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教育心理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3章 品德心理概述(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教育心理学》 作者:罗屹峰 刘燕华编著

第23章 品德心理概述(1)

  一、品德及其心理结构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一)品德与道德

  道德与品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起源于人类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在人们共同的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持相互间的利益、协调彼此间的关系,保证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正常进行,便要求并产生了由舆论的力量和内心驱使所支持的行为规范。人们不仅根据这些行为规范来评价他人的行动,同时也依据这些规范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当一个人按自己所处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去行动时,就会受到集体舆论的赞许,反之则会受到集体舆论的谴责,自己也会感到内疚和不安。而所有这些由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便构成了道德的内容。

  道德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改变,社会之外无所谓道德。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具有阶级性,道德始终是一定阶级的道德,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规范。

  道德不同于法律。法律虽然也是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但法律规范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由国家机关强制人们遵守的。而道德之所以能够调节人们的行为,不是凭借强制的力量,而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以及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起作用。道德对人们的态度和行为虽然也可以起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但这种道德舆论的压力作用只有通过人们内心信念才能发挥作用。

  道德品质是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一个人的品德不但体现在他的某一时期、某一方面,而且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行为中,甚至体现在他的一生中,偶尔的道德行为不能看作是品德;品德不仅有外部的道德行为,还要有与之相应的内部道德行为需要,二者相统一才称其为道德。

  品德与道德是密切联系的,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从区别上看,首先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其产生、发展、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不以别人的存在或个别人是否具有社会道德为转移,品德虽然也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及家庭、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但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受社会条件制约之外,还要受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此品德将随着个体的产生、成长、死亡而发生、发展以至消亡。其次,道德反应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它的内容全面而完整,而品德的内容只占其中一个部分。再次,道德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从联系上看,首先,个人品德与社会道德都受社会发展的制约,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其次,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同时,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品德是在社会道德的影响下形成发展的,离开了道德就没有品德而言。再次,社会道德又是通过个人品德而存在的,社会道德必然要表现为个人的品德,诸多个人的品德就构成影响社会道德的面貌或风气。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研究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有助于人们了解品德的心理实质,为有效地培养道德品质提供科学的依据。由于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非常复杂,研究者们一般是先将道德品质划分为基本的心理成分,并进一步探讨这些心理成分之间的关系。

  迄今为止,人们在道德品质可分为哪些心理成分这一问题上,意见并不一致,但影响较大的看法是将其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这一观点被称为四因素说。对道德品质包括哪些心理成分的其他看法有:

  二因素说:认为道德品质由知和行所构成,即任何道德品质都包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两个因素。因此,道德教育中的基本矛盾是知和行间的矛盾,知和行统一是衡量道德的标准,要从知和行两方面人手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因素说:认为道德品质由知、情、行构成,即除了知、行外,道德品质还包括道德情感。这一观点认为,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全面培养、协调发展,并提出了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三因素说把道德意志包括在道德行为的训练之中。

  五因素说:在四因素基础上应增加一个道德信念因素,它与四因素说无本质区别。

  品德是由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尽管至今对品德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但其中的共同成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其中包括道德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景,对人对事作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也可以把道德认识看作是对于行为中是非、好坏、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道德思维发展水平,主要体现为道德认识的形式。道德认识,首先表现在道德认识、道德判断或道德评价上,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人们道德思维发展水平的反映。道德思维的发展,也反映了品德无论在认识方面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存在一个从不知到已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第二,道德观念变化的程度,主要体现为道德认识的内容。道德认识也表现在各种道德规范的观念,特别是道德是非观念上。道德观念的发展,正是主体对善恶、良心、荣誉、正直等道德规范的认识的变化。

  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它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构。人们有了一定的认识,就能分析和认识道德情境,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有选择的接受外部影响,调节并确定行为的方向,同时,道德认识也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人们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各自不同的情感。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道德情感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道德情感的形式。根据道德情感产生的诱因、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的关系,可以把道德情感的形式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知觉的情绪体验,它是由对某种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对于道德规范的意识往往是不明确的。它的产生非常迅速突然,对道德行为具有迅速定向的作用,是对周围舆论的态度的一种表现。二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联系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是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发生作用的,它生动、具体,常常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成为产生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直观的形象也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道德要求及其社会意义,扩大个人的道德经验。三是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这是一种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观念、道德理论为中介的情感,它具有较大的自觉性与概括性。在这种情感中,不仅概括着许多较具体的情感,而且还有个人感性的道德经验同理性认识的结合,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第二,道德情感的社会性内容,即道德情感可以表现在不同方面,如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尊感等等。这些情感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有时综合地表现在一个人身上。它随着道德认识、道德信念和世界观的形成及发展而逐步形成并丰富起来。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为道德动机,有了道德动机才能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对道德观念起推动作用,它表现为在实现道德目标中控制行为的力量。

  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往往取决于道德意志。例如,认识到拿人家东西不对,也为此而感到羞愧,但还是抵挡不住一些好东西的诱惑,从而出现了偷盗行为,这就是道德意志薄弱的表现。坚强的道德意志使人能够抵御现实中的各种诱惑,不以外界环境为转移,能坚定道德目标,并能够克服困难,坚持道德行为,最终达到目标。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

  道德行为主要包括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方式是通过练习或实践而掌握的道德行为技能,而道德行为习惯则是一种自动化的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看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不在于他的谈吐是否动听,而在于他的言行是否一致,他的道德行为是否具有一贯性。

  道德品质由上述四种心理成分所构成,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其中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道德动机。这时个人已形成了道德需要,并能将其需要与一定的道德目标联系起来。人们在完成特定的道德任务时,通常都是在道德动机的调控下,将某些必要的行为技能和习惯构成一定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被称之为道德行为方式。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道德品质中的两个构成部分,道德意志使这二者加以沟通并得以实现。

  道德动机是道德品质的深层心理结构,它决定了道德品质的性质,如利己与利他就是性质相反的道德动机。道德动机也制约着道德行为方式的方向和水平,利他的动机会使人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冲突时,会放弃自己的利益,而利己的动机则会使人斤斤计较个人利益。道德行为方式是道德品质的表层心理结构,是道德品质的外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一定的道德动机与一定的道德行为方式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固的联系。这就是道德品质的形成。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罗屹峰 刘燕华编著作品集
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