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精神疾病1000问》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6章 治疗、康复及护理(下)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精神疾病1000问》 作者:王高华

第16章 治疗、康复及护理(下)  

  31

  住院病人什么时候可以出院?

  精神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后,症状基本得到控制,对自己不正确的思想、言行有正确的认识能力,能够主动配合服药,能够服从家属的管理,表明患者的病情已相对稳定。医生在经过减药观察后,病情仍平稳,且未见有明显的药物副反应存在。家属即可提请主管医生为其办理假出院或出院手续。

  精神病人的首次住院治疗机会最为珍贵,如不能彻底系统的治疗,容易导致疾病的复发或形成慢性精神病,影响其以后的治疗及预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的首次住院时间以不少于3个月为宜。抑郁症及神经症则最好保持不少于1~2个月为宜。

  32

  精神疾病康复包括哪些内容?

  许多人认为,精神病人经过治疗不打不闹就算是康复了。即使他整日生活懒散、无所事事,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精神病人治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这种过低的期望值势必导致患者本人及其家人忽视自己应尽的努力,或听天由命,或怨天尤人,使众多的精神病患者长期闲散在家、与世隔绝,导致社会对他们产生更多的偏见。

  事实上,精神疾病治疗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消除精神病症状,而是通过各种综合康复措施,使患者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回归社会才是精神疾病治疗的最终目标。除了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之外,康复治疗也是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精神康复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活技能训练。它的目的是帮助患者不仅做到基本的生活自理,还要注重衣着、仪表的恰当;管理好自己的财物;熟练使用现代通讯设施与家用电器等等。

  第二,社交礼仪训练。其目的是帮助患者适应社会交往的要求,保持恰当的举止言行。其内容包括走亲访友时的礼节、餐桌礼仪、朋友聚会或出席重要场合的礼节等等。

  第三,人际交往技能训练。精神病患者因为胆怯或被动而在社会交往中困难重重,针对精神病患者的人际交往训练主要包括如何与他人进行社交性谈话、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观点、如何请求他们的帮助等等。

  第四,工作学习能力训练。精神疾病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患者的工作与学习能力。所以,他们需要一些训练来保持其工作学习的能力。

  第五,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的重要方法,它包括使患者了解药物对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意义,自觉接受药物治疗;学习有关精神药物的知识,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学习求助医生的技能,在需要的时候,能自觉寻求医生的帮助,向医生正确地提出问题和要求,并能有效地描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和症状。在病情出现复发迹象的时候,能及时向医生反映,以得到合理的处理。

  33

  精神病人的康复形式有哪些?

  精神病人的康复形式主要有医院内康复训练服务和医院外康复训练服务。其中医院外康复训练服务又分为家庭康复、工疗站以及其他职业康复。

  家庭康复是目前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一种主要形式,监护小组是家庭康复的主要承担者,它由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居(村)委会干部、基层精防医生和其他志愿者组成。他们在督促患者服药的同时,还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家庭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组织一些活动来帮助其参与社会生活。

  工疗站是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一种重要的康复形式。它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多以街道(乡镇)为单位而建立的,采取多种形式,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康复、管理、就业服务的福利性机构,接收、安排精神病康复者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开展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训练和文体娱乐活动,同时进行医疗监护和心理康复。

  职业康复包括回原单位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福利工厂就业以及在社会公开就业。对康复后的精神病患者,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职业技能的辅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促进康复。对农村精神康复者应进行劳动技能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改善生活状况。

  34

  康复期精神病人家庭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我国,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是与家庭生活在一起的。所以,家庭护理是精神病患者治疗康复中的重要资源。如果没有一个较好的家庭康复治疗环境和家庭护理措施,患者的病情极易复发。反过来,患者的病情不稳定也会给家属带来极大的精神与经济负担。因此,患者与家属需要发展相互了解,加强沟通,共同面对疾病给整个家庭带来的消极影响。

  为此,康复期的患者在家庭中应注意:①确理解精神疾病,尽量减轻心理压力。②多了解相关的精神病学知识,尽力配合医生作好维持治疗。若出现病情波动或药物副反应,及时与家人沟通。③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心态平和,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生活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④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和作息时间,白天不宜过多卧床,早睡早起,夜间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成人每天要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⑤保持膳食平衡,忌服壮阳滋补药品,如人参等,少饮浓茶、咖啡,少吃油炸食物,应多吃蔬菜、水果。尽量避免酗酒、少吸烟或不吸烟,戒除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家中照顾患者的家属应做到:①应给精神病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家庭康复环境,一个充满关心、体贴氛围的家无疑会给患者一个心理、精神上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的心理向健康方面成长。②家属也应了解一些精神病防治知识,重视患者的维持治疗。抗精神病的药物维持治疗是预防精神病复发的重要手段,要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让他们养成自觉服药的习惯。同时,要关注、督促患者服药,不可随意减药或停药,还应定期陪病人复诊。③家属应正确对待患者,尊重其人格,尽量避免精神刺激,生活应正常化,避免过分的呵护,防止病人过于懒散、无所事事、过度睡眠、孤僻离群等,帮助病人与社会保持接触,与亲戚好友保持联系。④家属应加强安全防范,妥善保管好药品,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若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轻微的流涎、口干、震颤现象可不必停药。但如果出现口齿不清、口眼歪斜、吞咽困难等表现,请及时就医。⑤家属应尽量抽出时间与患者交流,彼此沟通,相互理解,诱导患者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想法及情绪等。随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⑥平时应与医生保持联系,根据医生的要求定时门诊复查,完成相关的心理学与医学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等。若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失眠、无故乱发脾气、伤人毁物等,则可能是病情复发的先兆,需尽早复诊。

  总之,精神病的康复,一方面要靠医生的正确诊断与治疗;另一方面还要靠患者及其家属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35

  怎样做好精神病人的症状护理?

  据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调查显示,由神经精神疾病所致的经济负担已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第一位(10.5%),其中在中国就有1600万精神病患者。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许多精神病患者往往只是在急性发作期住院治疗,当病情缓解或稳定,就会回家康复。但由于家庭护理不当,致使精神病复发率较高,形成住院-缓解-回家-复发-住院的恶性循环。如何尽量减少精神病复发,做好患者病后的康复工作,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在预防精神病复发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及护理精神症状尤不容忽视。

  (1)幻觉: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即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幻觉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之一。对有幻触、幻味的患者,可改变环境,分散患者注意力,可收到一定效果。如幻触的患者感到床上有电,身上有虫爬时,可适当换床单或更衣。对因幻视而拒绝进食的患者,可让其集体进膳或自己选择食物,以减轻疑虑和缓和症状。因幻觉有时在安静环境或入睡前出现,所以要为患者提供或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缩短入睡过程,可使幻觉减轻。另外还可组织患者参加工娱活动,或根据患者爱好,安排绘画、写字等工作,以转移注意力来缓解症状。

  (2)妄想: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其特点是没有事实根据,也不符合患者的教育水平,但患者坚信不移无法说服。临床常见的有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疑病妄想等等。在症状活跃期,切不可贸然触及患者的妄想内容。若患者回避不谈,不必勉强。当患者主动叙述病情时,不要与其争辩或过早批判。可根据患者的特长和爱好,鼓励其参加文体活动,以转移注意力。不要在患者面前议论他人的事情或低声耳语,以避免引起患者的猜疑,而强化其妄想内容。当家人被涉及时,切忌过多解释,应减少或避免接触,并注意安全。因为患者在妄想支配下,有时可发生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外逃等行为。对此,家人要提高警惕,严防意外发生。病情恢复期,要注意患者自知力恢复的真实程度,鼓励患者参加娱乐活动,如读书、看报、打乒乓球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3)抑郁:患者以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为最典型表现。护理抑郁患者要保持患者居室环境尽量阳光充足,色彩比较明朗、协调。注意不要让患者独处,防止发生意外。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不要让患者蒙头睡觉,对难以入眠的或易早醒的患者要及时处置,以保证其足够睡眠。抑郁患者常表现入睡困难,而且多梦、早醒2~3个小时,醒后不能入睡等。事实证明,睡眠不足其本身也可加重抑郁症状,所以,要设法诱导患者睡觉,排除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若患者不能入睡,可予以催眠镇静药如安定、多美康等。

  抑郁状态患者思想包袱重,因此要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思想,注意其情绪变化及异常言行,以诚恳的态度去做解释、劝慰和说服工作。针对病情及患者的特点,鼓励其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和家务劳动,以阻断患者负性心理,减轻内心痛苦的体验。

  大多数抑郁病人饮食下降,因此不可忽视饮食调理,督促病人饮食,以维持适当的营养。对食欲不振者,要调配饮食花样,选择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进食缓慢者,不要催促,以免噎食或摄入不足。抑郁症状严重的患者,有强烈的自杀企图,可以出现在症状活跃期,也可以出现在好转期,因此要随时有人陪伴,不断观察与巡视,特别是患者症状改善时,更不能放松警惕。要加强心理护理,鼓励病人继续治疗,预防复发。另外加强危险物品如药品、农药、刀具、绳索、玻璃制品的管理,减少造成自伤、自杀的条件,也是护理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4)兴奋躁动:首先,应正确认识兴奋症状是疾病的表现,对于在家庭中护理的躁动患者,家属应定期陪同其到门诊进行复查,严格遵医嘱服药。在服药期间,尤其是头几周还要密切注意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其次,躁动患者情绪不稳,易为小事而大发脾气,甚至提出无理要求,这时要用亲切冷静的态度来关怀和对待患者,接触时注意态度要耐心,口气要温和,不要与患者有过多的交谈而发生争执,更不要用刺激性言语。任何粗暴的态度和行为都会激起患者更加兴奋。特别要注意防止患者可能发生冲动、伤人、毁物行为。第三,严重躁动患者往往生活不知自理,还必须加强生活护理,协助料理好个人卫生、饮食清洁,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和足够的营养摄入。家属还应努力改善家庭环境,应安静、舒适、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可根据患者平时的兴趣、爱好,转移其注意力。不要生硬地拒绝其无理要求,拖延或者简单地压制、约束。第四,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一般行为及睡眠改善等情况来判断病情好转程度。患者睡眠不好、举止异常和女性患者月经期应及时预防复发。兴奋症状加重时,应及时上门诊调药或住院治疗。对于使用药物的躁狂症患者还应注意抑郁症状出现的迹象,必要时进行抗抑郁治疗。

  (5)木僵状态:应注意不可惊动患者,最好将患者安置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最好置于单人房间,使其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以防患者突然暴发冲动伤人的行为。其次,患者虽然不动不语,但意识是清晰的,故不要在患者面前随便议论病情。应对患者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说话声音要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干扰。要经常观察患者,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掌握主动。如果患者突然表现兴奋,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保证患者及自身安全。

  木僵患者由于不动、不语,生活不能自理,而需他人料理卫生。所以,应定时给患者清洁口腔,吸出口腔分泌物,去除口腔异味,防止口腔感染。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不动,要注意保护皮肤,定时给患者翻身按摩,擦浴更衣,修剪指甲,保持床铺干净、整洁,预防褥疮的发生。还应注意大小便的规律,按时给便盆排便,便后用温水擦洗,必要时导尿或灌肠。女病人经期,尤其保持下身清洁,避免泌尿道感染。此外,还要给患者变换体位,定时翻身、按摩,以活动关节和肌肉,防止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的发生。按摩后应将患者的肢体放于舒适的功能位置。护理木僵患者最为困难的是如何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入,由于患者不动不吃,故对木僵患者需要进行鼻饲含有足够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混合物或用静脉输入氨基酸、脂肪乳剂、葡萄糖加能量合剂等,以帮助患者度过急性发作期。

  36

  如何做好精神病人的饮食护理?

  饮食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健康,同时也关系到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是保证患者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家属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精神病人的饮食有一定的要求,但并不像平常人们认为的鱼、肉、葱、姜、椒等所有称之谓\"发物\"的食物都要忌口,医学上没有这样的规定,这也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相反,有些体质虚弱的病人,还需要多给一些富含蛋白的鱼、肉、蛋类食物以增加其营养。

  精神病人的饮食,一般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相关的注意事项如下:①不能饮酒,因为饮酒会诱发病情复发。尽量少抽烟,最好是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药物的代谢。②对于失眠及兴奋躁狂病人还应注意少饮咖啡和浓茶。尤其是失眠患者,傍晚更要注意不能饮用,以免加重失眠症状。对于抑郁患者,则宜多饮用咖啡和浓茶,并宜多食具有抗抑郁作用的苹果、柑橘等水果。③对于兴奋躁动,或属中医所谓实热病症的病人,不要随意给患者进补如人参、鹿茸和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公鸡、狗肉、羊肉等。④服用锂盐治疗躁狂症状的患者,饮食宜偏咸些,可以促进药物代谢,减少药物副反应的发生。⑤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便秘症状,则应多食含粗纤维的蔬菜、香蕉等,并宜多饮水、多活动。⑥对老年病人的饮食,以清洁易消化食物为主,如软饭,少食油腻、辛辣、生冷及坚硬食物。对患儿的饮食,家长应考虑到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有足够营养和热量,应提供质软、少骨刺、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如新鲜蔬菜、鱼、肉、蛋及豆制品等。

  37

  精神病人不宜长“休”不止?

  精神病是一类致残率很高的疾病。

  常常因为疾病导致的思维、情感、行为的异常,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和工作能力。因此,精神病人是职业竞争的弱势群体,其工作权利和相关利益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一个人一旦患上精神病,单位往往主张一“休”了事,长“休”不止。这样便形成一个怪圈:精神病→住院→病休→生活能力减退→脱离社会→环境适应不良→生活中应激事件→精神病反复发作。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躯体疾病适当地休息、补充营养、恢复精神体力是完全必要的。精神疾病的主要矛盾并非身体虚弱,早期表现为异常的精神活动,后期表现为社会功能的退化,长期住院和在家长期病休导致很多恶果:①丧失与社会环境的接触,使患者难以获取外界的信息;②被强制脱离社会,无所事事,患者感到生活没有寄托,沉湎于病态的思考之中;③工作能力退化,失去或减少经济收入;④失去与朋友、同事、亲友的情感联系,感到孤独;⑤觉得自己是社会和家庭的包袱,感到自卑、自责,有的因此而自杀或自暴自弃;⑥失去社会和家庭最起码的尊严,影响婚姻和家庭职能;⑦导致更高的疾病复发率。

  当然,客观地讲精神病在发病期不宜坚持上班,也不可能正常上班,症状控制后短期休息也是必要的,但长期休息是不可取的。在某种程度上讲劳动就是治疗,娱乐就是治疗。精神病患者坚持工作和学习,其意义超过了工作本身。随着精神药物的研究进展,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层出不穷,精神病的治疗效果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病人在医生的指导下、家庭的看护下能够基本正常地工作和生活,有些人甚至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过去大学生一旦患病往往立即要求退学。现在的事实证明,很多人坚持读完了大学,找到了工作。甚至有的患者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精神病人就是“废人”的观念应予以纠正和改变。但精神病人回归社会路途遥远,需要社会、医院、家庭和患者的共同努力。社会应为他们创造一些“特殊”的就业岗位,以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减少和减轻病情的复发,走出一病则“休”,越“休”越病的怪圈。

  38

  为什么说睡眠变化是病情及治疗效果的“晴雨表”?

  精神疾病常伴有睡眠障碍,随着其他症状的明朗化而逐渐加重,严重者可贯穿整个病程的始终。因精神病人的睡眠常随患者病情的变化而波动,故其可用来作为判断病人治疗效果好坏及其病情是否稳定的标尺。在治疗中,如果患者的睡眠得到了改善,则提示抗精神病药物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患者的病情正在好转;相反,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睡眠持续得不到改善,则提示其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的用量不够或患者对该药不敏感有关,需要进一步调整药物剂量或调整药物种类。在病情稳定的缓解期,如果患者的睡眠发生改变,则往往预示患者的病情有加重或有复发的可能,需要引起进一步的重视。

  精神病患者刚出院在家服药期间,睡眠往往会较住院时突然增多,这与患者的安全感上升、紧张及焦虑的心理压力减轻有关,而不是药物的用量过大,不可随意调整所服药物的剂量。坚持按原量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睡眠就会逐渐减少下来。若患者持续较长时间地卧床睡眠,严重地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或学习,且劝其活动无效时,才考虑可能是药物用量偏大。

  39

  怎样对急性患者进行出院后的适应性指导?

  (1)重建自信,学会“抬起头来做人”。与人交往时,注意目光正视,眼神的相互交流,先从家人开始,然后是邻居,逐渐扩大到更广泛的社会交往之中。正常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克服自卑,提高自信。

  (2)转变认知,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许多患者和家属认为得了精神病,低人一等,担心他人瞧不起。作为患者与家属应该认识到精神或心理的疾病与躯体生理疾病是一样的,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谁能幸免。过去的事只能代表过去,对一个人而言,关键还看现在和将来,而现在和将来要自己去努力才能实现。

  (3)总结经验,学会“吃一堑长一智”。不断总结和反省自己疾病过程中的有关影响因素,找出自己能够克服的因素,减少或避免在今后生活中再次诱发疾病的概率。尤其要认识到个体不能改变社会,所以不是社会来适应自己,而只能是自己去逐渐适应社会。

  40

  怎样对慢性患者进行社会适应与技能提高?

  (1)督促和鼓励作息制度的完成:许多长期、慢性患者因为疾病本身或药物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生活懒散,行为退缩。因此特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制度”、“条例”来管理督促患者遵守作息时间。可以应用行为强化或奖惩的方法帮助患者执行作息计划如完成计划给予鼓励或奖赏,未完成计划给予批评等措施,力争使他们能够生活自理。

  (2)适当安排社交活动:可组织病友之间的联谊或集体活动,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减少孤独、退缩,提高对外部生活世界的注意和对生活的兴趣,避免终日沉湎于自我的内心世界中。

  (3)训练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琐事的能力:如去邮局寄信、到银行存款取钱、去商店购物、去菜市场买菜,与人讨价还价,去邻居或朋友家借还东西等。

  41

  如何安全度过精神病易感季节?

  精神病患者由于其大脑自身调节功能较差,对气候、气压、气温及湿度变化相对敏感,因此容易导致机体生理生化的改变而引起精神疾病的复发。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一般在秋冬和冬春季节气候转换时疾病最易复发。怎样安全度过精神病的易感季节,是每个患者及其家属应该非常重视的问题。

  首先,一经进入高发季节,就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可在未发病时提前到医院进行例行检查,接受医生的指导,遵医嘱适当调整服药剂量。

  其次,应合理安排好患者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及遭受精神刺激。若睡眠质量变差,通常是精神病复发的表现或征兆,应特别引起患者家属的注意。总之,一旦病情有波动就应尽快去精神科复诊。

  42

  春季怎样防止精神病复发?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但对精神病患者来说却是一个危险的季节。每年春季是精神病的高发季节,其一是精神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二是原有精神病患者容易复发。春季精神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比其他季节高出20%~30%。

  既然春天精神病容易复发,那么我们是不是毫无办法、束手无策呢?不是的。坚持药物治疗是防止精神病复发最根本的措施。

  首先要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内在生物学因素,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刺激。因此在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下从生物学角度入手采取药物治疗是根本的措施,也是其他一切治疗的基础。否则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句空话。其次要选准药物。这要根据各自的病情由诊疗的专家和医生决定。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患者和家属过分迷信广告和中医治疗而放弃或不愿接受西医治疗。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大规模的临床报告证明中医药对精神病的疗效超过西药。有些“专家”声称精神病治愈后不复发,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三是要保持合适的药量。每个患者的剂量因人而异,春季不宜随便减药和停药,必要时还可适当增加剂量,病情稳定的患者不要随便调整药量。四是打持久战。分裂症是一类慢性进展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五是夸大药物的毒副反应不能按医生要求执行医嘱。有些家属对该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担心药物会损害智力,影响肝肾功能等。应该承认抗精神病药物有一定毒性反应,特殊体质的患者还比较严重,有些患者因此而停止用药,这就为疾病的复发打开了缺口。统计数据表明,如果患者1年不服药其复发率为40%,2年不服药复发率为60%,3年不服药其复发率为80%。坚持服药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复发,但可以大大降低该病的复发率。随着科技的进步,有很多疗效好副反应少的药物,如维思通、奥氮平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当然要找出一种没有副反应的药物那是不现实的。

  应该注意的是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和其他治疗。但对于精神分裂症而言,坚持药物治疗是维持病情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药物治疗为基础,其他治疗疗效甚微。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单纯采用心理治疗几乎无效。

  43

  精神药品为何需家属保管?

  首先,精神病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无求治欲望,对药物的治疗目的和意义缺乏认识,不愿配合治疗,常出现拒药、藏药、漏服或停药等现象。其次,精神药品使用不当,易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毒性作用,容易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第三,抑郁状态的患者还可利用精神药品自杀。因此,精神药品必须有家属严格管理,以防不测。

  44

  精神病人为什么不要吸烟?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对身体其他方面的影响都已经人所共知了。吸烟对精神病人有什么危害呢?

  烟中含有的烟碱等多种有害物质,可直接影响肝脏中多种酶的活性,加速药物的分解和代谢,使体内的有效血药浓度下降,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经常吸烟的精神病患者,有效用药剂量明显高于不吸烟的患者,服药剂量大,而副作用就大,疗效有时却不十分明显。另外,精神病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行为紊乱,吸烟易引发火灾,给个人及家庭带来意外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精神病患者最好不要吸烟。

  45

  精神病人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吗?

  我国1997年实施的新刑法第18条明确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犯罪的精神病人是否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司法部门及有关方面对其精神状态是否正常发生怀疑时,可提请司法精神医学进行鉴定,以做出有无精神疾病及其责任能力的判断。

  46

  精神病人造成损害可以不赔偿吗?

  精神病人如果造成他人或社会集体遭受人身或名誉或物质损害的,应负赔偿责任。对于无赔偿能力的病人依照《民法通则》第133条“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应由其监护人代替病人承担赔偿责任。患者的监护人一般由其直系亲属或相关的其他亲属担任。特殊情况下,可由所在单位或地区的有关单位指定监护人承担患者的监护工作。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返回列表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高华作品集
精神疾病1000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