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社会文化此一挫折,对个人文化反而有利。现代本身明显显示的是,个人文化与形式化、机械化,人类生活的丧失心智相敌对,而渐居优势。新的人类生活从这转机中产生,将个人的特质和处境推到前面,形成一切关系时,便会去追求特有性与多样性。一切个别的领域变成个人开展表现的手段,因此产生出自由与新鲜感,甚至产生出丰富多样的形体。轻快、奔放、欣喜、免除一切强制与陈腐形式的人类生活乃告成立,而逐渐渗透到生存的各方面。可是,这一切明显的肯定面——与社会文化的广泛组织及对平等的努力形成对比,而为人所深切感受的——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整体的人类生活是否可经由这种成长获得意义与价值?尤其在见得到的“存有”范围内,明确思考个人与个人文化到底有何意义时,这种疑问一定会产生并向前发展。之后,这疑问可能会获胜,因为“存有”构成我们实有的整体,一切运动都被限定这整体的内部,这现象已成无可动摇的前提。

  我们必须原原本本接受个人乃“存有”之一小部分的观念。个人无论对外或在自己内部都没有任何任务、都无法从本性中产生出借此登上绝高处的理想。他无论如何无法改变已知的状态,不管这状态具有什么缺点与矛盾,而且一直都维持原状。他将这特殊的存有解释作更广泛生活——如精神生活或宇宙生活的表现或容器。但不能认为这些东西在此已独特地具体化。个人不会相信:现在发生的事物已意味着超越他存在状况的某些事物;甚至于把他的整个生活全投注在培养并促进已知存有,提高自己状态的情况下。因此,人们常把生活看成这个样子:即实有会产生出丰富无比的各类形体。各个形体会逃避外来的一切束缚,或者拒绝束缚,大大发挥自己的特性,同时全力体验、享受,体会自我感受与自我享乐的喜悦与快乐。个人使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明显化,差距越扩大就越拥有快乐。可是,他也许会尽量把这个体化传遍整个生活圈,并渗透到四周。这特有的独立而又无可比拟的喜悦就这样渗透到整个生活,也普遍提高了整个生活,并给予充分的满足感。

  如果要探寻个人文化特有的思想脉络,大抵如上。我们都乐于承认:个人文化会拥护人类生活的独特面与任务;它所主张的运动是对社会文化的正确批评。不过,如果这是全部,又是终极,那么,这里所提示的人类生活尽管有灿烂的装饰,仍将多么贫困、空虚!即使有特色的、坚强的个人群集一处,幸运地能尽量发展其天赋,巧妙地加以完成,人也依然要受他自己及其处境的束缚。他也许会不断享受自我,将自己的行为一再映照在观念中,他也许会不断记起快乐瞬间的实际感受,但不可能超过各别状况的排比与继起,他的生活绝对不可能总合为一个内在整体。可是,人会思考,甚至是会思考他所思考的存在者。这种存在者不会不去探讨整体。而且,如果不能发现整体,就难免产生空虚感。繁富多样、千变万化,不断从这一点转向另一点的事物,也许会在刹那间使人愉快,可是,不久一定会引来彻底的疲累与麻痹。人不会只在维持现状,不会把他的生活全用在特殊的范围内,一定会和宇宙的无限发生关系,人类生活难免要把自己定于一点,并从这一点上观察或尊重个人的范畴这现象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点贯彻到底,把一切努力与情感钉在这偶然的特殊点上,把个人限定于其特殊性,而又无突破这种制约的能力,尤其缺乏普遍的真理予结合人群的爱,这一切聚合在一块,就不能不认为人类生活贫困而狭隘了’尽管它有华丽的内涵。

  此外,我们过去所讨论的人类,是自然赋予强烈个性,命运允许其充分发展的人类。然而,人类的平均点又如何?难道不是个性不太能发挥,在其开展中不十分觉得快乐的人群吗?进而,人类相互间的压迫与制约难道不是大大妨害分散表现的个性吗?对于这类妨害,如果除了纤细的快乐之外别无其他目的,如何能涌现奋起一战的心思?如果我们超越个别事件,将问题提向人类生活的整体,并整体地体会、考察人类生活有何正面意义,就会发觉这种生活是跟辛劳与花费不成比例的巨大赤字。渗透入这种生活方式的快乐主义,很容易转变为绝望的厌世主义,因为空虚感植根于这种不断摇摆的生活中,且时时出现在经验与感觉中。

  这样看来,人类文化所能采取的两个方向都告失败。无论人类彼此相吸或相斥,都不能给予整体人类生活意义和价值。社会生活重视生活的各种条件。可是,在为此而辛劳的时候,却忘记了生活本身。个人文化虽想抓住人类生活,却又无法超出各别不同的状态与瞬间,不能统筹整体、触及内面性与内在世界,因此也缺少真正的心灵。一切行为与行动都仍留在表面,因而无法达到心灵真正的“自立存有”。个人文化与人类生活这两个方向彼此不断战斗。整体的空虚感与缺乏内容往往隐而不显。不错,任何一方对另一方都有些许权利,都有多少优越性。彼此都强调己方的优越,随时代处境而推移,因而人类生活看来充满活力,明显地颇有进步。可是,某个方向中的进步未必会提升整体。一个运动比其他运动更进步,不能证明自我已充实。而且,由于时代的变迁,一个时代认为正当的,在另一个时代未必认为是正当,这种情形为数甚多。大潮流一旦发生,即使能绵延数千年,终会被另一种相反的潮流所取代,而把传统的评估全部推开,甚至倒换。这时,不是解放胜过组织,就是组织胜过解放。这种一进一退的现象对整体人类会带来什么样的永恒真理?

  人类文化所以没有发觉它的空虚,主要是因为文化把人类悄悄提高到超过它(在上述关联中)可能存在的境地。人类文化是以精神气氛为前提,将生活与努力纳入其中。于是,人类结合成一个坚固的共同体,真理之泉与爱之泉乃喷涌而出。于是,个人获得目不能见的精神界支持,并借其作为辅助精神界的发展。如此,个人文化和社会文化都有了意义。可是?这意义脱离了以存有为本位的文化领域,所以这类文化又发生转化的现象,我们再度陷于意欲逃避的原有纠纷中。无论哪种文化,问题常因人类的理想化得以成立,才缓和下来。如果社会文化以总体力的随意结合、人们欣悦的共同劳动和一切理性的总和为前提,个人文化即认为个人高贵、伟大而重要。这是一种人性信仰,是自我补充实际状况,并加以提升。可是,最近的时代给我们的印象真能承认这种人性崇拜吗?眼前不是到处可见大众的狂躁热情?不是欲将一切文化拉到无聊的平均水准?不是想用自己的见解和目的测度一切事物?不是使人类生活变得粗野?不是强有力地压迫个人自由?不是有许多反对否定的天真喜悦?而且,在另一方面,亦即在个人方面,我们不是看见无数卑微的人物?不是看见外饰的自私与空虚的自我陶醉?不是看见决非特殊却不愿别人看出的弊端?

  不是看到表面瞧不起别人却拼命想博得采声的心理?不是看到奴隶般臣服于特殊反讽的现象?不是看到内心的空虚?这些都太显著了,显著得无法加以忽视,却仍毫不怀疑地认为人类非常伟大,个人非常了不起,而且认为要把所有的事物导向幸福与伟大,只有开辟自由之路。这些看法乃造因于对人的奇妙信仰,亦源于所有信仰中最古怪的信仰—人性信仰的出现。如果说,宗教信仰要求目不能见,手不能捏的事物确实存在,那就不能说周边的世界是实有的整体,故以开放的可能性为基础,而且这主张和经验状况并不直接矛盾。人性崇拜则不然,因为人性崇拜并不因为要求我们承认目不能见的事物即告满足,反而要我们把四周显然可见的事物当做并非可见的事物。

  历史的运动丝毫改变不了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所以要凭借人类文化的发展给我们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是没有希望的。人类文化的目的即使可能达到,也无法使我们满足。近代,许多人类文化都已发展,而且把人类生活的动向纳入其轨道中。可是,人类文化越独立,越具独占性,越把几千年来不断努力融入其中,并使之深化的事物尽数排除或驱逐,人类文化的极限就越明显。其奔放的方式也越发不能不破坏自己。

  现代人已经慢慢感觉到这些。对平凡的人性逐渐厌腻。对所有平凡人性的反感,甚至憎恶已经越来越扩大,如果人类无法借其超群的能力来提升,无法借其助力来超越存有本来的面貌,我们即将沉入纯粹的虚无中,人生将失去一切意义与价值,这种现象已越来越明显。游离广大的世界,将自我限定于人类种属的特殊性,将会使人类明显地陷于难耐的狭隘与矮小。这会使人类自己的深邃本性闭锁。目前,我们常听人说起超人或超人性。如果这类超人在经验世界中可求之于直接的周边环境,那么,一切真实而值得赞扬的向往之声势将变成无力的口号。因为在此,自然与命运极严密地控御了人类,不论下达什么权威性的命令,都无法从自然与命运中解放人类,给予新的生活与存有。平凡的人决不能超乎凡人,因此,不是和以存有为本位的文化断绝关系,就是放弃人类一切内在的提升,并舍弃人生意义。如果有人认为还有第三条路,这人的想法一定浅薄而轻率。

  考察与准备

  再深入考察后,我们对现代生活当初所得的模糊印象就越清晰强烈。各种运动纷纷出现,而且极强有力又有效地对人存在的状态发挥了作用。我们不能随便把这些运动看成错误,也不能从中择取一种置于其他所有运动之上,居于支配地位。如果其中一种运动得势,一味扩充自己的势力,那就难免超越其正当范围,脱离正确的真理,逐渐发生问题,甚至陷于错误。因此,我们不能不从现代处境出发,对一切想攫住我们心灵的事物表示怀疑。承认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并加以阐释,可以使我们眺望周边现实的眼光锐利,使我们的行动获得指引,以期赢得更多成果。可是,如果这些事项老是把人类生活跟低于人性的现实结合,而拒绝人类特有的本质成长,人类生活将蒙受莫大损失。如果我们致力于进行物质与精神财产更美好的分配,即使身居最卑微的地位也承认人的价值,就可以提升社会生活的整体状况;要是教人以权利义务,就会产生出道德情操。可是,如果因此而消灭了人的差别,让群众的原有性向成为一切真理的基准,精神生活就有极其低落的危险。让个性充分发展,使现实在个人方面获得成长的要求,会使人类生活更盈、更鲜活。然而,如果这些运动使所有的关联松懈,破坏所有敬畏的情操,并提高了高傲的自满与空虚的自负,正面意义就会变成负面意义,我们处处都会遇到既肯定又否定的危险。任何任务非有所保留就不敢去做。甚至因为过度紧张难免招来逆流,因而到处有反动出现,波涛因此混乱,产生出无比的不安定。

  时代的各种主要运动,不仅会分裂,而且彼此直接发生冲突,提出种种要求,而将人类生活导往相反的方向,因此纠纷日益加大。理想主义生活形成的两大支系中,宗教强调人类的弱点,内在理想主义则强调人类的优点。在宗教中,实有是分裂的;在内在理想主义中,实有则倾向于统一。在近代以现实为本位的文化内部,有两种尝试:一是想把人类纳入自然中;另一是想把人类局限在他自己的框架里。这两种尝试彼此互相敌视。对后者来说,前者极其冷酷无情;对前者而言,后者狭隘鄙陋。然而,无论如何,社会文化与个人文化确然极端相左,无法调适。由前者观之,举凡违反人类完全平等与平等观的思想,都不当之至。例如:选举权论战发生时,这种观念就会出现。而从后者观之,所有的平等化都会降低水准,而趋于浅薄;所有的幸福都应尽可能使人个性化,促使各不相同的特色得以大成。

  现代人常毫无目标地徘徊于眼睛看得见的世界和看不见的世界之间,由此而产生出最激烈的冲突和最大的不安定。古老的看法,亦即宗教的看法认为,服从看得见的世界,会使高层次的秩序混乱,人类生活将从不可或缺的高处堕落下来。然而,新的看法却相反,认为看得见的世界应该完全独立,甚至认为只有这个世界才存在。对这看法来说,凡与超感觉事物相关者都是无谓的努力、精力的浪费。可是,这两种看法既不能驱逐对方,又无法和解。过去的人确信目不能见的秩序所具有的统治力,这种印象与经验几世纪来已逐渐退化。依然执著于这印象和经验的人已经不再凭借过去那种强大的力量和鲜明强烈的经验。人也无法在看得见的世界中找到所希望之物;也就是说,找不到确实的凭借,也找不到使各种力量密切结合的东西。因为我们知道人类生活的动向分裂得很厉害,即使进行顺利也不见得能获十分的满足。虽然这样,古老的看法仍然有其作用,因为古老看法在其主张的特殊部分虽然易受攻击,又很脆弱,但是除去这部分,它仍有掌握整体人类生活的方法,也有永久决定人类生活特色的能力。它让各种要求觉醒,使力量得以发挥,并且提示了目的。这些都不会磨灭。想掌握人类心灵的人不能不遵从这类事物所发出的要求。古老事物虽然受到很大的制约,而逐渐衰落,但是它仍旧使人类生活内化,并且防止我们沉没到从外在包围我们的世界。古老事物以目不能见的形式留存下来,这是它对新事物无法满足的原因。另一方面,新事物则对我们拥有太大的支配力,所以无法以其原来形态接受古老事物。因此,新旧双方都不能成为充分的赢家,但却有妨害对方居于优势的力量。由于这种分裂,人类生活的整体会变得如何?我们面对的一切分裂,到最后会不会产生精神的无政府状态?这种华丽的混淆也许可以娱人耳目于一时,但是不会引起破坏性的作用。

  这种精神的无政府状态使过去视为确定的一切事物变得不确定。怀疑与争执逐渐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最深处。近代已为宗教较深入的把握与基础发生争论,最后整个宗教都被提出讨论。我们为了逃避形上学的烦琐,遁入实践理性的领域,想去发现道德上难以侵犯的真理。但是对道德本身又立刻发生怀疑,并加以攻击。起先只是反对因袭的道德观,最后连道德的基本思想也加以否定。周边与内在的一切事物即使可疑,至少还让我们保留作为整体的人和具有人格的人。然而如果人类生活的所有内容都逐渐稀薄,或变得不确定,那么连作为整体的人和具有人格的人都很可疑了,如果更精密的观察,怀疑和争执也会袭击人类生活中确实可靠的支柱,我们的存在基础终将变成极大的疑问。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鲁道尔夫·欧肯作品集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创造进化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