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精神疾病1000问》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章 心境障碍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精神疾病1000问》 作者:王高华

第6章 心境障碍

  1

  什么是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临床上主要有抑郁症和躁狂症两种基本类型。如果两型同时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则为双相障碍,即躁狂抑郁症。而躁狂症或抑郁症是指仅有躁狂或抑郁发作,习惯上称为单相躁狂或单相抑郁。临床上单相躁狂较少见。

  2

  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抑郁)。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3

  躁狂发作有哪些临床表现?

  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即心境高涨或易激惹为基本临床表现,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正常。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1)情感高涨: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漫无边际的无端喜悦,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异常兴奋,似乎整天处于幸福欢乐的海洋之中,且这种主观心理体验十分鲜明。患者洋溢着欢乐的风趣和神态,甚至感到天空格外晴朗,周围事物的色彩格外绚丽,自己也感到无比快乐和幸福。高涨的心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欢笑。有的患者尽管情感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部分患者临床上是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并不表现为情感高涨,故动辄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患者情感高涨时,自我评价过高,表现为高傲自大,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可出现夸大观念,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能力是最强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甚至可达到夸大或富贵妄想,但内容并不荒谬。有时也可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多继发于情感高涨,且一般持续时间不长。

  (2)思维奔逸:表现为思绪和联想过程明显加快,自觉思维敏捷,思维内容丰富多变,头脑中的概念接踵而至,有时感到自己的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常使患者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表现为言语增多、滔滔不绝有如脱缰之马,无法自控,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但讲话的内容较肤浅、凌乱、不切实际,常给人以信口开河之感。由于患者注意力随境转移,思维活动常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致使话题突然改变,讲话的内容常从一个主题很快转到另一个主题(意念飘忽),有的患者可出现音联和意联。

  (3)活动增多:表现精力旺盛,兴趣范围广,动作快速敏捷,活动明显增多,患者整天忙忙碌碌,但做任何事都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一事无成。爱管闲事,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判断,常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如任意挥霍钱财,十分慷慨,随意将礼物赠送同事或路人。注重打扮装饰,但并不得体,招引周围人的注意,甚至当众表演,乱开玩笑。在工作上,自认为有过人的才智,可解决所有的问题,乱指挥别人,训斥同事,专横跋扈,狂妄自大,但毫无收获。社交活动多,随便请客,经常去娱乐场所,行为轻浮,且好接近异性。自觉精力充沛,有使不完的劲,不知疲倦,睡眠也明显减少。病情严重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举止粗鲁,甚至有冲动毁物行为。

  (4)躯体症状:躁狂症的躯体症状比抑郁症少见。由于患者自我感觉很好,即使有些躯体症状或不适也不以为然。常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格检查可发现瞳孔轻度扩大,心率加快,且有交感神经亢进的症状,如便秘。因患者极度兴奋,体力过度消耗,容易引起失水,体重减轻等。患者食欲增加,性欲亢进,睡眠需要减少。

  (5)其他症状:躁狂发作时患者的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易为周围事物所吸引。在急性发作期这种随境转移的症状最为明显。部分患者有记忆力的增强,且漫无抑制,多变动,常常充满许多细节琐事,对记忆的时间常失去正确的分界,以致与过去的记忆混为一谈而无连贯性。在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呈极度的兴奋躁动状态,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指向,伴有冲动行为;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谵妄性躁狂)。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4

  何谓轻躁狂?

  轻躁狂是躁狂症中轻症患者。在躁狂症定义中提到未达到精神病程度,即指这种类型。患者可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情感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持久,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不为人们所重视,易被忽视或误诊。临床检查时常给人一种非常健康的样子。不少本型患者在躁狂发作前有过情绪低落状态。

  5

  老年躁狂发作有什么特点?

  老年躁狂发作的患者病程多迁延,临床上表现为心境高涨的较少,主要表现易激惹,狂妄自大,有夸大观念及妄想,言语增多,但常较啰唆,可有攻击行为。意念飘忽和性欲亢进等症状也较少见。

  6

  抑郁症是常见病吗?

  抑郁症是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突出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也是一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以心境低落和厌世表现尤为突出,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精神卫生专家认为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1.3%的成年人患抑郁性障碍,约13%~20%的人一生中曾有过抑郁的体验,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会有更多的人感到紧张、疲乏和郁闷。

  7

  引起抑郁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抑郁症是有遗传基础的。但遗传因素只能使个体有患病倾向或易感性,并不决定一定患病。患病与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家中有某一成员患有抑郁症则其一级亲属(子女、父母)的患病率比普通人高2~3倍。

  (2)素质因素:主要是指人格形成的先天倾向。在临床上我们接触的抑郁症患者常会发现一些病前人格特征,以内向、孤僻,多愁善感和依赖性强等性格特征的人易罹患。

  (3)代谢因素:脑内有一种神经介质——5-羟色胺,其缺乏对抑郁症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在的新型抗抑郁剂就是针对这种神经递质的。除了5-羟色胺,脑内还有其他的神经介质也有影响,现在人们正在深入研究。

  (4)环境因素:有关资料表明,约75%的抑郁症与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精神压力有密切关系。人际关系的变化、学业的失败、事业的挫折、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被人们理解的苦恼等,凡能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和严重的精神创伤都可成为诱发因素,如所盼望的东西破灭,所热爱的事物丧失,所持的判断标准被人无情的否定等,加剧了人们的精神压力,使抑郁症的发生率越来越多。

  8

  如何区别正常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症?

  抑郁是一种很常见的正常的情感成分。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痛苦的境遇,产生抑郁情绪是常见的现象。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正常情感变化还是病理性抑郁症状呢?

  (1)正常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背景的,即“事出有因”。而病理性抑郁通常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条件,或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临床征象。

  (2)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是短期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可重新保持心理平衡。而病理性抑郁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缓解。一般心理健康者抑郁情绪变化不应超过两周。超过半月以上,甚至数月,则属于病理性抑郁症状。

  (3)正常的情绪低落程度一般较轻,病理性抑郁程度严重,并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可产生严重消极、自杀的言行,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4)抑郁症常可反复发作,仔细分析和追溯病史,既往常有类似病史,而且每次发作的症状具有相似性。

  (5)典型的抑郁症有节律性症状特征,表现晨重夜轻的变化规律。许多患者叙述每天清晨时是心境最恶劣、最难熬的时刻,至下午3至4时后,心境逐渐好转,到了傍晚后症状大为减轻,次日清晨又陷入病理性抑郁之中。

  (6) 抑郁症患者家族中常有人有精神病史或类似发作史,而正常情绪低落者则无。

  (7)持续性、顽固性失眠,多种心理行为同时阻滞、抑制,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等,也是抑郁症常见征象。

  9

  抑郁发作有哪些症状?

  抑郁发作临床上是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

  (1)情感低落:为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程度较轻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平时非常爱好的活动如看足球比赛、打牌、种花草等也觉乏味,任何事都提不起劲,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程度重的可痛不欲生,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心里难受”等。部分患者可伴有焦虑、激惹症状,特别是更年期和老年抑郁症患者更明显。典型的病例其抑郁心境具有晨重夜轻节律的特点,即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而傍晚时可有所减轻,如出现则有助于诊断。

  在情感低落的影响下,患者自我评价低,自感一切都不如人,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常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感到自己无能力、无作为,觉得自己连累了家庭和社会;回想过去,一事无成,并对过去不重要的、不诚实的行为有犯罪感;想到将来,感到前途渺茫,预见自己的工作要失败,财政要崩溃,家庭要出现不幸,自己的健康必然会恶化。在悲观失望的基础上,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伴有自责自罪,严重时可出现罪恶妄想。也可在躯体不适的基础上产生疑病观念,怀疑自己身患绝症;还可能出现被害妄想等。部分患者亦可出现幻觉,以听幻觉较常见。

  (2)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开不动了”。临床表现为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患者感到脑子不管用了,思考问题困难,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3)意志活动减退: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懒散,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不想去上班,不愿外出,不愿参加平常喜欢的活动和业余爱好,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顾,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可达木僵状态(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

  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促进计划自杀,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长期追踪发现,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自杀观念通常逐渐产生,轻者仅感到生活没意思,不值得留念,逐渐产生突然死去的念头,随抑郁加重,自杀观念日趋强烈,千方百计试图了结自己。

  (4)躯体症状:很常见,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阳痿、闭经、乏力等。躯体不适主诉可涉及各脏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为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5)其他:抑郁发作时也可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抑郁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之为轻度抑郁。主要表现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的丧失、易疲劳,自觉日常工作能力及社交能力有所下降,但不会出现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其临床症状较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为重。

  10

  抑郁症表现形式有哪些?

  (1)单次发作抑郁症和复发性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类发作性疾病,在发作期出现心境低落及相关症状,在发作间隙时心理活动可以完全正常。符合抑郁症诊断,且症状只出现过一次,而之后再未出现的称为单发性抑郁症。而抑郁症状有两次及两次以上发作的,称为复发性抑郁症。

  (2)双相障碍的抑郁相:患者先处于躁狂状态或躁狂发作,主要症状是自夸自负、言语增多,思维奔逸及精神运动性兴奋。后又表现为一种相反的抑郁状态,包括情绪低落,持续疲乏,兴趣降低、失眠、思维迟钝及有自杀言行。对此应诊断为双相障碍,处于抑郁相。

  (3)严重抑郁症:除有抑郁症的基本特征外,还有一系列特点。其一有抑郁特点,抑郁性质特殊,早上更重,有精神运动性迟缓与木僵,明显厌食,体重减轻,性欲降低,早醒伴罪恶妄想。其二具有精神病特点,具有听幻觉、虚无妄想、牵连观念和被害妄想等。

  (4)非典型抑郁症:一般抑郁症患者表现为失眠、食欲降低、体重下降等症状。而此类患者则表现为强颜欢笑,情绪激越,睡眠增多,食欲增强,性欲增强;因拒绝与人交往、敏感而有明显的社交与职业功能损害等。

  (5)隐匿性抑郁症:有明显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多发病于中年以后,以女性多见。一般首先就诊于综合性医院,如不警惕可长期误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心慌、胸闷等心脏功能性症状或神经性症状等。但仔细深入检查可发现患者有失去愉快的情绪体验,对事情做决定时感到困难,缺乏自信,顾虑重重,对过去的爱好丧失兴趣,感到莫名其妙的体力不支和精力不足等抑郁症状。

  (6)季节性抑郁症:是指多次抑郁发作于一年中同一季节。大多数发作于冬季而缓解于春季者称之为冬季抑郁症。也有少数发病于夏末秋初或春末夏初,又称为秋季抑郁症或夏季抑郁症。其随纬度、年龄和性别而异。纬度增加,患病率增加,年轻人较多,女性占60%~90%。

  (7)儿童抑郁症:除具有与成年人相类似的抑郁症的特点外,还有其他特点。情绪低落多表现为易激怒,稍不满意就发脾气,明显的自责感,行为孤僻不愿与其他人说话,以及出现幻觉,焦虑、恐怖等。

  (8)产后抑郁症:产后4周内发生的抑郁症。有的患者发生抑郁发作,还有的发生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都称为产后心境障碍。

  (9)更年期抑郁症:首次发生于更年期的抑郁症。女性为月经开始紊乱至停经的一段时间内。男性为60~65岁。其除了具有抑郁症的基本特征外,还有其他特点,如担忧现在没有钱,吃了上顿愁下顿;为将来思前虑后,忧心忡忡。躯体症状多,有各种躯体不适和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如心动过缓或过急、出汗、身体潮热、发冷、疑心症状增加。同时出现妄想,包括罪恶妄想、疑病妄想、贫困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及虚无妄想等。还可以出现幻觉,多为幻听。还有现实解体与人格解体,外界事物变得不真实,自己的身体似不复存在等。

  (10)老年期抑郁症:除有抑郁心境外,多数老年患者有突出的焦虑及烦躁情绪,有时也可表现为易激惹和敌意。精神运动性迟缓和躯体不适主诉较年轻患者更为明显。因思维联想明显迟缓以及记忆力减退,可出现较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症状,类似痴呆表现,如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和判断能力下降,国内外学者将此种表现称之为抑郁性假性痴呆。躯体不适主诉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常常纠缠于某一躯体主诉,并容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病程较冗长,易发展成为慢性。

  11

  你知道微笑性抑郁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这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人们的印象中,抑郁症总是与“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兴趣索然”、“思维迟钝”、“行为退缩”、“满面愁容”、“情绪低落”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抑郁”和“微笑”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很难想象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那么,微笑就不是抑郁吗?回答是否定的。

  抑郁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前面所述是抑郁症较为典型也较为常见的表现。但有少数抑郁症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地痛苦和压抑、忧愁和悲哀,外在表现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临床上称为“微笑性抑郁”。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个人前途的需要”,常见于那些学历较高、有相当身份地位的事业有成之士,特别是高级管理和行政工作人员。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企图自杀的重症抑郁患者为了实现其自杀的“理想”,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痛苦体验而强作欢颜,以此逃避工作人员、亲友的监控和注意。重症抑郁患者情绪突然“好转”、心情“豁然开朗”可能是一个危险的征兆,应高度防范自杀。

  这些“微笑”的患者,“微笑”过后是更深刻的孤独和寂寞。他们的行为具有表演性质,与他们的情感体验缺乏内在的一致,而难以表现其“真我”的一面。因此他们不仅活得痛苦而且活得很累。作为他们的亲友、作为他们的医生应给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还其“真我”,释放压抑的情绪,并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12

  什么是混合性发作?

  作为双相障碍的亚型之一,它是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例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患者既有躁狂,又有抑郁的表现,如一个活动明显增多,讲话滔滔不绝的患者,同时有严重的消极想法。又如有抑郁心境的患者可有言语和动作的增多。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混合发作时临床上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均不典型,易误诊为分裂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13

  什么是快速循环发作?

  快速循环发作是指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4次心境障碍发作,不管发作形式如何,但符合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标准。

  14

  什么是环性心境障碍?

  它是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轻度躁狂发作时表现为十分愉悦、活跃和积极,且在社会生活中会作出一些承诺;但转变为抑郁时,不再乐观自信,而成为痛苦的“失败者”。随后,可能回到情绪相对正常的时期,或者又转变为轻度的情绪高涨。一般心境相对正常的间歇期可长达数月,其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这种心境的波动与生活应激无明显关系,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过去有人称为“环性人格”。

  15

  什么是恶劣心境?

  恶劣心境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

  患者在大多数时间里,感到心情沉重、沮丧,看事物犹如戴一副墨镜一样,周围一片暗淡;对工作无兴趣,无热情,缺乏信心,对未来悲观失望,常感到精神不振、疲乏、能力降低等。抑郁程度加重时也会有轻生的念头。尽管如此,但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社会功能无明显受损,常有自知力,自己知道心情不好,主动要求治疗。患者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期间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如有缓解,一般不超过2个月。此类抑郁发作与生活事件和性格都有较大关系,也有人称为“神经症性抑郁”。焦虑情绪是常伴随的症状,也可有强迫症状出现。

  躯体主诉也较常见。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做噩梦、睡眠较浅为特点,常伴有头痛、背痛、四肢痛等慢性疼痛症状,尚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胃部不适、腹泻或便秘等。但无明显早醒、昼夜节律改变及体重减轻等生物学方面改变的症状。

  16

  怎样诊断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1)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②语量增多;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急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⑦睡眠需要减少;⑧性欲亢进。

  (2)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3)病程标准: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②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17

  怎样诊断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惹很显著。

  (1)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趣丧失、无愉快感;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减退。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病程标准: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②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18

  躁狂发作的病程和预后怎样?

  无论是单次躁狂发作,还是复发性躁狂症,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春末夏初。躁狂症的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当然也有的发病较早,也有的发病较晚,但90%以上的病例起病于50岁以前。

  躁狂发作的自然病程一般认为持续数周到6个月,平均为3个月左右,有的病例只持续数天,个别病例可达10年以上。有人认为反复发作的躁狂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几乎差不多,多次发作后可成慢性,有少数患者残留轻度情感症状,社会功能也未完全恢复至病前水平。现代治疗最终能使50%的患者完全恢复。有人认为在一生中只发作一次的病例仅占5%,但也有人认为可高达50%。在最初的3次发作,每次发作间歇期会越来越短,以后发作间歇期持续时间不再改变。对每次发作而言,显著和完全缓解率为70%~80%。

  19

  抑郁发作的病程和预后怎样?

  抑郁症大多数也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秋冬季。单相抑郁发病年龄较双相障碍晚,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躁狂症长,但也有短的,只有几天,长者可以超过10年,平均病程约为6~8个月。病程的长短与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发病次数有关。一般认为发作次数越多,病情越严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年龄越大,病程持续时间就越长,缓解期也相应缩短。

  有研究发现,大多数经治疗恢复的抑郁症患者,仍有30%一年内复发;有过1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其中50%的患者会再发,有过2次抑郁发作的患者,今后再次发作的可能性为70%,有3次抑郁发作患者,几乎100%会复发。有关影响抑郁复发的因素有:①维持治疗的抗抑郁药剂量及时间不足,认为相当一部分复发患者是由于没有接受适当的维持治疗;②生活事件和应激,抑郁症患者的复发常常有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增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丧失;③社会适应不良;④慢性躯体疾病;⑤缺乏社会和家庭的支持;⑥有阳性心境障碍家族史。有人曾对单、双相抑郁症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发现两者的痊愈率无多大的差别。⑦遗有残留症状者,经治疗未获痊愈的抑郁症常遗有残留症状,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焦虑、乏力及性功能障碍,残留症状的存在常易导致复发。

  20

  心境障碍与继发性心境障碍怎样区别?

  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某些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等均可引起继发性心境障碍,与原发性心境障碍的鉴别要点:①前者有明确的器质性疾病、或有服用某种药物或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史,体格检查有阳性体征,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有相应指标的改变。②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及智能障碍,后者除谵妄性躁狂发作外,无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及智能障碍。③器质性和药源性心境障碍的症状随原发疾病的病情消长而波动,原发疾病好转,或在有关药物停用后,情感症状相应好转或消失。④某些器质性疾病所致躁狂发作,其心境高涨的症状不明显,而表现为易激惹、焦虑和紧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表现为欣快、易激惹、情绪不稳,如脑动脉硬化时,均与躁狂症不同。⑤前者既往无心境障碍的发作史,而后者可有类似的发作史。

  21

  心境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怎样区别?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常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抑郁症状,或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出现抑郁、躁狂,其区别要点为:①精神分裂症出现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郁症状,其情感症状并非是原发症状,而是以思维障碍和情感淡漠为原发症状;心境障碍以心境高涨或低落为原发症状。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是不协调的,常表现为言语零乱、思维不连贯、情感不协调,行为怪异;急性躁狂发作可表现为易激惹,精神病性症状,也可出现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但是在情感症状的背景中出现,若患者过去有类似的发作而缓解良好,或用情绪稳定剂治疗有效,应考虑诊断为躁狂发作。③分裂症的病程多数为发作进展或持续进展,缓解期常有残留精神症状或人格缺损;而心境障碍是间歇发作性病程,间歇期基本正常。④病前性格、家族遗传史、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反应等均可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22

  抑郁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怎样区别?

  创伤后应激障碍常伴有抑郁,应与抑郁症区别,区别要点是:①前者常在严重的、灾难性的、对生命有威胁的创伤性事件,如地震、车祸、被虐待后出现,以焦虑、痛苦、易激惹为主,情绪波动性大,无晨重夜轻的节律改变;后者可有促发的生活事件,临床上以心境抑郁为主要表现,且有晨重夜轻的节律改变。②前者精神运动性迟缓不明显,睡眠障碍多为入睡困难,有与创伤有关的噩梦、梦魇,特别是从睡梦中醒来尖叫;而抑郁症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迟缓,睡眠障碍多为早醒。③前者常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有反复的闯入性回忆、易惊等。

  23

  抑郁症与恶劣心境障碍的区别?

  国内外随访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无本质的区别,同一患者在不同的发作中可一次表现为典型的抑郁发作,而另一次可为恶劣心境障碍,只是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或病期的差异。但有人认为两者之间仍有区别,主要鉴别点有:①前者以内因为主,家族遗传史较明显;后者发病以心因为主,家族遗传史不明显。②前者临床上精神运动性迟缓症状明显,有明显的生物学特征性症状,如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降低、早醒及晨重夜轻的节律改变;后者均不明显。③前者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后者无。④前者多为自限性病程,后者病期冗长,至少持续2年,且间歇期短。⑤前者病前可为循环性格或不一定,后者性格较内向,如多愁善感,郁郁寡欢等。

  24

  抑郁症与神经衰弱的区别?

  抑郁症,顾名思义是以情绪低落为主的疾病,由于该病有很高的自杀风险,所以它是高死亡率的疾病。我国1982年对12地区的调查显示,抑郁症年患病率0.76%,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国外的统计数据(如美国年患病率5.2%),这种差异除与民族、文化、社会环境背景有关外,还与我国对抑郁症的识别、检出率低有关。尤其轻度抑郁发作的患者,常被误认为是神经衰弱,而到神经科或其他内科求治,因未得到正确治疗而致病情加重,甚至患者死亡。因此,有必要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宣传,让患者有效及时地得到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神经衰弱实际上也属精神科疾病的范畴,病前多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如学习、工作压力过大,长期心理创伤等。与躯体或脑部病变无关,其基本症状包括衰弱症状(萎靡不振、用脑困难、工作效率低)、兴奋症状(不由自主回忆或联想过多、睡前胡思乱想、对声光过敏)、情绪症状(易烦恼、多伤感、焦虑)、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睡后仍感疲劳),还可伴有头痛、头晕、肢体酸痛、阳痿、月经失调等。但这些症状也可见于精神病、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缺乏特征性,美国的诊断标准逐渐废除了该诊断。我国学者也主张慎用该诊断,只有排除了其他精神障碍诊断之后,方可诊断神经衰弱。如果患者有躯体不适,睡眠障碍,而情绪以低落为主,对日常生活的兴趣减低,感到生活没意思,精力减退,头脑灵活程度下降、自卑、自责、内疚、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或有消极轻生念头,则须诊断抑郁症,给予抗抑郁药治疗。

  有人将抑郁症患者的就诊情况比作“冰山现象”,冰山只有一小部分露出水面,大部分则隐藏于水下,水面上的部分相当于接受精神科医生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水下的大部分患者因尚未被识别出来而未接受有效治疗,患者多在其他内科治疗。而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是导致部分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和难治,甚至精神残疾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警惕抑郁症这只“黑手”,发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宜及时到正规的医院的精神科就医,只要治疗及时有效,抑郁症患者一般都能完全康复,投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5

  治疗躁狂发作有哪些药物?

  目前主要用心境稳定剂治疗。所谓心境稳定剂是指对躁狂或抑郁发作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且不会引起躁狂与抑郁转相,或导致发作变频繁的药物。目前,比较公认的心境稳定剂包括碳酸锂及抗癫痫药,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其他一些抗癫痫药,如拉莫三嗪、托吡酯、加巴喷丁,以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与喹硫平等,也具有一定的心境稳定剂作用。

  (1)碳酸锂:为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既可用于躁狂的急性发作,也可用于缓解期的维持治疗,总有效率约80%。锂盐对躁狂的复发也有预防作用。急性躁狂发作时碳酸锂的剂量为600~2000mg\/d,一般从小剂量开始,3~5天内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分2~3次服用。一般在1周后见效。维持治疗剂量为500~1500mg\/d。老年及体弱者剂量适当减少,与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合用时剂量也应减少。

  (2)抗癫痫药:主要有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盐用于治疗躁狂发作、双相障碍维持治疗及用锂盐治疗无效的快速循环型及混合性发作。

  卡马西平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600~1200mg\/d,分2~3次口服。也可与碳酸锂联用,但剂量应适当减小。血药浓度为6 g\/ml。常见不良反应有镇静、恶心、视物模糊、皮疹、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异常等。

  丙戊酸盐也应从小剂量开始,每次200mg,每日2~3次。逐渐增加至800~1200mg\/d。最大剂量不超过1.8g\/d。可参考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有效血药浓度为50~100 g\/ml。丙戊酸盐较为安全,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震颤、体重增加等。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白细胞减少及严重肝脏疾病者禁用。

  (3)其他:在常规心境稳定剂疗效不好时,可考虑换用或加用拉莫三嗪、托吡酯、加巴喷丁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等。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和碳酸锂合并可治疗躁狂发作。

  26

  服用碳酸锂有哪些副作用?

  锂在肾脏与钠竞争重吸收,缺钠或肾脏疾病易导致体内锂的蓄积中毒。副作用与血锂浓度相关。一般发生在服药后1~2周,有的出现较晚。常饮淡盐水可以减少副作用。根据副作用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早期、后期副作用以及中毒先兆。

  (1)早期的副作用:无力、疲乏、思睡、手指震颤、厌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稀便、腹泻、多尿、口干等。

  (2)后期的副作用:由于锂盐的持续摄入,患者持续多尿、烦渴、体重增加、甲状腺肿大、黏液性水肿、手指细震颤。粗大震颤提示血药浓度已接近中毒水平。锂盐干扰甲状腺素的合成,女性患者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类似低钾血症的心电图改变亦可发生,但为可逆的,可能与锂盐取代心肌钾有关。

  (3)锂中毒先兆:表现为呕吐、腹泻、粗大震颤、抽动、呆滞、困倦、眩晕、构音不清和意识障碍等。应即刻检测血锂浓度,如血锂超过1.4mmol\/L时应减量。如临床症状严重应立即停止锂盐治疗。血锂浓度越高,脑电图改变越明显,因而监测脑电图有一定价值。

  27

  为什么用碳酸锂治疗要多次查血?

  由于碳酸锂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在治疗中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外,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病情、治疗反应和血锂浓度调整剂量。急性期治疗血锂浓度应维持在0.8~1.2mmol\/L,维持治疗时为0.4~0.8mmol\/L,血锂浓度的上限不宜超过1.4mmol\/L,以防锂盐中毒。

  28

  锂中毒有哪些症状?怎样处理?

  引起锂中毒的原因很多,包括肾锂廓清率下降、肾脏疾病的影响、钠摄入减少、患者自服过量、年老体弱以及血锂浓度控制的不当等。中毒症状包括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协调障碍、肌肉抽动、言语不清和意识模糊,重者昏迷、死亡。一旦出现毒性反应需立即停用锂盐,大量给予生理盐水或高渗钠盐加速锂的排泄,或进行人工血液透析。

  29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有哪些?

  目前常用抗抑郁剂有:①三环类(TCA):包括阿米替林、丙咪嗪、多虑平、氯丙咪嗪等。四环类:马普替林。②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草胺、西酞普兰。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双重摄取抑制剂(SNRIs):文拉法辛。⑤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s):米氮平。⑥其他:脱尔烦、盐酸曲唑酮、黛力新、达体朗等。另外,舒必利、碳酸锂、阿普唑仑等也有抗抑郁作用。

  这些药物各有优缺点,个体应选用什么药物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从疗效方面来讲,各类抗抑郁剂总体疗效相当,有效率为60%~80%,难分伯仲优劣。抗抑郁剂起效缓慢,一般需要2~4周方显治疗效果,患者和家属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期望立竿见影。一般不主张两种抗抑郁剂合用。如果一种抗抑郁剂无效,通常应换用另一类抗抑郁药,最好不要换用同类的另一种药,如氯丙咪嗪无效换用丙咪嗪可能同样无效。从症状表现来看,对于伴有明显的激动情绪,容易发脾气、坐立不安等行为的抑郁症患者,应选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多虑平、马普替林、脱尔烦等。对于主要表现为话少、活动少、情绪低落的抑郁症患者,可以选用镇静作用小的具有“激活”作用的抗抑郁剂,如丙咪嗪、氯丙咪嗪、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对于非典型抑郁,可以选用吗氯贝胺。对于伴有幻觉妄想的抑郁症患者,可以选用舒必利等既能抗抑郁又有抑制幻觉妄想作用的药物。失眠的患者,可以合用安定类药物,但安定类药物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应注意成瘾的可能性。对于有严重自杀企图的患者最好住院并合并电休克治疗。药物治疗通常不少于个月,待情绪稳定或基本稳定后,应小剂量维持6个月左右。若系复发或家庭中有同样患者且反复发作,药物治疗维持时间应更长一些。

  从药物的安全性来讲,氟西汀、帕罗西汀、脱尔烦较为安全,过量服用一般不会出现严重毒性反应。而阿米替林等三环类药物服用治疗量的5~10倍剂量就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因此对于有严重自杀企图的患者,家属应妥善保管药物以防不测。由于三环类药物的安全性较差,特别是其心脏毒性反应,对于伴有内科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应慎重选用。

  从药物的耐受性来讲,三环、四环类药物有不同程度的口干、便秘等副反应,有些患者不能耐受,特别是在服药初期。但通常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可以慢慢适应。氟西汀、帕罗西汀、脱尔烦耐受性较好,患者的合作程度较高,停药率较低。

  从服药的方便性来看,氟西汀、帕罗西汀、脱尔烦等一天一次服用即可,无需调整剂量。三环、四环类药物一般一天两次,剂量不大也可一天一次服用。

  有必要指出的是怀孕和产褥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其发病危险性是平时的3~5倍。原有抑郁症的患者在此期间容易复发。出于优生考虑,怀孕3个月以内应将抗抑郁剂减少到最低剂量,并最好选用安全性较高的药物,生产后若服用抗抑郁剂应停止哺乳。

  很多内科疾病患者伴有抑郁情绪,或有明显的抑郁发作,或者躯体症状本身就是抑郁的表现形式,在对躯体症状对症处理的同时,少量服用抗抑郁剂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胃溃疡患者、肠激惹综合征患者合用抗抑郁剂可以显著提高疗效。由于这类患者本身敏感多疑、多愁善感等特征,最好选用副反应较少的SSRIs类药物。

  对于绝大多数抑郁症特别是重症抑郁症患者,抗抑郁剂的使用是必须的,疗效也是肯定。但抑郁症的发生是生物、社会、心理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立足解决患者面临的实际困难,并配合心理治疗、音乐治疗和生物反馈治疗,将会进一步提高疗效。

  30

  抗抑郁药的副作用有哪些?

  抗抑郁药的种类有很多,过去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是三环或四环类抗抑郁制剂,如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氯丙咪嗪及马普替林等。它们的疗效都是很好的,但是副作用较多,其中尤以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较为多见。剂量较高时对心脏有毒性作用,出现T波改变、P-R间期和QRS波群时间延长,引起Ⅱ度和Ⅲ度传导阻滞。有的患者还出现阳痿、射精障碍、性兴趣和性快感降低或体重增加的情况。因此,已较少使用,尤其是老年人、粒细胞减少、心脏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及妊娠头3个月不宜使用。目前,研制出一些新型抗抑郁制剂,如SSRIs、SNRIs及NaSSAs类抗抑郁剂,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且轻,用法简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心脏病、卒中、癌症病人及老年人。由于它们的安全性高,现已逐渐成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31

  抑郁症治疗误区有哪些?

  并不是每一位抑郁症患者都得到了有效治疗,在诊疗患者的过程中常发现很多患者甚至医生容易形成如下误区。

  (1)内外科病人情绪低落是正常现象:一般人在患有某种严重或久治不愈的躯体疾病时,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如情绪低落、失望、兴趣减少。大多数人持续时间较短,程度较轻。但如果情绪低落严重且持续时间延长,就不能袖手旁观。抑郁会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生理活动减慢,社会、工作和生活能力下降,慢性疾病的康复延缓。研究证实,长期伴有抑郁的躯体疾病患者,其死亡率高于不伴有抑郁的人。

  (2)抑郁症是心病,药物治疗无效:许多研究表明,抑郁症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其中包括生理功能的异常及神经递质的异常等,最有力的证据之一,是大多数抑郁症可通过药物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尤其是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出现,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少,现已广泛用于临床。

  (3)担心药物拮抗:很多患者明知得了抑郁症,但就是不敢使用抗抑郁剂,其主要原因就是担心抗抑郁药物会与治疗躯体疾病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后者的疗效。其实,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与躯体疾病药物相互作用少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32

  面对抑郁症患者,家人应注意什么?

  当家人患了抑郁症时最要紧的是及时得到精神科医生的诊治。对抑郁症患者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对于轻、中度患者家属应注意倾听其诉说,鼓励患者配合心理或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的行动没有多大的困难,则应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加活动不但可以改变患者的感觉,而且由于“情有所寄”,使他们的痛苦得到减轻。单纯地要求患者“开心一点”,“振作一点”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患者发现自己“开心不起来”、“振作不起来”时反而更加抑郁。因此,家属倾听患者的谈话,鼓励其活动是很重要的。另外,不要向患者提出“为什么抑郁”等问题,因为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抑郁,这种问题只会增加患者的自责和失望,从而更感孤独。

  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要细心观察,要了解其内心活动,注意患者服药情况,及时与医生交换意见。对于严重的抑郁患者,应严密注意患者有无自杀的念头与行为,保管好药品和危险物品,采取周密的防范措施或住院治疗,以帮助患者度过自杀危机很重要。

  33

  发脾气与抑郁症有什么关系?

  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是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和动作减少。但抑郁症作为一个庞大的疾病家族的一员,还有许多其他的表现和临床类型。激惹性抑郁就是其中的一种。

  如果我们将抑郁症比喻成为一幅油画的话,那么“情绪低落”作为抑郁症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一层灰暗的“底色”。在灰暗的背景色之上可见有各种各样的画面。激惹性抑郁没有典型的思维抑制,语言并无明显的减少,说话并非有气无力,其行为和动作也未必呆板和迟钝。其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容易动怒,芝麻小事可大发雷霆,觉得眼前的一切都不顺眼。一向脾气温和者给人的感觉是变了一个人,有时不为同事和家人所理解而造成一些人际关系的冲突。

  那么发脾气为什么和抑郁症联系在一起呢?如果仔细地分析我们会发现容易动怒和激惹是一种痛苦和压抑的释放,有时是一种寻求帮助的呼叫。本质上仍然是情绪低落,同时反映了患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力求摆脱的心态,有时也是一种对抑郁情绪的掩饰。

  如果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慢慢地和患者交谈,我们发现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情感的“底色”是灰暗的,而且这种底色影响着这幅“油画”——精神活动的每一个“画面”。

  通常它们还伴有一些其他的症状,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食减少、睡眠障碍、性功能减退、精力不济等抑郁症的常见表现。

  临床医生和患者本人应注意识别,特别是患者的家人,不要简单地认为是一个单纯的“脾气”问题。“脾气”超过一定的程度,持续过长的时间,不符合患者一贯的行为方式,无法用常理加以解释应考虑激惹性抑郁之可能。

  34

  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有哪些?

  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障碍,它是指人们的情绪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较长时间(2周以上)地进入一种持续而严重低落的境地,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状态。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群包括:情绪低落、持续性疲乏、动力缺乏等,最常见的抑郁症状如抑郁、沮丧、心境低落(占76%);持续性疲乏、没有精力、疲倦(占73%);睡眠中断或减少(占63%);情绪化、时常哭泣(占59%);焦虑、紧张、不安(占57%);动力缺乏也是抑郁症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调查发现,在一般人群中,大约有1\/6的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些时候会患上抑郁症,而大约有1\/3的重度抑郁症患者从来没有接受过治疗。

  其实,抑郁症患者只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绝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抑郁症的治疗目标应该是消除症状、恢复社会功能以及预防复发。目前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标准药物治疗:一般采用SSRIs、SNRIs类抗抑郁剂以及三环类、四环类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2)认知行为治疗: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改变对自身及外部世界的不现实的消极观念,以此来缓解抑郁症状。

  (3)人际交往心理治疗和婚姻及家庭治疗:可改善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适应功能,提高患者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满意度,从而能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纠正其不良人格,提高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处理应激的能力,促进康复,预防复发。

  (4)体育运动:尤其是剧烈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增进食欲、睡眠、性兴趣、性功能和自尊。同时,运动还能使大脑中与抑郁症相关的化学物质失衡转向正常。

  (5)光线疗法:季节性抑郁是由于冬季缺乏阳光引起的。补充人造光线可以成功的治疗这种抑郁症。每天在特殊的装置面前光照半个小时,可以改善60%~80%的冬季抑郁症患者的情绪。

  (6)其他疗法:如针灸、音乐疗法。另外,多食富含维生素B1,B6,B12,维生素C,烟酸,核黄素,维生素E及泛酸等食物也可起到辅助抗抑郁作用。

  35

  心境障碍患者也可用电休克治疗吗?

  电休克治疗对急性重症躁狂发作、极度兴奋躁动、对锂盐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其起效迅速,可单独应用,也可合并药物治疗,一般隔日一次,6~10次为一疗程。合并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

  对于有严重消极自杀言行或抑郁性木僵的患者,电休克治疗应是首选的治疗;对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也可采用电休克治疗。电休克治疗见效快,疗效好,6~10次为一疗程。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

  改良电抽搐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适用范围较广,除可用于有严重消极自杀、抑郁性木僵等患者外,还可适用于患有躯体疾病又不适于抗抑郁药的患者、有骨折史和骨质疏松者、年老体弱患者,甚至部分心血管疾病者也可适用。

  36

  如何预防心境障碍复发?

  若第一次抑郁发作且经药物治疗临床缓解的患者,药物的维持治疗时间一般认为需半年至一年;若为第二次发作,主张维持治疗3~5年;若为第三次发作,应长期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多认为应与治疗剂量相同,也有医生认为可略低于治疗剂量,但应嘱患者定期随访。

  双相障碍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相抑郁障碍,若在过去的2年中,双相患者每年均有一次以上的发作者,主张应长期服用锂盐作预防性治疗,其可有效防止躁狂或抑郁的复发,且预防躁狂发作更有效,有效率达80%以上。预防性治疗时锂盐的剂量需因人而异,但一般服药期间血锂浓度保持在0.4~0.8的范围之内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心境障碍的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康复,避免复发。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高华作品集
精神疾病1000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