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所有的累都是心累》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哪种性格的人活得最累?(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所有的累都是心累》 作者:阿鲁老和尚

第14章 哪种性格的人活得最累?(2)

  比如,虽然从人种上说是日本人,但如果从小在美国受教育,长大后实质上就已经不是日本人了。说话方式、兴趣爱好、表达感情的方式等,全都是按照美国人的习惯来的。这就是环境的影响。

  每个人都必定受到环境的影响,影响的结果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变得和环境极其相似,一种是变得和环境完全相反,一种是自己作出适当的改变。

  第一种很简单,就是对环境的影响没有怀疑和反对,全盘接受。

  第二种是“变得完全相反”,我举个例子说明。比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很有学识教养,而孩子却变成了吊儿郎当的小流氓。很常见,对吧?或者,父母都很勤劳,吃了很多苦头生活才富裕起来,但孩子却变成了败家子。这也很常见。据说父亲如果是酒鬼,他的孩子百分之百会讨厌酒和香烟。这不是从别人,正是从父亲那里学到的。即使父亲没打算教孩子任何东西,但孩子亲眼看见因为父亲喝酒的缘故,家里变得穷困潦倒,所以就成为了最不会向这类东西伸手的人。这些都是“变得完全相反”的例子。

  第三种“自己作出适当的改变”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由自己来判断合适的受影响的方式。

  3.受信仰和文化影响形成的性格

  我们继续来看第三种。人性格的形成也会受宗教、信仰、文化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因为个人没有反对的自由,所以自己无法调整,只能全盘接受。

  比如,没有人会一边侮辱上帝一边去教堂。“虽然我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但我决不信上帝”,这种情况不可能存在。长大后喜好有可能改变,但基本上,宗教、信仰、文化的影响,人们只能照单全收。

  而关于文化的影响,基本上是不可改变的。因为文化其实就是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所以,如果是在日本出生成长,理所当然就会养成日本的生活习惯,并且成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

  比如,日本的文化是用筷子吃饭。肯定不会有因为讨厌筷子而不用筷子的日本人,对吧?即使小时候不擅长用筷子或讨厌筷子,也不可能长大后不用筷子,或一生都不用筷子吧?

  在日本,一到夏天各处都在举行夏日祭,也没有日本人会讨厌这个吧?对此不太了解或没什么兴趣的日本人可能会有。

  但如果近距离地看着神轿,也会不由得情绪高涨起来,假如这时被邀请“一起来参加吧”,就会情不自禁地跑去和人们一起抬神轿……也许这种心情无法用语言说明,而这正是文化。

  因此,人对于文化的影响是毫无抵抗力的。所以,一个美国人不管在日本待多少年,即使取得了日本国籍,在文化上还是美国人,不可能变成日本人。另外,世界上有很多问题,如果问题的原因是文化上的差异,那不管对对方说什么都改变不了。因文化而养成的性格也同样如此。

  4.由自己的经验形成的性格

  再来看第四种,即由自己的经验形成,以及由非理性形成的情况。

  人有时候会因为某个经历而导致性格发生改变。由于人从小就不断获得各种经验,所以性格从小就在改变。

  比如,假设小时候有过被狗吓到的经历,那长大后有可能也会害怕或讨厌狗和动物。

  而且,在各种各样的经验中,如果有遭受打击这种刺激性很强的经验,性格还可能会发生彻底的改变。这种情况下,因为经验和感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性格很难再变回去。

  比如,假设自己第一次坐飞机就遇到匪徒劫机,或发生事故,差点就命丧黄泉,好不容易才捡回一条命……如果有这种经历会怎样呢?也许再也不愿意想起飞机,再也不愿意坐飞机了吧。

  不管周围人怎么劝都于事无补。即使他们安慰道“这次只是运气不好而已”,但精神上遭受的刺激也许一生都不会消失,对吧?甚至性格都发生改变的也大有人在。而且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改变的程度会强到连自己都无法调整。相反,经验在有的人身上也会完全不起作用。这类人长大后还是和小时候一样的性格。

  比如,被称为恋母情结的人就是这样。他们长大后依然和小时候一样,通过看母亲的脸色来管理自己,一有什么问题就问母亲该怎么办。这是因为完全没有发挥成年之前的经验的作用。

  以负面的眼光看一切,性格会越来越糟

  再讲一种性格的形成方式,即在感情用事、无知的状态下形成的情况。

  通过观察父亲、母亲或朋友们的生活方式,明白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在经验中学习并改变自己的性格,这是通过自己的意志完成的。而现在我们说的这种情况则不同,而且由于不是在自己的意志下改变的,所以很难调整。

  因为欲望、愤怒、嫉妒、憎恨、郁闷等情感而导致性格发生改变时,就会带着这些眼光来看世上所有的事情。带着憎恨和嫉妒等情感的人,和没有这些情感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并且问题是如果用坏的眼光看待世界,不仅性格会越来越被强化,理性、逻辑性以及从具体经验中学到的东西也发挥不了作用。因此就变得无法纠正。

  佛教中一直都推崇理性、逻辑性和具体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能使用理性、逻辑性和具体性,性格就会往正确的方向改变。在情绪化和无知的状态下,既丧失了理性,也无法从经验中学习。请大家牢记这一点。

  偏见越多,越容易判断错误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关于性格的改良。

  一个人是否容易片面地看待问题,简单地判断问题,和他的性格关系很大。人为什么不管什么事都会变成一种主义,就是因为片面性地看待问题。

  我们总是带着偏见看事情,用简单的理由快速地下判断,对吧?本来,判断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连佛陀都曾一再改变自己的判断。从佛教立场来看,一般人能这么轻易就判断正确吗?

  但是,无知的我们不管对什么都很快下定论。这归根结底是因为性格懒惰或是在求知上懒惰。首先应该改正这种无知懒惰的性格。

  比如,一个人想尽快理解佛教,于是买了一本类似于《三分钟读懂佛教的一切》的书,并且只看这一本书。这就是在求知上的懒惰。

  结果和方法都要考虑

  就像前面我说过的,如果想对事物作出恰当的判断,不能只关注结果,还必须考虑到其方法、手段等。

  手段不好即使结果好也没有意义;相反,手段很好但结果不好还是没有意义。所以,必须以用好的手段得到好的结果为目标。

  比如,无论有多么想建设和平世界,如果为此对想破坏和平的人们发动战争,也是非常过分的行为。即使结果得到了和平,也没有意义。因此必须要认真地考虑手段。

  “为了保卫美国的和平必须打败伊拉克”简直是歪理邪论。何况,伊拉克对美国一次都没有发动过攻击。

  “如果展示自己国家的军事力量,世界各国都会胆怯然后追随我们吧”,这就是只考虑结果的想法,而结果却还是没有如愿。所以,打着做好事的幌子做某件事时,如果不考虑手段也是白费精力。

  想要心不累,请先改变自己

  像这种只相信自己希望的结果而行动,也可以说是乐观主义,但结局如愿以偿的情况几乎没有。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无常的,不可能只凭自己单方面就能决定。所以,经常调整然后再行动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调整的方法之一就是改良性格。

  不要固执于任何事,不单方面地断定任何事,经常以“如果有什么变化就先改变自己”的精神准备来生活,这样就能放下心头的负担,轻松上路。所以,如果变得悲观或是乐观,给自己的生活方式上了色的话,就不能正确地生活了。无论是“什么都顺利”还是“什么都不顺利”,都是没有道理的话。

  要将两者都扔掉,为了事情顺利,为了得到好的结果而持续努力。这就是佛教的回答,所以,佛教中没有“主义”。

  只要认真、如实地观察一下自己的人生,就能发现,我们人生中的恩惠,没有一个是伟大的上帝赐予的。哪怕得到的是一点微小的幸福,也是通过自己获得的,不是吗?实事求是地观察世界就能明白,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幸福。

  佛教中有一句话“金子不会从天而降”,这是对俗世的人们说的。如果想得到钱就必须脚踏实地地努力,这是很简单的事实。当真以为钱会从天而降的人大概没有吧?但另一方面人们却又相信有什么恩惠之类的靠不住的东西,实在是不可思议。

  不经历苦,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

  人生经常受到挑战,经常遇到障碍,而战胜障碍就能获得幸福,也可以说没有障碍就没有幸福。所以,抱着固执的主观主义是非常危险的事。

  比如,小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上学,对他来说这是一次战胜所有障碍的过程,非常困难。但如果不能克服,而是哭着跑回家说“在学校里不顺利,连朋友都交不到”,就不像话了,对吧?

  像这样,从出生到死亡,我们随时都会遇到各种或大或小的必须战胜的障碍。以小孩为例,如果战胜了幼儿园的障碍,就能顺利从幼儿园毕业升入小学。然后,如果再战胜了障碍,就能顺利从小学毕业变成中学生。

  人生就是战胜障碍,以这样的心态活着,反而能过得轻松。

  这是真理,是事实,所以,没有障碍的幸福不存在。因而,在佛教看来,无论是悲观主义还是乐观主义,都没有意义。

  但是,战胜了障碍就能感受到幸福,接着战胜下一个障碍就又是幸福。请大家千万不要忘记。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_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阿鲁老和尚作品集
慢慢喝水,就能消除焦虑的慢动作冥想法所有的累都是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