等以表示爱情,尽管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患者仍坚信不疑,而认为是对方在考验自己仍反复纠缠不休。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嫉妒妄想:患者坚信爱人对自己不忠实而另有外遇。为此患者可偷偷跟踪监视配偶的日常活动或截留拆阅别人写给配偶的信件,检查配偶的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寻觅私通情人的证据。多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伴性功能减退者,也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老年性精神病等。

  (9)被洞悉感:即内心被揭露或读心症。患者所想的事情在不说的前提下,都被他人知道了,尽管患者弄不清他人是怎么知道的,但坚信已人尽皆知,甚至被搞得满城风雨,对此患者并不感到奇怪。此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10)被窃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的东西被他人盗窃,被窃的东西大到家中的家具,小到家中的一针一线。多见于老年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麻痹性精神病等。

  (11)特殊意义妄想:可在关系妄想的基础上产生,患者认为周围人的所有言行、平凡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赋有特殊的意义。

  (12)非血统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出身于名门、是某伟人的后裔、具有某国皇室的血统而否认是亲生父母所生。此症状常与夸大妄想同时存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3)变兽妄想:患者坚信自己变成了某种动物,如狗、猫、猪等。可出现学动物爬、学动物叫或咬人等怪异的动作。

  20

  什么是超价观念?

  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根据。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没有逻辑推理错误。超价观念与妄想的区别在于其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与现实基础,内容比较符合客观实际,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障碍。

  21

  什么是强迫观念?

  或称强迫性思维,它是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强迫性思维可表现对某些想法反复回忆(强迫性回忆),反复思索无意义的问题(强迫性穷思竭虑),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思想(强迫性对立思维),总是怀疑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强迫性怀疑)。强迫性思维常伴有强迫动作,见于强迫症,它与强制性思维不同,前者明确是自己的思想反复出现,而后者体验到思维是异己的。

  22

  什么叫注意?

  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的过程。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保持性。注意的集中性使注意的对象鲜明和清晰。注意过程与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意识等活动密切相关。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是所有心理过程的一个特殊方面。注意的障碍总是和某些心理过程的障碍相联系的,如情感、意志和意识障碍等。外界的一切事物以及我们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可能是注意的对象。注意有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主动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使注意指向一定的对象,而且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必要时还必须做一定的努力。它与意志活动、周围环境的主动适应活动密切联系。如我们在寻找东西时或听课时的注意,均为主动注意。被动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自觉目的的,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地、自然地注意。它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简单的、原始的反应。如人们听到巨大的声音,便会自然地去倾听。被动注意的产生取决于外界刺激的强度,刺激强度愈大,愈易引起被动注意。

  23

  注意障碍有哪些表现?

  (1)注意增强:在某些精神病状态下,患者特别易于注意某事物。注意增强有两种,一是注意指向外在的某些事物,如具有被害妄想的患者,会特别注意周围人的一举一动,即使周围人发生细微变化,患者也会认为是针对他的,可能是要害他,或是要害他的某种信号;二是指向患者本身的某些生理活动,如疑病症的患者对自己的生理活动会特别注意,其体内稍有一点不舒适,即认为自己可能有某种严重的疾病,而导致到处就医。注意增强常见于神经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郁症等。

  (2)注意涣散:主动注意明显减弱,即注意力不集中,多见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多动综合征。

  (3)注意减弱:又称注意迟钝,是指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表现为患者的注意难于在较长时间内集中于某一事物,同一时间内能掌握客体的范围显著地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多见于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伴有意识障碍等。

  (4)注意转移:主要表现为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但注意不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注意转移表现为患者说话常转换话题。多见于躁狂症患者。

  (5)注意狭窄: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见于朦胧状态或痴呆患者。

  (6)注意固定:患者的注意稳定性明显地增强。可见于健康人,如一位发明家在路上只注意思考自己的研究问题,而碰到树上,便以为是碰到了其他人,连说:“对不起,对不起”。这充分说明这位发明家只顾自己的研究,而对周围的其他事物都未注意,所以才将树当成人。注意固定也可见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

  24

  什么叫记忆?记忆障碍有哪些?

  记忆为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记忆是在感知觉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识记是事物或经验在脑子里留下痕迹的过程,是反复感知的过程;保持是使这些痕迹免于消失的过程;再认是现实刺激与以往痕迹的联系过程;回忆是痕迹的重新活跃或复现。识记是记忆保存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某种客体在记忆中保存下来的结果和显现。对既往感知的事物不能回忆称作遗忘。人们感知的事物不可能都能回忆起来,所以正常人也存在遗忘。根据Ribot定律,越是新近识记的事物越是遗忘得快,遗忘的发展总是由近事记忆逐渐发展到远事记忆。

  临床上常见的记忆障碍主要包括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潜隐记忆和似曾相识症。

  (1)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主要见于躁狂症和偏执状态患者。

  (2)记忆减退:是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症状。轻者表现为回忆的减弱,如记不住刚见过面的人、刚吃过的饭。严重时远记忆力也减退,如回忆不起个人经历等,可见于较严重的痴呆患者。神经衰弱患者记忆减退都较轻,只是记忆困难。记忆减退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3)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一段时间的全部经历的丧失称作完全性遗忘,仅仅是对部分经历或事件不能回忆称作部分性遗忘。

  (4)错构:是一种时间的记忆错误。是患者将过去生活中所经历过,但在他所指的那段时间内却未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在当时发生的,并坚信是事实,并予以相应的情感反应。多见于老年性、动脉硬化性、脑外伤性痴呆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

  (5)虚构:是一种记忆内容的错误。是患者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未发生的事或体验,说成是确有其事。即患者就以这一段虚构的事实来填补他所遗忘的那一片段的经过,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当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时称作柯萨可夫综合征,即遗忘综合征。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颅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

  (6)潜隐记忆:又称歪曲记忆。即患者将不同来源的记忆混淆不清,相互颠倒。患者把自己过去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是在自己梦中体验过的事物的回忆,都当做是自己实际体验过的事情。

  (7)似曾相识症和旧事如新症:患者体验新事物时,有一种似乎早已体验过的熟悉感,或将已多次体验过的事物感到似乎从未体验过的生疏感。多认为与识记障碍有关,见于癫痫患者。

  25

  遗忘表现形式有哪些?

  (1)顺行性遗忘: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情。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经历,如脑震荡、脑挫伤的患者回忆不起受伤后一段时间内的事。

  (2)逆行性遗忘: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以前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情。患者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以前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等等。逆行性遗忘可能是完全的或部分的遗忘,但大多只涉及较短一段时间内的事件。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作后,遗忘阶段的长短与外伤的严重程度及意识障碍的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3)进行性遗忘:遗忘逐渐加重,是再认和回忆功能的进行性下降,而识记和保存影响不是很大。多见于老年性痴呆。

  (4)界限性遗忘: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见于癔症,故也称癔症性遗忘。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高华作品集
精神疾病1000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