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钱学森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0章 留学的故事(6)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钱学森传》 作者:叶永烈

第10章 留学的故事(6)

  那时候,钱学森已经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然后转到加州理工学院跟随冯·卡门教授学习空气动力学。钱学森告诉蒋百里,父亲钱均夫不赞同他从航空工程改学航空理论,给他写信说:“国家已经到了祸燃眉睫的重要关头,应在航空工程上深入钻研,不宜见异思迁,走上理论的途径。”

  钱学森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蒋百里。蒋百里细细听了之后,觉得钱学森的选择有道理。

  1936年12月初,蒋百里和夫人回国。12月11日,蒋百里从南京飞赴西安向蒋介石汇报欧美之行。当天下午,蒋介石在华清池接见蒋百里,谈话一个多小时。不料,次日拂晓,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百里也被东北军扣留,但很快就获释。他三晤张学良,力劝他释放蒋介石,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出了一份力。

  在西安的两周里,蒋百里差不多每天都写信给在德国的女儿蒋英、蒋和,他在信中写道:

  “今天,张(治中)将军又来了,备了一桌好酒菜,还有好烟,爸爸的胃口真好!”

  “在那一段短期的俘虏生活中,好似一幕喜剧,那么多的军政大员都在扮演丑角,因为他们离开了权力,回到本来生活中,便显得软弱如婴孩,只得由环境来摆布了。只有爸爸是可以冷眼看事件的人,唯有爸爸同意张的主张,给予斡旋。”

  “今天飞机乳轧声,南京有人飞到西安来了……”

  “今天又一声轧轧,委员长回南京去了……”

  “明天还有一声轧轧,你们的爸爸将离开这座古城飞回上海……”

  蒋百里跟钱均夫见面,转达了钱学森的想法。蒋百里说:“学森的转向是对的,你的想法却落伍了。欧美各国的航空趋势,进于工程、理论一元化,工程是跟着理论走的。而且,美国是一个富国,中国是一个穷国,美国造一架飞机,如果有理论上的新发现,立刻可以拆下来改造过来,我们中国就做不到To所以中国人学习航空,在理论上加工是有意义的。”

  钱均夫听后,非常赞同蒋百里见解,称赞说百里的头脑,一日千里,值得刮目相看。”

  后来,作家曹聚仁在《蒋百里评传》里,记述了这件事。

  1940年始,英国空军对德国进行轰炸,蒋英不得不离开柏林,转往中立国瑞士,在卢塞恩音乐院学习。非常凑巧的是,钱学森在美国的导师是来自匈牙利的冯·卡门,而蒋英在瑞士的导师是匈牙利歌唱家依罗娜·杜丽戈。

  1944年,即将毕业的蒋英在瑞士国际音乐节上演唱,她甜美的歌声深受好评。

  蒋英音域宽广优美,成了德律风根公司的十年唱片签约歌手。德律难公司历史悠久,1903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通用电力公司和西门子公司联合成立了德律风根公司。能够被这家公司青睐,成为十年唱片签约歌手,表明蒋英具有相当高的演唱水平。

  科学与艺术喜结良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终于散去。1946年,蒋英乘船回国。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终于回到了上海。

  1947年5月31日,由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主办,钢琴名家马果斯基教授伴奏,27岁的蒋英在上海的兰心大戏院举行归国后第一次独唱音乐会,一时间成为上海媒体关注的歌坛新秀。

  位于上海茂名南路的兰心大戏院,建于1930年,是一座典雅的欧式风格的建筑物。兰心大戏院是当年上海设施最完备的剧场,也是当时高贵的娱乐场所,晚上常有西方剧团演出或是音乐会,进出的男士身穿燕尾服,而女士则往往穿曳地长裙。

  I947年6月2日,音乐评论家俞便民在上海《每日新闻》上发表评论指出:

  蒋英的音乐会是本评论者听到的最佳音乐会之一,她也是近年来舞台上出现的青年女高音。蒋的歌喉是抒情的,她的特点是懂得如何运用她的嗓音,最令人信服的是她有音乐感……

  她戏剧性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无论在音域和音量上,都掌握得极为出色,熟练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使得快速的滑音和花腔都显得极为轻巧和优美。

  她卓越的歌唱艺术,加强了记者对中国艺坛感到必将吐射光华的信念……

  演唱确实是有水平的,能在陌生人中发现一位知音,为我是真正的收获。

  蒋英还应邀到杭州举行独唱音乐会。

  1957年,査良镛在香港《大公报》所开的专栏“三剑楼随笔”中,写过一篇《钱学森夫妇的文章》,写及表姐蒋英:

  歌唱音量很大,一发音声震屋瓦,完全是在歌剧院中唱大歌剧的派头,这在我国女高音中确是极为少有的。

  就在蒋英的歌声在上海上空飘荡的时候,“飞将军自九霄来”钱学森从大洋彼岸乘坐飞机降落在上海。

  关于火箭专家跟女高音歌唱家之间的恋爱,种种加油添醋的传说不足为凭。女主角蒋英曾用这么朴实的语言,叙述了恋爱的经过:

  对于学森,我父亲倒是有些想法。他到美国考察,专门去了学森就读的学校,把我的照片给了他。

  因为许久不见,后来再也没提这件事。我们之间没有联系。

  他没朋友,一直到36岁。他是1947年回国的,当时他妈妈问我家人:“小三有朋友了吗?”我排行第三,他们都喊我“小三”。

  我家奶妈说:“小三的朋友多着呢!”

  其实,我那时候根本没有对象,追我的人倒是不少,我一个都没看上。

  那时候,他父亲每周都送些杭州小吃来,学森不懂得送东西,倒是常来我们家玩。好多人让我们给他介绍女朋友,我和妹妹真给他介绍了一个。他坐在中间,不好意思看我们给他介绍的姑娘。可是他却一直跟我聊,我们倒是很谈得来。

  后来,他老来我们家,嘴上说是来看望蒋伯母,实际上是看老三。他不懂怎么追姑娘,也不知拿点花来。

  后来,他对我说:“你跟我去美国吧!”

  我说为什么要跟你去美国?我还要一个人待一阵子,我们还是先通通信吧!”

  他反反复复老是那一句话:“不行,现在就走,跟我去美国。”

  没说两句,我就投降了。

  我妹妹知道后对我说:“姐,你真嫁他,你不会幸福的。”我妹妹在美国和钱学森在一个城市,她讲起学森在美国的故事:赵元任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让他把人家这位小姐接到赵家,结果在路上他把人家小姐给丢了。赵元任说:“给他介绍朋友真难。”

  那时,我从心里佩服他,他才36岁就是正教授了,很多人都很敬仰他,我当时认为有学问的人就是好人。

  蒋英,这个原本是钱家过继女儿的“钱学英”,最后还是嫁到钱家,变成钱家的儿媳,可谓良缘天成,佳话传世。她说,1947年她跟钱学森重逢之后,一见钟情,6个星期就结婚了。

  1947年9月17日,钱学森和比他小八岁的蒋英在上海沙逊大厦举行隆重的婚礼。很多书误传为1947年8月30日在上海国际饭店14楼摩天厅举行婚礼。就连上海国际饭店的介绍中也说钱学森曾经在本店14楼举行婚礼。这次笔者根据原始文件——钱学森和蒋英的《结婚词》予以更正。

  沙逊大厦(Sassoon House)位于南京东路外滩,是一幢10层的大楼,1929年竣工,以老板英国人维克多·沙逊的名字命名,成为当时上海最顶尖的旅馆兼饭店。那高达10米的墨绿色方尖形的屋顶,成为上海外滩建筑群中醒目的标志。1956年,沙逊大厦改称和平饭店。1992年,和平饭店被世界饭店组织列为“世界着名饭店”,中国仅此一家获此殊荣。

  钱学森在沙逊大厦举行婚礼,从此与蒋英比翼齐飞,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婚礼上,他们郑重其事地宣读了《结婚词》。

  这一良缘的另一方、男主角钱学森,几乎没有对外人披露过他追求蒋英的经过,但是多次谈及这位女高音歌唱家使他一生生活在幸福之中。

  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学森总是说我是多么有福气啊!”钱学森还说:“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在人民大会堂授奖仪式上的即兴演讲中,他这样公开谈论自己的妻子:44年来,蒋英给我介绍了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钱学森夫妇结婚词

  当然,私底下,蒋英对上门拜访的朋友夸奖钱学森的一手好厨艺:“我们家钱学森是大师傅,我只能给他打打下手。”钱学森则俏皮地说:“蒋英是我家的‘童养媳’!”

小说-t x t-天堂\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叶永烈作品集
蹦蹦跳先生白衣侦探她,一个弱女子邓小平改变中国陈伯达传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江青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钱学森传钱学森传奇怪的“病号”小灵通三游未来毛泽东与蒋介石出没风波里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中学生必读名家:一百个问号之后哭鼻子大王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