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所有的累都是心累》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8章 心不累的活法(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所有的累都是心累》 作者:阿鲁老和尚

第18章 心不累的活法(2)

  那么,如果消除了渴爱,会变成什么状态呢?最终苦会消失,于是内心就会获得安宁。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安宁不是人在活着的时候可以获得的。

  如果渴爱和无明消除了,就再也不会产生苦。哪里有这种境界呢?这种境界在活着期间是不存在的。活着是苦,所以活着中有的东西或活着的一部分都是苦。所以,活着中没有这种境界。说涅盘和永恒的天堂是同一个境界,简直毫无道理。

  因为这是一个超越普通人能够知道的范围的境界,所以,我无法说明。我可以说“涅盘是一个很厉害的境界”“到达涅盘就是处于最安宁的状态”,但至于涅盘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只能说“没有表达、词语、知识、概念”。

  过去不存在,未来不存在,存在的只有当下

  下面我们谈一谈消除渴爱的方法。

  这个方法是这样的。

  无常和因果是真理,是事实,对吧?因为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过去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存在了;将来还没有出现,所以也不存在。人们说的“那件事是这样的”是关于过去的思考,“也许会这样吧”是关于未来的推测。但这些只是头脑中的概念。所以,对过去和未来的希望和感情是妄想概念。

  从无常和因果这个真理的立场来观察,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实际存在的只有“现在”。

  针对过去和未来的,只是不存在的观念,什么都做不了,所以,修行从观察现实开始。于是“现在”这个词就出现了。

  “现在”这个词很简单,但却是超越了所有哲学、真理、宗教的词。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观察什么是活在当下的瞬间。具体做法是,不被过去、将来的概念、感情、希望等概念拘束,向观察现在的自己挑战。扔掉感情和希望,只是观察。而且,只有妄想概念消失了,做到了直接观察,才能看见真相并体验它,才会发现真理。

  心自由了,就再也不会产生苦

  具体会变成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自己可以体验到并且用智慧发现,现象因因缘出现又消失,一切都是无常,活着是苦等。

  而且,还会明白没有必要执着于苦。也会明白,值得执着的永恒不变的东西,本来就不存在。

  无论处在什么立场,如果发现了活着只有苦和无常,接下来就会对无止境的轮回转世感到恐惧。如果继续这样,就会因为“一切存在中只有苦,不知如何是好”的恐惧而觉悟。

  接着,以往认为活着很美好的幻觉就会消失。于是,心从对欲望的执着、存在欲的执着、无明的执着中解放出来,变得自由自在。幻觉破灭的同时,心就变得自由了。而且,这些都是在一瞬间发生的。

  达到这种状态后,就再也不会出现无明,再也不会产生苦。这可以通过体验和智慧明了,只需要立刻观察当下的瞬间,就能达到这种程度。

  得到越多,快乐越多吗?

  从这里我们回到稍微有点哲学性的话题上。我说过,佛教中没有永恒的天堂,只有解脱。现在我们谈一谈“消除方法”。

  俗世的人们在说幸福的时候,一定会想到一些附加的东西,因为俗世的人们的快乐建立在欲望上。

  “买到了喜欢的皮包所以我很幸福”或“找到了比以前更轻松的工作,我真的太高兴了”,像这样,他们认为附加的东西是幸福。

  比如用了增发剂之后,头发果真增加的情况就是这样。总之无论什么,总是因为附加的东西而觉得“啊,真高兴”。

  所以,俗世的人们所说的幸福,其实就是“得到了某样东西”的意思。因此,如果谁说“我真的很幸福”,这个人一定是得到了什么东西。

  比如有个好工作,找到了一个好对象,决定结婚,生了孩子,等等。

  相反,如果失去了什么东西他们就不会这么说了。不会有人说“爷爷去世了我觉得非常幸福”“妈妈心脏病发作倒下了,现在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我觉得非常幸福”。

  像这种,失去了某个东西时非常伤心,获得了某个东西时非常高兴,就是俗世的幸福论。

  但是,这不是自由之路,而是束缚之路。因为如果获得了某个东西,就会被它束缚住而失去自由。买到了期待中的漂亮皮包,就被皮包束缚住了;买到了期待中的衣服,就被衣服束缚住了;在自己想住的地方建造了房子后,就被房子束缚住了。这不是自由的世界。所以,得到的世界是束缚的世界。

  幸福就是做减法

  和这种世俗获得幸福的方法相反,佛陀宣扬的是消除引起苦的东西、引起不幸的东西以及无意义的东西。这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所以,“消除方法”在佛教中非常重要。这是抛弃苦的道路,不执着的道路。请牢牢记住。获得就是执着、束缚,抛弃就是自由。

  这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证明。

  比如,假设一个人吃了美食后变得精神饱满,这是因为获得了“美食”这个东西才变得有精神,是吧?但是,只过了两三个小时肚子就又饿了。这是“获得”的例子。

  那么,还是同一个人,但这次他生病了,非常痛苦。假设他得的是肺炎,意识已经迷糊不清,也站不起来了,住在重症监护病房里。于是,医生给他的身体里注入抗生素,杀死了细菌后他就会变得健康。这种情况是“消除”病原。

  几天后,这个人恢复健康出院了。这个幸福可以持续多久呢?很久,对吧?吃了美食的幸福过了三个小时左右就消失了,毁坏和消除疾病原因而获得健康的幸福却是恒久的。

  说恒久也许不够严密,但总之可以保持很久,对吧?所以,持久的幸福,是建立在消除上的,不是建立在获得上。

  所以,佛教很明确地说,生是苦。在俗世中这个观念不被理解,很多人认为生这种事情应该是快乐的,但其实不是这样。

  佛教从这个大前提出发,宣扬不执着的世界。佛教是在认真、实事求是地考虑人类的幸福,而且是长久的、不会消失的幸福。

  比如,假设自己脸上长了个疙瘩,这也算是得到了新东西,所以应该高兴,不是吗?但我们都明白这不是好事情,而是危险的事情。医生会将它切除,这样才确保安全。所以,能留下来的幸福、长久的幸福、不消失的幸福,是建立在舍弃上的。

  舍弃就是一种获得

  佛教的道路是一味地舍弃的道路,所以,没有损失,只有获得。而另一方,俗世的幸福是一种交换过程。大家用某个东西与另一个东西交换,然后再通过交换来获得幸福。比如,希望得到钱,就必须一直不停地工作,因此,就没有了自由的时间。像这样,总是给予某个东西,然后再换得某个东西。

  所以,俗世的幸福是由损失和获得两者组成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就必须用金钱或其他东西来交换,但也有很多被欺骗,或者获得的价值与自己给予的不相称的情况。必须给予某个东西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损失。所以,俗世的幸福总是建立在得失上,如果不损失就什么都得不到。

  因此,愚蠢的人和无知的人讨厌舍弃。虽然舍弃不是交换而只是舍弃,但这种人不是问“舍弃后会怎样”,而是问“舍弃后能得到什么”。这样问,就是俗世的思考方式。讨厌舍弃的人不是有学识的人,而是愚蠢的人。所谓“舍弃”,不是通过舍弃来换取某个东西,而只是舍弃。人们之所以讨厌舍弃,是因为感觉自己会吃亏。

  舍弃苦,意味着舍弃执着

  谁都明白,垃圾最好是扔掉。苦的原因和病原也应该扔掉,不是吗?但是,为什么人们还讨厌舍弃苦呢?要舍弃苦和病原,就要舍弃对存在的执着。

  而且,舍弃的好处是,它不是交换,所以可以不用出卖自己。当然也没有任何来自佛教的要求,只需要舍弃就可以,也不必出卖自身的任何东西。所以,佛教的道路只有获得。

  但事实上,大家一听到舍弃自我、舍弃执着、舍弃欲望、舍弃烦恼、舍弃所有,就觉得有点害怕。然而实际要做的是舍弃幻觉,舍弃无明和苦。虽然我用了很多不同的表达,但有智慧的人一看就明白,实际上要舍弃的只有幻觉。舍弃幻觉没有什么不好吧?舍弃苦也没有什么不好吧?

  舍弃无知也没有不好,对吧?

  进一步说,存在本来就是没有价值的、虚幻的、产生苦的东西。活着也一样,本来就是没有价值的、虚幻的、引发苦的幻觉。所以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还有,虽然我用的是“舍弃”这个词,但因为一切都是幻觉,所以事实上没有舍弃任何东西,有智慧的人就能发现这个真理。持续冥想下去就会明白,说什么“难以舍弃留恋的东西”是很可笑的事情。

  从一开始起就没有自己,也没有自我,更没有什么留恋的东西。所以,虽然是舍弃,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舍弃,只不过是幻觉破灭了而已。所以佛道中没有损失。

  老虎的寓言:放下,才能收获永久的幸福

  为什么舍弃和终极解脱有关呢?大家从接下来我要讲的这个寓言中思考一下吧。

  有个人家里来了一只凶恶的老虎。这当然是件恐怖的事情,但细看,老虎又很可爱漂亮,而且是珍贵的动物。于是这个人对老虎产生了留恋,心想“也许不知什么时候我就会被老虎吃掉,但即使这样老虎也是很可爱的”。所以,这个人就饲养了这只老虎。

  一旦开始饲养,就必须每天都给老虎喂食,而且明知很危险也必须定期清理笼子。老虎如果肚子吃饱了就不会吃人,所以喂食后就能暂时安全。但老虎的威胁没有完全消失,稍微出点差错就有可能产生最坏的结果。

  这个人只有在喂食后的瞬间,才暂时觉得“今天一天很好”。但假如明天不喂食,情况就又变得严重了,所以明天也不得不继续给老虎找肉。

  因此过了不久,厌烦了总是只有暂时性安全的这个人,最终舍弃了对老虎的执着和留恋,离开了老虎。可能送给了动物园,也可能放归山林,大家可以自由想象。

  从这个人对老虎放手的瞬间开始,他被老虎吃掉的可能性就消失了,所以这个人获得了不会消失的安全和安宁。但是有老虎在的时候,每天都是勉勉强强、胆战心惊地度过,第二天又必须接着努力。

  通过这个寓言,我想说的是,舍弃,幸福才能长久。通过舍弃得到的幸福才是永恒的。而获得的东西早晚会消失,所以通过“获得”得到的幸福不可靠。

  说了这么多,我们试着总结一下吧,其实意思就是,从“有”中得到的幸福是有限的,从“无”中获得的幸福是无限的。佛陀所说的解脱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点都不假。

  抛弃所有累,你会最幸福

  佛道是从开始到终点都是幸福的道路。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佛教所说的幸福、安稳,不是一种只对苦行的人给予的奖励。而且,它是消除俗世之苦以及存在之苦的道路,所以,一旦开始实践,一瞬间就能获得幸福和安宁。

  这正是佛教的特色。佛道是消除一切之苦的道路,所以,迈入佛道的那一刻,缺钱的苦、夫妻间争吵不断的苦等,无论什么苦都会消失。如果要问持续修行后会发生什么,回答只有“幸福和安宁会不断地增长”。

  这里和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是,不存在不辛苦就无法获得幸福。大家平时都认为如果不辛苦就无法获得幸福,不是吗?

  但佛教却说“从幸福到幸福吧”“从幸福到更幸福吧”,所以佛教的世界是永远都幸福的世界。

  和其他宗教另一个大的区别是,从领悟了佛陀的教导的那一刻开始,这个人就已经尝到幸福、安宁和自由了。在佛教中,只要领悟了教义,心就变得自由了。

  我们一起看看经典中的例子吧,《长部》经典中收录的第二部分是《沙门果经》。古印度大国马嘎塔国的国王阿迦答沙都王问佛陀:“我们在家人从事农业、商业等工作,可以带来看得见的幸福的结果,那你们出家人修行可以带来什么结果呢?”

  这部经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希望大家一定要读一下。

  《沙门果经》中,讲述了人们通过出家从世俗烦扰中解脱,通过遵循戒律从不起眼的坏行为中解脱,通过保护感觉器官从肮脏的刺激中解脱,通过觉知和正念从放纵中解脱,通过知足从不满中解脱,通过冥想从五盖这个心灵成长的障碍中解脱,等等,各种步入佛道的人们在体验舍弃的快乐的同时,也是向更美好的幸福迈进。

  而终极幸福的结果就是从一切烦恼中解放,到达“活着到此结束,修行完成了,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除了这个状态没有其他”的解脱境界。

  佛教绝对不是一条苦的道路。换言之,佛教不是必须吃苦才能获得幸福。吃苦的人只会吃苦,正确的道路是从幸福到更幸福。在佛陀的世界里,没有任何可恶的事情或难做的事情。

  请大家一定要尝试一下。现在马上就体验幸福吧。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返回列表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阿鲁老和尚作品集
慢慢喝水,就能消除焦虑的慢动作冥想法所有的累都是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