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小说 > 《书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烈属(七)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书侠》 作者:郭万新

第17章 烈属(七)

  郭万新

  七 失盗

  1962年,原来设在吉庄的雁北师专下马了,改办为朔县神头中学,那时候李翠梅刚刚读完初二,随全班一起转回神头中学,开学就升入初三年级,就此就近上学,不需要继续去神头村走读,老师也全换成原来的大学老师。她所在的初(2)班一共50多个学生,吉庄村的有12个,其中也有后来担任过村支书的李忠祥。

  进入初三的一年,学校的条件不错,李翠梅念书更加用功,每天放学了,回家还要学到深夜。灯下,爷爷守在她一旁吸烟,爷俩的身影组成一幅很忧伤的画面。还有她一直没有书包,老是抱着书本匆匆往来于学校和家里,看上去形影相吊,又是一幅很感伤的画面。

  支撑李翠梅的,是一种看不见的孤注一掷的信念。她在班里的成绩,老是不出前三名。

  1963年,她终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初中毕业考完之后,她的心里也没底。全部六门科目,语文数学理化史地,也不兴公布成绩。记得回家时大妈问她考得怎样,她急忙说没有考好。记得时值暑期的一天,爷爷在院内种起的各种蔬菜长势撩人,她赤着脚挽着裤腿,帮着从井里提水浇菜。忽然母亲过来了。自从改嫁,母亲十分多虑,除了奶奶死时进过前夫家的院子外,再也不曾踏入半步。李翠梅回忆,那天母亲仍是站在大门外探头喊她:“那女儿,神头有人路过,从师专捎回话了,说你考住了。”她一听这个消息,连鞋子都顾不得穿,扔掉水桶就跑,一口气跑到师专,在教师楼撞上学校团委书记 孟耀文老师,孟老师向她证实说:“你考上了。”然后带她取了一纸朔县师范的录取通知书。据说其时朔县师范的校长刘志英恰是孟老师的岳丈。

  拿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李翠梅终于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考师范也不能说容易,全班二十七八个女生,仅她一人达到录取分数,班里和她一起考上的另外三四个同学都是男生,包括吉庄村福将老汉的二儿子李池、神头的李怀、周庄村的张富文等。

  不管师范之于李翠梅有多么至关重要,爷爷和母亲却对师范基本寡闻,顶多视作李翠梅将要换个学校继续读书而已,也就没有可喜可贺的反应,至于鼓励呀、鞭策呀一直没说过。虽说念师范由国家供养白吃白住,但需要准备行李。很简单,也就一被一褥而已。家中只有一床薄被,还是用当年父亲遗物中的被面及被里缝制而成;褥子么,只有奶奶铺过的一小块羊皮和李翠梅从襁褓一直铺过来的小尿褥,实在见不得人,最终还是母亲量力而行给女儿拿了一条她家的棉褥。

  其时母亲和二成才的家庭,已经添丁进口。1955年儿子李维雄降生时,夫妻俩节俭无度精打细算,已经奇迹般地攒起一点钱,花了45元从别人手中买下原来地主李广生宅院的一间半下房,有了属于自己的栖身之所,性急得在儿子生下26天未过满月就搬过去,结束了流离寄居的日子。1959年又生了一个女儿李维珍,该忆苦思甜感觉今非昔比应,所以女儿的小名取了“银女”,有些意味深长。李维雄兄妹俩跟李翠梅属于同母异父,村里说法叫“隔山”姐弟和“隔山”姐妹。

  因为常年搬个小凳在神头街头摆摊绱鞋,二成才经不起山风疾袭,曾经患过一次重度伤寒,奄奄一息。全凭他懂医的舅舅下了猛药才救回一命,把卢桂英吓得半死。她经历过一次丧夫之痛,越发体贴丈夫,一吃一穿都想让给丈夫和孩子,唯独从不珍惜自己,拼命劳作累死也不吭气。原来单干,地无一垄很难走出困境,相反倒是大集体的体制运作对二成才有益,他一朝扔掉鞋掌成了大队烧白灰的老把式,还兼半个石匠,是上等劳力;而卢桂英一样劳动不辍,极少误工。村里的工分不低,家中两个劳力两个小孩,分红分粮各有优势,比之家有四五个小孩的寻常农户宽松不少,从而日渐走出“南瓜饭强充饥”式的泥淖,光景才过出一点摸样。当然,节俭的本色依旧不变,李翠梅印象中,母亲舍不得给妹妹额外增加营养补贴,妹妹幼年的样子形同非洲饥民,满脸青筋蜿蜒,瘦得好像只剩眼睛。

  所以说母亲能给自己一条褥子,李翠梅又夫复何求呢?她谈及自己在村里时的穿衣,天暖可以将就另行别论,冬天却记忆犹深。她记着母亲曾给她做过一件棉衣,连同奶奶给做过的一件,使她度过幼年童年阶段时一共拥有过两件棉衣;当两件棉衣全都又烂又小实在无法再穿,最后爷爷竟给她胡乱定制了一件白茬的皮袄,保暖却无法清洗,前襟上脏得油腻黑亮,上学的每个冬天千篇一律都穿,造成她心病似的,成年后极其爱干净,几近洁癖。

  或许就是她拿到师范录取通知的那会儿,心中已经有了讲卫生的萌芽,因为除了被褥齐备,她自己再买了一个搪瓷的脸盆。就这一点行李,开学的日子到来时,由大伯李春背着前去送她。当她踏上离开吉庄的乡间小道时,随身还有迁出的户口,意味着她就此变为城镇人口,而不再属于这个村子的农户。

  在秋风送爽中,爷俩先是徒步走到神头,再坐上火车到了二十公里外的朔县城,下车徒步继续行走10几里地,过了桑干河的上游河流恢河,就到了传说中的朔县师范所在地——朔县米昔马庄村。

  米昔马庄,听起来非常古怪的村名。据说米昔马是一位意大利传教的洋人,于1913年在此地设计和督建了天主教堂,占地400多亩,曾是当年周围15个县的教区中心所在,建筑群包括尖顶教堂及修道院、传教会、保赤会、小学校、诊疗所、啤酒坊、制鞋坊、园圃、宿舍等,共计房屋375间,外边居民逐渐多了形成村庄,故名米昔马庄。资料说朔县解放后,米昔马庄的天主教堂院由晋绥五中学占用,1949年3月,在晋绥五中的基础上成立了雁北地区朔县中等师范学校,直到朔州建市更名为朔州师范,1994年才搬出米昔马庄教区,迁入市区。

  可以想像1963年的朔县师范,在一个神往它的女孩眼里,形象比之吉庄村那个1959年才建起的有着俄式楼房的师专气派多了,也神秘多了,并且令她对未来充满憧憬。

  入学后,李翠梅被分在中师63级33班,按规定学制三年,全班40多个男女同学,来自雁北各县的莘莘学子们,无不散发着青春和朝气。物质生活么,李翠梅肯定感到了质的飞跃:食堂打饭,吃供应粮,细粮占15%,每月另有2斤猪肉等,全部国家负担,其余书费学费什么的全免,真的无可挑剔了。而她所有的个人花销,满打满算只买一块洗脸的肥皂,半年也用不了,几乎就忽略不计。

  既然念书不花钱,就省得李翠梅向爷爷伸手,不过爷爷总得给她几元,使她常常身有分文。不可思议的是,她居然有一个很小的钱包,忘了是谁给了她的,类似于一件奢侈品吧。翻开小钱包,另有透明的夹层,正好让她装进了父亲牺牲前寄回的照片。虽说她没有见过真切的父亲,但是她觉得父亲很伟大,是她的骄傲,并且一直活在她的心里;她渴望得到如山的父爱,往往对着父亲的照片陷入甜蜜的遐想,再把钱包揣在身边,就像父亲始终陪伴着她,赋予了她愿意前赴后继的精神力量。

  然而就是那个钱包,竟惹了一次无端的风波。一般意义上讲,钱包总是露富的产物,容易遭到不善的惦记。有一天李翠梅就发现,她的钱包不翼而飞,死活找不到,分明失盗了。本来钱包丢了没啥,但装着绝版的照片,所以她十分着急,无奈汇报了班主任老师李尧。李尧以后担任过朔州市副市长,当老师时的能耐也不小,硬是帮李翠梅找回钱包,原是邻班的一位女生被钱包吸引,凑机会伸出第三只手来了个顺手牵羊。物归原主一看,里边的几元钱和几张布票、粮票原封未动,唯独不见了那张烈士遗像,据说为了销毁证据被三只手扔进厕所里了。就是那么把照片随手一扔,李雨烈士留在人间的容貌不复存在,也留给李翠梅无以挽回的遗憾。

  永远失去父亲的照片,李翠梅一段时间内心空空。

  实际上她已经置身于令她不安的政治气氛中。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郭万新作品集
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